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评级:推荐 智能电动转型加速,关注品类客户扩张 研究员张儒成 投资咨询证书号S0620522070002 联系方式025-59519169 邮箱rczhang@njzq.com.cn 总量稳健增长 整车:聚焦规模效应释放 零部件:关注品类客户扩张 投资策略 风险提示 内需 国内汽车销量稳步增长:根据中汽协统计,2024年1-5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138.4万辆和1149.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5%和8.3%。新能源车方面,前五个月实现产销分别完成392.6万辆和38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7%和32.5%。新能源渗透率约为33.9%。 国内汽车月度销量(万辆)国内新能源车月度销量(万辆)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100% 80% 60% 40% 20% 0% -20% -40% -60%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120% 100% 80% 60% 40% 20% 0% -20% 2022年2023年 2024年2023年同比(右轴) 2024年同比(右轴) 2022年2023年 2024年2022年同比(右轴) 2023年同比(右轴) 资料来源:中汽协,同花顺iFinD,南京证券研究所 内需 4月商务部等14部门联合印发《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通过加大政策引导支持力度,力争到2025年,实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乘用车加快淘汰,报废汽车回收量较2023年增长50%;到2027年,报废汽车回收量较2023年增加一倍,二手车交易量较2023年增长45%。 后续商务部、财政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自《细则》印发之日至2024年12月31日期间,对报废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或2018年4月30日前注册登记的新能源乘用车并购买符合条件的新能源乘用车的,补贴1万元;对报废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并购买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车的,补贴7000元。 国内汽车保有量结构 分类 保有辆(万辆) 占比 国三及以下 1,583 6.00% 国四 6,897 26.30% 国五 8,710 33.20% 国六 7,692 29.30% 纯电动车 1,340 5.10% 总计 26,223 100.00% 资料来源:政府官网,崔东树公众号,南京证券研究所 出口 根据中汽协统计,2024年1-5月汽车出口230.8万辆,同比增长31.3%,增速较2023年略有下降,我们认为系基数变大后的自然回落。 按国内汽车出口地区划分,亚欧为主要市场。2024年1-5月,对亚洲和欧洲出口销量占比分别为32.1%和34%。其中欧洲出口占比持续提升,从2020年的16%提升至2023年的37%。 国内汽车出口月度销量(万辆)国内汽车出口地区分布 60 50 40 30 20 10 0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2022年2023年 2024年2023年同比(右轴)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1-5 2024年同比(右轴) 欧洲亚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非洲 资料来源:中汽协,崔东树公众号,南京证券研究所 出口 6月欧盟委员会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BEV)加征额外关税。其中对三家抽样的中国汽车生产商比亚迪、吉利和上汽分别加征17.4%、20%和38.1%的关税。而对包括奇瑞和长安等其他“配合调查的公司”将被加征21%的关税。整体来看,国内车企成本优势较为显著,并且除上汽外车企对欧洲纯电车型出口销量较小,影响有限。 欧盟对国产电动车加征关税 车企加征税率 分车企2023年国内出口欧洲电动车销量占比 比亚迪17.4% 上汽38.1% 吉利20.0% 爱驰、江淮、宝马、奇瑞、一汽、长安、东风、长城汽车、零跑、南京金龙、蔚来、特斯拉(上海)、小鹏 21.0% 上汽吉利 比亚迪 长城蔚来 小鹏其他 资料来源:电车汇,南京证券研究所 总量稳健增长 整车:聚焦规模效应释放 零部件:关注品类客户扩张 投资策略 风险提示 行业格局 自主品牌份额持续提升:由于国内车企在电动智能方面具备较强先发优势,近几年自主品牌份额持续提升。根据乘联会统计,2023年全年自主品牌市占率达51.9%,而德系/日系/美系/韩系市场份额分别为19.9%/17.0%/7.9%/1.5%,较2021年分别下降1.9/5.6/1.7/1.2个百分点。并且2024年1-5月自主品牌份额呈现加速提升态势,达到56.1%。 各国别车企市场份额变化各车企零售销量市场份额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2021202220232024.1-5 自主德系日系美系韩系法系其他 14% 12% 10% 8% 6% 4% 2% 0% 202120222023 比亚迪一汽大众吉利汽车长安汽车上汽大众广汽丰田上汽通用奇瑞汽车一汽丰田长城汽车 资料来源:乘联会,南京证券研究所 价格端 比亚迪引领价格竞争:2024以来车企延续价格竞争加剧态势,新能源市场龙头企业比亚迪在2月率先提出“电比油低”,拉开价格战序幕,5月比亚迪又发布其第五代DM技术,对插混专用高效发动机、EHS电混系统、插混专用刀片电池进行全面升级,并且推出全温域整车热管理架构和智电融合电子电气架构,进而能够实现发动机热效率46.06%、百公里亏电油耗2.9L和综合续航2100公里,在价格基本持平的基础上,大幅提升性能。 降价节奏趋缓:根据崔东树统计,2024年2-5月分别有29/49/54/10款车型降价,边际上呈现降价趋缓态势。 资料来源:崔东树公众号,南京证券研究所 成本端 动力电芯价格降幅收窄:在供需格局持续恶化影响下,2023年以来动力电池全产业链价格均呈现快速下降态势,目前三元/磷酸铁锂方形动力电芯价格分别为0.49/0.37元/Wh,较2023年底分别下降11%和15%。但整体降幅呈现收窄态势。 其他原材料价格:截至6月17日,螺纹钢/冷轧卷/热轧板卷和铝(A00)价格分别为3707/4286/3777/20360元/ 吨,较2023年底分别上升-11%/-9%/-8%/4%。 动力电芯价格(元/Wh) 1.00 0.90 0.80 0.70 0.60 0.50 0.40 0.30 0.20 0.10 0.00 方形动力电芯(磷酸铁锂)方形动力电芯(三元) 原材料价格(元/吨)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螺纹钢(HRB400,20mm)冷轧卷热轧板卷(Q235B,4.75mm)铝(A00) 资料来源:Wind,萝卜投资,南京证券研究所 盈利能力整体承压 2024年以来,国内汽车市场以价换量趋势延续,价格竞争呈现加剧态势。而成本端原材料价格降幅较2023年有所收窄,行业整体盈利预计相对承压。 各车企销售毛利率 2022Q1 2022Q2 2022Q3 2022Q4 2023Q1 2023Q2 2023Q3 2023Q4 2024Q1 比亚迪 12.4% 14.4% 19.0% 19.0% 17.9% 18.7% 22.1% 21.2% 21.9% 长安汽车 18.2% 22.4% 21.3% 20.9% 18.6% 16.4% 18.4% 19.6% 14.4% 长城汽车 17.2% 19.8% 22.5% 17.9% 16.1% 17.4% 21.7% 18.5% 20.0% 广汽集团 6.1% 6.2% 6.0% 9.4% 4.0% 6.0% 10.0% 6.9% 7.1% 上汽集团 9.4% 9.6% 9.9% 9.5% 9.8% 9.5% 10.5% 10.7% 8.8% 特斯拉 29.1% 25.0% 25.1% 23.8% 19.3% 18.2% 17.9% 17.6% 17.4% 理想汽车 22.6% 21.5% 12.7% 20.2% 20.4% 21.8% 22.0% 23.5% 20.6% 蔚来汽车 14.6% 13.0% 13.3% 3.9% 1.5% 1.0% 8.0% 7.5% 4.9% 小鹏汽车 12.2% 10.9% 13.5% 8.7% 1.7% -3.9% -2.7% 6.2% 12.9% 资料来源:同花顺iFinD,南京证券研究所 规模效应释放 车企盈利核心驱动因素——规模:车企作为重资产行业,以及平台化生产模式,决定了汽车行业具有很强的规模效应。复盘车企销量和盈利能力变化情况,盈利能力迅速提升,往往总是伴随着销量的快速增长,反之亦然。 理想新能源车销量与盈利能力 14L系列热销,带动 规模效应释放 12 10 30% 25% 20% 15% 810% 5% 60% 4-5% -10% 2 -15% 0-20% 销量(万辆)销售毛利率(右轴)销售净利率(右轴) 资料来源:同花顺iFinD,公司经营公告,南京证券研究所 智能化——政策端 首批L3/L4级试点联合体确定:6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四部门联合宣布,按照《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有关工作安排,经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初审,研究确定了九个进入试点的联合体。其中包括比亚迪、一汽、长安、广汽和蔚来等车企。 车路云一体化项目加速落地:5月以来,北京、武汉等地先后公布“车路云一体化”项目,随着我们认为未 来路侧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有望提速。随着路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有望加速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应 用。 进入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联合体基本信息 序号 汽车生产企业 使用主体 车辆运行所在城市 产品类别 1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长安车联科技有限公司 重庆市 乘用车 2 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深圳市东潮出行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省深圳市 乘用车 3 广汽乘用车有限公司 广州祺宸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省广州市 乘用车 4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赛可出行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上海市 乘用车 5 北汽蓝谷麦格纳汽车有限公司 北京出行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北京市 乘用车 6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汽出行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市 乘用车 7 上汽红岩汽车有限公司 上海友道智途科技有限公司 海南省儋州市 货车 8 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郑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省郑州市 客车 9 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上海市 乘用车 资料来源:工信微报,南京证券研究所 智能化——技术端 端到端加速布局:特斯拉率先推出BEV+transformer方案,后持续发展到Occupancy占用网络,并且规控决策端正在研发端到端融合大模型。后续国内头部乘用车自动驾驶企业已经公开端到端自动驾驶方案在2024- 2025年上车的规划。得益于端到端对长尾场景的适应性和驾驶风格拟人化的优势,有望进一步提升驾乘体验,带动高阶辅助驾驶渗透率提升。 成本下降加速渗透:随着车企逐渐转向视觉为主的方案,感知端传感器数量简化。以华为为例,其ADS2.0的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感知摄像头数量由ADS1.0的3/6/13个降为1/3/11个,叠加产业链降本,有效降低感知成本。 资料来源:九章智驾,南京证券研究所 总量稳健增长 整车:聚焦规模效应释放 零部件:关注品类客户扩张 投资策略 风险提示 智能化应用加速渗透 随着整车智能化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