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GDP增长自COVID-19衰退以来已反弹,但这种复苏更多地是由劳动量增加而非生产力提升驱动的。近几十年来,全球范围内生产力增长一直在下滑,这已成为经济学家、政策制定者和企业领导者的重大关注点。金融危机后,几乎所有地区都观察到了这一趋势。原因包括需求疲软和金融危机后盈利前景不佳导致的不足投资、缺乏重大创新以及行业资源分配效率低下。
为重新点燃生产力增长,公司应着重于四个杠杆点:
-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通过优化劳动力部署来应对劳动力供给短缺的挑战。
- 利用人工智能(AI):增强员工能力。
- 提高资本效率:简化运营流程并投资于技术至关重要。
- 评估和重构资本来源:以实现最优融资组合为目标。
全球生产力挑战:理解趋势与对策
在2024年初,能源价格已经远超历史峰值,通货膨胀放缓,全球经济增长稳定。许多指标显示,过去几年严重考验企业的宏观经济和地缘政治动荡正在被克服,未来几个月将面临更具挑战性的商业环境。全球经济在2023年增长了13%,从2020年COVID-19衰退中恢复过来。然而,研究发现,疫情后的经济复苏主要由工作量增加驱动,而每小时产出的增加对增长的贡献较小。减少生产力增长问题并非近期现象,而是全球经济学界、政策制定者和企业领导者多年来的关注焦点。它在先进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中普遍存在,并对长期经济稳定性和生活水平构成重大风险。生产力增长缓慢还妨碍了企业在日益全球化的市场中的竞争力。这些担忧在许多西方经济体的人口动态趋势中被放大,在中国等国家尤其如此,这些国家需要依靠生产力增长来抵消劳动力规模缩小的影响。
生产力及其对企业与经济的重要性
在讨论生产力趋势分析之前,理解生产力的核心概念至关重要。生产力衡量的是将劳动、资本和技术投入转化为产出(即商品和服务)的效率。劳动生产力,通过每人或每小时产出衡量,是分析生产力的关键指标。劳动生产力显示了劳动力投入在生产过程中的利用效率。生产力无论是在宏观层面还是企业层面,均可通过三个主要途径得到提升:首先,通过增加资本存量(如机器设备和结构),使工人能够以相同或更少的投入产生更高的产出;其次,通过提高人力资本质量,具体体现在针对性改进员工技能和能力上;最后,资本和劳动力之间的交互效率可以提高,这被称为全要素生产力(TFP)。TFP的增长反映了生产过程中更高的效率,即在投入增加不成比例的情况下产生更多的产出。它捕捉到了技术创新(创新)和改进管理实践的效果。
生产力的提升允许以相同的资源产生更大的产出,从而为企业带来更高的利润、工人的更好工资、生产过程的可持续性提升以及国家的更大经济产出。因此,生产力是经济福祉和改善生活水平的关键指标。此外,生产力增长有助于缓解通胀压力(如果一家公司以相同资源生产更多的产出,就不必提高价格),并促进总体经济稳定。
对于企业而言,生产力是决定竞争力、盈利能力与可持续性的关键因素。增强生产力使企业能够更高效地交付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此外,改善生产力能够帮助企业吸引投资,并促进长期韧性。长期生产力发展
技术进步历来在推动生产力增长中扮演着核心角色,特别是在工业革命时期。每一次技术革新的浪潮都带来了生产过程、效率、资本积累和经济产出的重大进步。初始阶段的生产力增长通常随着资本投资的增加和劳动力对新技术的熟练掌握而加速,达到全盘采用期间的潜力。第三次工业革命及信息技术的兴起整合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进入全球经济价值链,开辟了全球分工的道路,进一步提升了全球生产力水平。
时间维度上,生产力趋势在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之间有所分化。发达经济体(尤其是欧洲和亚洲的发达经济体)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经历了惊人的生产力增长。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其生产力增长率持续减速。美国的年增长率大约为1.5%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尽管2000年代的生产力增长略有加强,但在2010年代降至0.6%左右。相比之下,发展中经济体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历了快速的生产力增长,得益于资本深化和TFP增长,因为其经济融入全球价值链。外国直接投资(FDI)引入了工业区和特殊经济区的技术。随着这些经济体改善其制度并培育有利于商业的环境,技术溢出至整个经济领域,促进了农业主导型经济体向出口导向型制造业经济体的转变。这一现象在中国尤为显著,甚至早于十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