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财报]:协鑫能科:2024年半年度报告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财报/招股书/报告详情/

协鑫能科:2024年半年度报告

2024-08-29财报-
协鑫能科:2024年半年度报告

协鑫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半年度报告 2024年8月29日 第一节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朱钰峰、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彭毅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卢文江声明:保证本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次半年报的董事会会议。 本报告中如有涉及未来计划等方面的内容,均不构成本公司对任何投资者的承诺,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公司已在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十、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部分,详细描述了公司经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敬请投资者关注相关内容。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目录 第一节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2 第二节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6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9 第四节公司治理36 第五节环境和社会责任38 第六节重要事项47 第七节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95 第八节优先股相关情况100 第九节债券相关情况101 第十节财务报告102 备查文件目录 一、载有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 二、报告期内在中国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载体上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及公告的原稿。 三、载有董事长签名的2024年半年度报告文本。 四、以上备查文件的备置地点:公司证券部。 释义 释义项 指 释义内容 公司/本公司/上市公司/协鑫能科/霞客环保 指 协鑫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曾用名为“江苏霞客环保色纺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章程 指 协鑫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章程 协鑫创展 指 协鑫创展控股有限公司,曾用名为“协鑫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上海其辰/天津其辰 指 上海其辰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曾用名为“天津其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其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秉颐清洁能源/诸暨秉颐 指 诸暨秉颐清洁能源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曾用名为“苏州工业园区秉颐清洁能源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协鑫智慧能源 指 协鑫智慧能源(苏州)有限公司,曾用名为“协鑫智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全资子公司 协鑫新能源 指 协鑫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00451.HK) 协鑫集成 指 协鑫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2506.SZ) 证监会/中国证监会 指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交易所/深交所 指 深圳证券交易所 A股 指 每股面值1.00元人民币之普通股 元 指 人民币元 报告期/本报告期 指 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 第二节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简介 股票简称 协鑫能科 股票代码 002015 变更前的股票简称(如有) 无 股票上市证券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公司的中文名称 协鑫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的中文简称(如有) 协鑫能科 公司的外文名称(如有) GCLEnergyTechnologyCo.,Ltd. 公司的外文名称缩写(如有) GCLET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朱钰峰 二、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 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 杨而立 陈银凤 联系地址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新庆路28号(协鑫能源中心)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新庆路28号(协鑫能源中心) 电话 0512-68536762 0512-68536762 传真 0512-68536834 0512-68536834 电子信箱 ir-gclet@gclie.com ir-gclet@gclie.com 三、其他情况 1、公司联系方式 公司注册地址、公司办公地址及其邮政编码、公司网址、电子信箱等在报告期是否变化 □适用☑不适用 公司注册地址、公司办公地址及其邮政编码、公司网址、电子信箱等在报告期无变化,具体可参见2023年年报。 2、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在报告期是否变化 □适用☑不适用 公司披露半年度报告的证券交易所网站和媒体名称及网址,公司半年度报告备置地在报告期无变化,具体可参见2023年年报。 3、其他有关资料 其他有关资料在报告期是否变更情况 □适用☑不适用 四、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是□否 追溯调整或重述原因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本报告期 上年同期 本报告期比上年同期增减 调整前 调整后 调整后 营业收入(元) 4,703,350,830.85 5,626,668,108.77 5,862,263,186.38 -19.77%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元) 410,790,177.68 801,107,255.50 793,739,768.37 -48.2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元) 276,436,344.29 223,259,408.39 223,259,408.39 23.82%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元) 915,694,294.69 691,721,059.88 772,066,019.04 18.60%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0.2545 0.4948 0.4903 -48.09%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 0.2545 0.4948 0.4903 -48.09%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3.50% 7.54% 7.07% -3.57% 本报告期末 上年度末 本报告期末比上年度末增减 调整前 调整后 调整后 总资产(元) 39,196,761,570.52 31,893,101,920.43 33,964,696,220.81 15.40%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元) 11,639,947,222.89 10,975,132,723.31 11,857,685,145.47 -1.84% 五、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1、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2、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六、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适用□不适用 单位:元 项目 金额 说明 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包括已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冲销部分) 141,862,386.05 主要系报告期内取得的股权处置收益及资产处置报废损益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密切相关、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按照确定的标准享有、对公司损益产生持续影响的政府补助除外) 6,483,281.51 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期保值业务外,非金融企业持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产生的损益 298.44 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 -3,552,375.34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 5,667,599.97 减:所得税影响额 15,524,815.62 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税后) 582,541.62 合计 134,353,833.39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适用□不适用 报告期内,本公司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主要为代扣代缴个人手续费返还及补偿款。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项目的情况说明 □适用☑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的情形。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的行业情况 党的二十大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及确保能源安全。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高效利用,提高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推进能源等行业自然垄断环节独立运营和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构建作为全国大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推动能源革命高质量发展。 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与能源新质生产力紧密相关。公司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在战略发展上与国家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方向保持一致。公司以清洁能源资产管理为基石,紧抓新能源高速发展机遇,稳步推进综合能源服务,扩大服务规模,延伸拓展应用场景,在配售电、虚拟电厂、碳资产管理、碳中和管理和微电网等领域为客户提供服务,以“源、网、荷、储”一体化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以“源、网、售、用、云”一体化促进面向终端客户的能源服务,在数字化平台和智能算力新质生产力赋能下,逐步转型为绿色能源服务商。 1、清洁低碳的国家能源变革和能源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24年以来,能源行业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扎实推动能源革命落地见效,持续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安全稳定、经济高效、清洁低碳是能源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方向,通过发展新能源、减少碳排放寻求可持续发展的能源解决方案已成普遍共识,能源清洁低碳发展大势已成。 (1)可再生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新能源发展势头强劲,成为新增并网电源的主力 锚定双碳战略,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落实应对气候变化下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我国能源革命的重要途径就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我国可再生能源呈现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特征,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新型能源体系构建奠定坚实基础。 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30.7亿千瓦,同比增长14.1%。其中,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约16.53亿千瓦,同比增长25%,约占我国发电总装机的53.8%。可再生能源装机中,并网风电装机 4.67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7.14亿千瓦,风电和光伏总装机达到11.8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比例38.4%,超过煤电装机的38.1%,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首次超过煤电。 2024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53亿千瓦。其中,新增并网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28亿千瓦,占新增发电装机总容量的比重达到84%,新能源业已成为新增并网电源的主力。 我国电力电源装机结构的变化,对电网运营可靠性以及统筹源网荷互动方式提出更高要求。 (2)新型储能规模发展迅速,成为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支撑 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离不开新型储能。新型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中起到基础性的支撑作用,大大提高电网运行的弹性和灵活性,可以发挥顶峰、调峰、调频、调压、黑启动、备用等功能。 新能源发电呈现出间歇性、波动性和缺乏功率惯性支撑的特点。在新能源装机占比不断提高、新能源发电量不断增加和新能源发电量消纳区域不平衡的情景下,新型储能在发电侧、电网侧和用电侧可分别起到调节发电功率输出、调峰调频和削峰填谷的作用,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可靠运行的核心支撑。 2024年以来,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不断扩大,调度运用水平持续提高,调节作用不断增强,技术应用场景不断增 多。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信息,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4444万千瓦/9906万 千瓦时,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40%。从技术路线看,已投运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比97.0%,压缩空气储能占比1.1%,铅炭(酸)电池储能占比0.8%,液流电池储能占比0.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