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驱动因素与发展趋势
LNG市场趋势及其影响
自20世纪60年代末引入液化天然气(LNG)以来,亚洲市场的结构和趋势发生了显著变化。尽管日本和韩国等传统市场仍然在该地区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但它们的国内市场因自由化政策而经历了不同的市场开放阶段。与此同时,中国等快速发展的LNG进口国的崛起导致市场需求大幅增长,并促进了供应方的多样化,从而缩短和增加了LNG合同的灵活性。这种合同结构的变化对价格形成产生了影响,促进了更多样化的指数化方式和区域市场的相互影响。
市场增长与供应增加
LNG市场继续响应亚洲强劲的需求而增长。从2018年到2023年,预计将新增超过100亿立方米的新LNG供应能力,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和美国。截至目前,这一波新的液化产能已被亚洲进口商吸收,没有迹象表明会出现供应过剩。成熟市场和新兴市场都为这一增长做出了贡献。预计中国将成为未来几年天然气需求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这得益于持续的能源消费增长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以减少空气污染。相比之下,日本可能会逐渐减少LNG进口,因为核能发电重启进一步推进。韩国的天然气需求则受益于能源政策方向的变化以及核能退出和现有及新燃煤发电厂的限制。其他发展中的亚洲经济体预计将继续保持强劲的持续人口增长,支持这一地区的进一步电气化。增加的电力需求将为该地区的天然气增长创造机会,但政策和价格水平的敏感性仍然不确定。
LNG贸易的发展
LNG贸易正经历从本地双边交易流向区域(甚至全球)市场的扩展转变。尽管总体LNG消费预计将进一步集中在亚太地区,但消费国的多样化趋势将持续。供应方也变得更加多样化——除了美国和澳大利亚,传统和新兴供应商都在开发新的液化项目以捕捉来自亚洲地区的额外需求。俄罗斯联邦正在稳步增加新的液化生产线,卡塔尔准备扩大其出口能力以保持领先地位。最近加拿大和大西洋毛里塔尼亚及塞内加尔的最终投资决定进一步强化了未来供应商多样性的前景。
主要亚洲市场的自由化进程
实现未来天然气消费的增长需要在国内市场引入更大的竞争,这在主要亚洲消费国正在进行的进一步市场开放中得到了体现。天然气是几个主要亚洲进口国的重要能源来源——例如,在日本可达四分之一,在韩国超过15%。该地区天然气的历史与LNG进口活动密切相关。过去五十年间,市场政策随着进口活动的发展而演变。日本自1995年开始逐步引入结构化步骤,逐步开放市场并吸引新进入者,目前已全面自由化。然而,缺乏替代LNG进口的供应选项和有限的国内管道连接仍对新进入者构成物理限制,这些限制有望随着基础设施第三方接入的全面运营而得到缓解。韩国面临类似的供应状况,但其天然气在能源组合中的份额较小,且市场开放处于较早阶段。韩国KOGAS公司几乎独占了批发市场的LNG进口,负责向大型消费者和城市煤气公司供应天然气,并依赖长期合同和备用基础设施来管理季节性需求模式。随着政府计划逐步淘汰煤炭和核能,预计到2024年消费模式将趋于平稳,LNG进口商预计将逐渐多样化。由于2005年直接进口者的开放,来自电力、钢铁和石化行业的八家公司开发了额外的接收能力以满足自身需求,但仅占批发量的约10%。2016年,前政府设定了2025年私人公司能够在国内进口并转售LNG的目标;这一目标尚未被当前政府确认或放弃。中国的情况有所不同。尽管LNG在中国的份额有所增长(2017年成为中国第二大LNG进口国),但其供应结构仍然是国内生产和管道进口的补充,两者合计占2017年供应的80%。第十三个五年计划(2016-2020)调整国家能源结构的目标导致天然气需求激增,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以容纳更多的供应——无论是国内还是进口。这种市场结构的变化预计将鼓励天然气价值链各环节的新进入者,从勘探生产到零售市场。随着一系列定价制度变革的引入和天然气枢纽的发展,市场改革正在推进,并为确保国内市场的进一步竞争铺平道路。
价格过渡
与北美和欧洲成熟的市场相比,亚洲天然气的发展一直依赖于LNG为主要供应源。传统的价格公式至今仍主导着大多数亚洲LNG进口,2017年超过70%的天然气销售受到油价指数化的影响。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后的需求冲击促成了亚洲LNG现货市场的出现。起初作为应急的高价供应来源,它逐渐演变为平衡市场,随着LNG供应量的增加和新买家的增多。得益于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