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及陕西省能效投资进展报告
一、中国能效投资概况
2014年,中国能效投资总额达到5497.6亿元,同比增长8.9%,创历史新高。财政资金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引导下的社会投资规模达4910亿元,杠杆率为1:8.4。外源性社会投资,特别是银行信贷,占据了能效投资的主导地位,占总投资额的64.4%。
- 能效投资规模:2014年,中国能效投资总额为5497.6亿元,较2013年增长8.9%。
- 财政资金:财政投入为587.6亿元,其中中央财政399.5亿元,地方本级财政188.1亿元。
- 外源性社会投资:外源性社会投资总额为3540亿元,占比64.4%,较2013年增加7.9个百分点。
- 银行信贷:能效信贷新增3169.0亿元,占外源性社会投资的89.5%。
- 能效投资领域:工业领域能效投资2500多亿元,建筑领域1900多亿元,交通领域1000多亿元。
二、能效投资成效
2014年,能效投资直接形成了近亿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显著提升了能源使用效率。
- 节能能力:能效投资直接形成节能能力9620万吨标准煤。
- 经济效益:能效投资对节能的直接贡献度为44.7%,对单位GDP能耗的持续下降起到了关键作用。
三、陕西省能效投资分析
陕西省作为能源与资源大省,“十二五”期间能效投资取得了显著成效。
- 能效投资规模:“十二五”期间,陕西省能效投资总额为2737.6亿元。
- 资金来源: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地方财政资金、企业自有资金、银行信贷、股票市场和私募股权投资等。
- 节能效果:能源消费总量增速放缓,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下降,节能能力逐年增加,节能目标顺利完成,能力建设不断加强。
四、陕西省“十三五”能效投资需求
根据“十三五”规划,陕西省需进一步加大能效投资力度,以应对能源消费增长的压力。
- 需求预测:预计“十三五”期间,陕西省能效投资需求将大幅增加,需采取多种措施保障能效投资的顺利实施。
- 保障措施:包括完善能效投资体制机制、制定合理的财政政策、创新能效投资模式等。
结论
2014年中国及陕西省的能效投资呈现出明显的增长态势,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显著,外源性社会投资主体地位稳固,特别是银行信贷成为主要投资方式。陕西省“十二五”期间的能效投资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十三五”期间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