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大国博弈中国际技术标准竞争的逻辑研究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大国博弈中国际技术标准竞争的逻辑研究

大国博弈中国际技术标准竞争的逻辑研究

2022年·第二十一期 大国博弈中国际技术标准竞争的逻辑研究 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 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 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 2022年12月 报告图解 知领报告 2022年第21期 编辑: 武丽丽 执笔: 刘晓龙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 中心 李彬清华大学 审核: 蔡志勇 目录 1.引言1 2.国际技术标准的发展运行逻辑3 3.国际技术标准优势具有暂时性和周期性6 4.竞争性国际技术标准并存9 5.政治利益驱动技术标准竞争11 6.结论与讨论13 参考资料15 I 摘要 有关国际技术标准运行规律的一种传统看法是,技术优势可以通过技术标准的制定这个中介不断扩大,美国等西方国家也以此作为散布“中国威胁论”的理由。本文认为,技术先进的行为体之间在技术标准领域的竞争并不遵从上述规律,以技术标准为基础的技术与贸易优势具有暂时性和周期性,单纯依靠某项技术标准长期实现垄断利益是不可能的,“赢者通吃”的说法并不能成立;竞争可能带 来不同的国际技术标准在一个时段内并存,从而导致不同的技术圈子和技术壁垒;技术标准竞争可能会带来一定的政治利益,政府可能因此携带行政资源介入国际技术标准的竞争。但是,政府的介入无法挽救过时的技术标准,也无法实现长期垄断利益。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企业参与国际技术标准的建设是正常现象,西方据此鼓吹的“中国威胁论”并无依据。 引言 1.引言 从特朗普政府时期开始,美国以“大国竞争”为口号,强化了对中国的竞争,尤其是加大了在高技术领域对中国的打压。美国实施技术打压政策中一个所谓的借口是,中国正试图利用技术优势控制国际技术标准。美国国会下属的美中经济与安全审议委员会(U.S.-ChinaEconomicandSecurityReviewCommission,USCC)指出,中国正在利用技术优势,积极主导信息和通信技术以及其他新兴领域的技术标准,努力提升国际技术标准领域的话语权。[1]《华尔街日报》发文称,过去,西方国家牢牢把控国际技术标准的制定,以支撑全球市场的运行。现在,西方国家在技术标准开发上的投入减少造成停滞,中国却加大投入和参与力度,对西方国家主导的这一传统优势领域发起挑战,正在提高自身在标准化方面的话语权。文章提到,中国正积极地在关键市场制定国际技术标准以保护和增加其竞争优势,这势必会影响西方国家的经济竞争力和技术领先地位。文章还认为,中国正在利用技术标准收集一些敏感数据,服务于中国的国家安全机构,从而给西方国家的安全带来威胁。[2]前述的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也声称,包括中国可能主导的人脸识别在内的一些新领域和技术标准涉及隐私,甚至会牵动美国的公共安全乃至国家安全。[2] 上述说法的核心观点是,中国主导的国际技术标准将长远地损害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竞争力和国家安全。这类观点实际上是在动员美国的社会力量及其盟国,不惜成本地打压中国的高技术发展。 也有学者指出,在标准发挥重要作用的行业中,企业将其技术确立为标准的能力是其维持长期竞争地位和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3]例如,当微软公司刚刚成立不久,MS-DOS操作系统和Windows操作系统还未开发之时,苹果公司就于1977年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具备图形界面(GUI)的操作系统。之后新版本不断更新完善,独领风骚。而微软公司的视窗操作系统Windows1.0直到1985年才对外发布。但是后者凭借技术优势,与英特尔公司强强联手,制定了所谓的Wintel行业标准,成功打败了苹果公司。此类案例举不胜举。 上述逻辑可以粗略地用以下几个步骤来概括。首先,企业或国家的技术优势 引言 技术优势 技术标准 技术霸权 技术壁垒 有助于制定适合本国企业和市场的技术标准;其次,适合本国企业和市场的技术标准有助于形成对本国有利的技术壁垒,甚至形成技术霸权;最后,技术壁垒有助于进一步加强该企业或该国的技术优势。这个逻辑如图1所示。总体来说,一个企业或国家具备了技术优势,就可以通过主导国际技术标准形成“先行者优势”,在后续的竞争中,这种优势会不断放大,最后形成“赢者通吃”(winner-takes-all)的局面。 图1国际技术竞争的传统逻辑 (资料来源:作者自制) 如果这个逻辑成立,那么,围绕技术标准的国际竞争对于参与其中的国家而言就是生死攸关的。美国政府正是利用“赢者通吃”的说法来恐吓其国内企业和盟国,指控中国试图建立不利于美国以及西方的技术和贸易格局,甚至会损害他们的国家安全,从而动员美国及西方力量对中国企业进行打压。但是,主导技术标准的制定真的能够实现“赢者通吃”吗? 为此,本文的核心问题是:主导技术标准的制定是否会形成永久性的技术和贸易优势?具体而言,国际技术标准的建立和发展具有怎样的规律和特征?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我们认清国际技术竞争的内涵和特征,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当前大国博弈中技术竞争的作用。 国际技术标准的发展运行逻辑 2.国际技术标准的发展运行逻辑 现实主义者关于“赢者通吃”的思路笼统地基于如下的看法:技术优势是国家的一种实力,这种实力有助于国家建立和扩充权力,具体来说,就是主导建立对自己有利的技术标准。这种权力(有利的技术标准)又给自己带来了各种利益,包括更多的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综合来看,这个逻辑有一定道理;但深入到具体的技术领域,这个逻辑运行的链条可能不是很长,尤其是在面临来自发达国家或技术先进企业竞争的时候。一个企业投入资源制定技术标准,未必能够保持长期的技术优势。原因在于,其他发达国家技术先进的企业有可能将其从其他渠道获得的资源用于技术创新,从而获取新的技术优势,并建立新的技术标准。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将竞争对象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笼统地看,拥有技术优势的国家在今后有更多机会保持和发展自己的技术优势,形成所谓的“赢者通吃”;但是,如果具体到个别行业,在技术先进的企业之间,技术领先可能只是暂时的。 实际上,有学者已经认识到这个现象,指出“标准化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它的意思是,不要停滞不前,而是一起前进”。[4]这个观点在今天仍然适用。对于一个企业或一个国家来说,在起步或者发展阶段,随着技术的积累,市场份额逐渐增多,国际话语权不断增强。当国际话语权增加到一定程度,基于自身的实力和资源,企业或国家就拥有了规则制定权。这时,企业或国家就会制定有利于自身的国际技术标准,从而形成对自己有利的市场格局。在这期间,后发企业或国家想突破技术壁垒的成本巨大,只能让利、遵循已经制定好的国际技术标准。可以说,在这一阶段,先发企业或国家主要利用突破壁垒成本大来维持自身优势。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创新,一些拥有较强技术实力的后发企业或国家突破先发企业或国家技术壁垒的成本会逐步下降,先发企业或国家的优势逐步丧失。当突破壁垒的成本降低到可以忽略不计时,先发企业或国家将彻底失去优势,企业或国家间将重新洗牌竞争,技术壁垒运行进入下一个周期。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企业或国家主导国际技术标准、享受有利贸易格局的周期不断被打破,不断进入下一个循环。这就是发达国家之间、技术先进企业之间技术标准主导权运行的主要逻辑(如图2所示),这与技术生命周期理论不谋而合,[5][6]但有别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互动的主要逻辑。 国际技术标准的发展运行逻辑 优势 I:发展阶段 II:优势保持阶段 III:优势下降阶段 时间 技术积累,市场份额逐渐增多,话语权增强 制定规则,形成技术壁垒,利用突破壁垒成本大来维护优势 突破壁垒的成本下降,逐渐失去优势 图2技术先进行为体之间技术标准主导权运行的主要逻辑(单个周期) (资料来源:作者自制) 那么,后发企业或国家如何能够超越先发企业和国家呢?美国学者波斯纳 (MichaelV.Posner)提出的技术差距(technicalcap)理论认为,世界各国在技术水平上存在着差异。技术上领先的企业或国家先开发出一种新产品的生产技术或生产工艺,导致其在一定时期内享有比较优势。随着其他企业或国家对技术的模仿,将会带来技术的转移和扩散,其他企业或国家迟早会掌握甚至超过该项技术,从而使得技术上领先的企业或国家的比较优势逐渐丧失,甚至完全没有比较优势。技术上领先的企业或国家具有“先行者优势”,但要持续这种优势,必须具备可使用的技术(appropriabletechnology)、可抢占的资源 (preemptibleresources)、客户转换成本(customerswitchingcosts)和网络效应(networkeffects)等条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否则,“先行者优势”将不可持续。[7]尽管技术上领先的企业或国家具有“先行者优势”,但是后发企业或国家具有“后发优势”,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搭便车”,避免先行企业或国家之前所走过的“弯路”。[8]先行者主导制定国际技术标准,虽然可以通过技术壁垒获取市场优势,但在事实上也推动了技术的转移和模仿,后发企业可以“依样画葫芦”,降低试错成本,获得后发优势。 科技发展史也证实了上述逻辑。例如,在高速铁路领域,一直以来,国际上使用的标准是欧洲机车车辆制造商所建立的。中国企业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创新,打破了以欧洲为首的市场壁垒,将中国标准推向国际,成为发展中国家技术 国际技术标准的发展运行逻辑 先进企业赶超发达国家的典型案例。[9] 原先主导国际技术标准的企业或国家所具有的比较优势会为本企业或本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所以他们不会轻易放弃比较优势,而是会采取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许可证等各种措施减缓技术壁垒消失的速度,通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等性能的技术标准来阻碍后发企业或国家的跟踪和模仿。[10]与此同时,另外一些技术先进的企业可能会乘虚而入,加大投资,重新引入新的国际技术标准。所以,在国际技术标准领域,技术领先的企业或发达国家之间会不断地出现此消彼长的竞争,出现技术壁垒消减和增长的波动。 国际技术标准优势具有暂时性和周期性 3.国际技术标准优势具有暂时性和周期性 根据上述技术先进行为体之间技术标准与贸易格局运行的主要逻辑,可以发现,技术先进企业或发达国家通过主导国际技术标准所建立有利的技术和贸易格局,这种逻辑不会永久发挥作用,比较优势只是在一定的时期内存在。因此,以特定技术标准为基础所形成的贸易格局是暂时的。当某一阶段的技术标准经历从产生、到保持、再到衰微的周期后,其他企业或者国家会主导新的国际技术标准,建立新的技术和贸易格局,进入下一个周期,如此循环往复。因此,以技术标准为基础的技术壁垒是周期性的。不同的产业和项目中技术元素的更新速度不同,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偏好不一样,以技术标准为基础的贸易格局的周期也不完全一样。传统领域一般是在技术相对成熟并形成产品之后再进行标准化,属于后标准化(reactivestandardization)。后标准化的时间长,所形成的贸易格局的周期也长。信息技术领域在技术并未成熟时就要定义未来产品需求的标准化,属于前标准化(proactivestandardization)。前标准化的时间短,所形成的贸易格局的周期也短。[11] 如前所述,传统产业标准制定的时间一般很长,大约需要3~5年或更长,对应的技术生命周期能够达到几十年。因此,对于技术领先的企业或发达国家来说,比较优势延续的时间很长,所形成的技术和贸易格局的周期也会很长,其时间尺度是十年或者更长。[12]相对于传统产业,以无线通信等信息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技术生命周期则很短。得益于微电子和现代工艺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通信技术和产业更新换代不断加快。1986年,第一代无线通信系统(1G)在美国芝加哥诞生。1G采用模拟信号传输,只能用于语音通信,且语音品质低、信号不稳定、涵盖范围也不够全面。1995年后,以欧洲为代表的第二代无线通信系统(2G)正式取代1G,从模拟调制进入数字调制,语音质量大为提高,数据传输速率进一步增大,保密性和系统容量不断提升。2009年后,以CDMA2000、WCDMA、TD-SCDMA三大标准为代表的第三代无线通信系统 (3G)取代2G,满足了业务丰富、价格低廉、全球漫游和高频谱利用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