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婧·头豹分析师2024-08-01未经平台授权,禁止转载 版权有问题?点此投诉 摘要骨骼健康保健食品的主要成分根据老年人骨骼健康问题需求可分为提升骨骼强度和增加骨骼韧性的钙、氨糖和软骨素等及引导该成分正确沉积和吸收的维生素和矿物质。19世纪至20世纪末期,海外骨骼健康保健食品凭借先行发现氨糖和软骨素等骨骼健康有效成分并进行产品创新,而在全球及中国市场占据领先地位,进入21世纪,中国从本土老龄人口骨骼保健复合需求出发,全面推广“钙DK同补”等健康理念,同期头部企业积极覆盖复合成分添加的骨骼健康产品研发生产,全面满足消费端多元化发展的骨骼保健需求,从而逐步摆脱进口依赖。伴随中国经济发展稳步向前,中国诊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度逐步提升,老龄人口骨骼问题的检出率上升,与此同时,多项政策推动老龄人口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发展,老年人可支配收入较世纪初显著提升,双因素共同驱动老年人骨骼健康保健食品行业市场扩大化发展。厂商竞争来看,本土市场形成以汤臣倍健为主导,多家领先企业充分竞争的态势,同时科研领域的剂型研发和益生菌健骨效果新进展为本土市场提供创新发展出口。 行业定义[1] 根据WHO定义,老年人指60岁以上的人群,在本研究对象中泛指60岁以上的中国居民。 保健食品指对人体具有保健功效的食品类产品,其生产、运输和上市销售均受食品安全法的监管,保健食品不以疾病治疗为目的,仅用作健康维稳和身体机能调节。 人类伴随年龄增长,通常伴随骨密度下降、缺乏运动导致的骨骼强度不足以及慢性疾病引起的骨骼健康受损等问题,因此老年人多存在以骨质疏松和骨关节炎为代表的肌肉骨骼相关症状。中国市场中常见的骨骼健康保健食品多添加矿物质、维生素及其他功能性成分,用以改善老年人骨骼功能。 矿物质成分中,钙是骨骼的主要组成成分,可通过结合磷酸盐形成羟基磷灰石晶体,从而增强骨骼的硬度和强度;镁则可通过参与维生素D的活化,促进钙的吸收,提升骨骼矿化能力。维生素成分中,维生素D可通过调节肠道上皮细胞中钙结合蛋白的表达来增加钙的主动转运,从而促进钙的吸收,达到成骨的目的;维生素K是骨钙素合成过程中必需的辅酶,骨钙素在骨基质中与钙相结合,以达到促进骨矿化的目的。其他功能性成分通常包含氨基葡萄糖(又称氨糖)、软骨素和胶原蛋白,氨糖是糖胺聚糖和透明质酸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刺激软骨细胞产生具有正常多聚体结构的蛋白多糖,提高软骨细胞修复能力;软骨素是关节软骨的重要构成部分,可起到保护软骨和辅助新骨生成的作用;胶原蛋白同样在软骨和骨骼中多量存在,可通过促进软骨基质的合成,增强软骨弹性和韧性,从而提升关节的灵活性和耐受能力。 老年人骨骼健康保健食品行业的代表性产品包含汤臣倍健的健力多氨糖软骨素钙片、康恩贝的液体钙维生素D软胶囊、同仁堂的威士雅壮骨粉和钙尔奇的钙镁咀嚼片等。 行业分类[2] 按照骨骼关节相关疾病和对应保健需求的分类方式,老年人骨骼健康保健食品行业可以分为如下类别: 老年人骨骼健康保健食品行业基于骨骼疾病与保健需求的分类 行业特征[3] 消费层面来看,中国老年人骨骼健康问题的产生存在一定地域特征,高患病风险地区或为保健食品的主要需求市场;产品层面来看,中国老龄人口骨骼保健呈现多元化发展,复合添加更贴合市场需求;研发层面来看,“钙DK同补”成为当前产品创新热门,本土企业积极覆盖以稳固市场地位。 1湿度和温度变化成为引发关节不适的重要因素,中国老龄居民骨骼健康问题存在一定地域特征 老年人口的骨骼健康问题在中国具有显著的地域特征。由于骨质内含孔隙和关节活动形成的骨间缝隙结构,湿冷气候会加剧患有关节炎和风湿的老年患者的症状。中国地域辽阔,各省份跨越多个干湿地带和纬度带,导致居民骨骼不适症状的原因呈现出地域特性。调查显示,西南地区的老年居民在阴雨寒冻气候中 易察觉关节不适,而西北地区和华南地区老年人则在温暖潮湿气候多发骨骼问题。可见西南部地区的老龄居民患骨骼关节疾病的风险较高,成为骨骼健康保健食品面向的主要市场。 2骨骼保健领域海外品牌先行以领军本土市场,中国企业从老年人复合需求出发后期发力 海外品牌率先发现氨糖和软骨素等功能性成分对于骨骼健康的重要作用,并凭借早期产品应用在全球范围内占据领先地位。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本土老年人对骨骼健康的需求呈现多元化发展。为贴合本土消费者特有的骨骼保健需求,中国生产企业以有效成分复合添加的路线在本土市场逐步实现影响力提升。中国骨骼健康保健食品市场正在向更加本土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国产品牌的市场竞争优势逐步显现。 3研究证实维生素与钙在骨骼健康中的协同作用,“助钙入骨”成为当下本土保健食品研发热门 钙作为骨骼和关节的重要成分,长期以来是骨骼健康保健食品的核心添加成分。自《“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颁布以来,骨骼健康专项行动持续推进,以钙为主要成分的保健食品迎来了市场发展的机遇。研究表明,钙的代谢和利用需要维生素D和维生素K的协同作用,此两种维生素分别通过增加肠道钙吸收和确保钙在骨组织中正确沉积的功效促进钙的有效利用。基于这一科学原理,多家本土保健食品厂商积极推出“钙DK同补”产品,推广“助钙入骨”的保健理念。这种创新产品设计有助于增强消费者对骨骼健康保健食品效果的信赖,同时推动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提升。 发展历程[4] 在18世纪初至20世纪70年代的萌芽期,骨骼健康保健食品行业主要以科研发现和基础研究为主,科学家逐步揭示与骨骼健康相关的关键成分,推动全球对于骨骼疾病的理解和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的启动期,行业经历了重要的市场推广和技术突破。海内外市场逐渐普及氨糖和软骨素等关键成分,同期产品创新和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中国市场开始步入规范化监管阶段,相关管理办法的出台进一步推动了行业发展。21世纪至今的高速发展阶段,中国在骨骼健康保健食品领域展现出卓越表现,行业协会的成立、科研进展和市场推广共同推动了产品的多样化革新和技术沉积与创新,国产品牌在全球市场中崭露头角,行业整体呈现出规范化、专业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1832年,法国科学家欧吉尔在甲壳动物的外壳中首次提取到氨基葡萄糖; 20世纪初,海外科研人员在对佝偻病成因的研究中发现,维生素D与钙磷代谢和骨骼健康存在重要关联; 1948年,美国科研人员Fuller Albright将骨质疏松归因于雌激素减少导致的骨小梁形成减少和蛋白质代谢异常; 1955年,科研人员Sissions将骨质疏松定义为骨支持含量减少,而骨内仍保持高水平矿物质的一种骨结构改变; 1958年,西南制药厂成为中国首个软骨素投产厂商,在此时期,中国软骨素生产原料以猪的喉、鼻和气管为主要生产原料; 20世纪70年代,欧美、日本等国家兴起以氨糖和软骨素为主要配方的内服疗法,具有此两类功能性成分的保健产品由此成为当时骨骼健康维稳的首选。 在此期间,全球科研发现与基础研究逐步积累,奠定了行业发展的理论基础。海外科学家们开始在自然界中提取并研究与骨骼健康相关的成分,揭示了其在骨骼健康中的潜力。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了部分关键营养素与骨骼健康的密切关系,推动了全球对骨骼健康的理解。与此同时,中国开始生产相关的保健成分,标志着本土产业的起步。 启动期1990~2000 1990年,哥本哈根国际骨质疏松大会上,骨质疏松定义更新为“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以及随之而来的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疾病; 20世纪90年代后期,欧美先进国家开始将氨糖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行业,同期软骨素用途拓展,加之中国软骨素产能提升,本土产品逐渐远销海外; 1993年,海外科研人员从动物软骨中提取到硫酸软骨素这一粘多糖,并证实其为关节软骨的重要组成物质,同年钙尔奇进入中国市场,推广“钙DK同补”的骨骼健康理念; 1996年,氨糖通过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欧共体(EC)的检测,成为当时欧美医学界唯一认可的对骨关节炎有治疗作用的营养保健成分,同年,中国出台《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其中明确了保健食品的定义,并规定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必须为产品申请批准文号,对外销售包装需标注“卫食健字”,即“蓝帽子标志”。 在此期间,骨质疏松的定义得到了进一步明确,随后欧美国家开始广泛应用氨糖和软骨素于医疗保健行业。与此同时,中国软骨素的产能得到提升,本土产品逐渐远销海外,展现出本土市场的发展潜力。同期,骨骼健康理念凭借海外产品的引入和落地,在中国市场得到推广,伴随骨骼健康保健食品领域的进出口贸易走向繁荣,中国出台了相关管理办法以明确保健食品的定义和生产标准,为本土市场行为与海外市场合作的规范性奠定基础。 2003年,中国保健科技学会更名为中国保健协会,致力于监督入会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品牌信誉,并负责健康科普知识的宣传推广,引导居民健康消费; 2005年,以仙乐健康为代表的生产厂商开始覆盖骨骼健康产品中的氨糖原料和配方研究; 2009年,硫酸软骨素被收录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 2012年,跨境电商试点工作启动,Swisse和Blackmores等海外品牌入驻,中国老龄人口骨骼健康维稳的选择范围扩大,同年,汤臣倍健推出“健力多氨糖软骨素钙片”这一专注于骨关节养护和骨健康的明星产品; 2017年,Move Free(益节)成为入驻跨境电商平台的首个氨糖骨骼健康品牌; 2021年,益节在国家卫健委支持下,开展“健康中国·益节健康骨关节”公益活动,向中国居民传达骨关节炎防治相关知识; 2023年,汤臣倍健在“钙DK同补”理念的基础上推出液体钙产品,意在打造品牌类差异化竞争优势。 进入21世纪,保健食品行业协会的成立和更名,强化了政府及专业组织对产品质量和品牌信誉的监督,生产厂商在氨糖原料和配方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推动了产品创新和技术提升。跨境电商的同步兴起助力众多海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老龄人口的骨骼健康选择得到丰富。本土品牌也在此期间推出多款明星产品,通过对骨关节多维养护需求的满足形成品牌差异化发展的竞争格局,显示中国生产企业在产品创新和市场定位上的长足发展潜能。 产业链分析 老年人骨骼健康保健食品行业产业链上游为矿物质、维生素及多种功能性成分的采集和加工环节,是中游产品生产创新的基础供给源头;产业链中游为骨骼健康保健食品的配方研发和产品创新环节,在市场需求的调控下迭代发展;产业链下游为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以及有骨骼健康维稳需求的老年人群体,电商平台的成熟发展和消费者复合需求是影响老年人骨骼健康保健食品市场表现的重要维度。[7] 老年人骨骼健康保健食品行业产业链主要有以下核心研究观点:[7] 维生素功能成分价格变动具有周期性,生产厂商应关注其价格走势以保证利润空间;盐酸氨基葡萄糖因成分适老且化学性质更稳定,老年保健食品生产厂商需求更高,有望推动供给价格上涨。维生素K和维生素D是老年人骨骼健康保健食品中的关键成分。维生素K通过活化骨钙素抑制软组织钙化和激活骨细胞功能并维持骨骼健康,维生素D则可提升钙吸收效率、调节血钙平衡和促进骨矿化以增强骨骼硬度和强度。维生素原料供给价格具有周期性,近期价格上涨主要受动物营养与保健行业复苏及海外需求扩张影响,中游生产 企业需关注价格走势,避免利润缩水。氨基葡萄糖是软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硫酸氨基葡萄糖不稳定性较高,且因其含有钠钾离子而不适用于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盐酸氨基葡萄糖稳定性和纯度更高,从成分和化学性质层面来看,更适合作为老年人保健食品添加成分。因此生产厂商对盐酸氨基葡萄糖需求有望走高,价格也随之上浮。 海外骨骼保健市场先行,中国品牌从消费者需求出发逐步破局;便携与剂量可控成为老年人对保健食品关注的重心,生产企业需从适老角度出发,以稳固市场竞争实力。 在老年人骨骼健康保健食品市场中,海外品牌率先发现氨糖和软骨素的功能性成分并进行配方创新,而后快速进入成熟发展阶段。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背景下,老龄人口对骨骼健康需求呈现多元化发展。国产品牌通过复合成分添加以满足本土消费者对骨骼保健的特有需求,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