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财报]:万祥科技:2024年半年度报告 - 发现报告

万祥科技:2024年半年度报告

2024-08-27财报-
万祥科技:2024年半年度报告

2024年半年度报告 【2024年8月】 第一节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黄军、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陈宏亮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于一鸣声明:保证本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次半年报的董事会会议。 本报告中所涉及的未来计划等前瞻性陈述,均不构成本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投资者及相关人士均应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认识,并且应当理解计划、预测与承诺之间的差异。 公司在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十、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中已详述公司可能面临的风险及对策,敬请广大投资者予以关注!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目录 第一节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2第二节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7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10第四节公司治理...............................................................33第五节环境和社会责任.........................................................34第六节重要事项...............................................................38第七节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46第八节优先股相关情况.........................................................51第九节债券相关情况...........................................................52第十节财务报告...............................................................53 备查文件目录 一、载有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 二、报告期内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及公告的原稿; 三、载有公司法定代表人签名的2024年半年度报告文本原件; 四、其他相关资料。 释义 第二节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简介 二、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三、其他情况 1、公司联系方式 公司注册地址、公司办公地址及其邮政编码、公司网址、电子信箱等在报告期是否变化□适用不适用 公司注册地址、公司办公地址及其邮政编码、公司网址、电子信箱等在报告期无变化,具体可参见2023年年报。 2、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在报告期是否变化 □适用不适用 公司披露半年度报告的证券交易所网站和媒体名称及网址,公司半年度报告备置地在报告期无变化,具体可参见2023年年报。 3、注册变更情况 注册情况在报告期是否变更情况□适用不适用公司注册情况在报告期无变化,具体可参见2023年年报。 四、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五、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1、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不适用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2、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不适用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六、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适用□不适用 单位:元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适用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项目的情况说明 □适用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的情形。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发展情况 公司发展始终立足于锂电池行业,主要聚焦于消费电子领域和新能源动力/储能领域。 1.消费电子行业情况 在报告期内,消费电子行业呈现出稳步复苏的态势。随着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的快速落地应用,以及终端设备积极消化库存,加之消费者信心的不断提升,消费电子需求逐渐得到释放。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实现了7.8%的同比增长,达到2.894亿部;进入第二季度,出货量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同比增长6.5%,达到2.854亿部,增长趋势为今年的复苏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Canalys及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亦表明,2024年上半年全球个人电脑的出货量约为1.2亿台,其中第二季度台式机和笔记本的出货量达到6280万台,同比增长3.4%。 AI技术作为当前最前沿的科技成果,正成为驱动消费电子持续成长的重要力量。智能手机和个人电脑作为端侧设备,显著受益于AI带来的全方位体验升级,预计这将引发新一轮的换机潮。在智能手机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的涌现,以及市场需求的复苏,使得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乐观情绪持续上涨。据Canalys的预测,今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同比增长约3%,达到11.8亿部。更重要的是,AI手机将成为未来几年内的主流趋势。从2023年至2028年,AI手机出货量的复合增速预计将达到63%,到2028年,AI手机在整体智能手机市场中的出货量占比将从5%提升到54%。 在个人计算领域,随着市场库存逐渐恢复至健康水平,全球PC市场正迎来复苏的曙光。得益于AIPC新品的持续推 动,预计该市场将呈现出积极的增长态势。AIPC凭借其卓越性能,能够流畅运行由本地部署的大模型与本地知识库组合构成的个人大模型,从而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体验。这种技术不仅提供了出色的用户体验效果,还确保了数据的安全性。根据Canalys的预测,今年全球PC的出货量预计将达到2.68亿台,同比增长5.6%。而在这一趋势的推动下,AIPC的出货量也将显著增长,预计将达到4800万台,占PC总出货量的18%。 展望未来,AIPC的市场份额将持续扩大。预计到2025年,AI PC的出货量将超过1亿台,占PC总出货量的比例将达到40%。这一比例的持续增长表明AI技术在PC领域的广泛应用和被市场接受的潜力。更远期的预测显示,到2028年,AI PC的出货量将达到惊人的2.05亿台,这表明AI PC正在成为个人计算领域的主流选择。从复合年增长率(CAGR)的角度看,从2024年至2028年期间,AIPC市场的增长速度将非常迅猛,预计将达到44%的CAGR。这一增长速度不仅体现了AIPC市场的巨大潜力,也预示着PC行业将迎来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新时代。总体而言,全球PC市场和AIPC的发展前景十分乐观,预计未来几年内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总体来看,受益于AI技术的赋能、不同细分市场出货量的恢复以及新的换机周期的到来,以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为代表的消费电子市场整体呈现出向好的趋势。AI技术的应用正在深刻改变着科技领域的格局。不仅在软件层面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同时也推动了硬件配套的全面升级。随着AI大模型的运算和AI应用的不断拓展,对于终端设备的计算能力、电源能力以及存储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些需求,终端设备的芯片、电池、内存等核心零部件,以及结构件、散热等辅助部件都将面临创新和升级的挑战。这种升级不仅是为了适应AI技术的快速发展,更是为了提供更高效、更稳定、更安全的终端设备,以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AI技术的应用在为整个消费电子产业链创造新的增长点的同时,也将会驱动整个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2.新能源动力/储能行业情况 在2024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产销量持续增长,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该期间内,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和销量分别达到了492.9万辆和494.4万辆,同比分别 增长了30.1%和32%。这样的增长趋势使得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提升至35.2%,成为推动汽车市场增长的重要力量。在国内市场,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达到了433.9万辆,同比增长了35.1%。同时,出口量也显著增长,达到了60.5万辆,同比增长13.2%。此外,动力电池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2024年1月至6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的累计装车量达到了203.3GWh,同比增长了33.7%。这一增长趋势预计将在全年内持续,行业预测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有望达到1150万辆。我国已成为了全球新能源汽车竞争的主战场,产销量连续九年位居全球首位,带动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全球化发展。在技术方面,相关软件开发应用不断推陈出新,芯片、传感器等硬件系统也得到了全面发展。L2级自动驾驶在新能源汽车上的配置率达到56.2%,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加速落地,无人驾驶车辆进入商业化试点运营。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创新发展、充换电等配套设施的日渐完善,以及全球对绿色低碳发展的共识,都将进一步推动汽车产业的电动化及动力电池的发展。 在2024年上半年,储能行业依然维持了其高速发展的态势。根据鑫椤锂电研究报告的最新数据,国内储能电池出货量达到了126GWh,与去年同期相比,同比增长了40%。与此同时,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也达到了130GWh,同比增长了35%。这一发展势头得益于多方面因素的推动。首先,储能政策的持续推动为行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其次,随着新能源发电的快速增长,储能系统的需求也日益旺盛。此外,市场环境的不断优化也为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市场数据的统计显示,从2022年开始,每年都有超过4万家与储能相关的企业成立。截至2023年底,中国储能相关企业的数量已经高达16万家。预计在今年上半年,这一数字将进一步增长至20万家。企业的积极参与带来了储能电芯市场的快速爆发。然而,短期的市场供大于求现象使得“价格战”越演越烈,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压力。面对这种情况,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据欧洲储能协会的测算,至2030年,欧洲地区需要部署约200GW的储能,即每年新增约14GW。而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进一步增长至600GW,即每年新增20GW。这一巨大的市场需求为中国的头部储能产业链企业提供了重要的业务布局方向。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公司的主要业务 公司聚焦消费电子和新能源动力/储能两大领域,积极围绕锂电池产业链布局,主要从事消费电子精密零组件产品及动力/储能电池精密组件产品相关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本公司一直坚持自主创新的原则,紧跟行业发展动向及客户多样化需求,稳定且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追求智能化、规模化、产业化的方向持续前进。本公司在多年市场深耕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并逐步延伸制造链条,掌握了模具开发、冲压、焊接、模切、电镀、热压、注塑等各生产环节的核心技术。同时,基于对整体工艺的深刻理解,公司自主开发了生产流程自动化系统,构建了兼具完备性、协同性和通用性的制造体系,实现了产品的高质量、精益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