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未知机构]:储能及服务器温控系统产品供需及技术探讨20241222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会议纪要/报告详情/

储能及服务器温控系统产品供需及技术探讨20241222

2024-12-22未知机构坚***
储能及服务器温控系统产品供需及技术探讨20241222

储能及服务器温控系统产品供需及技术探讨20241222_导读2024年12月23日21:27 关键词 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储能液冷冷却系统发热量千瓦成本增长速度互联网巨头东南亚美国技术路线电力算力投资行业调研品牌价值量 全文摘要 当前,增强现实(AR)技术和微控制产品的进展在储能领域展现出显著潜力,市场容量和储能与制冷系统成本成为讨论焦点。专家指出,技术进步、产品标准化及供应链管理对降低成本和提升竞争力至关重要。英维克和高澜等公司在储能和数据中心领域的发展战略备受关注。 储能及服务器温控系统产品供需及技术探讨20241222_导读2024年12月23日21:27 关键词 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储能液冷冷却系统发热量千瓦成本增长速度互联网巨头东南亚美国技术路线电力算力投资行业调研品牌价值量 全文摘要 当前,增强现实(AR)技术和微控制产品的进展在储能领域展现出显著潜力,市场容量和储能与制冷系统成本成为讨论焦点。专家指出,技术进步、产品标准化及供应链管理对降低成本和提升竞争力至关重要。英维克和高澜等公司在储能和数据中心领域的发展战略备受关注。未来,市场趋势预示着技术革新和对环境适应性的增强需 求,同时强调了液冷技术在满足不同市场需求上的重要性,通过技术创新和成本优化来推动行业发展。 章节速览 ●00:00探讨储能和制冷系统市场发展趋势及成本计算 随着AR领域发展,微控产品,尤其是冷控产品,展现出发展机遇。储能领域在过去两三年里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存在公司市场份额变化带来的机会。讨论重点是市场容量、造价单位的差异以及成本计算方法,强调储能系统和制冷系统的造价核算差异,制冷系统造价以千瓦为单位,而储能系统以瓦时为单位。数据中心的造价成本更高,对设备规格和生产制造工艺有更高要求。 ●05:00数据中心与储能系统冷却技术及成本分析 讨论重点在于数据中心和储能系统的冷却技术及成本核算差异。数据中心根据服务器的耗电功率和热转化效率匹配冷却设备,计算基于发热功率。而储能系统的核算则关注于储存和释放电能的容量。冷却成本方面,数据中心冷却成本大约在3000到4000人民币每千瓦,而储能场景的成本可达到2000到3000人民币每千瓦。此外,还探讨了不同冷却技术路线,包括液冷和空气冷却的适用场景及成本效益。对于市场容量,对话未提供具体数值,但强调了对数据中心和储能系统冷却技术的关注度和市场需求。 ●09:56数据中心与储能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讨论集中在数据中心和储能市场的规模及未来发展趋势。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在国内约为300亿人民币,而液冷基础设施市场规模到2023年底预计为10亿。相比之下,储能系统市场在2022到2023年间估计至少为二十亿,预计到2024年将增长至30亿到40亿。长期来看,数据中心市场增长预期高于储能市场。在国际布局方面,北美互联网巨头在东南亚和欧洲的布局迅速,强调了算力节点的重要性及对区域产业链的推动作用。同时,中国数据中心市场受芯片产能限制,增长速度不及储能市场,后者在国内市场年增长率超过50%。 ●16:16数据中心液冷技术及市场发展趋势 当前数据中心领域,特别是针对人工智能算力需求的增长,液冷技术已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趋势。传统的空气冷却方式主要应用于通用算力市场,而液冷技术因其高效率和功能性,主要用于满足基于GPU的高功率密度算力节点的冷却需求。数据中心的储能方面,功率密度和热流密度是核心关注指标,影响技术路线选择。液冷系统在高功率密度应用场景下的经济性更为显著。 ●20:05储能行业龙头企业分析及市场发展趋势 讨论重点放在储能行业内的龙头企业,特别是那些在技术研发和市场占有率方面表现出色的企业。英维克和高澜因其跨领域的能力被特别提及,而黑盾、上海代理、海信和美的等公司也被看作是行业内的领先者。分析强调了这些企业在储能冷却技术方面的优势,以及他们在供应链生产制造能力上的竞争力。 英维克作为数据中心行业制冷设备制造商,在储能领域凭借其早期的市场进入和技术研发合作占据先机,其盈利能力在同行业中表现突出。此外,讨论还指出,储能行业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标准化程度较高,且未来发展趋势看好那些能有效利用供应链优势和技术创新的企业。 ●25:36公司转型挑战与机遇:从储能到数据中心 对话集中在讨论公司从储能领域转型到数据中心领域的可能性和挑战。指出数据中心和储能之间的业务转型并非不可能,但存在不同难度和门槛。特别地,转型到数据中心领域可能需要解决供应链问题,而从储能转型可能面临更多的技术和市场挑战。强调了商业模式的不同,以及成功转型可能需要的策略和技术创新。此外,探讨了液冷系统在数据中心行业的应用,以及大型互联网公司对此类系统集成的采购策略,指出他们通常不会单一指定品牌,而是倾向于与多家厂商合作进行系统集成和技术开发。 ●29:48探讨国产化储能系统和数据中心的液冷技术及市场扩展 讨论集中在国产化储能系统的高度国产化和技术领先地位,特别是英维克在行业中的角色。进一步探讨了数据中心和储能系统在海外市场的出口策略,包括是否将智能系统与储能系统一起出口,还是分别出口并在海外进行适配。此外,还讨论了液冷产线的产能扩张速度,以及液冷系统在数据中心和储能方面的使用寿命和运维情况。特别提到了数据中心设备的长设计寿命和运维重点,以及一种新技术的讨论。 ●34:41水质监测与处理技术解析 讨论重点在于水质监测的核心指标,包括PH值、电导率、总硬度、浊度和微生物含量,特别强调了冷却液的五大 核心指标及各自的标准范围。指出不同类型的冷却液具有不同的特性和要求,例如去离子水的低电导率特性。同时,讨论了在面对导电性突然变化时的处理方式,强调了持续监测和补液系统的重要性。此外,还探讨了数据中心和储能设备在严苛环境下的技术要求,强调了特种冷却技术的应用和挑战。 ●38:08数据中心选址与冷却技术分析 数据中心通常不会部署在沙漠或极寒地区,因沙漠地区水资源缺乏,而极寒地区虽然可以自然降温,但不适宜AIDC的部署。对于必须位于极寒地区的数据中心,需要通过电加热或高浓度醇溶液等技术进行防冻处理。此外,液冷技术在数据中心和储能领域有相通之处,尤其是在单向冷板液冷技术的应用上。 ●39:36储能和数据中心冷却技术的发展趋势 储能系统冷却方式主要分为风冷和液冷两大类,风冷适用于小型应用,而液冷适用于高功率密度的大容量系统。液冷技术中,单向冷却为目前主流,但双向冷却技术正在研发中。数据中心方面,液冷技术分为冷板式和浸没式,各自又有单向和相变冷却之分。这些技术的发展趋势反映了对更高功率密度和效率的需求。 ●41:28储能系统中冷却设备成本结构分析 在讨论储能系统成本结构时,冷却设备,特别是储能空调,占到整体成本的30%到40%,成为成本占比最大的部分。储能空调的成本大约在800到1000人民币每千瓦。其余的电池板、管道和冷却液等占总体成本的一半,约两三千人民币。这反映了在储能系统中,虽然流体连接器和液能板的加工工艺要求不高,但冷却系统的设备成本仍 然显著。 ●43:34探讨数据中心液冷系统的成本结构与未来价格趋势 对话中讨论了数据中心的液冷系统成本结构,包括一次侧能源、冷却塔、低压配电及控制系统等占总成本的30%,约1000人民币每千瓦。CDU和24设备成本占比最高,达25%到30%,液冷系统内部的流体连接器成本占比较高。未来液冷系统的价格趋势成为探讨焦点,特别是成本进一步降低的可能性及关键方面。 ●45:42储能与数据中心市场毛利对比分析 储能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进入充分竞争市场后,其制冷系统设备厂商平均毛利水平较高,到2023年二三季度,毛利水平已下降至28%到29%。而数据中心行业因外资技术和市场龙头的支撑,其价格竞争不如储能行业充分透明。在大型MC厂商领域竞争激烈,但整体而言,数据中心仍属于高毛利行业。 ●47:07探讨储能系统及数据中心的降本策略 讨论重点在于储能系统和数据中心的降本趋势与策略。储能空调作为储能系统降本的核心,其成本已接近厂家毛利的极限,降本空间有限,未来可能通过提升工业密度来降低成本。数据中心方面,二次侧流体连接器的降本空间较大,由于目前市场被少数几家大厂垄断,存在品牌替代带来的降本潜力。此外,CDU和二次管路的成本主要由量产能力和供应链能力决定,而CDU的市场毛利稳定在25%到30%。 ●49:44探讨数据中心和储能行业的发展与技术挑战 讨论重点在于冷却塔的技术和成本,以及其在数据中心行业中的应用和国产化可能性。分析了数据中心与储能行业在技术难度和供应链管理方面的差异,强调了研发能力、供应链能力和生产能力在进入和竞争数据中心行业的重要性。同时,对腾飞和皋兰两家公司在储能领域的表现和战略转型进行了评价,认为他们的商业模式和资源调 配能力使其在行业中具有竞争优势。问答回顾 发言人问:储能和温控领域的发展情况如何?以及市场容量方面,按照每瓦时储能系统两分钱左右的价格去测算是否合理? 发言人答:储能领域的整体造价通常以元/瓦时为单位,而制冷系统则以千瓦为单位核算投资成本。储能系统中,瓦时与功率和电池容量相关,而非直接对应。以目前市场情况为例,1千瓦时储能系统的成本大约在2000至4000人民币之间,具体数值会根据品牌等因素有所差异。对于1千瓦的制冷系统,其价值量大约在3000至4000人民币之间。关于储能系统的价值量计算,可以提供更详细信息,并将在后续时间点再次讨论。 发言人问:储能系统容量与发电功率的关系是怎样的? 发言人答:储能系统的容量与发电功率之间没有直接的一对一对应关系,因为储能系统的核心是电能存储和释放,而非直接对应发热功率。举例来说,一个3兆瓦时的储能集装箱配置的储能空调主机及其 配套液冷设备,其发热功率需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如IT设备类型、发热系数、同时系数等)进行计算,不能直接将储能功率值与数据中心的发热功率进行比较。 发言人问:数据中心液冷系统的成本如何计算? 发言人答:数据中心液冷系统的成本计算主要是基于服务器的耗电功率,而非储能的电能储存能力。 数据中心设备规格要求更高,液冷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价值量一般不低于3000人民币每千瓦。在国内,数据中心获取的成本大约在4000元每千瓦,而在海外市场,成本会更高。 发言人问:发热量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发言人答:发热量的计算方法是每小时的发热功率,即服务器运行1小时所消耗的热量。例如,若一台服务器的耗电量为2度电,但实际产生的热量则是基于其发热功率来计算,而非直接将耗电量转化为热量。数据中心场景下的液冷技术主要采用单向冷板式液冷方式,与储能场景有所不同。 发言人问:目前数据中心和储能场景下的液冷技术及成本对比如何? 发言人答:数据中心场景下的液冷系统成本大约在3000至4000人民币每千瓦,而储能场景下的液冷系统,由于国产化程度较高,实现2000至3000人民币每千瓦是可行的。不过,储能系统的发热量与数据中心服务器的发热效率和类型密切相关,不能简单地进行直接比较。 发言人问:数据中心的市场规模是多少? 发言人答:目前,国内数据中心AIDC市场规模大概在300亿人民币左右,而液冷基础设施市场的规模截止到2023年底是10亿人民币,相比储能市场小很多。储能系统在2022至2023年阶段市场规模至少在二十亿以上,预计2024年将达到三十多亿到40亿人民币。 发言人问:长期来看,数据中心和储能市场的增长趋势如何?储能市场与数据中心市场的技术特点有何不同? 发言人答:从长期看,数据中心市场增长将高于储能市场。北美地区的数据中心增长受限,但美国互联网巨头在海外如东南亚和欧洲的布局非常快,以百兆瓦级别园区进行快速部署。中国数据中心市场增长较快,受政策导向影响,尤其是西部地区新能源投资带动了储能需求的增长,年增长率可能在50%以上;但受限于芯片产能,AIDC市场增长较慢,主要以华为生成系列芯片为主,其他智能算力芯片设备只能做推理,导致AIDC基础设施市场规模卡在十亿到十几亿量级。储能市场主要关注电池发热功率和发热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