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太微机构调研报告 调研日期:2024-11-14 裕太微电子成立于2017年,总部位于苏州高新区和上海张江科学城。企业专注于高速有线通信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以实现通信芯片产品的高可靠性 、高稳定性为目标。企业秉承“效率第一、追求卓越”的文化理念,持续构建以太网系列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作为中国大陆极少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实现大规模销售的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供应商,裕太微电子将着力提升核心技术的创新研发能级,持续构建以太网系列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在科技创新大时代中确立属于裕太人的历史新坐标。 2024-11-14 董事会秘书王文倩 2024-11-14 公司现场接待上海市 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基金管理公司 盛伟 深圳市德典投资有限公司 投资公司 游翼翔 杭州哲云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基金管理公司 吴雅婷 上海瀛赐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基金管理公司 胡小骏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证券公司 徐晨迪 中国光大控股有限公司 其它 徐德仁 中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姜通晓 嘉御资本 - 盛成 深圳市红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基金管理公司 谢登科,肖塬锟 弘毅远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管理公司陈详辉 说明:对于已发布的重复问题,本表不再重复记录。一、介绍环节 首先就公司2024年第三季度经营情况做简要说明。二、互动交流环节 1、全球6G标准化工作进入实质阶段,会对公司产品有促进作用吗? 答:11月13日,2024全球6G发展大会在上海发布,IMT-2030(6G)推进组与业界携手发布了全球6G创新发展合作倡议。倡议 提出,共同推动6G代际创新发展,拓展移动通信服务边界,全面升级网络性能、效能与服务能力。建立连接物理与数字世界的智慧桥梁,赋能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构筑数字经济发展新底座。随着5G和6G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以及IoT和边缘计算的普及,高速网络传输的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直接推动了适用于这些网络承载的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市场需求的攀升,从而对公司以太网物理层芯片的市场份额扩大产生积极影响。 2、考虑到6G技术将带来许多新的应用场景,公司在6G网络技术下有哪些产品和哪些应用呢? 答:公司是中国境内极少数实现千兆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全领域大规模出货以及2.5G以太网物理层芯片规模出货的企业。目前公司的千兆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已经大量应用于市场,随着5G/6G网络的推动,2.5G以太网产品在中国的时代正式开启。10GPON路由器、50GPO N路由器和5G基站的应用数量与日俱增,2.5G及以上速率的网通以太网物理层芯片需求量也逐步增加,这为公司新品在未来三到五年的推广与应用带来了较大的市场机会。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2.5G以太网物理层芯片营收较2023年全年2.5G以太网物理层芯片营收 增长317.33%,而这仅仅是2.5G产品项目中的一个序列,后续公司将继续拓宽2.5G产品系列。3、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情况如何? 答:11月14日,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了1,000万辆,同时也是全球首个新能源汽车年度达产1,000万辆的国家。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1-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77.9万辆和975.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0 %和33.9%,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总销量的39.6%。公司专注于高速车内通信芯片的研发和产业化,目前车载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已经在各大车厂上车量产,未来也将助力我国新能源汽车国产化、协议统一化和低成本化。 4、公司车载以太网产品有用到什么新的汽车品牌中吗? 答:11月12日,中国一汽红旗品牌新能源之夜上,红旗推出了天工纯电平台、九章智能平台两大高质量创新成果,带来集成两大平台最 新技术的三款高质量产品,同时推出红旗智造中大型豪华纯电SUV——天工08。智驾方面,九章平台提供了5种系统解决方案,红旗司南智驾已在全国所有城市实现99%以上的左右转成功率。在主被动安全基础上,红旗创建六位一体的全新整车安全架构,关键系统可达行业最高标准的ASILD等级。公司车载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已经进入红旗的供应链体系中并已上车出货。目前公司已获得SGSISO26262:2018汽车电子功能安全标准体系认证,并获得体系最高等级ASILD等级,这标志着公司在满足功能安全流程的质量能力上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准。未来,公司也将继续和更多车企合作,打造中国汽车智驾新风向。 5、公司内部研发团队在技术研究这块的模式是什么样的? 答:公司在技术研究上,一直秉持着“开放包容,交流分享”的理念,公司内部研发团队会时常举办相应的技术专场来进行技术研究和内部交流。近日公司的“Technicalday-IRDrop”专场圆满结束,体现了公司对技术创新的重视和对研发团队能力提升的投入。在这次活动中 ,公司研发团队深入探讨了高速电路设计中的IRDrop问题,这是以太网物理层芯片设计中的一个关键技术挑战。通过这样的研讨,公司研发团队能够集中精力解决技术难题,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共同探索解决方案,从而提升团队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此外,这样的活动也有助于加强跨部门、跨领域的合作,促进不同技术背景的工程师之间的知识共享和协作,为公司的长期技术发展和产品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