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国家信息中心&华为]:一城一云一模型发展研究报告(2024)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一城一云一模型发展研究报告(2024)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一城一云一模型发展研究报告(2024)

编写委员会 排名不分先后 总顾问 徐强 主编 单志广 专家顾问 张修征杨瑞凯高江海刘少华 副主编 涂菲菲王丹丹刘殷周春燕李志强王辉 编委 马潮江戴彧陈栩徐清源吴洁倩赵文景张雅琪蔡丹旦宋心荣常苗苗房毓菲李春香张岳席浩军 刘洋赵永明李松丁盛爽解明泰汤凯李公立崔昊秦李浩代杰陈家驹韩伟黄霜筱于孔岭 序言 大模型的兴起和发展,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进步,并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领域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大模型不仅是一种技术,它重塑了数据要素生态链,引领了产业研究、开发及应用的范式变革,使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迸发潜能,展现出新活力,推动我们迈入一个全新的人工智能时代。 从中长期看,大模型将与制造、生物医药、能源、交通、金融等实体经济领域深度融合,形成一批面向垂直行业的场景化、定制化、个性化的专有模型。而针对垂直行业或领域开发的大模型,不仅需要技术的创新和突破,更需要对行业的深刻理解和知识的有效整合,以实现更精准和高效的知识管理与应用,不断提升创新效率、拓展应用领域、提高生产效率,带动更大范围创新,给各垂直行业领域带来真正的人工智能革命。 大模型的飞速发展也带来了远远超越摩尔定律的算力需求,高性能算力短缺、算力资源异构、多云之间数据交换困难等因素会制约大模型的发展。各地方政府宜把关系国计民生、关乎国家创新发展、由国家或政府投入的算力资源连接整合,建立城市云计算资源互联体系,构建城市各级、各行业统筹的云资源管理服务能力,形成一体算力调度体系、协同数据治理体系、共性能力支撑体系以及统一应用生态市场,面对各类人工智能应用需求,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一城一云一模型”发展研究提出的概念内涵、技术体系、应用场景以及建设思路,对于推动大模型从源头技术研发到行业应用落地,推进城市行业数据、算力资源、AI生态的共建共享都具有可鉴之处。希望通过一城一云一模型的探索实践,汇聚产业链各环节、各方的力量,协同形成合力,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生态体系。 钱德沛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指明了数字时代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的根本路径和发展前景。党的第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深化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发展要求,为以数字化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指明了前进方向。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进入了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深入发展的新阶段。城市数字化转型是推进城市全领域、全方位、全过程的转型,通过整体性重塑智慧城市技术架构、系统性变革城市管理流程、一体化推动产城深度融合,更好地服务城市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支撑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一城一云一模型”是面向某一城市高质量发展需求,构建统一的“城市云”,建设统一的城市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是算力基础设施与模型基础设施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提供了数据服务、算力服务和算法服务一站式、集约化、高效化发展的新模式,代表了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升级、技术路线升维、商业模式演进。 一城一云一模型适应和引领人工智能时代城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变革,具备开放兼容、智能高效、通用普惠、安全可靠的基本特征,有利于为城市政府、市民和企业提供普惠、普适的数字服务,为城市千行百业丰富场景提供低门槛、低成本的AI大模型服务,促进以城市场景为牵引的AI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产业繁荣。 一城一云一模型的核心是模型。基于城市大模型智能中心,整体推进城市云、AI开发平台、行业数据集、基础大模型、行业大模型、场景模型和应用场景的集成开发和应用,突出“人工智能+”能力打造,实现一体化的建设、服务和运营。 一城一云一模型的关键是应用。面向打造数字化转型的典型应用场景,深入推进场景开放、供需对接,构建人工智能人才、数据、技术、企业和产业开放协作的发展生态,切实降低AI大模型应用的门槛和成本,为城市经济繁荣、服务优化、治理提升、环境改善提供强大助力。 智能化是当今时代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国家信息中心和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作为数字化建设的主力军,与时偕行,明见未形,双剑合璧,砥砺创新,联合开展了一城一云一模型协同发展体系化研究,紧密结合“十五五”数字中国发展大势,充分调研各地方城市、重点行业人工智能大模型建设和应用实践,提出了一城一云一模型协同发展的理念内涵、模型方法、技术体系、应用场景、运营思路和发展建议,以期对参与城市数字化转型的相关政府部门、建设运营企业、研究机构等从业人员提供有益参考,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创新思想和实践指引。 开卷有益。是以为序。 单志广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国家信息中心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目录 CONTNTS 01 发展形势 01 一、城市是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综合载体01 二、云是构筑城市数字化发展能力的关键底座03 三、人工智能大模型成为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引擎 04 02 概念内涵 07 一、一城一云一模型的基本概念 07 二、一城一云一模型的建设框架 08 三、一城一云一模型的技术路径 10 03 应用场景 15 一、赋能行业发展提质增效 15 二、赋能公共服务普惠精准 19 三、赋能社会治理精准高效 22 04 发展模式 25 一、模式要求 25 二、推进路径 26 05 发展建议 28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28 二、培育产业发展生态 29 三、打造建运协同机制 29 四、以评促建有序发展 29 结语 30 01发展形势 城市是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综合载体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数字中国建设步伐。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引发全球格局更深层次的变革,各国深入推进数字化发展战略,推动全球数字化竞争日趋激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化发展,明确提出建设数字中国。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强大的数字基础设施和高素质的数字人才,数字中国发展将进一步提质提速,将与我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同频共振、协同发力,成为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引擎。 城市数字化转型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了综合载体和展示窗口。 城市承载着生产生活和社会治理,也孕育着技术创新和数字文明。当前,数字技术正以不可逆转之势深刻改变城市中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重塑城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和深 01一城一云一模型发展研究报告 入运用的时代背景下,正在构建一个全感知、全连接、全场景、全智能的数字世界,数字空间、物理空间和人类社会空间深度融合,重构城市发展的能力体系和价值体系,形成数字化发展的新生态。在数字化转型的时代浪潮下,各地纷纷通过城市数字化转型统筹推动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文化、数字社会、数字生态文明等的一体协同发展。城市数字化转型成为地方落实数字中国战略的关键举措,也提供了展示数字中国建设成效的重要窗口。 2014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委联合印发 《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2016 习近平总书记在政治局集体学习中 强调,“以推行电子政务、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等为抓手……”。 201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区块链 底层技术服务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探索在信息基础设施、智慧交通、能源电力等领域的推广应用,提升城市管理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 2020 2022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城市基 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习近平总书记在杭州城市大脑运营 指挥中心观看“数字杭州”建设情况,指出“从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 2023 2024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 出,“在城市规划和执行上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加快城市数字化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指出, “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构建城市运行和治理智能中枢,建立健全‘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让城市治理更智能、更高效、更精准”。 2024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等部门 发布《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 图1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对智慧城市建设作出指示和部署 一城一云一模型发展研究报告02 深入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亟需升级完善城市数字化基础设施。 我国智慧城市发展已经进入全领域、全方位、全过程数字化转型新阶段,数字经济呈现出融合创新、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新特征,对建立城市数字化共性基础提出了全新要求。顺应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创新和应用渗透趋势,超前布局智能化智慧化数字底座成为基本要求。2024年5月,国家数据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发改数据〔2024〕660号),该文件指出,要构建城市运行和治理智能中枢,打造城市共性支撑平台,构建综合性基础环境,推进算法、模型等数字资源一体集成部署,探索建立共性组件、模块等共享协作机制。“一城一云一模型”正是对新时期智慧城市技术路线和数字底座建设的经验总结和前瞻布局。 云是构筑城市数字化发展能力的关键底座 云基础设施是赋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 云作为信息技术发展和服务模式创新的集中体现,不仅是一种集成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的商业模式,更是软硬件技术的集大成者,通过基础设施软硬件服务整合、资源高度集约,以更加灵活、可扩展的方式支持数字化业务的变革和创新。云计算已经成为城市数字化转型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承载着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各类应用,涉及城市市政、交通、公共服务和产业经济等千行百业和政府、市场、市民等亿万主体。随着智能计算等新应用兴起,特别是AI大模型的出现,云基础设施开始更多为海量数据的处理和大规模的参数训练等提供弹性灵活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资源,有力推动大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云服务智能融合成为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新趋势。 随着云服务的普及应用,云服务水平也已成为衡量城市数字化转型能力和数字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标志。新时期城市数字化转型要求云基础设施具有快速响应、高可用性、高扩展性等服务能力。以工业互联网、元宇宙为代表的新型业务场景融合通算、智算、网算等多元业务,要求云服务具备通算实时处理、智算推理决策、云网融合生态构建等多方面能力。越来越多面向边缘计算、云网融合、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云服务新模式正在构建和完善。百度智能云、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等主流云服务提供商,也基于数字化发展需求延伸拓展云服务内容,开始提供模型训练、模型部署等丰富的AI服务和工具,灵活调整计算资源和服务方式。 03一城一云一模型发展研究报告 云原生成为支撑大模型高效运行的关键技术。 深度学习引领AI的再次快速发展,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AI技术已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等领域取得巨大进展,推动了许多行业的创新。随着大模型的规模不断扩大,对计算资源和数据的需求快速增长,传统的计算架构已经无法满足。云原生AI也成为支持大模型生产的关键技术。从建设层面看,云原生通过云底层硬件和操作系统的解耦和标准化统一部署、安装、调度、使用,实现计算资源的统一管理、运营运维和灵活调度,使得整个资源使用效率最大化。从应用层面看,云原生使云服务从“云资源集约化服务”向“智慧应用集约化服务”转变,联接城市各类设备、终端、传感器,云化各类基础设施和应用,打通融合各类数据,具备收集汇聚海量数据、分析识别问题、深入精准决策、全面实时全量管理等能力,满足智慧城市各类应用灵活突变的需求。从发展形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