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商产业研究院]:【产业图谱】2024年合肥重点产业规划布局全景图谱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产业图谱】2024年合肥重点产业规划布局全景图谱

基础化工2024-11-06中商产业研究院机构上传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产业图谱】2024年合肥重点产业规划布局全景图谱

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图谱、尽调评估 全球视野专注产业1 2024年合肥重点产业规划布局全景图谱 全球视野专注产业1 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图谱、尽调评估 合肥加快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未来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从“芯屏汽合”“急终生智”等新兴产业渐成规模,到低空经济、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多点开花,一系列面向前沿技术产业的新成果、新动能不断涌现。 一、产业体系 合肥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聚力打造“6+5+X产业集群,持续增强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三大国家级战新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培育壮大未来产业,推动战新产业融合集群发展。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二、产业发展现状 (一)农业产业现状 农业生产形势稳定。2023年合肥全年农林牧渔业产值576.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8%。全年粮食产量298.74万吨,连续十年稳定 在300万吨左右,亩产实现“七连增”,2023年达378公斤/亩;蔬菜产量254.63 万吨,同比增长1.6%;水果产量54.52万吨,增长4.4%;猪牛羊禽肉产量 36.75万吨,增长3.5%;禽蛋产量22.38万吨,增长5.9%;牛奶产量10.28 万吨,增长6.1%。 数据来源:合肥市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工业产业现状 1.工业经济攀高向新 2023年合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47户,比上年末增加162户。其中,产值超百亿元企业22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6%,创近21个月新高。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协同共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1.1%,创年内新高。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产值超 1700亿元,同比增长54.6%,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84.5%。光伏及新能源产业链产值超1300亿元,同比增长18.2%。 数据来源:合肥市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合肥重点产业现状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三、产业总体空间布局 (一)总体空间布局 合肥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基本原则,构建“中心引领、两翼齐飞、多极支撑、岭湖辉映、六带协同”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中心引领”:高品质建设中心城区,构建“一核四心”钻石型城市公共活动中心体系,高起点规划建设骆岗公园,推动肥东、肥西、长丰与市区一体化发展,提高发展活力、塑造生态引力、增强辐射能力,强化长三角副中心城市的服务职能。 “两翼齐飞”:做强以高新区、经开区为引擎,以新桥科创示范区、大科学装置集中区、西部运河新城、肥西产城融合示范区、合庐产业新城等为支点的西部增长翼;做大以新站高新区、东部新中心为引擎,以下塘产业新城、肥东产业新区、合巢产业新城等为支点的东部发展翼,促进区域更加协调发展。 “多极支撑”:按照中等城市标准,提升巢湖城区、长丰县城、庐江县城等承载能力,打造市域三大副中心。依托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基础,打造一批特色城镇。 “岭湖辉映”:以巢湖为核心、以江淮分水岭为屏障,构建蓝绿交织、山水交融的全域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格局。 “六带协同”:提速建设合六、合淮蚌、合滁、合芜马、合安、合铜六大发展带。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整理 (二)各县(市)、区产业布局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重点园区布局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农业产业布局 合肥构建“两圈一带,六廊多园”农业发展格局。 “两圈”:中心城区都市农业圈、环湖生态农业圈;“一带”:江淮分水岭特色农业带; “六廊”:形成瓦东干渠、合蚌路、紫蓬山、浮槎山、江淮运河和兆西河六条现代农业产业廊; “多园”:建设若干个现代农业产业园。 资料来源:合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农业重点产业布局 1.产业空间布局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产业布局规划 合肥积极推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加快推进苗木花卉、特色经果林、木本油料林、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发展,形成区域化产业集群。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五、制造业重点产业布局 (一)智能家电(居) 1.产业空间布局 合肥已形成以高新区、蜀山经开区等为主体的西部家电产业集中区,以经开区、肥西经开区等为主体的西南部家电产业集中区,以新站高新区、长丰(双凤)经开区等为主体的东北部家电产品、物流及相关配套产业集聚区,以肥东经开区为主体的东部家电及配套、加工等产业集中区。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产业布局规划 近年来,合肥持续推动基地提档升级,实现了家电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展望未来,合肥谋划积极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加快智能家电(居)产业化步伐,打造美健个护等小家电产业基地,超前布局前沿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推进智能家电(居)融合发展。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光伏 1.产业链布局 近年来,合肥市抢抓光伏及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坚持“借光发展”,致力于打造“中国光伏应用第一城”,光伏产业已经形成基于“制造+应用”双轮驱动的良好发展态势。其中,单晶PERC电池、叠瓦等单晶高效组件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光伏逆变器核心技术、储能系统等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但是产业链上游光伏制造设备、光伏组件背板和胶膜等配套基 本处于空白;中游薄膜电池组件和其它新型组件暂缺,电池片、组件规模不大;下游光伏发电、其他新能源发电等缺乏行业领军企业,在全国的竞争力不强。对此,合肥积极升级光伏产业,提出强基-补链-强链升级路径。 资料来源:《合肥市“十四五”光伏产业发展规划》、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资料来源:《合肥市“十四五”光伏产业发展规划》、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产业空间布局 合肥光伏产业的规划总体空间布局为“一核两区”,即基于“1+2”的总体空间布局结构。其中,“一核”为高新区;“两区”为两大光伏产业集聚区,包括新站高新区及其综合保税区和肥东县。 高新区重在研发和制造;新站高新区以综合服务为主导兼顾配套;肥东县重在高效组件制造和配套,为合肥市全面打造“光伏第一城”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光伏产业集群新高地奠定坚实的空间支撑体系。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产业布局规划 以光伏制造业为中心、以上下游产业为重点,以产业园区和节点项目为空间支撑,打造光伏产业协同发展的框架体系,构建集总部、研发、检测、制造、应用为一体的具有高附加值的智能光伏产业体系。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生物医药 1.产业空间布局 合肥结合县(市)区的产业发展基础、区位交通条件、功能定位,以“布局合理、特色明显、产业集聚”为原则,立足优势,突出重点,构建以合肥高新区为核心,合肥经开区、肥西经开区为两极,肥东县、长丰县、包河区、安巢经开区、瑶海区等县区联动的“一核两极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产业布局规划 生物医药产业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四大领域之一,极具成长性和带动性。合肥提出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发展化学药、生物制药、现代中药、体外诊断、医学诊疗设备、医用防护及植介入领域。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新一代信息技术 1.产业空间布局 合肥新一代信息技术主要分布在蜀山区、瑶海区、包河区、长丰县、庐阳区,主要分布在合肥新站高新区、合肥高新区、合肥经开区、合肥机器人 产业园、中国(合肥)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基地(中国声谷)、合肥包河经济开发区、安徽长丰经济开发区。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产业布局规划 合肥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涵盖了新型显示、集成电路、高端软件、人工智能、智能终端、工业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物联网等多个重点方向。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全球视野专注产业22 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图谱、尽调评估 全球视野专注产业23 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图谱、尽调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