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上海外国语大学]:2024年数智时代的AI素养-内涵、框架与实施路径研究报告 - 发现报告

2024年数智时代的AI素养-内涵、框架与实施路径研究报告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2024年数智时代的AI素养-内涵、框架与实施路径研究报告

报告人 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蔡迎春中国济南 AI素养的内涵框架03 01AI素养兴起的时代背景 AI素养的演进历程 04高校图书馆AI素养教育实施路径 02 AI素养兴起的时代背景 最初:阅读与写作能力,强调个体的学习、交流和表达 现在:不仅包括个体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水平,更涵盖了个体的态度、价值观以及在特定情境中应对复杂需求的能力 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强调了在特定情境中动员心理社会资源(如态度、价值观)以应对复杂需求的能力,这种定义不仅强调了个体应对复杂需求的能力,更强调了个体在应对这些需求时所依赖的各种心理社会资源。 AI素养兴起的时代背景 随着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人工智能已成为这个世纪的基本语法,这种技术趋势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和构建适应新时代的“素养”概念,AI素养已经成为深刻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模式的革命性技术。 AI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不仅在高科技行业,还逐渐渗透到传统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例如,生成式人工智能(简称AIGC)的兴起,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对AI影响的广泛和深入探讨。 据OpenAI研究指出,大约80%的美国劳动力的至少10%的工作任务可能会受到GPT的影响。意味着AI已经不再是某个领域的专有技术,而是成为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共同基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22年的报告中强调:所有公民都需要具备一定程度的人工智能素养,以适应这个由人工智能技术日益驱动的世界。 AI素养的内涵框架03 01AI素养兴起的时代背景 02AI素养的演进历程 04高校图书馆AI素养教育实施路径 素养概念的进化 素养是一个丰富、开放、动态的概念:当一种技术或生活方式日益大众化并影响加深时,传统的素养内容的作。 用或价值日益边缘化,客观上需要提出并倡导一种新的素养要求来与之相适应 人工智能素养 数字素养 信息素养 l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社会大众对于如何理解、使用并与AI技术互动的需求日益增长。 l更侧重对数字工具方法的应用能力,以及使用计算机的能力,还有通过网络正确理解信息价值并合理使用信息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l信息素养侧重于对信息的获取、评估和使用能力。 lAI素养不仅要求人们具备基本的AI技术知识和应用技能,更要求人们能够预见和评估AI技术可能给未来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带来的影响。 l作为信息和通信技术(ICT)的转型和必要性,有力地催生了数字素养。 lAI素养的基石,为深入理解AI提供基础 lAI素养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掌握,更是一种对未来的深度理解和准备。 信息时代 数字时代 人工智能时代 人工智能的催化 20世纪50年代 进入21世纪 人工智能作为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诞生以来,最初关注的是模拟人类的认知功能,如学习、推理和解决问题。在此阶段,AI主要局限于学术研究和专业领域 随着计算能力的飞速提升和数据的大规模积累,AI技术开始在商业、医疗、教育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此阶段,AI逐渐从学术实验室走向了实际应用,如智能推荐、语音识别和图像处理等 AI技术不断进步和普及 随着像ChatGPT这样易于接触和使用的AI应用的出现,AI技术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成为人们日常互动的一部分。除了专业人士之外,普通公众也需要具备一定的AI素养,以便理解、使用并与AI实现有效互动,否则会导致“数字鸿沟和数字排斥”的问题 AI素养的内涵框架03 01AI素养兴起的时代背景 AI素养的演进历程 04高校图书馆AI素养教育实施路径 02 AI素养的框架AI素养的框架 理解AI概念: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功能,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合乎道德地使用人工智能应用程序1 在Long概念基础上,Davy等认为AI素养框架包括知识、技能、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 在不同的场景下使用AI:在不同的场景中,使用AI的知识、概念应用AI2 评估和创造AI(高阶能力):应用AI的高阶思维技能(如评估、鉴定、预测、开发)3 4伦理和社会问题的考量:包含有关公正、问责、透明度和伦理问题的人本考虑 基于KSAVE模型的AI素养框架 KSAVE模型:最初被用来评估21世纪技能,全面覆盖知识、技能、态度、伦理、价值观5个关键领域。 态度、伦理和价值观维度Attitudes、Values、Ethics 知识维度Knowledge 技能维度Skills l一是各种场合使用AI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借助人工智能知识、概念和应用解决不同场景的问题。 l不仅仅是对AI技术原理的基本理解,更重要的是了解AI如何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工作。这包括对AI应用的潜力、局限性以及可能的社会影响有基本的认识。 l态度体现在用户对AI技术的接受程度和使用意愿上。包括对新兴技术的开放性、对AI带来的变化的适应性和对AI技术未来发展的期待。 l二是评估和创造AI能力:人工智能通过数字自动化增强人类智能,相关文章提到人工智能素养应促使学习者参与高阶思维活动。 l伦理包含使用AI技术时的道德责任和行为规范。包括对AI技术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的认识和对策,以及对AI技术使用的社会责任感。 l价值观关系到他们在使用AI时的伦理和道德考虑。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使用者在享受AI带来的便利的同时,维护社会道德和伦理标准。 用户不仅能够有效使用AI,还能在应用过程中做出负责任的决策,并始终保持对技术的正确态度和价值观 三素养之间关系辨析 三者相同点 数字素养 信息素养 l美国信息产业学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在《信息服 务 环 境 : 关 系 与 优 势 》 报 告 中 , 首 次 提 出“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概念,他认为信息素养即是“通过训练,掌握信息工具,获取相关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l信息素养在数字时代的升级版,吉尔斯特在《数字素养》中提出,认为数字素养是理解和使用来自各种数字来源的信息的能力 l跨学科性:都对信息和信息技术的理解、使用、评估和创造的能力的强调 l多维性:都不是单一知识的结合,而是综合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和伦理等方面内容的综合素养 lUNESCO的定义:通过数字技术安全、恰当地获取、管理、理解、整合、交流、评估和创造信息的能力,包含计算机素养、信息通信技术素养、信息素养和媒体素养的各种能力。 l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2015年发布的《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中定义:“信息素养是包含反映发现信息、理解信息生产和价值、使用信息创造新知识和参与社群学习的综合能力的集合。” l发展性: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内涵及外延都在不断拓展和深化 l数字素养是AI素养的前提条件,是理解AI的基础 三素养之间关系辨析 知识维度 技能维度 信息素养着重于信息的检索和加工能力。数字素养更多关注于利用数字技术进行交流、协作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强调技术运用和数字内容创造。AI素养则专注于AI技术的具体应用,以及AI创新和开发,涉及更复杂和高级的技术应用技能 信息素养侧重于信息的基本理解。数字素养更多关注于信息的检索、交流和创造能力。AI素养则主要涉及对AI技术的高级概念,并且从实践角度,更多强调对AI技术应用范围和潜力的关注 态度、价值观和伦理维度 信息素养强调对信息价值的认识、对信息的积极态度和批判性思考能力,以及在信息使用中的伦理规范。数字素养包括对数字设备和个人数据保护的安全意识,以及数字媒介伦理和对动态文本的思辨能力。AI素养在这一维度上的强调最为显著,涉及对AI的积极态度,AI的公平性、问责制、透明度和尊重人性等原则,要求使用者和设计者在应用AI时充分考虑其社会影响和道德责任 AI素养的内涵框架03 01AI素养兴起的时代背景 02AI素养的演进历程 04高校图书馆AI素养教育实施路径 AI素养教育需要图书馆参与 时代要求 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素养教育逐渐成为了图书馆领域的核心业务之一。 在AI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高校图书馆肩负着顺应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全面转型的重大使命。开展AI素养教育,是高校图书馆在信息素养和数据素养教育领域传统角色的延伸和发展 国际图书馆协会联盟(IFLA)在其2020年发布的《关于图书馆和人工智能的声明》中,进一步强调了图书馆在新技术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图书馆对用户进行AI素养教育的责任。 资源优势 AI素养的跨学科性势必意味着AI素养教育必须建立在多学科协同合作的基础之上。而高校图书馆凭借其丰富的跨专业资源和数据,必然成为实施AI素养教育的理想场所 行业优势 图书馆员的整体信息素养水平高于其他职业从业人员,高校图书馆可利用其专业馆员优势、资源优势、空间优势和信任优势,向师生提供AI信息资源和专业指导,推动AI素养教育实践。 图书馆促进AI教育的合理论据 AI素养教育需要图书馆参与 如何有效地与AI工具互动,利用AI技术提升学习和工作效率,已经成为师生们必须面对和掌握的技能 从人工智能的快速迭代发展中可以预见,AI赋能的信息检索将在未来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主导模式 l随着AI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过载和噪声问题也愈发严重,对信息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lAI技术也带来了新的学术伦理问题 l师生们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AI素养,以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 l高校图书馆应当积极应对这一趋势,为师生提供全面的AI素养教育资源和支持 图书馆在AI素养教育中的紧迫性 AI素养教育实施路径:跨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 建构跨学科知识体系 鼓励学术创新实践 提供AI知识资源 一是提供从基础到前沿的人工智能知识资源,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AI知识框架;二是发展数字资源和在线学习平台,包括开发在线课程和工作坊,以及与AI相关的数据库和电子书籍,以便学生随时随地访问最新的知识和信息。 致力于整合各学科资源,特别是AI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领域,以构建一个全面的跨学科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AI技术的多元应用及其社会影响 鼓励学生参与AI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创新实践,提供研究资助、指导和合作机会,帮助学生增强学生对AI领域的深入理解,同时促进学术创新和技术发展 例如,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图书馆的“AI工具与资源”网页,提供了全面的AI技术信息,包括AI简介、如何在各个领域使用生成式AI以及生成式AI的可靠性和权威性等。 例如,清华大学图书馆(台湾)举办的AI相关主题书展,主题围绕人工智能及其在各行业的应用、延展现实技术和元宇宙的概念与未来展望。 能力构建与实践应用AI素养教育实施路径:能力构建与实践应用 培养学生AI评估能力 提供AI创新和开发支持 提供AI应用培训课程 图书馆还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AI评估能力,即培养学生批判性地评估AI技术和应用的能力。例如,政治大学图书馆(台湾)推出的专题讲座 高校图书馆可以提供多场景AI应用培训,举办系列培训课程和工作坊,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在各种学术和实际场景中应用AI技术的能力。 高校图书馆应提供AI创新和开发支持,通过提供必要的资源和平台,支持学生在AI领域的创新和项目开发。 例如,四川大学图书馆推出的“AI与法律:文科生如何做人工智能预测模型”讲座 例如:四川大学图书馆推出的AI工具使用系列讲座 AI素养教育实施路径:道德觉醒与责任担当 提供AI伦理教育 举办AI系列活动 整合AI伦理学术资源 图书馆应继续发挥其在学术伦理的重要角色,培养批判性思维,引领建立AI正确使用与引用的标准 图书馆应通过举办讲座、研讨会和展览等活动,加强学生对AI技术的正面认识,培养他们对AI技术的接受程度和使用意愿 图书馆需要系统地整合与AI伦理相关的学术资源,如专著、期刊论文、案例分析和政策研究报告等,为学生提供全面的AI伦理知识框架 •如台湾大学图书馆推出一期名为“ChatGPT说的可信吗?学术文献的查证与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