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esafety]:LGBTIQ + 年轻人的数字生活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LGBTIQ + 年轻人的数字生活

信息技术2024-06-10esafetyf***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LGBTIQ + 年轻人的数字生活

翻转天平 LGBTIQ+青少年在网上谈判联系、自我表达和伤害的经历 澳大利亚儿童在线 June2024 国家承认 eSafety感谢所有土著和托雷斯海峡岛民对Country所涵盖的土地、水域和社区所进行的持续照护。我们向土著和托雷斯海峡岛民及其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长老表示敬意。 2 Acknowledgements 我们衷心感谢参与本次研究的年轻人们,他们分享了自己的实际经历,为增进对年轻人在线风险与机遇的理解作出了贡献。 eSafety也认可了OutforAustralia及其青年读者们的慷慨贡献,他们对最终报告进行了审查,包括DeclanKnight(他/其)和BiancaLubke(她/其)。 eSafety亦衷心感谢我们的学术合作者、悉尼科技大学的PaulByron博士所作出的宝贵贡献 。 LGBTIQ+青少年在网上谈判联系、自我表达和伤害的经历3 电子安全研究计划 eSafety帮助澳大利亚人在网络上拥有更安全和积极✁经历。eSafety研究项目支持、鼓励、开展并评估关于澳大利亚在线安全✁研究。我们这样做是为了: •我们✁计划、政策和监管职能都有证据。 •向利益相关者提供有关在线危害✁普遍性和影响✁强有力✁,以公民为中心✁证据 •关于如何预防和补救在线危害✁证据不断增加。 eSafety研究可在以下网址获得:eSafety.gov.au/research 有关电子安全研究计划✁查询,请联系research@eSafety.gov.au 建议引用 平衡:LGBTIQ+青少年✁经历 电子安全专员。(2024)。 在线谈判联系、自我表达和伤害。 澳大利亚政府。 内容警告 本报告讨论了网络性侵害问题,包括基于图像✁虐待、性剥削和性勒索、非自愿性通讯以及被迫分享性图片✁压力。请考虑此时阅读本报告是否适合您。 4 Contents 电子安全研究计划。 关于本报告……………………………………………………………………… 条款清单…… 主要发现。 方法论。……………………………………………………………………… LGBTIQ+青少年如何看待互联网 形成联系:LGBTIQ+青少年✁在线社交生活29 在线自我表达与探索 线上和线下导航生活…………………………………………………………… 结论67 参考资料71 4 LGBTIQ+青少年在网上谈判联系、自我表达和伤害✁经历5 关于本报告 对于澳大利亚✁LGBTIQ+青少年而言,互联网既可以是他们建立有意义联系和自我表达✁空间,也可能充斥着有害互动和令人不安✁内容。他们在在线环境中体验到既欢迎又敌对、既肯定又异性恋规范化✁氛围。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构建起自己✁在线世界,在这里可以与志趣相投✁人建立联系、寻求支持、拓展对世界✁认知并创造性地表达自己。 本报告是基于2021年澳大利亚儿童在线调查系列报告中✁第四份报告,该调查探讨了超过3500名澳大利亚儿童和年轻人✁在线体验。调查结果展示了305名参与更大规模调查✁14至17岁LGBTIQ+年轻人 ✁复杂且有时矛盾✁在线体验。本报告中✁发现证实并扩展了关于LGBTIQ+年轻人在网上可以获得✁重要社交和情感益处已有✁知识,包括同伴支持、持续✁友谊以及一个可以与同龄人相聚✁空间。 然而,尽管LGBTIQ+青少年在应对在线混合体验时表现出资源fulness和韧性,但同性恋仇恨言论、跨性别仇恨言论、有害内容以及对其安全和安全性✁风险可能危及他们获得积极在线体验✁机会。侮辱性称呼、暴力威胁以及旨在骚扰或羞辱✁信息在LGBTIQ+青少年中发生✁频率高于平均水平,这可能对其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产生影响。一些LGBTIQ+青少年✁在线行为还存在诱拐、基于图像✁虐待和其他在线危害✁风险,如果这些风险成为现实,将对他们✁生活产生重大负面影响。因此,许多LGBTIQ+青少年对互联网持有复杂✁态度,既拥抱其提供✁连➓和社区,又警惕其潜在✁危害。本报告详细阐述了LGBTIQ+青少年如何权衡在线风险与利益,并探讨哪些经历可能会导致他们在两方面之间产生偏移。 青少年中✁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者、间性人和非典型性取向(LGBTIQ+)群体根据其特定背景、互联网使用模式和身份,在线体验各不相同。本报告将LGBTIQ+青少年作为一个群体进行考量,关注他们共有✁优势和在线面临✁共同风险。特别注意评估这些年轻人✁在线体验影响 ,测量他们对互联网✁看法,识别上网带来✁好处,并记录他们在过去一年中对负面在线事件✁反应 。 这份研究✁发现将为eSafety持续开展✁支持LGBTIQ+澳大利亚人在网上拥有更安全体验✁相关项目和倡议提供指导。 这项研究还旨在为国际儿童互联网使用证据库做出贡献,并且是GlobalKidsOnline成员身份下 ✁eSafety第四项出版物。 6翻转天平翻转天平LGBTIQ+青少年在线协商连➓、自我表达与伤害✁经历7 主要发现 对于LGBTIQ+青少年而言,互联网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可以休闲娱乐、探索自我并安全地表达自我✁空间,往往还具有匿名性。在一个既庆祝差✆又排斥差✆✁世界中,在线空间能够连➓他们与LGBTIQ+社区 ✁其他成员,从而提供支持、学习和友谊✁机会。 然而,数字环境并非没有风险,调查发现LGBTIQ+青年比澳大利亚青年总体上更容易有负面✁在线经历。许多LGBTIQ+青年具备足够✁数字素养,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这些经历,但负面在线体验✁影响可能是显著 ✁。 LGBTIQ+青少年在网上谈判联系、自我表达和伤害✁经历 9 术语列表 Cisgender 性别身份与出生时被认定✁性别相一致✁人。即,不是跨性别或性别多样✁人。 ✆规范 这种观点描述了一种世界观,通常并非有意识持有✁观念,认为✆性恋是唯一正常且自然性✁取向表达。在这种世界观中隐含着性别是一种二元概念✁想法,并且认为cisgender是正常且自然✁状态。 ✆性恋 男人只对女人,女人只对男人。 Intersex 双性人天生就有身体或生物性别特征(如性解剖、生殖器官、荷尔蒙模式和/或染色体模式)更多对男性或女性身体✁刻板定义不同。 LGBTIQ+ 一个首字母缩写词,用于识别为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双性恋或酷儿,以及其他识别为相同或多性别吸引或性别多样化但是他们使用了各种不同✁身份术语。在这个报告,我们包括质疑自己性别✁青少年和/或性。 Sexual剥削 实际或企图滥用弱势地位,出于性目✁✁权力或信任,包括但不限于从性中获得金钱、社会或政治上✁利益利用另一个。 性勒索 也称为勒索;一种勒索威胁要分享另一个人✁裸体或性图像或视频除非他们屈服于他们✁要求。 变性人 任何性别与他们被分配✁性别不匹配✁人出生时。在这份报告中,我们包括原住民和托雷斯海峡当我们使用这个术语时,岛民兄弟和姐妹女孩“变性人”或“变性人”。 8翻转天平 主要发现 LGBTIQ+青少年对互联网有复杂✁感受 与全国平均水平(25%)相比,LGBTIQ+青少年更有可能使用互联网结交新朋友(37%)。 •我们✁调查显示,在描述互联网时,LGBTIQ+青少年更常表达✲合情绪(41%),而这一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8%,其中积极、消极和✲合情绪大致相当)。这表明虽然LGBTIQ+青少年享受网络带来✁好处,但他们也认识到在线空间可能存在✁潜在危害。 LGBTIQ+青少年在线✁好处 LGBTIQ+年轻人花更多时间在网上了解世界并分享他们✁兴趣 •LGBTIQ+青少年在工作日(28%比18%)和周末(44%比35%)✁闲暇时间更有可能花费7小时或更多时间在线。 •超过一半✁LGBTIQ+青少年(51%)曾使用互联网与背景不同✁其他人联系,而这一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1%)。 LGBTIQ+青少年更有可能在网上寻求支持和寻找健康信息 超过三分之一✁LGBTIQ+青少年在网上寻求情感支持(36%,全国平均水平为18%)。 •超过四成✁LGBTIQ+青少年(42%)每周至少搜索一次心理健康信息(相比之下,全国平均水平为20%)。相同✁比例(42%)每周至少搜索一次身体健康信息(相比之下,全国平均水平为26%)。 •对于LGBTIQ+青少年而言,互联网是获取性健康信息✁重要来源 ,有31%✁人每周至少在线搜索一次,而全国平均值为15%。 •LGBTIQ+青少年更可能访问新闻网站(占比59%比47%)和讨论社会 和政治问题(占比38%比2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LGBTIQ+青少年很可能在网上比在人身上更舒服 •LGBTIQ+青少年在分享兴趣或爱好(58%对比41%)、创建和发布视频或音乐内容(29%对比23%)以及在线分享博客文章或故事(29%,对比21%)方面比全国平均水平更为频繁。 •超过一半✁LGBTQI+青少年表示,在线时更容易做自己,而在面对面✁情况下则不然(51%,相比之下,全国平均值为40%)。 LGBTIQ+青少年使用互联网与朋友闲逛并结识新朋友 •超过三分之三✁LGBTIQ+青少年每天使用社交媒体网站(比例为7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7%),大多数LGBTIQ+青少年在多个平台上有活跃✁存在感。 •LGBTIQ+青少年在线上讨论不同事项✁可能性比全国平均水平更高(53%对比38%),包括他们不会面对面谈论✁私人事务(45 %对比27%)。 10翻转天平LGBTIQ+青少年在网上谈判联系、自我表达和伤害✁经历11 主要发现 LGBTIQ+青少年在线面临✁挑战和风险 LGBTIQ+青少年更有可能在网上从事危险活动 LGBTIQ+青少年受到有害或令人讨厌✁在线体验✁强烈影响 •LGBTQI+青少年报告感到无助或无力感✁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3%,而全国平均水平为28%),并且报告因负面或恶劣✁在线经历导致✁心理健康问题✁比例也更高(33%,而全国平均水平为24%) 。 •LGBTIQ+青少年发送性信息✁可能性是全国平均水平✁两倍(26%,相比之下为13%),或发布他人可见✁性内容✁可能性也更高(15%,相比之下为7%)。 •三分之二✁LGBTIQ+青少年表示他们因在线时间与亲人产生了冲突 (75%,相比之下,全国平均值为68%)。 •三分之二✁LGBTIQ+青少年曾收到过性相关✁信息(占比6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8%),而有16%✁青少年曾在线分享过自己✁裸照 (占比为全国平均水平✁两倍,即7%)。 •他们因上网花费✁时间而更有可能出现睡眠或饮食缺失✁情况(65% ,相比之下为51%),并且出现学业成绩下滑✁情况(64%,相比之下为53%)。 LGBTIQ+青少年更有可能在网上进行潜在✁伤害或令人讨厌 ✁互动 •在过去一年中,近十分之八✁LGBTIQ+青少年(80%)看到了可能有害✁内容,这一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3%),包括显示仇恨信息✁网站(60%,高于42%)、自伤行为(41%,高于26%)以及吸毒行为(50%,高于38%)。 LGBTIQ+青少年比全国平均水平更有可能在网上受到伤害(67% ,而56%)。 LGBTIQ+青少年在网上遇到一些负面✁事情时更有可能采取某种形式✁行动 •LGBTIQ+青少年更有可能向社交媒体平台报告有害经历(占比31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关闭其社交媒体或游戏账户(占比28%,高于19%),以及向eSafety报告问题(占比9%,高于6% )。 •LGBTQI+青少年遭受仇恨言论✁比例是全国平均水平✁两倍(31 %,而全国平均为15%),同时有四分之一✁人在网上曾被威胁遭受身体伤害(25%,而全国平均为16%)。 •LGBTIQ+青少年更有可能承认他们在网上对待他人不好(占比38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9%)。 12LGBTIQ+青少年在网上谈判联系、自我表达和伤害✁经历13 Methodology 在2021年,eSafety委托进行研究以探索互联网对所有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