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江西省县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0年度)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江西省县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0年度)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江西省县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0年度)

2022年·第十四期 江西省县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 (2020年度) 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 2022年10月 报告图解 知领报告 2022年第14期 编辑: 武丽丽 执笔: 王秋林江西省科学院胡紫祎江西省科学院熊永丽江西省科学院 审核: 蔡志勇 目录 1江西省县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1 1.1县域与创新能力1 1.2指标体系组成1 1.3指标体系构架6 2江西省县域创新能力评价 7 2.1江西省县域创新能力总体评价7 2.2江西省县域创新能力分类比较11 2.3县、区与县级 市16 2.4脱贫摘帽 县20 3各县(市、区)创新能力水平分析 22 3.1南昌 市22 3.2九江 市40 3.3景德镇 市67 3.4萍乡 市76 3.5新余 市86 3.6鹰潭 市90 3.7赣州 市96 I 3.8宜春市133 3.9上饶市154 3.10吉安市178 3.11抚州市206 4县域创新能力提升案例介绍229 4.1案例一:浮梁县229 4.2案例二:峡江县230 附录:创新能力得分计算方法233 V 摘要 自江西省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以来,取得重大进展、成为全国唯一的综合科技创新水平连续7年进位省份。2021年11月,江西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全面建设“六个江西”的奋斗目标,摆在首位的是全面建设创新江西,这为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江西高质量发展、增强江西创新驱动力做出了重要指引。 为充分发挥创新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43号)、《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意见》(赣府厅发 〔2018〕4号)和《江西省推进创新型省份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赣府厅字〔2021〕88号)等文件精神,大力实施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创新江西”建设,开展县域创新能力评价是一项重要举措。 江西省科学院自2016年开始结合江西县域实际在实地调研、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完成了《江西省县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5年度》、《江 西省县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6年度》、《江西省县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7年度》、《江西省县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8年度》、《江西省县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9年度》,五份报告都得到江西省领导、省直相关部门及部分县(市、区)的肯定,对全省县域科技创新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江西省科技厅的组织指导和江西省统计局、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多次征求省直有关单位、设区市政府及相关专家意见建议,对评价报告进一步优化,完成了《江西省县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0年度》。创新能力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研究与实践工作,虽然我们不断优化但仍有不足,我们将继续总结完善,使这项工作更科学、更客观、更能如实的反映县域科技发展的现状,为县域创新发展提供重要智力支撑。 本年度报告在原有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调整,标注为“当年”的均为2020年数据/结果,标注为“上年”的均为2019年数据/结果。 i i 1.江西省县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1.1县域与创新能力 县域,是以县级行政区划(县、区、县级市)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 关于创新能力,根据2001年起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区域创新能力是一个地区将知识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的能力,主要是指一个地区创造新知识的能力、获取一切可用知识的能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环境能力和提升创新经济绩效的能力,是区域发展的最主要动力之一。 开展县域创新能力评价工作,是对全省县域创新状况的深入摸底调查与动态监测,对县域创新能力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评判。评价工作分别从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创新成效、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挖掘制约科技创新的因素和根源,为各县(市、区)制定科技政策与发展战略,优化创新环境,提高县域创新能力,为促进科技、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1.2指标体系组成 课题组参照科技部建设创新型省份、建设创新型县(市)指标体系及科技部战略院《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结合2020年度江西省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及我省县域工作实际,对原有县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修订完善,在征求各地市及省直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江西省县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如下: 1.2.1创新能力总得分 创新能力综合反映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创新成效、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状 况。 1.2.2一级指标(4项) 创新环境:创新需要一定的基础和环境,对于集聚创新要素、挖掘创新潜 1 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 能至关重要,创新环境综合反映各县(市、区)的创新基础条件和创新意识。 创新投入:创新投入强度与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适度强化的创新投入有助于迅速提升技术水平,通过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提升竞争力。创新投入是指用于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各种投入,主要包括各县(市、区)的人力投入和财力投入状况。 创新成效:创新成效是创新活动的直接产出,是衡量县(市、区)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各县(市、区)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水平。 经济社会发展:创新活动最终是要服务于社会,造福于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类生活的共同进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反映经济增长和社会生活水平。 1.2.3二级指标(8项) 创新基础:反映区域开展创新活动的现有状况。 科技意识:反映各县(市、区)政府、企业、民众对科技创新活动的参与度。人力投入:反映各县(市、区)在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方面的人力投入状况。财力投入:反映各县(市、区)在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方面的经费投入状况。技术创新:反映各县(市、区)企业在技术改进或创新方面的成效。 产业化水平:反映各县(市、区)在创新成果转化方面的能力。 经济增长:反映各县(市、区)创新活动对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的成效。社会生活:反映各县(市、区)创新活动最终对当地社会生活的改善。 1.2.4三级指标(20项) 1.规模以上企业数:反映县(市、区)企业规模状况,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县域创新的基石,指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以上的工业、建筑业、服务业法人单位。数据来源于省统计局。 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比例:反映县(市、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能力的情况,指所辖区域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经地市级及以上政府有关部门认定的研发机构占比数;企业研发机构是指在企业内设立的独立或非独立的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技术创新组织载体。数据来源于省统计局。 2 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 3.当年新增省级及以上研发平台和创新载体数:反映县(市、区)创新动力和基础条件,指一个监测年度内,新认定的省级和国家级研发平台和创新载 体总量。包括:(1)平台:国家(级)或省(级)实验室、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国际联合研究中心;(2)载体:国家级或省级高新区、农业科技园、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型县(市、区)、众创空间。数据来源于省科技厅、省发改委、省工信厅。 4.人均科普经费投入:反映政府当年对科技宣传、科学普及的重视程度, 指单位人口中实际用于科普管理、研究及开展科普活动的全部实际支出。数据来源于省科协。 5.科普专题活动次数:开展科普专题活动是让公众接受科学知识、推广科 学技术、树立科技意识的重要方式,指一个监测年度内科技活动周期间举办的科普专题活动次数,数据来源于省科技厅。 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万人R&D人员全时当量:反映县(市、区)研究 与试验发展(R&D)活动的人力投入水平,指一个监测年度内,每万人口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人员按实际从事R&D活动时间计算的工作量,包括全时人员折合全时工作量与所有非全时人员工作量之和。数据来源于省统计局。 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反映县(市、区)企业 研发人力投入情况,指一个监测年度内各县(市、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人员数量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数量的比重,企业R&D人员主要包括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辅助人员三类。数据来源于省统计局。 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R&D经费投入是反映县(市、区) 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指标,县(市、区)R&D经费投入的最主要来源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包括与GDP之比、增幅两方面。与GDP之比是衡量县(市、区)科技投入水平最为重要、最为综合的指标,指一定时期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与同期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增幅指县(市、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 3 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 经费支出较上年增长百分比。数据来源于省统计局。 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反映县(市、区)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投入水平,包括数值、增幅两方面,指一个监测年度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R&D经费内部支出占其营业收入的比重。数据来源于省统计局。 10.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量:专利是反映地区科技活动质量的重要指标,发明专利又是其中更为重要的指标。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量,反映县(市、 区)创新活动的质量,指一个监测年度内新增的每万人口拥有的发明专利有效数量。数据来源于省市场监管局。 11.每万家企业法人高新技术企业数:反映县(市、区)高新技术企业密 集度、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情况。指一个监测年度内,每万家企业法人单位中在认定有效期内正常运行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数据来源于省科技厅和省市场监管局。 12.每万家企业法人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反映县(市、区)科技创新活力, 指一个监测年度内,每万家企业法人单位中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依托一定数量的科技人员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活动,取得自主知识产权并将其转化为高新技术产品或服务,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中小企业,也是科技创新梯次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的重要后备力量。数据来源于省科技厅和省市场监管局。 1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反映县(市、区)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研制、生产全新产品的状况,或在结构、材质、工艺等某一方面有明显改进的情况,指一个监测年度内各县(市、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其营业收入的比重。数据来源于省统计局。 1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反映县(市、区) 产业结构优化程度,包括数值、增幅两部分。数值指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值,增幅指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较上年增长百分比。数据来源于省统计局。 4 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 15.技术合同成交额:反映县(市、区)技术市场的发展和技术成果交易情况,包括总量、与GDP之比两部分。总量指一个监测年度内由技术市场管理 办公室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标明的金额总和;与GDP之比指一个监测年度内某一个县(市、区)技术合同成交额(按技术合同登记地域划分)与同期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数据来源于省科技厅和省统计局。 16.农业产业化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数:反映县(市、区)农产品产业化情 况,指以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或农业相关服务性为主业,通过各种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在规模和经营指标上达到规定标准,并经国家或省级有关部门认定的企业数量。数据来源于省农业农村厅。 17.GDP较上一年增长:反映县(市、区)经济发展状况,指区域内GDP 较上一年增长的百分比。数据来源于省统计局。 18.本级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本级公共财政支出比重:反映县(市、区)政府科技投入力度,指本级政府科学技术支出决算额占本级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