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生產力促進局 黎少斌先生黎偉華先生余佩瑩女士成杰峰博士黃婉婷女士馮思嘉女士孫國山先生梁皓先生 香港經濟及商業策略研究所 鄧希煒教授張超藝先生 1 1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局)是於1967年成立的法定機構,致力以世界級的先進技術和創新服務,驅動香港企業提升卓越生產力。生產力局作為工業4.0和企業4.0促進者,致力加速香港新型工業化發展,全面促進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及智慧城市;並提供全方位的創新方案,以提升企業生產力和業務效率、減省營運成本,令企業在本地和海外市場中保持競爭優勢。生產力局積極與本地工商界及世界級研發機構合作,開發應用技術方案,為產業創優增值。透過產品創新和技術轉移,成功讓研發成果商品化,製造商機。多年來,生產力局的世界級研發成果獲得廣泛肯定,屢獲本地及海外獎項殊榮。 生產力局亦致力為中小企和初創企業提供即時和適切的支援,並提供各類未來技能發展課程,讓企業及學界掌握最新數碼及創科教育技術,以加強人才培訓,提升香港競爭力。 作為科研機構,生產力局擁有強大的AI應用並有研發AI的實戰能力,一直致力推動AI產業發展,成功研發AI技術並協助企業升級轉型。生產力局在研發AI和推動AI產業發展已有顯著的成果,其在香港科學園建立的香港工業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研發中心 (FLAIR)是香港特區政府重點發展的世界級創新研發平台「AIR@InnoHK」的其中一員。FLAIR結合技術專長、網絡、創新研發和專利等優勢,以AI驅動生產力。FLAIR經過多年努力,不但與國際研究機構、領先企業等進行合作,更是開發了「天工開物:工業人工智能應用平台」,透過數據儲存、模型儲存和代碼生成的功能,讓業界人士可存取和使用涉及領域的資料,協助訓練、開發和使用各種AI技術,協助企業實踐AI應用,切實支持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創科中心。 黎少斌先生簡介 黎少斌先生於2018年加入生產力局,帶領團隊開拓數碼轉型、智能製造和內地業務的發展。黎先生是工業4.0(i4.0)和企業4.0(e4.0)的應用技術專家,協助企業升級轉型。他熟悉數碼市場趨勢,並擁有豐富的本地與海外業務拓展經驗。2019年獲委任為香港工業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研發中心(FLAIR)董事會成員及總裁。 黎先生曾於跨國公司通用電氣公司(GE)任職超過20年,領導大中華區、澳洲、日本、新加坡、瑞士、美國等不同業務部門,涵蓋航空、金融、醫療、塑料、電力、交通運輸等專業領域;他亦致力推動通用電氣公司不同區域以至全球業務的發展,範疇包括能源儲存、礦業、鐵路、再生能源、火力發電等。黎先生持有香港大學電腦工程學學士學位和電腦科學研究碩士學位。 2 香港經濟及商業策略研究所簡介 香港經濟及商業策略研究所(HIEBS)是隸屬於香港大學商學院的研究中心,專注於研究香港經濟政策和商業戰略對中國大陸及亞太地區的影響。HIEBS通過發表獨立的權威研究成果,旨在引起決策者的關注並激發公眾的興趣,從而搭建理論和實踐之間的橋樑,推動社會的繁榮和可持續發展。 鄧希煒教授簡介 鄧希煒是香港大學經管學院馮國經馮國綸基金經濟學教授,同時是亞洲環球研究所所長和香港經濟及商業策略研究所副所長。加入香港大學前,他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HopkinsUniversity)國際經濟學終身副教授。他也經常擔任世界銀行(WorldBank)、國際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FinanceCorporation)、聯合國(UnitedNations)及亞洲開發銀行(AsianDevelopmentBank)顧問;並同時是德國經濟研究中心(CESIfo)以及英國的全球化和經濟政策中心的研究員。他曾在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學院、哈佛大學、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日本經濟產業研究所(RIETI)擔任訪問學者。他目前是國際經濟學雜誌、比較經濟學雜誌和中國經濟評論的編委。自2021年起,他擔任香港金管局外匯基金諮詢委員會貨幣發行委員會及最低工資委員會成員。 鄧教授在麻省理工學院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及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獲得數學本科學位。他的研究興趣涉及國際貿易中的理論和實證主題,特別關注生產網絡和全球價值鏈題材。他的研究成果在經濟學頂級期刊上發表,包括美國經濟評論、國際經濟學雜誌和發展經濟學雜誌。他還為金融時報、外交政策、南華早報,以及布魯金斯學會及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等智庫撰寫文章。 3 3 目錄 編撰團隊1 黎少斌先生及生產力局及人工智能發展簡介2 鄧希煒教授及香港經濟及商業策略研究所簡介3 報告摘要5 第一章:簡介14 1.1前言14 1.2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15 第二章:人工智能綜述 2.1人工智能的定義 ..........................................................16 ...............................................................................................16 2.2人工智能:一個冒起的產業17 2.3人工智能:商業遊戲規則的變革者17 第三章:香港及選定地區的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情況21 3.1香港21 3.2新加坡27 3.3上海34 3.4深圳42 3.5紐約48 3.6瑞士50 第四章:調研方法第五章:調研結果 ..................................................................56 ..................................................................57 5.1香港AI產業概況57 5.2香港使用AI概況61 第六章:結論與建議63 6.1結論63 6.2發展方向建議64 參考文獻72 附錄80 報告摘要 2023年2月,比爾蓋茨指出,ChatGPT將改變世界,重要性不亞於互聯網的發明。隨著OpenAI的崛起,人工智能(AI)已被視為全球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AI產業發展的兩大核心要素——算力和數據,被喻為二十一世紀的石油和黃金;而另一核心發展要素——算法人才,則被國際科技巨頭以極為優厚的待遇條件相互爭搶。綜觀全球先進經濟體的發展情況,AI產業已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各地政府紛紛推出政策措施,助力當地經濟把握AI時代的技術紅利,實現繁榮發展。 與其他地區相比,香港AI產業的發展情況如何?香港特區政府又可以如何進一步加強對業界的支持?為闡明上述問題,生產力局•新型工業化與香港大學經管學院香港經濟及商業策略研究所合作,於2023年年中進行「香港AI產業發展研究」,探討香港AI產業發展的需求、挑戰和機遇。報告通過案例研究的方式,對香港、新加坡、紐約、瑞士、上海、深圳六個選定地區的情況作出審視。此外,報告亦以問卷調查、焦點小組訪談、個人訪談等方式,訪問216間香港AI企業、267間來自不同行業並正使用AI的企業,以及近30位AI供應商和應用商代表。研究結果的重點如下: 選定地區AI產業發展蓬勃香港正努力迎頭趕上 香港AI產業的發展仍落後於領先地區,但正努力迎頭趕上。香港特區政府已將「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列為其中一個三大新型工業發展產業,並已設立AIR@InnoHK研究集群,專注研究AI與機器人技術,將成果應用於製造、醫療、物流、建築等行業。香港特區政府目前推動本地AI產業發展的主要工作方向,包括培育生態系統、提升算力設施、建設全球數據中心,以及提供相關指引。除上述方向外,受訪持份者亦寄望香港特區政府能夠加強推動AI的產業應用、發展產業以挽留海內外人才、對中小企業採取更積極的扶持政策,以及深化粵港合作。 在香港以外,不少地區在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方面已取得明顯進展,參考外地經驗對於香港的政策制訂來說,具有啟發意義: 新加坡於2019年推出「國家人工智能戰略」,聚焦政產學研互動、人才、數據等方面,並將資源集中投放於金融、政府、醫療、教育、物流等領域。新加坡的「AI學徒計劃」為本地人才提供技能培訓和項目實踐的機會;「AI就緒指數」測評服務、「100個實驗」配對資金項目、平台工程團隊、高性能雲集群等配套措施,則為中小企業應用AI提供重要支援。 紐約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為AI企業提供一流的融資環境,亦吸引眾多科技巨頭於當地設立AI研發中心。紐約市政府於2021年發布《紐約市人工智能戰略》,致力構建一個健康的AI生態系統,在推動公共部門應用AI的同時,保障市民的數字權利。 瑞士政府在研發及教育方面的大量投入,培育出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等世界頂尖的創新型大學。瑞士一流的創新環境孕育出MindMaze等當地AI明星企業,並同時吸引Microsoft等眾多外國頂尖科技企業落戶當地。這些一流的公私營機構在AI技術研究和科研成果產業化方面緊密合作,共同推動瑞士的經濟發展。 上海和深圳的算力已達到世界頂尖水平。兩地均已頒布促進AI產業發展的法規和政策措施,全方位涵蓋各個關鍵生產要素,包括人才、算力、數據、算法、基礎研究、產品創新、應用場景、產業鏈、產業集群、產業園區服務體系、基金群、標準體系等。兩地的政策重點之一是推動AI的產業應用,上海聚焦製造、金融、航運等行業,而深圳則聚焦公共服務、城市治理等領域。另外,深圳於政策文件中主動提出聯合香港,建設企業級智能算力平台,打造深港AI算力賦能中心。 根據案例研究的訊息,如果將AI產業發展要素的成熟程度,粗略劃分為建設中、已建立,有待完善、發展成熟三個等級,各城市的表現大致如下: 算力基 建 數據基 建 AI人 才庫 AI企 業庫 政策規 劃 產業應 用 產學研 合作 獨特優勢 香港 具備潛力匯集東、西方數據;區域合作前景廣闊 新加坡 高效運用有限資源,產業密集度較高 紐約 世界金融、研發中心 瑞士 世界一流的創新環境 上海 匯集全中國頂尖資源 深圳 擁有大批AI企業主攻產業應用;區域合作前景廣闊 香港人工智能服務與應用企業問卷調查及集思匯啟示 以AI企業調研問卷成功訪問216間本港AI相關企業,概況及研究結果重點如下: 產業概況方面: •受訪的AI企業中,75%企業為中小企,25%為大企 •17%的企業同時在基礎層、技術層和應用層全面發展AI •22%的企業計劃未來拓展其產業鏈至其他層面 •55%的企業計劃開拓國際及本地市場,14%的企業選擇在香港拓展業務,11%的企業選擇在內地拓展業務 財政概況方面: •55%企業表示有盈利或收支平衡,整體企業則有31%能達致盈利 •企業的資金來源來自多方面,43%企業表示曾獲得香港特區政府基金資助,但只有19%曾獲取創業投資/天使基金支持,可見特區政府應建立更多類型的基金與AI企業之交流平台及活動,推動私人投資 •累計投資金額:49%企業投資少於港幣100萬元,21%企業投資港幣100至500萬元,6%企業投資港幣500至1000萬元,5%企業投資港幣1000萬至一億元,4%企業投資超過港幣一億元 產業市場、人員及收入發展概況方面: •48%企業只針對一個行業發展AI,16%企業針對兩個行業,15%企業同時針對三個行業,可見AI企業之市場發展比較專注 •主要針對應用AI的行業:29%為電訊及資訊科技服務,24%為醫療/診所及健康器械、保健品、藥品,23%為教育、培訓/訓練,22%為製造,21%為政府機構 •整體員工人數:31%為10–49人,45%為1–10人,大部分本港AI企業為中小企 •主要收入來源地:63%來自本港,19%來自內地,15%來自海外 行業最大挑戰–算力及數據不足、難以招聘技術人才: •算力不足:有44%企業表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