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现状调研报告(2024) 2024年8月 报告技术说明 1.数据来源 本报告数据基于一手消费者调查数据、游戏厂商和平台官网信息、市场公开信息。 2.数据周期 项目整体规划及报告撰写时间:2024年7月10日-8月18日 消费者调查时间为2024年7月29日-8月5日。定量调研对象为4-17岁未成年人家长,成功样本量2499个样本,抽样误差 ±1.96%。样本分布在全国2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3.版权声明 本报告中所有的文字、图片、表格都受有关商标和著作权的法律保护,部分文字和数据采集与公开信息,所有权为原作者所有。没有经过本公司许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或传递。任何未经授权使用本报告的相关商业行为将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其他法律法规以及有关国际公约的规定。 4.免责条款 本报告中行业数据及趋势洞察主要为研究分析师采用案头研究、一手消费者定量调查数据,通过统计分析获得,仅供参考。受数据获取资源和研究方法的限制,本报告只提供给用户作为市场参考资料,本公司对报告的数据和观点不承担法律责任。任何机构或个人援引或基于上述数据信息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所造成的法律后果均与本公司无关,由此引发的相关争议或法律责任均由行为人承担。 报告主要信息 01游戏时间从“宵禁”到每周严控3小时内,我国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政策已成“全球最严” “830新规”发布3年来,在多部门的共同协力下,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在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有了明确的可操作的具体 规范,也逐渐明确了政府监管、游戏厂商平台、家长、校园等方面的职责。我国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政策已成“全球最严”。 02头部游戏平台主动加码,未成年人游戏用户数、时长和花费呈现全面下降趋势 3年来,游戏平台普遍严格落地“830新规”,头部游戏平台更是主动加码,如充值年龄限制从国家规定的8岁提高到12岁、内容 和相关风险提示更为严格等。未成年人游戏用户数、时长和花费呈现全面下降趋势,部分游戏平台未成年人消费流水占比不到总流水的1%。 03八成家长知晓国家“未保”政策,九成家长赞同游戏平台防沉迷技术有价值 调研数据显示,有79.8%家长知晓国家“未保”政策。对大型游戏厂商或大型游戏平台推出的未成年防沉迷机制,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合计63%。对各大游戏厂商或平台采取的各种技术措施,如人脸识别、人工智能、大数据识别模型等,家长普遍持支持态度,表示赞同的比例大于9成。 04家长默许或帮助未成年人绕开平台监管,成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面临首要问题 有73.8%的家长知晓孩子存在使用成年人账号绕过监管玩手游的情况,他们中的81.6%对该情况保持默许甚至是放任态度。超6成未成年人的游戏充值行为由家长完成,自己充值的孩子中近7成是知道支付密码的。家长亟待加强未成年人防沉迷意识,重点管好密码、“脸”和“指纹”。 CONTENTS 01研究背景和目的 02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国家政策和监管发展 03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厂商落地现状及分析 04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家庭监督现状及分析 05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工作未来展望 01研究背景和目的 研究背景和目的 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一直备受关注多项国家政策和规定重拳出击 2021年8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 (简称“830新规”),对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登陆 究 研保护等做了明确规定。“830新规”三周年之际,本报 背告将调研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的现状、成果和变化趋 景势。 游戏防沉迷工作进入游戏厂商、行业、家庭等合力守护新阶段 2023年国务院《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在压实游戏平台主体责任的同时,也明确强调了政府监管、家长监护和指引、学校教育的职责,多方形成保护合力共同提升未保效果。游戏未保工作进入游戏厂商、行业、家庭、学校等合力守护新阶段。 但未成年人绕过监管现象仍时有发生,甚至出现极端案例 据黑猫投诉平台报告显示,2024年1-7月未成年人充值相关投诉超过3万件。而其中不乏超大额的极端案例。由此可见,游戏防沉迷仍旧存在问题。 对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未来的发展方向展望 了解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和家庭监护责任情况 分析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机制落地情况及效果 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政策发展趋势 通过对国家监管政策、厂商落地措施、家长监护现状的调研与分析 研究目的 02 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国家政策和监管发展 政策五年五更新,我国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政策已成“全球最严” •近年来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政策管理要求逐渐严格、管理内容更加细致、管理级别逐步提高,最突出的是对未成年人游戏时间的规定,从禁止夜间提供转变到更严格的周五到周日每日1小时提供,游戏付费要求也日趋严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次修订版 管理级别:首次新增了网络保护内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上升到法律层面 游戏时段、时长: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不得在每日22时至次日8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认证系统:国家建立统一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电子身份认证系统。 国务院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 管理级别:我国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 游戏分级:明确网络游戏适龄提示要求,对游戏产品进行分类 未成年人模式:升级防沉迷系统,推动“青少年模式”升级为“未成年人模式” 2019 符的付费服务 2024 付费要求: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 国家新闻出版署 《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工作的通知》 实名注册:不得以任何形式为未实名注册的新增用户提供游戏服务 游戏时段、时长:每日22时至次日8时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法定节假日每日累计不得超过3小时,其他时间每日不得超过1.5小时 付费:8-15周岁,单次充值不超过50元,每月不超过200元;16-17周岁单次不超过100元,每月不超过400元 国家新闻出版署 《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 游戏时段、时长: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21时提供1小时游戏服务 实名注册和登录:必须使用真实有效身份信息进行游戏账号注册并登录网络游戏 各方责任:引导家庭、学校等社会各方面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中国互联网协会 《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消费管理要求(征求意见稿)》 管理级别:游戏行业首个未成年人消费管理和退费规范 超额充值责任:未接入实名认证系统,或未落实充值限额要求,导致未成年人超额充值的,将承担100%责任 防沉迷责任:根据相关消费过程中,防沉迷措施的有效性等情况承担对应责任,建议责任比例为30%-70% 时间管理 游戏时长限制从3小时到1小时 2019年《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工作的通知》规定法定节假日每日累计不得超过3小时,其他时间每日不得超过1.5小时。 2021年《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规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网络游戏服务。 权限管理 更加强化的权限限制 《末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四条规定: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 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 消费管理等功能。 消费管理 16岁以下每月充值不超过200元 《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规范向未成年人提供付费服务,要求不得为未 满8周岁用户提供游戏付费服务。 同一网络游戏企业所提供的游戏付费服务,8周岁以上未满16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 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人民币;16周岁以上未满18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10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 超过400元人民币。 责任管理 政府、平台、家长、学校多方合力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压实游戏平台主体责任。 网络游戏平台应在网络游戏设计、研发、运营等阶段,充分考虑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特点。 政府监管是网络游戏未成年人保护的有利保障。 对家长技术赋能,家长提升未成年人网络行为监护和指引能力。 推动学校加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和网络素养教育,形成保护合力。 时间管理、消费管理、权限管理多管齐下,未成年人玩游戏门槛不断提高 •在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方面,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有了明确的可操作的具体规范,也逐渐明确了游戏厂商和平台、政府监管、家长、校园在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方面的职责和义务。 有“科技防线”,更需有“责任主体”,家长应是“未保”第一责任人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未成年人游戏保护需要网络游戏平台、政府监管、家长监护和指引、学校教育形成保护合力。 •而行业专家也指出,游戏未成年人保护不能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其中家长是第一责任人,第一道屏障。 各方都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游戏厂商与平台 家长 未成年人网络游戏保护 “对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政府、学校都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但更多的还是家长和孩子本身的责任,尤其是家长,这是最主要的。家长对孩子玩游戏的态度,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匡文波 家长始终是未成年人保护的第一责任人 “家长始终是未成年人保护的第一责任人,在实际生活中,家长需要与学校、平台等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未成年人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国家、平台、家长以及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协同合作。” ——北京理工大学智能科技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磊 政府 家庭、学校、社会、社区共同构筑防火墙,家庭是第一道屏障 “未成年人网络游戏防沉迷工作的要点在于家庭、学校、社会、社区共同构筑防火墙。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的最大场景是在家中,家长应关注对未成年人的高质量陪伴,以身作则、带头放下手机;此外,未成年人的娱乐需求也应被正视,娱乐是人的天性使然;好的娱乐方式能让孩子更高效学习,家长可通过和孩子一起进行户外活动、鼓励孩子同龄人社交等方式,让孩子有多样化的娱乐方式、减少网络时间。” ——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周如南 userid:529794,docid:174008,date:2024-09-05,sgpjbg.com 游戏防沉迷黑灰产业链危害未成年人网络安全,多方持续打击 •在未成年人游戏时长大幅缩减之下,一些不法分子为了从中牟利,通过非法手段,向未成年人租售网络游戏账号,甚至提供代刷人脸认证等服务,形成了面向未成年人的网络游戏黑灰“产业链”。 •国家政策不断强化对未成年人网络安全的保护要求,并通过发布相关政策、开展清朗行动、强化执法力度等众多手段持续打击未成年人游戏黑灰产。 游戏账号租售 国家监管强化 政策与法规要求 《未成年人保护法》设立“网络保护”专章,确立了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制度的顶层设计, 代过人脸 未成年人游戏黑灰产 《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作出了相关规定,2024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进一步细化相关要求,规定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账号租售服务。 防沉迷系统破解 开展清朗行动 游戏内道具买卖 为切实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更加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中央网信办开展多次“清朗”未成年人暑期网络环境专项整治,集中整治网络游戏平台实名制和防沉迷措施落实不到位、诱导未成年人充值消费等问题。 强化执法力度 个人信息倒卖 国家积极打击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黑灰产相关违法犯罪活动,此前,南京建邺警方在江苏、河南、安徽、湖南等地捣毁了多个通过非法买卖个人信息进行游戏账号非法租赁的犯罪团伙,涉案人数达40多人,平台涉案金额过百万元。 03 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厂商落地现状及分析 充值年龄限制从国家规定的8岁提高到1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