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清华大学]:CISS海外信息专报(2024年10月10-11日)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CISS海外信息专报(2024年10月10-11日)

信息技术2024-11-04-清华大学淘***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CISS海外信息专报(2024年10月10-11日)

CISS海外信息专报 (2024年10月10-11日) 1、CSIS:人工智能使核能成为可行选择,但尚未必然 10月4日,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网站刊登赛·麦吉迪(CyMcGeady)的文章《人工智能使核能成为可行选择,但尚未必然》。文章讨论人工智能(AI)在推动核能复兴中的作用,尤其是在应对美国电力需求增长方面的潜力。文章认为,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下,美国的核能产业正经历新的发展机遇。例如,微软与Constellation公司合作,计划重启宾夕法尼亚州三里岛核电站的一座核反应堆,为数据中心提供能源。这是首次因数据中心需求而重启核电站,这表明科技公司正成为推动电力需求增长的重要力量。然而,文章认为,尽管部分核电站重启项目正在进行,但并不意味着核能复兴真正开始。挑战在于是否能够建设新核电站,而不仅仅是重启旧反应堆。美国需要在2030年前应对超过50吉瓦的数据中心电力需求,同时还要应对电动汽车和半导体工厂的电力需求。虽然大型科技公司愿意为清洁能源支付高额费用,但新核电站建设成本过高且风险巨大。当前的市场未能有效推动新核电站建设,这是由于核能项目的高风险和监管政策不完善。联邦政府可能需要介入,帮助分担项目财 务风险,并为核电行业提供更多支持。如果市场继续无法推动新核电站建设,联邦政府应采取积极干预措施。文章建议,政府可以设定一个目标,在未来24至36个月内做出5到10个新的核电项目投资决策,并利用现有AP1000核反应堆技术加速项目建设。此外,政府还应通过公共和私人合作模式分担项目财务风险,并推动核电站选址快速审批流程,特别是在现有核电站地点进行扩展。 https://www.csis.org/analysis/ai-makes-nuclear-viable-not-yet-inevitable 编译:张振 2、卡内基欧洲:人工智能治理竞赛:从峰会形式到实质进展? 10月7日,卡内基欧洲研究中心(CarnegieEurope)网站刊登研究员拉露卡·切尔纳托尼(RalucaCsernatoni)的文章《人工智能治理竞赛:从峰会形式到实质进展》。文章认为,全球人工智能(AI)治理反映各国、国际组织和科技行业之间的竞争,旨在制定符合国家和企业利益的全球标准。美国、中国、欧盟等大国以及经合组织(OECD)、联合国、欧洲委员会等国际组织和科技公司针对伦理规范、法律法规、自愿行为准则和治理框架方面的治理呈现碎片化趋势。尽管全球各类人工智能峰会备受关注,但多数停留在象征性声明上,例如2023年英国人工智能安全峰会发布的《布莱切利 宣言》承认人工智能风险,却未能提出可执行的监管措施。文章认为,自愿性规范可能导致公司选择性遵守,无法确保合规,缺乏强制性法规的监管环境可能引发“逐底竞争”,即技术发展压倒伦理考量。文章呼吁,峰会应成为推动具有约束力的国际协议起点,超越象征性声明,推动具体且可执行的承诺。为应对这一挑战,文章建议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机构根据各自优势专注于特定领域,避免重复和过度拥挤。欧盟应通过OECD、G7、G20、联合国等多边组织推广其治理方法,并认识到中国等其他主导力量作用。联合国则应利用其全球影响力弥合人工智能发展中的不平等问题。各机构之间应建立协调机制,确保相互补充,推动形成精简和统一的全球治理框架,优先考虑伦理、人权与全球公平,并推动实际行动,而非停留在象征性举措上。 https://carnegieendowment.org/research/2024/10/the-ai-governance-arms-race-from-summit-pageantry-to-progress?lang=en 编译:高行健 3、《外交学人》:日本加速推进AI战略力促“人工智能友好型”环境建设 10月4日,《外交学人》杂志网站刊登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亚当·巴特利博士(AdamBartley)、艾登·沃伦教授 (AidenWarren)和查尔斯·T·亨特教授(CharlesT.Hunt)的文章《日本能否成为“全球最人工智能友好国家”》,聚 焦日本在AI领域的快速崛起。文章认为,面对全球AI领域的激烈竞争,日本正加速推进其AI战略,旨在构建一个更加人工智能友好的国家环境。文章称,日本政府发布的AI白皮书明确提出,随着世界进入技术、服务、应用和监管全面变革新时期,掌握并高效应用AI的国家将更具发展潜力。为此,日本不断强化竞争力,力求在最大化收益的同时有效管理风险。近年来,日本AI领域进步吸引全球投资者关注,包括SakanaAI、微软、OpenAI和亚马逊在内的多家知名企业纷纷在日本进行大额投资,推动AI技术研发和应用。同时,日本企业在AI部署方面表现突出,82%的企业已实施全面或部分AI解决方案。然而,日本在AI领域政策取向也面临挑战。其软性监管措施虽利于创新,但可能因监管力度不足而在全球市场遭遇出口限制等风险。为此,日本政府通过“广岛AI进程”,成立AI战略委员会和AI安全研究所等措施,努力改善外界对其监管体系看法。此外,日本政府还强调加强产业竞争力,主动寻求与企业合作,特别是鼓励民用创新与国防需求结合。最后,文章提出,日本AI战略能够维护其可信防御姿态以应对新兴科技威胁,在全球AI竞争加剧背景下,日本此举对东亚乃至全球具有重要意义。 https://thediplomat.com/2024/10/can-japan-become-the-worlds-most-ai-friendly-country/#:~:text=One%20only%20has%20to%20look%20at%20the%20government%E2%80%99s%20second %20AI 编译:孙叶秋 4、GlobalSecurityReview:为人工智能铺设伦理之路 10月9日,GlobalSecurityReview网站刊登伊斯兰堡政策研究所(IPI)研究主任兼国防与外交事务分析师胡玛·雷曼(HumaRehman)的文章《为人工智能铺设伦理之路》,文章提到,人工智能(AI)的发展可能对我们普遍重视的价值观构成威胁,例如侵犯个人隐私和加剧社会不公。AI的滥用可能导致重大损失。目前,全球AI治理尚不统一,各国法律体系难以有效应对AI跨国挑战,技术进步往往超越伦理考量。在AI监管方面,全球范围内取得显著进展。美国众议院正在审议数字服务监督和安全法案、算法责任法案以及AI披露法案。加拿大推出AI据法案(AIDA),欧洲议会正讨论欧盟AI法案,标志着法规加强。中国实施生成式AI服务的暂行管理措施。美国通过了2024年《国防授权法案》,计划5年内利用AI提升决策和作战能力。中国提出全球AI治理倡议,强调在广泛协商和共享利益的基础上,促进国际合作,防范风险,建立基于共识的AI治理框架,确保AI技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可控性和公平性。欧洲委员会的框架公约为AI提供了全面法律保护,覆盖人权、民主和法治,同时促进创新。它要求AI发展维护个人尊严、权利,并在关键领域如司法和医疗保健实现决策透明。公约还强调全球合作的必要性,以共同应对AI带来的挑战。AI 技术快速发展带来对伦理、适用性和资源分配的日益关注,各国必须更新道德规范以适应技术变革。欧洲人工智能公约为整合AI提供了人权、问责和开放性的指导,尽管挑战依旧,但通过积极行动和有效治理,可以促进AI健康发展。https://globalsecurityreview.com/paving-the-ethical-route-for-ai/编译:刘嘉滨 5、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人工智能领域“企业帝国主义”的危害 10月8日,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网站发表耶鲁大学法学院讲师钦马伊·阿伦(ChinmayiArun)评论文章《跨国人工智能和企业帝国主义》。文章认为,人工智能的全球扩展正在推动一场新“公司帝国主义”,少数几家技术巨头公司通过人工智能主导全球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进一步加剧全球不平等。作者认为,公司帝国主义造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全球劳动力剥削和资源开采。技术公司依靠来自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进行数据标注、内容审核等任务。这些劳动力往往处于艰苦的工作条件,报酬低廉,心理和身体健康受到威胁。这种剥削性质类似传统帝国主义对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的剥削。其次,全球市场与法律的主导。人工智能大企业不仅主导技术产品的开发和推广,还影响各国政策和法律制定,弱化各国监管能力。这种行为强化公司对全球市场的控制,类似于传统帝国主义中强国对弱 国经济的控制。最后,文化和社会结构侵蚀。人工智能系统往往根据西方视角和标准设计,忽视当地文化背景和社会复杂性。这种“算法殖民”强化少数发达国家对全球信息和数据的控制,不仅在物质层面施加影响,还在认知层面形成了一种信息帝国主义。https://carnegieendowment.org/research/2024/10/transnational-a i-and-corporate-imperialism?lang=en 编译:高隆绪 6、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讽刺形式下的选举虚假信息 10月3日,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刊登治理研究部的高级研究员兼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尼科尔·特纳·李(NicolTurnerLee)和项目助理伊莎贝拉·帕尼科(IsabellaPanicoHernández)的文章《AI迷因:讽刺形式下的选举虚假信息》。文章阐述人工智能(AI)生成的迷因(memes)如何在美国选举中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工具,尤其是通过讽刺的方式推动虚假信息传播。迷因是能够迅速在网络上传播的文本或视觉图像,而AI技术的发展使得生成迷因变得更加便捷,AI甚至利用名人肖像、版权材料、暴力或不当内容来制造讽刺性图像。在国内层面,迷因以幽默或非政治化方式呈现,隐蔽欺骗或引导选民,并提升社群凝聚力,而这些内容往往难以被政策制定者或内容审核者有效监管;在国际层面,迷因已成为一种“在线武器”,通过隐蔽方式激化人们的极端情绪,成为推 动极端主义行为的工具之一。对此,文章呼吁加强立法和公众教育,建议立法者重新审视迷因的豁免条款,尤其是在涉及虚假信息传播时,并提高公众的AI素养,以应对选举中日益增多的虚假信息问题。 https://www.brookings.edu/articles/ai-memes-election-disinformation-manifested-through-satire/ 编译:赵英慧 7、香港《南华早报》:“AI契约”证明多边主义希望仍存 10月10日,香港《南华早报》刊发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和公共事务学院教授伊恩·布雷默(IanBremmer)的专题文章《“AI契约”证明多边主义希望仍存》。文章讨论了多边主义在全球面临地缘政治分裂时的挑战与机遇,以及联合国如何通过《全球数字契约》推动人工智能(AI)的全球治理。多边主义治理在近几年遭遇巨大困境,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治理体系面临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持续延宕和气候治理难以推进等挑战。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也偏离轨道,甚至在某些方面出现倒退。尽管地缘政治环境恶化,但AI治理的全球合作仍有可能实现。在近日结束的联合国未来峰会上,《全球数字契约》(GlobalDigitalCompact)的成功通过,展现AI全球治理的可行性和联合国应对AI跨国问题的能力。在AI治理领域,联合国进行其有史以来最快速也是最稳健的政策响应。联合国作为全球多边治理体系 中最具权威性的机构,能够召集各国政府和AI领域从业者共同商议AI治理政策,确保“AI契约”得到遵守。尽管有人质疑联合国在AI治理中的作用,但《全球数字契约》的通过证明,在日趋分裂的地缘政治环境中,联合国仍是开展全球多边治理的最关键角色,合作与希望的曙光仍然存在。https://www.scmp.com/opinion/world-opinion/article/3281795/a i-compact-proves-theres-hope-multilateralism 编译:许

你可能感兴趣

hot

CISS海外信息专报(2023年7月19-20日)

信息技术
清华大学2023-08-03
hot

CISS海外信息专报

清华大学2024-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