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自然资源保护协会]:森林保护、修复、管理指南——协同应对气候变化与保护生物多样性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森林保护、修复、管理指南——协同应对气候变化与保护生物多样性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森林保护、修复、管理指南——协同应对气候变化与保护生物多样性

1|森林保护、修复、管理指南——协同应对气候变化与保护生物多样性NRDC 2024.07 森——林协同保应护对、气修候复变化、管与保理护指生物南多样性 本指南是“气候与生物多样性协同增效的森林保护、修复、管理指南研究”项目的成果,该项目是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合作完成。我们向为本报告提出意见与建议的专家表示诚挚的感谢,他们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世荣;北京师范大学葛剑平教授;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刘家顺秘书长;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张会儒研究员、雷相东研究员、臧润国研究员、王成研究员;北京林业大学李俊清教授、孙建新教授、武曙红教授。此外,感谢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刘晓娟研究员、乔治奥古斯特哥廷根大学YevgeniyaKorol博士、四川大学缪宁副教授对本报告案例的贡献。 作者: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张远东、丁易、于澎涛、王晓东北林业大学王晓春 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明安刚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华宁、曾楠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 EcologyandNatureConservationInstituteChineseAcademyofForestry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简称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成立于1998年,由森林生态环境研究所和森林保护研究所合并而来,为独立法人事业单位,现有职工179人。研究所以建设和保护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国家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为总目标,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对象,通过不同时空尺度和多学科联合,重点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规律、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修复和森林健康维护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及科研技成果推广。 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www.ifeep.cn/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是一家国际公益环保组织,成立于1970年。NRDC拥有700多名员工,以科学、法律、政策方面的专家为主力。NRDC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起在中国开展环保工作,中国项目现有成员40多名。NRDC主要通过开展政策研究,介绍和展示最佳实践,以及提供专业支持等方式,促进中国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NRDC在北京市公安局注册并设立北京代表处,业务主管部门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www.nrdc.cn/ 封面图片©Freepik 执行摘要 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是两大全球性热点问题。气候变化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生物多样性下降则会降低生态系统固碳能力。这种恶性循环不仅加剧了气候变化的影响,还使生态系统面临更大的风险。要解决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双重危机,必须开展二者协同增效的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森林进行科学管理,使之协同应对气候变化与保护生物多样性,已经成为新时代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ENCI-CAF)与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合作,组织专家开展研究并撰写了《森林保护、修复、管理指南―协同应对气候变化与保护生物多样性》 (以下简称“指南”)。本指南在文献综述和深入的案例分析基础上,使用综合归纳方法,总结了促进气候与生物多样性协同增效的森林管理核心原则和主要措施。 一、分级分类保护,保护和修复相结合,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 健康、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是减缓气候变化和提升生物多样性的基石,要分级分类开展科学保护,实施物种、生境、生态系统和景观的综合保护。在严格保护的同时,应结合现代科学知识和当地传统知识,对退化森林生态系统进行科学修复,要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通过分类经营、分区施策,开展森林全周期多功能经营,保持森林生产力,维持及提高森林多功能性,提高其对气候变化的韧性。 二、采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旨在通过保护、恢复、可持续管理和利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来应对各种环境、社会和经济挑战,同时提供人类福祉和生物多样性效益。对于原始林,要严格保护;对于退化次生林,要通过保护母树、补播补植乡土树种、抚育间伐等人工辅助天然更新措施促进其正向演替。森林修复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原生树种的天然更新潜力。 三、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食物链完整性 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完整性直接影响到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和稳定性。要维持森林掠食者种群的足够数量,保护食物网中的关键种,保留木质残体;要实施森林景观恢复,保证生境多样性及连通性;要借助自然力量修复生态系统及其过程,实现营养级联,提升景观的荒野程度。要加强生态系统监测和评估,实施生态系统综合管理,推广生态教育,制定严格的生态保护政策。 四、整合遗传、物种和群落多样性,提升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和韧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要统筹考虑三个层次并加以整合。生物多样性高的森林生态系统不仅具有较高的服务功能,而且具有更强的气候韧性。要在纯林中补植乡土树种,人工辅助天然更新;要加强栖息地恢复和廊道修复,提升森林作为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功能。 五、森林景观恢复 森林景观恢复需要参照本地适宜的生态系统,使用恰当方法确定恢复热点区域和优先区域,充分平衡景观中各类生态系统的恢复;恢复过程中要按照自然植被分布规律,优先选择适宜本地的修复措施、技术和乡土物种,需要特别关注动物在退化景观中促进种子传播的功能,以及动物栖息地的扩散限制和连通性。森林景观恢复必须适应修复区域的社会经济条件。 六、综合森林管理和适应性管理 综合森林管理是将生物多样性保护整合到可持续森林管理中,通过权衡生态系统不同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协同各种经营管理措施和各参与方的利益,使得森林经营管理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目前综合森林管理已经成为欧洲森林保护、经营和利用的主导模式。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国际上提倡采用适应性管理。由于未来的气候情景存在不确定性,森林恢复过程中要对关键指标、恢复轨迹和中间状态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和气候变化情景进行森林经营管理措施的调整,以达到恢复适应未来气候的森林生态系统。 七、多方参与和多部门协作 要将政府机构、非政府环保组织、私营企业、当地社区和科研机构都纳入到森林保护和管理的决策过程中;多方参与可以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同时确保各种观点和需求得到充分考虑。要推动各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森林政策。要确保森林保护措施与经济发展目标相协调,同时考虑到社会和文化因素,避免政策冲突。要开展不同学科专家之间的协作,统筹规划编制、方案实施和监测评估。 八、促进气候和生物多样性协同增效的政策和资金机制 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全球两大热点和难点,与之对应的政策措施往往相互影响,需要构建一个整合性的政策框架,将二者视为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组成部分。要打破政策壁垒,形成合力;注重公平与可持续,确保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 现有筹资机制在促进二者协同增效方面存在局限性。要探讨多元化筹资来源;提出创新性的筹资方式和激励机制;加强政策制定者与筹资机构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建立信息共享和合作机制,促进政策与筹资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协同发展。 目录 执行摘要01 前言04 一、分级分类保护,保护和修复相结合,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05 二、采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07 三、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食物链完整性09 四、整合遗传、物种和群落多样性,提升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和韧性11 五、森林景观恢复13 六、综合森林管理和适应性管理15 七、多方参与和多部门协作17 八、促进气候和生物多样性协同增效的政策和资金机制19 参考文献21 前言 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是两大全球性热点问题。气候变化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会影响物种数量、改变物种的分布格局、加剧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等。生物多样性下降会降低生态系统稳定性,影响其碳汇能力。要解决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双重危机,必须将二者协同应对,核心手段就是全面系统地开展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也是最大的物种库和碳储库,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气候调节、固碳释氧、水土保持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科学保护、修复和管理,使之协同应对气候变化与保护生物多样性,成为新时代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我国经多年持续造林绿化,森林面积大幅增长,人工林面积居世界第一,不但改善了生态环境,也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和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我国森林资源结构不合理,总体质量不高,功能不强。人工乔木林中纯林占比达80.98%[1],树种单一,结构简单。天然林则以次生林为主,萌生矮林比例高。气候变化背景下,火灾、旱灾和病虫害等风险增高,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不足,生物多样性不高,难以提供高质量的野生动植物栖息地。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林业的高质量发展。 我国森林资源结构、质量、功能等方面的诸多问题,是多年重造林轻管理、重速度轻质量的累积结果,这与过去长期的林业发展指导思想和科技水平及经费投入低有关。在追求快速绿化的思想指引下,造林的多功能目标定位不明确,大多数防护林的营造和管理仍未脱离用材林的思路和技术框架;同时造林树种单一,又以速生先锋树种为主,在树种选择、空间配置、整地造林等环节很少关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 十八大以后,我国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作为核心理念纳入了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为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双重目标,需要不断提升森林保护修复和管理的理念、技术和方法,制定适应新时代林业发展的政策。为此,我们总结了国内外资料和案例,编制该指南,以期为气候与生物多样性协同增效的森林保护、修复和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一、分级分类保护,保护和修复相结合,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 健康、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是减缓气候变化和提升生物多样性的基石。二者协同增效的首要原则是分级分类保护,保护和修复结合,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 森林保护 (1)分级分类开展科学保护。 不同地区森林、不同类型森林对协同增效的贡献可能差别巨大,需要综合考虑森林的生态脆弱性和干扰机制、生态区位重要性、生物多样性和独特性、林地生产力等因素,对不同森林实施分级分类保护。天然林是森林资源的主体和精华,也是无数野生动植物、微生物物种的栖息地,要优先保护天然林,降低天然林损失和退化率。对于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内的公益林,要严格保护。 (2)实施物种、生境、生态系统和景观的综合保护。 传统森林保护多以植被保护为主,气候与生物多样性协同增效的森林保护更强调包含物种、生境的森林生态系统和景观的保护。通过维持、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和多样性,采取综合保护措施。 森林修复 在严格保护的同时,应结合现代科学知识和当地传统知识,对退化森林生态系统进行科学修复。对于生态服务为主导功能的森林,要补植乡土树种、促进天然更新,优化林内木质残体和有蹄类动物数量,增强森林生态功能;对于以林产品生产为主导功能的森林,要结合培育珍贵树种、大径级林木开展修复,以便充分挖掘林地生产潜力。要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 森林可持续经营 通过分类经营、分区施策,开展森林全周期多功能经营,保持森林生产力,维持及提高生物多样性、水源涵养能力和碳汇功能,保障森林应对气候变化的韧性;森林作业需至少设置15%面积以上的保 留区,这些区域应包含关键生境和生态廊道;采用目标树经营,实行择伐作业,维持恒续林1状态。 1恒续林:由多个立地适应的树种组成的、结构多样而蓄积丰富的、有达到目标直径的优势林木并具有天然更新能力、能长期稳定并采用择伐作业的混交异龄林。 案例: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森林可持续经营 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位于广西凭祥,前期森林以马尾松、杉木、桉树人工纯林为主,通过多功能近自然森林经营技术,将人工纯林或混交同龄林逐步导向以珍贵树种为主、由多个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