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光大证券]:农业机械系列报告(二):国内格局优化,海外扬帆起航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农业机械系列报告(二):国内格局优化,海外扬帆起航

机械设备2024-10-09黄帅斌、陈佳宁、李佳琦光大证券J***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农业机械系列报告(二):国内格局优化,海外扬帆起航

农业机械:现代化农业的基石 2022年全球农机市场规模1620亿美元,需求主要来自亚太、北美地区,存在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久保田等行业龙头。 2022年我国农业机械市场规模超过5600亿元,总动力11.1亿千瓦,拖拉机拥有量2144.1万台。从需求端来看,2023年农机销售额最高的是动力机械(261.5亿元,占比33%)、收获机械(258.0亿元,占比32%),新疆、河南、安徽是农机需求的第一梯队。与全球农业机械龙头企业相比,我国农机龙头一拖股份、潍柴雷沃等营收体量仍偏小,2021年一拖股份全球市占率约为1%。 长期空间:三大驱动因素 农业机械的市场空间受到三大因素驱动:土地流转政策、粮价稳定与农业回报率、农机补贴政策。1)2005-2022年,我国土地流转率由4.6%提升至36.7%,新兴流转方式不断普及;2)全国主粮价格保持稳定,规模化经营下有效摊薄人力、机械成本,中长期内农业回报率中枢有望上行;3)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报废补贴,淘汰与新增同步发力。2024年农机购置补贴预算246亿元,较2023年提升10亿元。设备更新政策下,小马力拖拉机报废补贴由1000元提高到1500元,其余品类均有不同程度提升。 竞争格局:壁垒提升,龙头显现 2021年后,农机补贴政策从“普惠”向“扶优”倾斜,在补贴标准方面着力做到“有升有降”。对于同档产品,购置补贴增加了对于技术方面的要求。同时,2023年“国三”向“国四”标准切换,进一步提高了行业的进入门槛。 随着市场化程度提升,技术壁垒提高,生产规模小和竞争能力弱的农机企业将逐渐退出市场,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相比2017年,2020年国内规模以上农机企业数量减少33.5%,CR2补贴销量市占率从2020年的21.7%提升至2023年的41.5%。 农机出口:全球竞争力的体现 2016-2023年,拖拉机单月出口金额从不到0.1亿美元提升至1.0亿美元以上。 分马力段来看,我国大马力拖拉机出口增长更加明显。2020年以来,75马力以上的出口占比从20%左右提升至40%左右。从出口区域来看,需求提升的拉动主要来自俄罗斯、亚洲市场。 投资建议:需求端:《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推动粮价保持在合理水平、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完善承包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形成机制。我们看好农业机械需求长期提升,同时出口将打开新的增长空间。供给端:补贴政策从“普惠”向“扶优”倾斜,拖拉机等通用设备走向市场化竞争,“国四”标准进一步提升壁垒,龙头优势显现,行业集中度明显提升。推荐一拖股份,建议关注威马农机。 风险分析:政策不及预期风险、上游原材料成本波动风险、出海竞争格局恶化风险。 投资聚焦 2024年以来,《2024—2026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实施意见》、《关于加大工作力度持续实施好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政策的通知》等陆续出台,设备更新大背景下,农业机械的需求受到持续关注。我们梳理了农业机械需求端三大驱动因素、供给端行业集中度提升的两大逻辑,认为拖拉机等通用设备走向市场化竞争,龙头优势将进一步显现,同时出口将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我们区别于市场的观点 1)市场认为农机补贴是带动行业发展的关键。我们认为,农机补贴的本意是减轻农民负担,加快农机普及。但在三大主粮基本实现机械化后,政策已从“普惠”向“扶优”倾斜,拖拉机等通用设备补贴明显下降,“国四”标准进一步提升技术壁垒,市场化竞争造就龙头崛起; 2)市场认为“国四”标准实施后,农业机械需求透支现象严重。我们认为,2023年,农用机械用内燃机销量月度累计同比增速从年初的-48.2%回升至年末的-4.2%,说明“国四”切换的需求透支正在消退。2024H1农用机械用内燃机销量同比+17.0%,实现正增长。“国四”标准带来的不仅是需求扰动,更重要的是技术壁垒提升。 股价上涨的催化因素 1)政策端超预期。目前我国土地流转率近40%,基本保持稳定。中西部土地流转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要完善承包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形成机制,若政策推进加快,帮助更多风险低、运作难度低的流转方式推广,将有效推动土地流转率提升,促进农机需求; 2)龙头中大拖销售表现超预期。“国四”标准带来的需求扰动逐步消退,市场有望重回增长轨道,设备更新大背景下,农机购置补贴、报废补贴力度均有提升,龙头市占率有望延续提升趋势。 投资观点 需求端:《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推动粮价保持在合理水平、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完善承包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形成机制。我们看好农业机械需求长期提升,同时出口将打开新的增长空间。供给端:补贴政策从“普惠”向“扶优”倾斜,拖拉机等通用设备走向市场化竞争,“国四”标准进一步提升壁垒,龙头优势显现,行业集中度明显提升。推荐一拖股份,建议关注威马农机。 1、农业机械:现代化农业的基石 1.12022年全球市场规模超1620亿美元 农业机械是指用于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农用运输和农田基本建设等活动的机械及设备。根据我国农业农村部《NY/T1640-2021农业机械分类》的行业标准,我国农业机械一共划分为32个大类,107个小类,504个品目。 图1:农业机械基本概念 随着以中国为代表的亚太地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未来全球农业机械市场将整体呈增长态势,2022年全球农机市场规模达到1620亿美元,同比增长3%,到2026年全球农业机械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容至1949亿美元。 分地区来看,亚太地区以43%的占比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业机械市场,其次为北美和西欧地区,所占比例分别为31%和19%(2021年)。主要原因为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数量较多,人口数量庞大、农业经济发展潜力可观,从而带动农业机械需求的持续扩大,进一步提高了农业机械的市场规模。而西欧和北美地区由于农业机械化发展较成熟,主要以设备迭代需求支撑农机市场,农机设备以大型先进农业机械为主。 图2:全球农业机械市场规模统计及预测 图3:2021年全球农业机械市场区域结构(按金额) 全球农业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主要包括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久保田、爱科集团、克拉斯等,均属于发达国家企业,成立时间较早,在农机领域深耕多年,产品线丰富,技术实力强。 表1:全球农业机械龙头企业 与全球农业机械龙头企业相比,我国农机龙头一拖股份、潍柴雷沃等营收体量仍偏小,2021年一拖股份全球市占率约为1%。 图4:全球农业机械龙头企业2022年营收(亿美元) 图5:全球农机市场竞争格局(2021年,按销售额) 1.2我国农机市场:存量超过11亿千瓦 中国农业机械行业自1949年起历经起步期、探索与调整期、政府主导期、机制转换期、市场导向期,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已由1949年的8万千瓦提升至2022年的11.1亿千瓦。 图6:中国农业机械发展历程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农业机械化程度相对落后,机械化水平提升空间较大。无论是机械化开始时间、人均耕地面积还是农业机械化率方面,中国起步均晚于主要发达国家,主要是由于地形条件和历史条件导致。中国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区面积占中国陆地面积的69.1%,土地资源零碎化,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同时,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存在使得土地以家庭经营为主,难以形成规模化经济。 表2:不同国家农业机械化维度比较 中国农业机械化率逐年提高。得益于农机购置补贴带来的机械化购置成本的降低和土地流转政策促使规模化经营的提升,2022年中国农作物机耕率、机播率、机收率分别达到86.4%、61.9%、66.6%。 中国三大主粮(小麦、水稻、玉米)已实现农业机械化。2022年,小麦、玉米、水稻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7.6%、90.6%、86.9%。主要原因是中国已建立农机合作示范区推广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此外,棉花和大豆的机械化程度同样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其种植地域较为集中,有利于大规模推广机械化。 图7: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 图8:我国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水平 中国农业机械行业市场规模由2018年的4286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561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7.0%。据中商产业研究院,2023年我国农业机械市场规模约5857亿元,同比+4.4%。 图9:我国农业机械市场规模 截至2022年,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超过11亿千瓦,达到11.1亿千瓦,同比增长2.6%。截至2023年,拖拉机拥有量2300万台,其中大中型、小型拖拉机拥有量分别为500、1800万台。 图10: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 图11:国内主要农机社会保有量 目前农机中的主要品类,如拖拉机、收获机均形成了“双雄”格局。2023年我国拖拉机补贴销售额中,雷沃重工、中国一拖市占率分别为25.8%、24.3%,收获机补贴销售额中,潍柴雷沃、沃得农机市占率分别为25.8%、19.9%。 表3:2023年主要农机补贴销售额排名 1.3农机需求分布:重点关注动力机械、收获机械 根据农机大数据看板统计,2023年农机销量最大的品类是耕整机械(920137台),占比32%,农机销售额最高的是动力机械(261.5亿元)、收获机械(258.0亿元),分别占比33%、32%。 图12:2023年农机销量占比 图13:2023年农机销售额占比 从农机销售额分布来看,新疆、河南、安徽属于第一梯队,2023年农机补贴销售额约60-70亿元,内蒙古、黑龙江、山东属于第二梯队,2023年农机补贴销售额约50-60亿元,河北、江苏属于第三梯队,2023年农机补贴销售额约40-50亿元。 图14:各类农机均价(2023年) 图15:农机销售额分省份分布(2023年) 2、长期空间:三大驱动因素 长期来看,农业机械的市场空间受到三大因素驱动。 (1)农机补贴政策。该政策通过提升农户的农机购置能力从而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 (2)土地流转政策。该政策促进土地的流转,可使土地由细碎化经营转为规模化经营,提高农户采用机械化生产的积极性; (3)粮价稳定。稳定的粮价叠加土地规模化经营下平均成本下降,有助于提升农机投资吸引力。 图16:农业机械三大驱动因素 2.1粮价稳定,土地流转增加农机需求 土地流转是解决耕地浪费以及耕地破碎化的关键措施,有利于实现农用地规模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2014年9月,习近平提出要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实现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由此形成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新格局,并于2019年新修正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将其转化为法律规范,从法律层面上确立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和长久不变。 在2019年的土地确权工作中,全国共计有效解决了32万户土地确权信息不准确、388.7万户承包证书发放和1420万亩土地确权问题,土地确权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表4:我国土地流转政策历程表 2005-2022年,我国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从0.55亿亩增长至5.76亿亩,实现10倍以上扩大,土地流转率也从2005年的4.6%增长至2022年的36.7%。 图17:我国土地流转情况 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土地流转率呈依次递减关系。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地2020年家庭承包地流转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河南、安徽、湖南、江西等中部地区大多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广西、贵州、云南、宁夏、甘肃等地土地流转率均在20%以下。相较于东部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土地流转有更为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图18:全国不同区域土地流转率存在差异 根据周璐《新一轮农村土地确权背景下土地流转对农民收入影响研究》,依据2017年全国土地承包经营情况统计数据,出租和转包是2017年我国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二者占比超过了八成。但以转让、互换、股份合作形式参与土地流转增速较快,分别较上年增长12.1%、15.5%、21.8%,这一定程度上体现互换、股份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