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清华]: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养老产业精细化管理与精准服务体系设计研究 - 发现报告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养老产业精细化管理与精准服务体系设计研究

休闲服务2024-12-22孔宪娟清华我***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养老产业精细化管理与精准服务体系设计研究

CONTENTS 发展背景 需求分析 清华同衡实践探索 清华同衡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解决方案 发展背景 宏观背景 政策指引 精细化建设思路 发展背景 1.1宏观背景 中国现在有多老?将会有多老? 2015年中国65岁以上老人1.44亿人,占总人口比例的10.5%,且呈加速上升状态;远大于国际认定的7%的老龄化社会标准 2007-202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及比重逐步上升 发展背景 1.1宏观背景 中国已经未富先老 我国人口老龄化分布不平衡,农村老龄化程度远高于城市,城市老年人三分之二有养老金,而在农村只有4.6% 增加医疗消费 当前医疗体制下,财政对医院转移支付机制不完善,医患之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造成城市医疗消费增高,老年人长期看病当期收入不足,触发预防性储蓄。 影响现代农业发展 农村人口老龄化大于城市,农村青壮年大量外流,滞碍现代农业发展,影响经济发展进程 会减少劳动力供给,降低劳动生产率。劳动力比重下降,会使我国丧失劳动资源优势,加重劳动年龄人口经济负担。 影响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 减少社会储蓄 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力的减少,纳税人的比例减小,而政府只能提高税收,从而增加企业的负担。政府为了确保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将大幅增加用于医疗、卫生、养老等社会服务的财政支出,从而减少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投入。 社会储蓄是经济建设投资的基本保障,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及老年人收入的减少,其更倾向于消费,从而导致社会储蓄的减少,并引起社会投资的减少,而影响经济发展。 发展背景 1.2政策指引 2016.07--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民发〔2016〕107号) 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建立健全医养结合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形成覆盖城乡、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综合连续的医养结合服务网络。 2013.10--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 创新体制机制,激发社会活力,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加快把网络信息技术运用到居家养老服务中,地方政府应当对运用科技手段发展养老服务项目的企业和机构给予支持。 2017.03--国务院日前印发《“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 加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汇集,引导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机构依托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 2013.10--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 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等加强合作。在养老服务中充分融入健康理念,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支撑。 2017.02—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 2014.09--发展改革委、民政部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健康与养老服务工程建设的通知》(发改投资〔2014〕2091号)06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健康护理、康复娱乐等服务的老年养护院等专业养老服务设施…… 发展健康养老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推进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系统集成,对接各级医疗机构及养老服务资源,建立老年健康动态监测机制,整合信息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智慧健康养老服务。 发展背景 1.2政策指引 采用传统家庭养老或社区居家养老的生活基本能够自理的老年人面向生活半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对于一些高收入、比较注重晚年生活质量的老年人,为他们提供优质的健康保健服务 医生必须是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全科医生,并且熟悉老年病的诊断和治疗养老机构必须要根据需要增加具有职业医师资格的医生和专业护士医疗机构为了满足入住老年人的需求,也要增加相应的护理人员 准入标准 医养结合 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与家庭建立长期契约关系,定期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一个或多个养老机构与距离相近的医疗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单一的养老机构或医疗机构提供医疗和养老服务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设立老年科,针对老年人常见疾病开展专业的诊断和治疗服务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一种以整合医疗和养老服务功能为主要方式,以专业的持续的医疗、护理、保健服务为特色的新型养老模式。 建立相关的法规,形成专业的规范制度,完善服务标准、设施标准、人员标准和管理规范务建立严格的行业准入制度、严格的监督制度和评估制度 发展背景 1.3精细化建设思路 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及存在的问题 近十几年来,中国城市化快速推进,城镇人口占比快速提升,也出现了一些城市问题。 人口膨胀 人口流动加剧,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工作,还有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人的户籍与工作地、长期居住地分离,传统按户籍管理的城市管理模式受到人户分离的挑战。 职住分离 交通拥堵 城市空间高度密集,城市商业区块的居住功能不足,大量工作人员居住在远离工作地的郊区,带来城市剧烈的人流潮汐现象。 地铁、公交系统超负荷运行,私家车、浮动车、自行车拥挤在城市主要街道,通行速度慢。 环境污染 能源短缺 2000-2016年中国城镇人口及城镇人口占比(城镇化率)情况 空气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城市垃圾处理问题。 城市用水、电等能源短缺。 发展背景 1.3精细化建设思路 城市化出现的问题,呼唤城市管理方式的变革,现代城市治理理念及其体系应运而生。现代城市治理体系是一种城市地域空间治理的综合体系,是指为了谋求城市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对城市中的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信息、知识等生产要素进行整合,实现城市协调发展的一整套体系。 现代城市治理体系的目标: (1)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2)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3)促进人和环境的和谐;(4)维护社会公平。 现代城市治理体系的特点: 发展背景 1.3精细化建设思路 现代城市治理体系要求从源头、从基层、多方协调等方面入手来解决城市化问题,迫使城市推行精细化管理。城市精细化管理与以往传统模式下的城市管理方式相有显著区别: 发展背景 1.3精细化建设思路 支撑技术:ABC + mobile +grid 人工智能 需求分析 老年人总体需求分析 需求痛点&服务痛点&管理痛点 大数据技术助力新时期养老体系建设 新时期养老体系建设需求分析 2.1老年人总体需求分析 生理需求•食物:空气、水等的卫生和清洁;更注重食品的保健 •服装:以符合年龄的宽松、轻便、保暖、透气和适用为主•起居:无障碍的卫生间安全需求:医、住、行•医疗:一旦生病,希望能及时得到治疗;就近看病,看好病;在生病期间有人照护希望有人指导他们加强日常健康保健•居室:便于行走和活动,如卫生间有扶手和坐便器等、楼道有栏杆和扶手楼层不宜太高,方便进出•出行:有人拌护的出行;可使用的公共场所的老人通道和交通工具中的老人专座精神需求•家庭温暖和子女的陪伴•参与社会活动,如邻里、亲朋的交流和接触•丧偶老人的情感需求尊重需求•一般老人和特殊人群的自尊心强,特别需要别人对他的尊重,对他人的态度尤其敏感•尊重需求有时也会延伸为对知识和修养方面的注重,关注自身装扮、形体等自我实现需求•需要提供大量的日常生活的照料和帮助 新时期养老体系建设需求分析 2.1老年人总体需求分析 “我理想中的养老生活应该是住在一个服务完善的社区里,社区服务涵盖医疗护理、日常照料和居家养老的基础需求,最好还能提供度假养生服务。”——现代养老需求 高龄空巢老人生活存在很多问题 •经济供养:生活保障问题尤为突出,但是社会层面提供的经济供养资源有限,主要支出为医疗支出,占58%以上; •日常生活服务:老人及特殊人群易有行动困难和不便的情况;冬天穿衣问题突出;饮食问题;个人卫生如上厕所、洗漱等都存在困难;部分老人与外界沟通障碍;•精神慰藉:老人心理和精神上会出现烦躁,失眠,性格暴躁等不同程度精神问题;精神需求还和知识水平、经济情况有关,低收入水平部分呈现家庭关系紧张,受到子女冷落和社会人群歧视的问题。 新时期养老体系建设需求分析 •现养老服务多集中于订餐、生活照料和日常关怀•医疗服务方面不足•多数平台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药品零售合作,老人无法享受到充分的医疗服务•教育学习、娱乐活动类比例太低,精神慰藉方面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老人多以电视来接收信息,信息来源单一•仅通过新闻了解养老服务,但并未使用到•甚至不清楚智能化养老服务试点的存在•普通老人也对IPTV等媒体形式完全不了解 新时期养老体系建设需求分析 需要政府加大投入与社会力量支持 •需要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政府应高度重视养老体系建设,完善保障机制、服务监督机制,整合来激发社会机构的积极性,规范为老服务渠道•医疗部门、科研机构加大技术支持,协助机构提供服务养老技术教育和培训需求 •养老服务机构需要资源共享,或批准使用现有的可利用资源,如场地等•急需专业人员或师资对老人进行养老培训•提升老人的认知度,能对基本的信息技术掌握和操作,有效提供针对性服务•促进产品研发定位更加贴合老人需求 需要资源整合利用的支持 •需要公开部分现有的信息系统,使社会机构和民众可以参与其中,并进行应用和推广•需要政府有效的传递老人的需求,使上下游之间的信息能够有效衔接,可以掌握和处理风险信号,降低社会机构的投入风险,并扩展和延伸养老服务 新时期养老体系建设需求分析 1、养老产业体系尚未成熟 •由于养老政策法规不足;没有健全的养老保障法律、法规,无法形成成熟的养老保障制度;•养老保障体系缺少配套和衔接,保障政策经常落实不到位,政府政策强制性不足,设计的内容也较单一 2、公共管理缺位,亟待提高 •现有养老服务管理水平不高,观念落后;•专业人才缺乏,公共财力不足、养老机构收费低,现有养老服务人员文化素质低,收入低,尤其缺乏专业人员,质量和数量均无法满足养老需求•监督机制缺乏,政府还未形成专门性、制度性的监督聘雇机制;目前的随机抽查,对养老服务水平和质量知之甚少•政府用于支付养老金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金面临“钱不够”的问题,造成财政负担和隐形社会问题 3、保障对象缺位、越位 •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东部沿海发达地方的政府可模仿西方高福利的养老保障方式,替代了社会的养老责任,忽视老人积极性,保障方式较难持续;•经济欠发达地区,认为养老是个人和家庭问题,政府养老保障制度会造成缺失,养老体系无法正常运行 4、经营服务能力不足 •政府承担养老资源提供、政策制定、服务监管的重要职能,公共投入时,养老项目投资过大回收慢,需要社会资源的注入; 新时期养老体系建设需求分析 2.5大数据技术助力新时期养老体系建设 大数据推动政府职能变化以及政府信息化建设,促进养老模式监管和政策导向改变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将解决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中服务人员不足的问题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及众多解决方案的出现,带动了养老产业发展 大数据可以改变养老服务方面“信息孤岛”现象的存在 清华同衡实践探索 目标定位 同衡研究 取得成效 存在问题 清华同衡实践探索 3.1目标定位 中国的老龄化是伴随中国城镇化的高速发展的,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面临复杂的问题与困难。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协同应对。 需要各界力量坚持对老龄问题的研究,坚持对养老实践的探索。从养老产业的顶层设计、产业链及服务链的形成与统筹、机制与体制的改革与创新等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与实践。 设备供应商清华大健康(养老)产业联盟,联合全社会各类资源,形成大健康(养老)事业矩阵,构建开放合作的平台,助力中国大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 清华同衡实践探索 3.2养老大数据分析技术研究——北京案例 以多源数据为基础,通过时空行为分析,结合机器学习模型和离散选择模型研究,对老人、服务设施等对象进行多级维度分析,从而改善设施规划、优化养老政策。 清华同衡实践探索 3.2养老大数据分析技术研究——北京案例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