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昆蒙框架》落实专题研究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昆蒙框架》落实专题研究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昆蒙框架》落实专题研究

专题政策研究项目组成员 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昆蒙框架》落实 中外组长*:高吉喜 马可·兰博蒂尼琳达·克鲁格 SPS中方组长,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首席科学家、研究员 SPS外方组长,自然向好倡议召集人,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委员SPS外方组长,大自然保护协会,生物多样性和基础设施政策总监 中外核心成员*:邹长新 王伟郝海广卜元卿刘冬 周蓉 冯骥李素萃 张玉沙高凌云张亦默 BobTanseyNigelDudleyJeremyEppelSaraMascolaMellyReuling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助理研究员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助理研究员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秘书处,主任专家 世界自然基金会北京代表处,可持续蓝色经济项目主任大自然保护协会,农业和食物系统高级政策顾问Equilibrium研究创始人 Eppel可持续发展联合创始人 大自然保护协会,保护海洋和土地副主任 大自然保护协会,30×30生物多样性倡议总监 支持专家:周成虎 郭柯 梁顺林吕植 刘燕白韫雯黄文江谢高地于丹丹徐靖王金洲 2 ScottVaughan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院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香港大学,教授 北京大学,教授、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科学中心副主任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外方首席顾问 KnutAlfsen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外方首席顾问支持专家 执行摘要 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昆蒙框架》落实 TraceyCumming ChristophNedopilWang JamesWatson 协调员: 万华伟 ThomasMinney 徐欣 赵亮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生物多样性融资倡议,高级技术顾问格里菲斯大学,格里菲斯亚洲研究所所长 昆士兰大学,研究员 中方协调员,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生物多样性中心主任研究员外方协调员,大自然保护协会西弗吉尼亚州执行主任 外方协调员,大自然保护协会中国项目,对外事务总监 外方协调员,世界自然基金会北京代表处,政策与绿色带路主任 生物多样性关乎人类福祉,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第五版指出,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尚未扭转,生物多样性面临压力仍在加剧。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当今国际社会的共识,世界各国亟待寻求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解决方案。 2022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通过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下简称《昆蒙框架》)。该框架为遏制和扭转全球生物多样性危机提供了迄今为止最详细的方案,首次确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可衡量的全球目标,即“到2030年遏制和扭转生物多 样性丧失”。框架设定了4个长期目标(到2050年)和23个行动目标(到2030年),明确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方向和重点,并对《生物多样性公约》签署国具有指导性和约束力。 《昆蒙框架》涵盖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多个方面,从保护地到更广泛的景观管理、可持续利用和惠益分享,确保框架实施的资金机制,以及包括人权和性别平等内容。目标1要求在一个国家的 所有领土上进行空间规划,以应对土地、水和海洋利用的变化;目标2要求恢复30%的退化区域; 目标3提出到2030年保护全球至少30%的陆地和海洋,确保扭转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 化趋势,并附有许多涉及有效性、连通性、代表性、社会公平和包容相关的附属条款;目标5至目标12聚焦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和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目标14、15和16强调将生物多样性纳入公共政策和支出、商业金融部门以及消费者主流的重要性;目标18旨在改革激励机制,使其 对生物多样性产生积极影响而非消极影响;目标19强调调动国内国际资源,并突出创新融资和激励机制对实施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的重要性;新增加的目标23特别关注性别问题。在以上目标中,受到特别关注的目标有:关于扩大保护地的“30×30”目标的目标3、关于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10以及关于资源调动的目标18和19,这些目标也是本报告专题研究的重点。 作为COP15主席国,中国推动《昆蒙框架》谈判圆满结束,鼓励并推动全球共同实现《生物多样性公约》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利用和惠益分享三大目标。 2024年1月,中国发布了更新版《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充分体现了中国对生物多样性的高度重视和落实《昆蒙框架》的坚定承诺。为推动这一进程,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简称国合会)设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昆蒙框架》落实”中外专家团队,联合开展专题政策研究。 项目深入研究了“30×30”目标实施情况及其有效性分析(目标3),农业生物多样性和可再生农业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目标7和10)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资源调动的融资机制和激励措施(目标18和19)。基于上述研究,为中国及全球有效实现《昆蒙框架》目标和指标提出了政策建议。 01 *本专题政策研究项目组联合组长、成员以其个人身份参加研究工作,不代表其所在单位,亦不代表国合会观点 2 3 本专题的研究主要有以下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在现有保护地和中国生态保护红线基础上,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区域生态保护模式,展现中国引领地位,推动全球共同落实“30×30”目标。 一是中国已在全国层面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共划定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304万平 方公里,覆盖超过30%的陆域国土面积。从这个意义上讲,通过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中国的陆地保护面积已经达到了《昆蒙框架》30%的陆地保护目标。考虑到中国在实现目标3方面的重大进展,将巩固中国在落实《昆蒙框架》目标方面的引领地位,并鼓励其他国家到2030年在保护地和其他基于区域的有效保护措施(OECMs)(OtherEffectiveArea-basedConservationMeasures)方面也超过30%。二是加强对《生物多样性公约》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定义的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与OECMs的概念、空间划定与识别标准的区别研究,逐步形成与国际接轨的红线划定管理意见、方案、标准、指南、导则等一系列技术支撑文件,以支持落实《昆蒙框架》目标1、2和3。三是中国可以在支持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经济体实现“30×30”目标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等外交政策目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建议尽快在国际社会推广应用生态保护红线模式,挑选确定拟推广试点国家,研发生态保护红线全球划定一体化技术包,开展试点国家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建立技术人才交流机制,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区域生态保护模式,助力国际上其他国家尽早实现“30×30”目标。 (二)在全球层面上,进一步加强保护地的代表性和有效性,推动物种栖息地和关键生态系统的高质量保护。 一是系统梳理全球现有就地保护体系中的创新举措和经验教训,建设国家公园,构建与优化自然保护地体系,包括保护地的提质增效以及将合适场地识别为OECMs。二是重点关注就地保护体系在代表性、生态系统完整性保护、治理和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效果;完善体制机制,提升保护地管理成效;支撑落实“30×30”目标的保护地体系模式,特别关注海洋和内陆水域生态系统。三是强化保护地间连通技术研究,加强生态廊道构建与维护,确保生态廊道质量。四是完善保护地管理有效性评估体系,充分考虑社会公平、性别平等和人权等相关问题。五是创新“物种栖息地和关键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与评估的技术方法,完善空天地一体化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 (三)加快发展更可持续的农业生产力方法,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提升农业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一是深入推进和落实《昆蒙框架》目标7,继续减少农业污染。加强农田绿色投入品研发和使用,禁止生产和使用高毒性高风险的化肥和农药,鼓励有机肥和生物农药使用;提高农业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污染防治能力,加强农田有毒有害化学/生物污染监测和防控水平;加强农药包装和农膜等可降解材料研发和高效回收处理技术,进一步提高回收利用效率。二是深入推进和落实《昆蒙框架》目标10,推动农业可持续管理。探索高产、稳产的农业可持续和再生农业发展模式,推广农业可持续技术,确保农业长期生产力;完善农田土壤健康和农业生态发展评估体系,将土壤生物多样性指 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昆蒙框架》落实 标纳入农田土壤健康和农业生态发展评估体系。三是以农业新质生产力为发展目标,加强能力建设。推动智能农业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全面提升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四是进一步宣传倡导“大食物观”,通过促进膳食结构多元化转变,推动工业化集约化依赖型的农作物供给向多源化食物供给发展,协调发展来自农田、森林、草原和水生等多种生态系统的食物生产力,以保持提升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性。五是加强农业基础保障措施的有效执行,通过加大对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财政投入,确保资金用于科学研究、监测、宣传教育和生态修复;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加大对有机农业和可持续农业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农民参与多样性友好的种植和养殖方式,增强农业生物多样性实施措施的执行。 (四)持续发挥中国政府在生物多样性保护资源调动与资金投入方面的领导力,加快完善市场激励政策,识别、减少、逐步取消或改革对生物多样性有害的激励措施。 一是中国仍需发挥引领作用,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框架基金实施,完善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机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标准、经验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用于建设《昆蒙框架》等优先事项,特别是国家生物多样性融资计划。二是充分衔接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和气候投融资机制,积极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协同示范,不断增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气候变化等资源调动与资金投入的共同惠益和协同作用,并与其他从事自然和气候金融工作的国家和机构分享中国经验。三是统筹发挥政府、金融机构及私营部门等多渠道资金效益,探索可持续挂钩主权债务工具,用于新贷款和现有贷款的再融资或重组。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地;其他基于区域的有效保护措施OECMs;《昆蒙框架》;“30×30”目标;农业生物多样性;土壤健康;可再生农业;资源调动;市场化融资工具;可持续挂钩主权债务 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昆蒙框架》落实 04 05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 (ChinaCouncilforInternationalCo-operationonEnvironmentandDevelopment,CCICED) 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Kunming-MontrealGlobalBiodiversityFramework,GBF) 生物多样性公约 (ConventiononBiologicalDiversity,CBD)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UnitedNationsFrameworkConventiononClimateChange,UNFCCC) 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 (NationalBiodiversityStrategiesandActionPlans,NBSAPs)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nternationalUnionforConservationofNature,IUCN) 其他基于区域的有效保护措施 OtherEffectiveArea-basedConservationMea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