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供热体制改革与政策研究
一、集中供热工程属性与管理
集中供热工程是城乡公用市政设施之一,关系到居民生活质量和能源消耗。从经济学角度看,集中供热工程具有准公共物品性质,即建设具有排他性但使用具有非排他性。供热对象是人,实际是对“房子”供热,为居民提供一个适宜的居住环境。从需求角度看,供热是居民的生存型需求,而部分地区则是改善生活质量的需求。从管理角度看,供热涉及地方政府和供热企业,是地方或城镇的事权。
二、供热发展趋势
- 安全性:保障集中供热的安全是提供准公共物品的基本要求。
- 舒适性:集中供暖在解决生存需求方面有优势,但在提升生活质量方面难以满足个性化需求。
- 绿色化:减少煤炭尤其是散煤的使用,降低供热产生的污染物排放。
- 低碳化:提高供热效率,增加低碳能源的使用,推进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等的开发。
- 智能化:优化热源结构,依据用户状态信息自动调节室温,促进节能减排和管理智能化。
三、供热计量改革
供热计量改革存在不同看法,国家重点推进新建建筑计量收费,并结合节能改造等措施。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多退少不补”的问题,导致供热企业亏损。建议完善计量收费方式,给予老旧建筑和低保家庭适当补贴,提高收费征收率,制定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通过激励方式引导企业参与改造。
四、供暖期雾霾污染
供暖期的雾霾污染比非供暖期更严重。治理雾霾需减少污染物排放,建议推广洁净煤的使用,加快燃煤锅炉改造,发展热电联产,利用地热资源,鼓励采用“煤改电”或“太阳能+电”等清洁供热形式。
五、推进供热体制改革与政策建议
- 绿色理念: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供热体制改革全过程,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供热行业智能化水平。
- 制定法律:制定供热相关法规,将绿色供暖纳入法规体系,完善供热计量规定。
- 技术创新:研发和推广绿色供暖技术,制定行业标准,确保产品安全和设计合理。
- 政策支持:提供电价补贴,加大政府绿色供暖服务购买力度,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 监管强化:加强新建建筑和供热能耗监管,建立量化管理和监督考核机制,促进节能减排。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中国供热体制改革的重点在于保障安全、提升舒适性、推进绿色低碳和智能化管理,同时通过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来实现这些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