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5日 信用债缩量调整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负债端不稳的余悸未消,资金偏紧与存单提价意外到来,同时间,信用债从持续“阴跌”演化成“莫名调整”,甚至与利率债收益向下的走势背离。从近一周折价成交力度 来看,信用债久期越长,越容易出现高估值成交。此外,与年内前三次债市调整阶段相比,若用GVN达成交易的比例来刻画急售 (或者减持)力度,同样指向带久期资产面临的压力。而往往作为传统底仓的3年至7年城投债,GVN成交占比反而攀升至36%,创下这几轮调整以来的高点,这一现象背后不得不让人联想,是否部分账户的底仓资产已然被伤及,才有此减持。 债券策略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 尹睿哲分析师 SAC执业证书编号:S1450523120003 李豫泽分析师 SAC执业证书编号:S1450523120004 四个顾虑发酵,正强化信用债跌势。一旦脱离经验事实的理解范畴,加之债市被高波动率笼罩,投资端的顾虑发酵会强化下跌的自我实现,以下四个方面值得关注: 其一,刚从利率债切换到信用债,马上面临跌幅加剧,买进去晚的账户,没有浮盈可以扛,来回切换会加剧信用债抛压。 其二,信用债交易难度升级,驱动提前变现意愿。本轮“阴跌”行情期间,信用债流动性出现较为显著的分层,5年内信用债成交笔数虽有波动,但整体稳定,而5年以上的信 用债的流动性瑕疵随即暴露。信用债的流动性问题尽管与跌势有关,不可忽视的却是来自利率债的联动。以国债为例,8月中旬以来,其成交总规模下滑之外,综合换手率降至阶段低点。债市流动性最好的资产都在缩量,经常被诟病流动性瑕疵的信用债难以幸免。信用债周度换手率已不足2%。过程中,超长信用债碍于久期过长,流动性瑕疵自然暴露会更快。 其三,这次调整时长超过年内前三轮,强化第二点担忧。以4年AAA-二级资本债作为观察样本,本轮收益上行时间持续13个交易日,超过前三次债市调整,这一是给信用债调整提供了充分时间,而此前没有跟随利率下跌的幅度, 将一并释放,二是流动性偏弱的预期本就发酵,信用债定价充分反应,少量成交就会带动价格快速下跌,这很好的解释了近一周超长信用债的特征。 其四,新债认购情绪“降温”,易引致现券进一步调整预期。 还有其他因素诱发下跌吗?首先,未来两周的确迎来定开产品开放,但量级上并不足以导致信用债普跌。其次,银行理财有新的赎回行为?证据并不明显。8月第三个交易周,理财规模微增600亿,这与2022年及2021年同期数据相近。另一方面,理财 并未展现出抛售行为,近两周增持相对平稳。 基金减持行为的再次出现,揭示了今年信用债新特征如何影响定价。考虑到账户有浮盈,并且是用流动性一般的信用债赚来的,当利率债都面临成交缩量时,基金账户提前变现信用债有一定必 要性,一是为了保住收益,二是防范潜在负债端问题,三是规避去年8月底到9月中旬债市调整的重现。鉴于此,后市推演则有两条路径:1)利率债缩量交易常态化,信用债止盈拥挤(尤其是超长信用债),极端情况下,资产端单边下跌,或引发负债端赎回,2)债市流动性短期改善,信用债估值得以修复。两者取决于增量资金、央行调控、机构预期等多方面,但有利于信用债估值修复的因素同样存在:一是信用债净增结构是痛点,二是理财负债端成本趋降,三是部分资产跌出比价优势。 总体而言,这轮信用债调整,由“阴跌”过度到“调整”,有普适性,也有特殊性。普适性指的是信用债流动性不佳仍是关键制约,而特殊性在于,这次是利率债率先缩量,从而引发债市投资者对信用债变现问题的顾虑,加之防范负债端压力,对标去年8 月底到9月上旬,以及年末考核临近,保收益心态渐重等方面,即使少量抛售都可能引致信用债大幅调整。值得注意的是,后续债市流动性走向,依旧是决定信用债定价的核心变量,这取决于央行调控、增量资金节奏、负债端稳定性及比价优势等。然而,变量冗杂,又难以预期的前提下,阶段防御是相对适宜的选择。 策略布局方面,1)若长端利率债缩量交易持续,关注7年以上 超长信用债回撤及仓位把控,2)负债端稳定账户,关注3年至5年AA+优质地级市城投债,这是今年相对稀缺的资产,用偏中性的久期,以平衡流动性和票息收益,负债端不稳账户,可适当关注1年至3年相同条件城投债,3)二永债比价优势出现,关注4 年至5年大行二级资本债交易机会,建议快进快出,4)2年至3年券商次级债,负债端稳定账户可关注配置机会。 风险提示:测算失真,计算方法需调整,超预期信用事件,机构负债端面临压力。 内容目录 1.信用债下跌与预期强化4 2.还有其他因素诱发下跌吗?10 图表目录 图1.信用债折价成交力度创阶段高点4 图2.8月以来,国股行次级债波折不断4 图3.8月初利率调整剧烈,切向信用债配置,如今又被动接受新的调整5 图4.5年内信用债成交笔数走势7 图5.长久期信用债成交缩量明显7 图6.利率债换手率迅速回落,信用债换手率同时受到影响8 图7.这一轮信用债调整时间拉长,“急跌→快涨”的印象被打破8 图8.新债认购降温显著9 图9.取消发行信用债再度攀升9 图10.未来两周,部分定开债基和定开混合型基金进入开放期10 图11.进入开放期的混合型基金半年报重仓债券情况11 图12.8月第三周,理财规模表现平稳11 图13.基金交易行为并未展现出负债端压力12 图14.理财配置力度同样平稳12 图15.今年以来,信用债没有真正意义大幅调整,久期长的组合浮盈依旧可观13 图16.除了产业债,截至最新数据,其他债券供给整体偏慢13 图17.理财产品负债端成本快速回降14 图18.长久期二永债收益上破10年国债收益14 表1:部分品种GVN成交比例升至年内高点5 表2:至少7月初增持信用债,才有浮盈可以继续扛波动6 表3:超长信用债已经变成8月跌幅靠前的资产6 表4:10年以上产业债周度成交再次回落到30笔7 表5:信用债组合跌幅加剧,累计收益已经不如利率债组合10 1.信用债下跌与预期强化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负债端不稳的余悸未消,资金偏紧与存单提价(1年大行NCD发行利率抬升至1.96%)意外到来,同时间,信用债从持续“阴跌”演化成“莫名调整”,甚至与利率债收益向下的走势背离,令投资者倍感惊讶的不仅是行情分歧,更是再度掀起债市对赎回行 为是否发生的担忧。从近一周折价成交力度来看,信用债久期越长,越容易出现高估值成交,5年以上城投债和产业债几乎70%以上交易,都以高估值形式达成,即使1年内短债,折价交易读数亦接近50%,相比于过去两周利率债波动区间,信用债下跌来得滞后,且幅度逐渐扩张。 图1.信用债折价成交力度创阶段高点图2.8月以来,国股行次级债波折不断 各券种高估值成交占比,% 100 80 60 40 20 0 城投债1年内城投债1-3年 城投债3-5年城投债5-10年 城投债10年以上产业债(非地产)1年内产业债(非地产)1-3年产业债(非地产)3-5年 产业债(非地产)5-10年产业债(非地产)10年以上 07/2608/0208/0908/1608/23 国股行二永债高估值成交占比,% 国股行二永债1-3年国股行二永债3-5年 国股行二永债5年以上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7/0507/1207/1907/2608/0208/0908/1608/23 资料来源:Wind,国投证券研究中心资料来源:Wind,国投证券研究中心 此外,与年内前三次债市调整阶段相比,若用GVN达成交易的比例来刻画急售(或者减持)力度,同样指向带久期资产面临的压力。特别是城投债,今年本来净增偏少,理应会抑制交易偏好,而往往作为传统底仓的3年至7年城投债,GVN成交占比反而攀升至36%,创下这几轮调整以来的高点,这一现象背后不得不让人联想,是否部分账户的底仓资产已然被伤及,才有此减持。 四个顾虑发酵,正强化信用债跌势。参考经验表现,如果是因为强力赎回导致的抛售,信用债收益上行幅度、成交偏离一般会相当剧烈,例如2022年四季度或者2016年底,可当下收益率上行幅度虽然不小,但很难断定为“拐点”,偏离幅度等方面也相对可控,GVN成交城投债成交收益偏离估值收益幅度还低于3月中旬,这也是为何上述谈及投资者感受时,会用到“莫名”来形容。可以肯定的是,一旦脱离经验事实的理解范畴,加之债市被高波动率笼罩,投资端的顾虑发酵会强化下跌的自我实现,以下四个方面值得关注。 表1:部分品种GVN成交比例升至年内高点 资料来源:Wind,国投证券研究中心 其一,刚从利率债切换到信用债,马上面临跌幅加剧,买进去晚的账户,没有浮盈可以扛。8月初,大行卖券、央行设置临时正/逆回购工具、交易商协会公告中小行存在利益输送(详见《票息资产的矛盾及推演_20240812》),利率债收益顺势拉升,10年活跃国债最高点位一度达到2.24%。出于控账户净值回撤的考虑,用票息资产来替代利率债合乎情理,毕竟当时 信用债走势稳健,包括长久期信用债都展现出不俗的扛跌能力。好景不长,信用债下跌来得猝不及防之外,近一周利率债表现不错,实则变相提升了换仓成本。 图3.8月初利率调整剧烈,切向信用债配置,如今又被动接受新的调整 周度收益调整幅度及点位距离,bp 8/098/168/23距离年内低点距离,右轴 18 16 16 16 14 15 13 12 13 5 3 1 1020 818 616 14 412 210 08 -26 4 -42 -60 资料来源:Wind,国投证券研究中心 8月初执行资产结构转换,目前将承担亏损。对比不同品种中债估值曲线收益,目前AAA、AA+等关键期限点位:一是高于8月1日点位在10bp以上,二是较为接近7月22日(调降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的时间点),三是普遍低于7月初收益,这意味着只有在7月初买入信用债,持有到当下,才有一定的浮盈可以扛住,否则短期亏损,及利率债反向走势,很有可能再度让部分投资者卖出信用债,买回利率债。 表2:至少7月初增持信用债,才有浮盈可以继续扛波动 资料来源:Wind,国投证券研究中心 更为极端的一种情形是,8月初换仓的信用债,倘若都集中在10年以上超长久期品种,选择剁仓的倾向性或许更大,因从活跃券净价走势来看,超长信用债跌幅已经超过同期限利率债。同理,拉长时间,只有持有一个月以上,账户才有一定浮盈可以扛住下跌。所以,当部分账户短期换仓与亏损产生共振,无疑会加剧信用债抛压。 表3:超长信用债已经变成8月跌幅靠前的资产 资料来源:Wind,国投证券研究中心 其二,信用债交易难度升级,驱动提前变现意愿。本轮“阴跌”行情期间,信用债流动性出现较为显著的分层,5年内信用债成交笔数虽有波动,但整体稳定,非金融信用债优于银行 次级债。而5年以上的信用债的流动性瑕疵随即暴露,周度读数降幅偏快之外,近一周该期限城投债、产业债及国股行次级债成交笔数已然低于下半年以来平均水平。 图4.5年内信用债成交笔数走势图5.长久期信用债成交缩量明显 成交笔数变化及对比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成交笔数变化及对比 城投债1年内城投债1年至5年 1572 1690 998 802 产业债(非地产)1年内产业债(非地产)1年至5年国股行二永债1年至5年 1602153515491571 990926 655633 8/028/098/168/23上半年均值下半年均值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城投债5年以上产业债(非地产)5年以上 286 141 97 45 国股行二永债5年以上 420 389 334 222 237 188 159 91 资料来源:Wind,国投证券研究中心资料来源:Wind,国投证券研究中心 另一方面,拆分5年以上不同资产各期限成交笔数,10年以上城投债和产业债一周成交分别为17笔和30笔,已经不如7月平均水平。 表4:10年以上产业债周度成交再次回落到30笔 资料来源:Wind,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