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dleo.com 皮肤病药物:各国企业加速精准布局皮肤病市场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何婉怡·头豹分析师 2024-10-18未经平台授权,禁止转载 版权有问题?点此投诉 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药品制造 消费品制造/医疗保健 行业: 行业定义 皮肤病药物行业专注于治疗各种皮肤疾病的药物及其… AI访谈 行业分类 皮肤病药物按药物类别分类,可分为抗感染药、皮… AI访谈 行业特征 皮肤病药物行业的特征包括监管壁垒高、政策影响大… AI访谈 发展历程 皮肤病药物行业 目前已达到3个阶段 AI访谈 产业链分析 上游分析中游分析下游分析 AI访谈 行业规模 皮肤病药物行业规模暂无评级报告 AI访谈SIZE数据 政策梳理 皮肤病药物行业相关政策5篇 AI访谈 竞争格局 AI访谈数据图表 摘要皮肤病药物行业专注于治疗皮肤疾病,产品多样,市场需求强劲。行业受高监管壁垒和政策影响大,但患者需求增长驱动市场扩容。预计未来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新型外用治疗方式的获批将推动行业进一步发展,如科笛集团等企业的创新战略将满足多样化需求,促进市场繁荣。 行业定义[1] 皮肤病药物行业专注于治疗各种皮肤疾病的药物及其配套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该行业的产品覆盖外用药物,多种剂型存在,包括洗剂、霜剂、软膏、溶液、泡沫剂、油膏、凝胶和胶贴产品,旨在治疗包括但不限于皮炎、荨麻疹和特应性皮炎等皮肤病。外用药物按作用划分为清洁剂、保护剂、抗感染剂等,主要通过直接施用 于患处发挥治疗作用。 [1]1:默沙东2:https://www.msdman… 3:https://www.msdman… 4:https://www.msdman… 行业分类[2] 皮肤病药物按药物类别分类,可分为抗感染药、皮质类固醇、抗痤疮药、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和类维生素A等。 皮肤病药物行业分类 抗感染药 抗感染药物针对由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引起的皮肤感染。它们的主要作用是消灭或抑制病原体,减少感染的发生和扩散,增加治愈率。在治疗某些皮肤感染疾病如细菌感染造成的常见皮肤问题时,这类药物具有明显的疗效优势。 皮质类固醇 皮质类固醇是应对皮肤炎症,如湿疹、牛皮癣等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它们具有快速减轻症状的效果,通过抑制皮肤免疫反应来减轻肿胀和红斑。不过,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皮肤变薄和其他副作用。 皮肤病药物分类 抗痤疮药 针对痤疮疾病,这一类别的药物可以减少皮脂生成,防止毛囊堵塞,从而控制和减轻痤疮症状。其在治疗痤疮方面显著的效果,尤其适合长时间的、缓慢进展的治疗过程。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炎症性皮肤疾病,尤其在控制牛皮癣症状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它们抑制角质形成细胞的活化,从而减少鳞屑的形成。 类维生素A 类维生素A类药物促进皮肤细胞更新,用于治疗如严重痤疮等皮肤过度增生的疾病。它们在改善皮肤外观和质感方面非常有效,但对于孕妇可能存在风险,须谨慎使用。 [2]1:默沙东、CNKI2:https://www.msdman… 行业特征[3] 皮肤病药物行业的特征包括监管壁垒高、政策影响大、终端市场需求强。 1监管壁垒高 在中国,皮肤病药物行业严格受到国家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的监管。所有药物必须经过审批,且需满足一系列注册和质控标准。这些法规确保药品的质量安全,保障人民健康利益。国家相关部门对药品的监督管理采取执法行为频繁的态势,从而确保市场上流通的药品经过严格的质量检验。在制药行业不断进步的背景下,以及对皮肤病用药种类的增加,对企业研发能力和生产流程的要求持续提高。对新进入者而言,这些高质量标准和合规要求形成了难以跨越的壁垒。 2政策影响大 在皮肤病药物行业中,政策起着关键性作用。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政策支持和引导能够促进药品行业快速发展。具体而言,税收优惠政策、医保报销范围以及价格调整均会影响到皮肤病药物市场。为应对政策变动带来的影响,生产企业通常采取各种策略,如产品创新、市场调研和战略调整来适应市场变化。因而,政策不仅塑造了整个行业的竞争环境,而且还直接关联到企业的运营与发展。 3终端市场需求强 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加剧和不良生活习惯普及,中国皮肤病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据统计,皮肤病诊疗人数自2013年起增加了225万人,其中85.8%的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或患有皮肤病。此外,在终端市场上,OTC类药品因自我诊疗习惯盛行而占据较大份额。市场对外用药和化学制剂药物有着持续稳定的高需求,尤其是针对各种常见皮肤问题如脓疱病、毛囊炎等。消费者对治疗方法、药物剂型均有明显偏好,并影响企业在产品开发与市场战略上的选择。 [3]1:信达证券 发展历程[4] 皮肤病用药行业的发展经历了从早期阶段的天然物质使用到现代化阶段的合成药物和经皮给药系统的出现,再到创新阶段的生物制剂和新型药物制剂的开发。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药物类型、影响力以及市场表现,共同推动了皮肤病用药行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萌芽期1900~1950 20世纪前,秘鲁安第斯地区的原住民发现古柯(Coca)树叶的麻醉作用,这是人类最早合成的皮肤 局部用药的雏形。 1906年,普鲁卡因的合成,这是第一个合成的局部麻醉剂。 [4]1:科笛 产业链分析 [10 1927年,肾上腺组织的粗提取物被发现可以维持已切除肾上腺动物的生命,这为皮质类固醇的发现奠定了基础。 1936年,梅奥医学研究所的E·C·肯德尔(EdwardC.Kendall)首次从动物的肾上腺皮质中分离出“可的松”。 随着化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合成药物开始出现,如局部麻醉剂(如可卡因、普鲁卡因等)、皮质类固醇(如氢化可的松)、维A酸等。 启动期1950~2000 1951年,“可的松”被用于治疗炎症性皮肤病,但当时的方法是口服。 1952年,Sulzberger和Witten首次通过外用氢化可的松来治疗湿疹,氢化可的松成为第一个被成功开发为皮肤外用的皮质类固醇。 1962年,Stuettgen阐述了“全反式维A酸对皮肤病的治疗作用”,维A酸被正式应用到皮肤病治疗领域。 抗真菌类药物、非类固醇抗炎药(NSAIDs)、抗病毒药物、免疫抑制剂等相继问世。此外,经皮给 药系统(TDDS)也开始发展。 高速发展期2000~ 利用生物技术生产的蛋白质、抗体等生物活性物质,针对特定靶点进行治疗。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生 物制剂被开发出来,如针对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单克隆抗体类药物、针对IL-17A的单克隆抗体类药物等。创新药物如本维莫德(Tapinarof),是我国首创的1.1类新药(first⁃in⁃class),于2019年获批在中国上市,用于治疗银屑病。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型药物制剂的开发,皮肤病用药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同时,随着人们对皮肤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皮肤疾病的治疗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将进一步推动皮肤病用药行 业的发展。 皮肤病药物行业作为医药保健领域的一个关键分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个人健康意识的提升,其重要性日益突显。该行业的发展不仅依赖于上游原材料的质量和供应稳定性,还受到中游研发创新和下游市场需求的双重 影响。具体而言,该行业涵盖从原材料供应、药物研发生产到终端市场销售的完整产业链。[7]皮肤病药物行业产业链主要有以下核心研究观点:[7] 上游原材料包括原料药、辅料、委托生产产品及包装材料等,价格整体保持稳定。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国内规上企业原料药总产量降至230.37万吨。2019-2023年,中国原料药供给产量有所回升,2023年回升至394.9万吨。整体原料药行业竞争充足,原料药价格趋于稳定,其中2023年丙酸氯倍他索单价为每千克7.5万元,甲硝唑每千克412.98元,较往年有所上涨;联苯苄唑每千克4,774.02元,较往年有所下降。 中游企业大多聚焦于特定领域,专注于开发单一领域或某一领域特定类型的药物。 中国已获批的治疗皮肤外用药物大多为非专利药,缺乏安全有效地长期管理皮肤病问题的新型外用治疗方式,大多聚焦于特定领域,专注于开发单一领域或某一领域特定类型的药物,目前已有部分企业通过多产品组合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以满足需求多样化。如科笛集团重视消费者洞察,以“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全面皮肤科管理解决方案”为战略,基于自有的CATAME➅技术平台驱动的持续创新,打造针对局部脂肪堆积管理药物、毛发疾病及护理、 皮肤疾病及护理以及表皮麻醉四个领域的涵盖9种产品及候选产品的丰富产品组合和2种已分销产品。 电商平台已成为重要销售渠道。 由于皮肤病发病率高、治疗意愿强、外用药使用便捷且安全性较高、患者可自行观察治疗转归等特点,故患者自行选购占比较大,随着电商购药手段的日益丰富,电商销售成为了中国皮肤病药物市场的重要板块。2023年电商“双十一”活动中,知原药业的“洛芙”系列药品在阿里健康大药房OTC皮肤类位列第三名;2024年电商“618”活动中,公司在阿里健康大药房OTC企业品牌整体排名中位列第二,“洛芙”系列药品在皮肤用药类品 牌中位列第二,京东健康OTC皮肤用药品牌中位列第三。[7] 生产制造端 原材料供应商 上游厂商 武汉诺安药业有限公司 查看全部 上海康美国际生化有限公司 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产业链上游说明 皮肤外用制剂成分复杂,不稳定性较高,市场壁垒较大。 皮肤外用制剂因直接由患者自行在皮肤外用给药,因此外用肤感可能会直接影响使用顺应性而影响疗效,软膏和乳膏中油脂类物质熔程不同易在工艺降温过程中造成堆积方式不同,导致终产品内部结构 上 产业链上游 的连续性差而使肤感变差以及活性成分分布不均匀,因结构和成分以及给药方式等复杂性,在国外通常需要临床试验证明外用制剂皮肤给药后的疗效和安全性等,但人体临床试验往往周期长而投入大,在国内离体人体皮肤不被允许使用,导致上游技术壁垒较大。皮肤外用制剂开发难度较大,新药获批数量较少。近5年,中国口服制剂获批新药80个,而皮肤外用制剂获批新药仅5个,且均非突破性疗法或新剂型,是在原有皮肤用药疗法上的新补充。 品牌端 皮肤病药物生产商 中游厂商 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 查看全部 三生国健药业(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科笛生物医药(上海)有限公司 产业链中游说明 皮肤病药物产品种类丰富,以非处方OTC药物为主。 皮肤病药物相比其他化学药品,通常单价较低但利润率高、占用医保金额较小,市场受政策影响相对较小,同时皮肤病药物中非处方OTC药物占比相对较高,通常由患者自行选购。2023年中国化学药品皮肤病用药销售额达246.08亿元,在化学药品制剂整体市场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下,皮肤病化学药品增速稳定。以知原药业为例,其已拥有独家创新药复方丙酸录倍他索软膏等药物批文36个,化妆品备案及注册55个,产品涵盖乳膏剂、软膏剂、凝胶剂、溶液剂等多个剂型,基于洞悉患者与消费者需求及购买行为的变化,打造出“电商+线下”融合发展的多渠道销售模式,实现在皮肤领域销售的快速增长。 中 下 产业链中游 渠道端及终端客户 医药流通商及应用终端 渠道端 患者 京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全部 淘宝(中国)软件有限公司 产业链下游说明 产业链下游 皮肤病种类众多,患者群体庞大,驱动市场需求增长。 由于皮肤病发病率高、治疗意愿强、外用药使用便捷且安全性较高、患者可自行观察治疗转归等特点,故患者自行选购占比较大。中国人群皮肤疾病的患病率高达40%-70%,所致健康寿命损失在所有疾病中位列第四。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导致中国皮肤病发病率不断提高,发病人群日趋年轻化。其中,真菌感染性皮肤病是一类临床尤为常见的由真菌感染引发的皮肤病。根据真菌侵犯人体部位不同,分为足癣、手癣、体癣、股癣、甲癣和头癣等,足癣有较高的复发率,约84%的患者平均每年发作2次以上。湿疹是一种难以治愈的慢性、复发性疾病,是最主要和最常见的皮炎形式。2018至2023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