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众参与的自行车友好城市评价与传播报告 Evaluationanddisseminationofbicycle-friendlycitiesamethodbasedondiversepublicparticipationreport 宇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 2024.6 ChinaSustainableTransportationCenter Jun,2024 致谢 本研究由宇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统筹撰写,由能源基金会提供资金支持。报告中所涉及的问卷调查相关研究由宇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独立承担和完成。 ACKNOWLEDGEMENT ThisreportisaproductofChinaSustainableTransportationCenterandisfundedbyEnergyFoundationChina.ThesurveyinthisreportisindependentlysupportedandconductedbyChinaSustainableTransportationCenter 关于项目单位/关于能源基金会 宇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以下简称CSTC)。CSTC是城市规划和绿色低碳发展领域的专业咨询机构。CSTC长期从事城市与交通领域的国家示范项目、政策标准研究和技术培训。CSTC注重国际先进城市与交通规划理念的研究、创新与应用,致力于通过城市空间与交通的合理布局,以公共交通为引领的土地集约利用与开发,缓解交通拥堵,助力节能减排,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城市。 能源基金会是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注册的专业性非营利公益慈善组织,于1999年开始在中国开展工作,致力于中国可持续能源发展。基金会在北京依法登记设立代表机构,由北京市公安局颁发登记证书,业务主管单位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基金会的愿景是通过推进可持续能源促进中国和世界的繁荣发展和气候安全。基金会的使命是通过推动能源转型和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中国和世界完成气候中和,达到世界领先标准的空气质量,落实人人享有用能权利,实现绿色经济增长。能源基金会致力于打造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专业基金会,作为再捐资者、协调推进者和战略建议者,高效推进使命的达成。 ABOUTCHINASUSTAINABLETRANSPORTATIONCENTER/ENERGYFOUNDATIONCHINA ChinaSustainableTransportationCenter(hereinafterreferredtoasCSTC).CSTCisaspecializedconsultingorganizationinthefieldofurbanplanningandgreenandlow-carbondevelopment.CSTChaslongbeenengagedinnationaldemonstrationprojects,policystandardresearchandtechnicaltraininginthefieldsofcitiesandtransportation.CSTCfocusesontheresearch,innovationandapplicationofinternationaladvancedurbanandtransportationplanningconcepts,andiscommittedtoalleviatingtrafficcongestionthroughtherationallayoutofurbanspaceandtransportation,intensivelanduseanddevelopmentledbypublictransportation,helpingenergyconservationandemissionreduction,andbuildingsustainableandlivablecities. EnergyFoundationChinaisaprofessionalgrantmakingcharitableorganizationregisteredinCalifornia,U.S.IthasbeenworkinginChinasince1999,andisdedicatedtoChina’ssustainableenergydevelopment.Thefoundation’sChinarepresentativeofficeisregisteredwiththeBeijingMunicipalPublicSecurityBureauandsupervisedbytheNationalDevelopmentandReformCommissionofChina.Thefoundation'svisionistoachieveprosperityandasafeclimatethroughsustainableenergy.Thefoundation'smissionistoachievegreenhousegasemissionsneutrality,world-classairquality,energyaccess,andgreengrowththroughtransformingenergyandoptimizingeconomicstructure.Thefoundationdeliversthemissionbyservingasaregrantor,facilitator,andstrategicadvisor. 目录 1.背景6 1.1项目背景6 1.2项目路径8 2.项目目标与研究对象10 2.1项目目标10 2.2研究对象10 3.基于公众参与的自行车友好城市指标体系10 3.1自行车友好城市指标体系10 3.2问卷调研概况16 3.3自行车友好城市公众推广19 4.试点城市评价24 4.1北京市昌平区24 4.2无锡市28 5.主要结论32 5.1总体评价32 5.1.1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跨越32 5.1.2“Z世代”开启骑行新时代34 5.1.3骑行PRO们真的很严格36 5.1.4共享单车是骑行环境的底线37 5.1.5自行车已不仅仅是通勤工具39 5.1.6争做女性更满意的骑行城市41 5.2无锡市评价43 5.2.1CityRide、ChillRide在高薪人群大行“骑”道43 5.2.2电动自行车的“人众道远”43 5.3北京市昌平区评价45 5.3.1“倡导秩序”恐成最大掣肘45 5.3.2旗舰项目的辉煌下仍有提升空间46 5.3.3谁还没有一辆自行车?47 6.促进自行车友好城市建设的建议49 6.1侧重软环境建设,提升骑行的综合体验感和满意度49 6.2进行定期的骑行友好程度评估49 6.3打造“反馈即应”的骑行问题反馈平台49 6.4面向公众构建数字化的评价渠道49 6.5加强运营与维护等后期管理适应存量发展时代50 6.6注重宣传教育、加强非机动车路面管理50 6.7剖析用户画像,满足不同骑行群体的需求50 1.背景 1.1项目背景 自行车友好理念在全球发展迅速。世界知名的自行车友好城市评价指标哥本哈根指数(Copenhagenize)认为,只有当一个城市的自行车基础设施、骑行文化氛围以及相关政策均达到一定水平,才可以称为自行车友好城市。根据GlobalBicycleCitiesIndex、Copenhagenize、Luko等国际知名自行车友好城市评价标准评测,国际上很多城市均被评为自行车友好城市,如哥本哈根、阿姆斯特丹、波特兰、乌得勒支等,而这些城市的自行车发展也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此外,联合国在2018年,将6月3日设定为“世界自行车日”,鼓励会员国注重自行车发展和推广,建议将自行车纳入国际、区域、国家及以下各级发展政策和方案中。 绿色出行成为落实低碳、绿色发展的重要落脚点。习近平主席在2021年10月出席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开幕式提出“坚持生态优先,实现绿色低碳。建立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策。要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交通运输方式,加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新能源、智能化、数字化、轻量化交通装备,鼓励引导绿色出行,让交通更加环保、出行更加低碳。”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发布。其中重点提到“积极引导低碳出行。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公交专用道、快速公交系统等大容量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自行车专用道和行人步道等城市慢行系统建设。”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引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到“完善城市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系统,提升步行、自行车等出行品质”。2020年7月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绿色出行创建行动方案》提到“引导公众优先选择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2022年,超过60%的创建城市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以上,绿色出行服务满意率不低于80%”。 国内城市后疫情时期骑行兴起。如北京、深圳以及无锡等城市的骑行量都有着显著提升,结合共享单车骑行量以及订单数分析,北京2022年共享单车骑行量为 9.37亿,日均同比增长7.53%。2022年“五一”期间早高峰骑行量增加了69.2%。深圳2023年2月骑行量较1月提升了270%。无锡2021年10月哈罗单车订单数较上一年提升2.5倍。与此同时,自行车也不单单只是绿色低碳的交通工具,也是时尚健康生活方式的象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骑行、热爱骑行,“一车难求”是2022年至今很多骑行爱好者的心声。行业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的自行车销售量提升130%。 国内主要城市均出台了与自行车交通相关政策。从2010年住建部开展了“中国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项目”以来,国内很多城市相继颁布了其他导则标准、发展规划等。从城市层面进一步明确自行车发展目标、方向。 基础设施的建设仍是城市发展自行车重点。长期以来,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如自行车道、自行车停车场等一直是城市自行车交通难过的发展重点,像北京、上海这样的超大城市两座城市道路中的自行车道占比均超过了90%,而像无锡这样的大型城市城市道路中的自行车道占比也超过了70%以上。与此同时,北京在“十四五”期间也提出在五环内12m以上的道路将全部施划自行车道,在支路以上的机非混行道路全部增设自行车优先标识。 我国城市自行车发展中缺乏从使用者、骑行者角度的评价。自行车作为自主性很强的交通方式之一,从使用者也就是骑行者角度的评价至关重要。首先,公众评估可以涵盖更广泛的因素,包括自行车用户的实际体验、骑行的安全性、街道的舒适度等非量化因素,这些因素往往更能真实地反映城市对自行车友好程度的实际情况。其次,公众评价鼓励市民参与城市规划和决策过程,增强了民主性和透明度。公众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从而更好地参与到城市建设中来,增强了城市自行车发展的合法性和可持续性。此外,公众评价有助于增强自行车友好政策的社会接受度和可持续性。可以帮助从业者更好地理解不同地区和骑行群体对自行车友好城市的需求和期望,从而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政策和规划。 而现阶段,我国现阶段城市慢行、自行车相关指标中,仍以客观指标为主,缺乏直观指标的评估。如深圳自行车友好城市建设指标中,只有市民认可度一个主观指标,其余如自行车道占比、设置自行车路权标识占比等均为客观指标。反观国外相关指标,如Copenhageniz、Luko、Fietsstad、Peopleforbikes等,其主观指标占比较大,并且指标的创建过程也在积极探索公众参与。 图国内外自行车指标对比 1.2项目路径 项目组形成初步框架和骑行因素备选。通过相关文献以及国内外案例,明确自行车友好城市评价维度并按照主管、客观因素进行分类。 公众筛选形成主客观因素池以及权重。面向全国进行问卷征集,以骑行视角进行公众选择,明确自行车友好城市基本元素,过程中通过直播互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