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备 2024年09月08日 投资评级:看好(维持)行业走势图 两船合并:船舶巨无霸即将诞生,央企重组预期或被 点燃 ——行业周报 孟鹏飞(分析师)熊亚威(分析师)张健(分析师) 10% 机械设备沪深300 mengpengfei@kysec.cn 证书编号:S0790522060001 xiongyawei@kysec.cn 证书编号:S0790522080004 zhangjian1@kysec.cn 证书编号:S0790524060001 0% -10% -19% -29% 2023-092024-012024-05 数据来源:聚源 两船发布重组停牌公告,“中国神船”诞生在即 2024年9月2日晚,中国船舶集团下属两家A股上市公司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均发布重组停牌公告,中国船舶拟向中国重工全体股东发行A股股票,换股吸 收合并中国重工,具体方案将在后续正式签署的交易洗衣中约定,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我们认为两船合并预期已久,正式进入落地阶段,时间点超出市场预期。 相关研究报告 (1)两船合并有望进一步解决同业竞争问题 我们回顾中国船舶集团发展历程,2019年为做大做强国内船舶行业,原中船集团和 原中国重工联合重组,注册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重组后,原中船集团和中国重 《半导体设备行业2024中报总结:营 收高增、利润表现分化,高端设备国产化高歌猛进—行业周报》-2024.9.1 《智元发布5款商用人形机器人,产业加速—行业周报》-2024.8.18 《AI服务器需求高涨,HBM成为全球存储厂竞争焦点—行业周报》 -2024.8.11 工下属子公司虽然均纳入中国船舶集团,但内部依然存在竞争,其中从事船舶总装业务就有中国船舶、中国防务、中国重工。为彻底消除同业竞争并提升整体运营能力,2021年6月,中国船舶集团发布承诺函,承诺在五年内(2026年6月前)稳妥 推进相关资产及业务整合。我们认为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在船舶制造领域均占有重 要地位,此次合并后有望进一步解决中国船舶集团内部同业竞争问题,提升整体造船能力、供应链管理,推动综合实力提升。 (2)两船合并有望实现1+1>2的效果 全球船舶大周期处于“量价齐升阶段”,2024年上半年新签订单保持良好节奏, 新船价格进入上行通过。在此背景下,两船合并有望通过技术整合、业务协同、效率提升等获得更大市场份额和更高盈利能力。(1)技术资源整合:中国重工业务覆盖整个船舶造修全周期产业链,形成VLCC、万箱级集装箱船、超大型矿砂船、 新能源运输船等多个优势船型;中国船舶则覆盖军用舰船、大型/超大型集装箱船、液化气船(LPG船、LNG船)、大型邮轮、散货船、超大型矿砂船(VOLC)、超大型油船(VLCC)等一系列船型,两者造船技术有望进入深度融合。(2)产能整合+ 市占率提升。两船合并后,完工量、新接订单、在手订单大幅提升。按2024年上半 年新接订单计算,数量达到177艘,远远超过韩国现代、新时达造船、三星重工等,有望跃居全球造船企业第一。(3)供应链整合优化降本。整合供应链资源,提高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 政策鼓励央国企加快并购重组,中国船舶集团下属其他标的有望整合 并购政策密集出台,考虑未来中国船舶集团进一步提升内部凝聚力,我们认为除了关注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外,中船系关注度都有望提升,尤其是中船防务,未来也存在重组预期,动力方面关注中国动力。 投资建议 受益标的:中国船舶、中国重工、中船防务、中国动力。 风险提示:吸收合并进程不及预期;船舶行业发展不及预期。 行业研究 行业周报 开源证券 证券研究报 告 目录 1、两船发布重组停牌公告,“中国神船”诞生在即3 1.1、两船合并在即,同业竞争问题有望进一步解决3 1.2、两船合并有望实现1+1>2的效果5 2、央国企专业化重组持续,中船下属其他标的有望持续整合9 3、投资建议9 4、风险提示10 图表目录 图1:中国船舶业务主要覆盖造船、修船、海洋工程与机电业务等4 图2:中国船舶主营业务包括船舶造修、机电业务等5 图3:中国重工主要业务包括海洋防务及开发装备、海洋运输装备等5 图4:2024年上半年中国占全球新接订单7成以上(以载重吨计)6 图5:2021年至今,中国新造船价格指数保持上行态势6 图6:两船合并后市占率大幅提升7 表1:2019年中国船舶集团成立3 表2:中国船舶集团下属子公司及孙公司(上市公司)主要情况4 表3:两船合并后有望实现造船技术能力的整合7 表4:两船合并后,将跃居全球造船企业第一7 表5:国家鼓励央国企加快专业化重组9 1、两船发布重组停牌公告,“中国神船”诞生在即 2024年9月2日晚,中国船舶集团下属两家A股上市公司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均发布重组停牌公告,中国船舶拟向中国重工全体股东发行A股股票,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具体方案将在后续正式签署的交易洗衣中约定,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我们认为两船合并预期已久,正式进入落地阶段,时间点超出市场预期。 1.1、两船合并在即,同业竞争问题有望进一步解决 我们回顾中国船舶集团发展历程,1999年,为解决政企分开并适度建立适度竞争机制,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拆分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船集团)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中船重工),通常被称为“南船”和“北船”。 2019年,原中船集团和原中国重工联合重组,注册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舶工业踏上新的征程。 时期时间具体内容 表1:2019年中国船舶集团成立 第一时期:船舶工业(管理)局时期1950.10~1953.1 第二时期:第九工业管理局时期1958.2~1963.8 第三时期:第六机械部时期1963.9~1982.5 1950年10月1日,重工业部船舶工业局成立; 1953年1月,船舶工业局划归第一机械工业部,改名为船舶工业管理局。 1958年2月,第一、二机械工业部合为第一机械工业部,船舶工业管理局改名为第九工业管理局。 1960年9月13日,第一机械工业部分为第一、三机械工业部,九局归第三机械工业部领导,12月,第九工业管理局改名为第九工业管理总局。1963年9月17日,第九工业总局从第三工业机械部分出,成立第六机械工业部。 第四时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时期1982.5~1999.61982年5月4日,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成立,第六机械工业部建制同时撤销 1999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在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基础上组建中国船舶 第五时期:中船集团和中船重工时期1999.7~2019.11 第六时期: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2019.11~ 资料来源:中国船舶集团公司官网、开源证券研究所 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2019年11月8日,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联合重组,注册成立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舶工业阔步踏上新征程。 重组前,原中船集团和原中国重工主要业务包括三大块: (1)船舶总装业务:南船有中国船舶和中船防务,北船有中国重工 (2)配套平台:北船有中国动力,南船有中船科技 (3)创新平台:主要为北船的中国海防和中船应急,属于战略新兴板块。 重组后,尽管相关子公司均纳入中国船舶集团,但中国船舶集团内部依然存在竞争,以船舶总装业务的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其在业务结构后高度重合。 子公司孙公司孙公司主要业务 表2:中国船舶集团下属子公司及孙公司(上市公司)主要情况 中国船舶工业集 中国船舶 整合了中船集团旗下大型造船、修船、动力及机电设备、海洋工程等业务,具有完整的船舶行业产业链 团有限公司 中船防务业务涵盖防务装备、船舶修造、海洋工程、非船业务四大板块 公司主营业务主要包括风机整机制造研发、风电资源滚动开发、风机配套设备研制、工程设计总 中船科技 包与服务为一体的风电相关业务和工程总承包、设计咨询勘察等业务。 中国重工国内海军舰船装备的主要研制和供应商 我国船舶动力系统科研生产的核心力量,承担着船舶动力系统的科研、设计、生产、试验、保障 中国船舶重工集 中国动力 等任务 团有限公司 中船应急从事应急交通工程装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中国海防主要业务涵盖电子防务装备、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相关领域 昆船智能从事智能物流、智能产线方面的规划、研发、设计、生产、实施、运维等 资料来源:Wind、开源证券研究所 重组后的中国船舶集团内部依然存在竞争,为彻底消除同业竞争并提升整体运营能力,2021年6月,中国船舶集团发布承诺函,承诺在五年内(2026年6月前)稳妥推进相关资产及业务整合。 中国船舶拟吸收合并中国重工有望进一步解决内部竞争问题: 中国船舶旗下有四大造船厂,分别是江南造船、外高桥造船、广船国际、中船澄西,主要业务包括造船业务(军、民),修船业务、海洋工程与机电业务。 图1:中国船舶业务主要覆盖造船、修船、海洋工程与机电业务等 资料来源:中国船舶2024年中报报告 中国重工旗下有五大造船厂,分别是大连船舶、北海造船、武昌造船、川东造船、渤海造船,主要业务涵盖海洋防务及海洋开发装备、海洋运输装备、深海装备 及舰船修理改装、舰船配套及机电装备等。 我们认为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在船舶制造领域均占有重要地位,合并有望进一步解决中国船舶集团内部同业竞争问题。 图2:中国船舶主营业务包括船舶造修、机电业务等 资料来源:市值在线公众号 图3:中国重工主要业务包括海洋防务及开发装备、海洋运输装备等 资料来源:市值在线公众号 1.2、两船合并有望实现1+1>2的效果 船舶大周期处于“量价齐升”阶段。 新签订单保持良好节奏。克拉克森研究统计,2024年上半年全球新船订单与2023 年同期持平,保持较好签单节奏,考虑6月签单量增加,更多订单有望将在7月回 溯更新。分区域看,2024年上半年新签订单中,中国/韩国/日本占比分别为 75%/19%/3%。 图4:2024年上半年中国占全球新接订单7成以上(以载重吨计)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中国韩国日本 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 数据来源:克拉克森、海洋装备战略研究院公众号、开源证券研究所 新船价格进入上行通道。从价格角度看,2021年Q1开始,新造船价格持续上行。中国新造船价格指数6月底达到1112点,相比2021年初增长超40%。随着低价订单逐步交付出清、以及钢价下行,造船企业盈利能力将迎来提升。产业链业绩有望进入加速释放期。 图5:2021年至今,中国新造船价格指数保持上行态势 中国新造船价格指数 1,200.00 1,000.00 800.00 600.00 400.00 200.00 0.00 数据来源:Wind、开源证券研究所 我们认为船舶此轮上行周期,中国企业有望持续受益,两船合并后,有望通过技术整合、业务协同、效率提升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高盈利能力,包括军船业务更好协同,民船业务形成合力,共同开拓市场 (1)技术资源整合 本次重组预计有望将中国船舶、中国重工的优势科研生产资源整理,促进造修船先进技术的深度融合升级。 公司名称造船能力 表3:两船合并后有望实现造船技术能力的整合 中国重工 中国船舶 业务覆盖整个船舶造修全周期产业链,形成VLCC、万箱级集装箱船、超大型矿砂船、新能源运输船等多个优势船型,并能够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更新换代,研制升级多种类型船舶。公司服务于亚洲、欧洲、美洲等地的十余个船东国,在全球享有盛名。 下属造船包括四大船厂,覆盖军用舰船、大型/超大型集装箱船、液化气船(LPG船、LNG船)、大型邮轮、散货船、超大型矿砂船(VOLC)、超大型油船(VLCC)等 资料来源:中国重工公司官网、中国船舶2024年半年报、开源证券研究所 (2)产能整合且市占率大幅提升 两船合并后,公司完工量、新接订单、在手订单有望大幅提升。 (1)完工量:2024年上半年中国船舶、中国动力完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