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赛迪]: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电气设备2024-12-17-赛迪向***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OCID赛迪顾问 股票代码:HK02176 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产业 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 双碳经济研究中心 2024年12月 目录满天星 OCID赛迪顾问 股维票代码创:H造K02世176界 满 发展背景 01 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千载一时 1.1“双碳”战略激活新能源发展动力02 1.2储能是新型能源系统的关键支撑03 1.3传统储能遭遇瓶颈,新型储能需求凸显04 1.4政策推动新型储能高满质量天发展星05 产业概况 06 中国新型储能产业蓬勃发展 满天 满天2.1装机规模07 2.2区域分布08 2.3技术路线09 2.4应用场景11 满天星 COCID赛迪顾问 股票代码:HK02176 电维创造世界 综合研判 满天星 12 中国新型储能产业未来可期 3.1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装机规模稳步增长13 3.2技术优势日益凸显,区域分工格局优化13 3.3科技创新引领,技术路线与应用场景多元化14 3.4内外需双轮驱动,产业升级加快14 3.5技术实力发展提速,长时储能需求突出15 3.6工商业储能蓄势待发,安全性受到重视15 典型案例 满中国城市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实践 16 4.1标杆城市和潜力城市17 4.2案例分析:深圳18 4.3案例分析:上海19 4.4案例分析:苏州 病天星20 4.5案例分析:宁德21 4.6案例分析:长沙22 赛迪建议 中国城市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路径 23 5.1明确发展方向,完善产业布局与政策支持24 5.2加强研发攻关,梯度培育招引优质企业24 5.3突出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商业模式与应用场景25 5.4加快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多措并举护航出海25 天星 OCID赛迪顾问 股票维代码创:H造K02世176界 满天星满天星 满天星 发展背景 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千载一时 满天满天星 发展背景 1.1“双碳”战略激活新能源发展动力 “双碳”目标的提出天星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危机日益严峻,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理念逐步成为全球共识。2020年9月22日,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中国向全世界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 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中国要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的降幅,用 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 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部分重要举措 深度调整产业结构 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构建清洁低碳 全面绿色转型安全高效能源体系 强化绿色低碳发展规划引领,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决强化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优化绿色低碳发展区域布局,遇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大幅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严格控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展,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制化石能源消费,积极发展非化 石能源,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 完善政策机制 加快推进低碳交通持续巩固提升碳汇能力运输体系建设 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推广节巩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提完善投资政策,积极发展绿能低碳型交通工具,积极引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色金融,完善财税价格政策, 导低碳出行推进市场化机制建设 *数据来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赛迪顾问整理,2024.12 “双碳”战略引领新能源发展 近年来,在“双碳”战略引领下,中国新能源发展取得显著成就。2023年,清洁能源消 费比重达到26.4%,较2019年提高3.1个百分点,煤炭消费比重为55.3%,较2019年下 降2.4个百分点。 2019-2023年中国煤炭与清洁能源消费比重 煤炭消费比重清洁能源消费比重 满天星满天星 57.7%56.9%56.0%56.2% 55.3% 23.3% 24.3%25.5%25.9%26.4% 20192020202120222023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赛迪顾问整理,2024.12 02 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1.2储能是新型能源系统的关键支撑 储能是发展新能源的必然要求 以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具备随机性和间歇性特征,当大规模并入电网时,将对电力系统的供需平衡及电网稳定性造成冲击,进而导致新能源发电的输出功率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引发弃光和弃风等问题。储能能够提供一种灵活的调节手段,通过平衡电力供需,保障电网的稳定运行。因此,储能是发展新能源的关键支撑和必然要求,随着新能源发电在电力结构中比重持续上升,电力系统对储能的需求也将日益增长。 新能源的生产、存储与应用 能量产生能量存储能量应用 太阳能抽水蓄能锂离子电池热 风能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电 生物质能 机械 铅蓄电池超级电容器 核能磁 地热能 飞轮储能压缩空气储能光 满大 潮汐能储冷储热..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24.12 储能可在电力系统中发挥多重重要作用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双高”特性日益凸显,电力系统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持续增强,电力 系统面临新能源消纳困难、保供压力增大、电压频率不稳定、宽频震荡等问题。储能能够发挥峰谷调节、平滑发电输出、减少弃风弃光、缓解电网拥堵、扩充备用容量以及实现系统黑启动等多重重要作用,从而显著提升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效益。 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 常规电力 发电负荷率低 电网利用率低安全 可靠 可再生能源间歇性/波动性 能发电未并网、弃风/光储能高效 量分布式区域负荷波动大 供能系统可靠性低 系统可持续 方便 低价 大型核电 调峰能力低安全性问题 “数据来源:《储能技术及应用》,赛迪顾问整理,2024.12 03 发展背景 1.3传统储能遭遇瓶颈,新型储能需求凸显 抽水蓄能受限较大满天星 满天星 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受地理条件限制,建设周期普遍在5年以上。相比之下,新型储能具有选址灵活性强、建设速度快、响应迅速等优势,能够快速有效应对电力系统需求变化,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有力支撑。 新型储能需求日益凸显,可满足多种功能 新型储能能够在极短时间内(从毫秒至分钟不等)调整,以应对电网频率与电压的波动,并迅速补充电网所需功率。如电池储能系统能在电网频率下滑时快速释放电能,提高电网频率稳定性,而压缩空气储能可在电网电压出现起伏时迅速响应,维持电压稳定。 不同储能技术功能定位 分类 用途 抽水蓄能 新型储能 调峰 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 电源侧 调频 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 平滑发电出力 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超级电容器 减少弃风弃光 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压缩空气 延缓电网阳塞 锂离子电池、压缩空气、钠硫电池 延缓输配电设备扩容升级 锂离子电池、压缩空气、钠硫电池 系统调峰 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 电网侧 系统调频 飞轮储能、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超导储能 备用容量 压缩空气、氢储能、液流电池、钠硫电池 黑启动 压缩空气、超导储能 电力自发自用 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 蜂谷价差套利 全钒液流电池、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 用户侧 容量费用管理 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 提升供电可靠性 飞轮储能、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 *数据来源:《水电与抽水蓄能》: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协同发展分析,赛迪顾问整理,2024.12 04 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1.4政策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 发展目标进一步明确天星 新型储能对新型能源体系的构建具有关键作用。2022年3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 家能源局发布《“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在发展目标中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 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 《“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主要任务 强化技术攻关积极试点示范推动规模化发展 加大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力度加快多元技术示范应用加大力度发展电源侧新型储能 积极推动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推进不同场景区域试点示范因地制宜发展电网侧新型储能 健全技术创新体系 发展壮大新型储能产业灵活多样发展用户侧新型储能 开展新型储能多元化应用 完善体制机制做好政策保障推进国际合作 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健全标准体系完善国际合作机制 合理疏导新型储能成本完善支持政策 拓展新型储能商业模式建立项目管理机制 推动技术和产业国际合作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整理,2024.12满天星 利好政策频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1年以来,国家层面在顶层设计、行业规范、鼓励配储、参与电力市场等方面陆续颁 布了一系列政策,大力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特别是从2023年至2024年上半年,国家层面新型储能相关政策频频颁布。 2021年以来中国新型储能产业相关政策 发布时间 颁布主体 政策名称 2024年6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 《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 2024年5月 国务院 《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 2024年4月2024年3月 国家能源局国家能源局 《关于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用的通知》《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 2024年1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等七部门 《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2023年10月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 《关于加强新形势下电力系统稳定工作的指导意见》 2023年8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等四部门 《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 2023年2月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能源局 《新型储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2021年11月 国家能源局、科学技术部 《“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 2022年3月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 2021年7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整理,2024.12 05 OCID赛迪顾问 股票代码:HK02176 满天星 产业概况 中国新型储能产业蓬勃发展 满天星 满天星 2.1装机规模 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装机规模爆发式增长天星 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中国已建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1.4万 千瓦/66.9吉瓦时。2023年,中国新增装机规模约22.6吉瓦/48.7吉瓦时,较2022年底增长 超过260%。截至2024年上半年,中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44.4吉瓦 /99.1吉瓦时,较2023年全年增长超过40% 2023-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容量(E为预测值) ■累计装机规模(GW) 67.6 44.4 31.4 17.3 满天星 2023H12023H22024H12024H2E *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赛迪顾问,2024.12 电网侧、用户侧储能潜力较大 2023年中国新型储能应用最多的场景是发电侧,占比达60.1%。其次为电网侧,占比为 34.8%,较2022年增长9.5%。随着电力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对新型储能提出的要求越来 越高,以及用户侧新型储能市场化发展模式逐步成熟,电网侧、用户侧应用的占比将逐步 提高。 2021-2023年中国新型储能应用场景分布 满天27.7% ■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 15.3% 25.3% 5.1% 天星 34.8% 34.4% 59.4%60.1% 37.9% 202120222023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24.12 07 本报告来源于三个皮匠报告站(www.sgpjbg.com),由用户Id:107695下载,文档Id:185428,下载日期:2024-12-17 【产业概况 2.2区域分布 产业资源主要分布在华东、中南和华北地区 从总体分布情况来看,2023年新型储能产业主要集中于华东、中南和华北地区。其中, 华东地区上市企业和非上市储能相关企业的数量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主要分布于江苏省和浙江省。中南地区上市企业和非上市储能相关企业数量仅次于华东地区,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并且广东省新型储能上市企业及相关企业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