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桐梓县乡村旅游发展报告 贵州省乡村振兴研究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吴亚平 一、贵州桐梓县乡村旅游发展基本情况 桐梓县属贵州省遵义市,位于贵州省北部,毗邻重庆市,距重庆市区160公里。重庆是我国的直辖市,人口规模达3212.43万,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城市。重庆是全国知名的“火炉”城市,整个夏季处在高温酷暑状态。而桐梓县平均海拔1200米,夏季平均气温25C,凉爽宜人,与重庆形成强烈反差。拥有优质避暑气候资源和良好生态资源的桐梓县乡村区域,让重庆避署游客趋之若鹜。很显然,良好的区位、交通,以及作为核心吸引物的避暑气候资源,是桐梓县乡村旅游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桐梓县是世界旅游组织乡村旅游观测点、中国最佳康养旅居度假名县、中国自驾和户外运动旅游最佳目的地。桐梓县乡村旅游业从2006年起步,取得当下巨大发展成就。至2021年,桐梓县成功创 建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AAAA级景区2个、AAA级景区11个、 四星级酒店1家、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 6个、乡村旅游甲级村寨4个、乡村旅游乙级村寨7个;发展乡村旅 馆2027家,乡村酒店95家,拥有床位数8.83万张;建成乡村旅 游示范点34个。在巅峰时期的2019年,旅游综合收入增至146.07 亿元。其中乡村旅游达到945.85人次,乡村旅游收入107.4亿元。 疫情发生之后的2020-2021-2022三年,乡村旅游规模和收入,均 能略微超过巅峰时期2019年的二分之一。 二、贵州桐梓县乡村旅游发展的实践启发 贵州桐梓县乡村旅游发展给我们的实践启发可以多角度去解读。例如,市场导向。桐梓县的乡村旅游业发展,是2006年大规模出现重庆避暑客源市场推动的。这个市场最初是自发的,在这个市场的引领下,一切与乡村避暑旅游有关的政策得以出台,服务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的各种举措得到实施,乡村旅游业相关数据以乘数增长。那么,反观其他很多乡村旅游地,从画蓝图开始就缺乏市场理念,更无实际客源市场支撑,在想当然的美好蓝图引领下,很多大规模投资打了水漂。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很令人惋惜。所以,要有实实在在的客源市场作为支撑,是贵州桐梓县乡村旅游发展给我们的一个实践启发。看似极普通,但真正落实到具体产业实践的,我觉得比例不是很高。 再如,建立新型、智能、高效乡村旅游经营管理组织体系。建立智能高效的“三方一平台”联合运营体系,即龙头企业方、合作社方、乡村旅馆业主方。“一平台”,即“乐游桐梓”信息化服务平台。“三方”通过信息化服务平台联合运营,进行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统 一结算,实现乡村旅馆管理智能化、服务便捷化。乡村旅馆业主通过“三方一平台”正常营运后,“三方”合理分配利润(总收入的60%作为经营成本归业主所有,不参与分配,余下的40%,业主分配85%、 合作社5%、龙头企业10%)。今天参会的专家学者都是行业翘楚,在此我不再赘述。必须建立新型、智能、高效的乡村旅游经营管理组织体系,是贵州桐梓县乡村旅游发展给我们的另一个重要实践启发。 再例如,乡村旅游市场投入主体的信心,依然是建立在“客源流量”这个基础之上的。“投资跟着客源流量走”,也是一个重要启发。 除了上述这些,其实我想重点汇报的是:贵州桐梓县乡村旅游发展给我们最重要的启发是:气候资源应该受到更加重视!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拨在4500米以上;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平均海拔在 1000-2000米之间,其间分布着大型的盆地和高原;地势的第三级 阶梯上分布着广阔的平原,间有丘陵和低山,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在这个三阶梯的基本地势框架之下,涵盖多样性的地理微观尺度。气候多样性特征很明显。避暑、避寒气候资源十分丰富。 但这些气候资源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也谈不上较好的利用。当然,近些年来也出现了一些有价值的探索(举例:从全国看,海南的“避寒猫冬”是一个典型:从地方局部范围来看,“中国凉都六盘水”“爽爽贵阳”“桐梓县避暑乡村旅游”都是较为经典的案例)。但与资源的丰富度、需求的扩张比较,我们对气候资源的理解是不足的。贵州、四川、青海、西藏、云南等省区都有很好的避暑资源,同时,云南、广西、广东、甚至贵州(黔南、黔西南)都有良好的避寒资源。随着时代的进步,“避暑”“避寒”的需求越来越增长,甚至成为某些区域(庞大区域)特定人群的“刚需”。我们对这些气候旅游资源的研究,对气候旅游业态的探讨尚处在初始阶段,远远滞后于“气候旅游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