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全体性会议 中共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中央全会明确经济和社会各领域中长期发展方向,是判断中长期政策取向的重大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偏全体性的会议,每年一次,是判断当下经济形势和定调第二年宏观经济政策的最重要会议。 政治局层面的会议 中央政治局会议通常是每月一次,每年3-4次分析经济形势、部署工作,是观察年内经济运行态势和宏观政策变化的重要窗口。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针对重大项目或突发事件部署工作。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每月一次,涉及产业或经济领域等的内容通常是中长期工作重点,市场需高度重视。 中央其他重要会议 中央财经委会议每年大约2-3次,内容大多聚焦经济政策的中期取向、部署工作,涉及的相关工作部署由有关部委执行,通常会在3-12个月内出台政策。中央深改委会议是政策出台前的预热信号,一般是两月召开一次,主要涉及重大改革议题,也会审议重磅产业政策等,一般会比较快地出台。 国务院层面的会议 国务院会议较多,国务院全体会议是国务院最高规格的会议,通常每年召开2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一般是每周1次,讨论政府工作中的具体重大、重点问题。国常会上审议通过的文件,大概会在1个月左右印发出台公布。 总理层面的座谈会 总理不定期召开的座谈会主要有:经济形势专家、企业家座谈会和部分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一般是每年召开2-3次,关注的主题主要聚焦经济形势、区域经济运行、微观经济主体等,通常强调保民生、保就业等。 部委层面的发布会 各部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一般是月频或季频,也有的部委是不定期召开发布会,多聚焦短期工作方向,回应市场热点,对相关领域政策的讨论较具体。 风险提示:政策发生重大变化、会议相关要件出现变化未能及时更新等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后的历史命运、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从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党总揽全局”,到十九大报告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可看出,党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学习和领会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及伟大精神。从资本市场的角度出发,应学习理解各类党、政等会议,尝试将各类重要会议的学习纳入投资框架当中,把握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方向。 从党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的关系和层级出发,本报告系统整理了与经济金融比较相关的各类重大会议,并针对召开频率、时间和重点内容提供了一些经验性分析。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是党的最高领导机关,五年一届的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在其闭会期间代行其职权。中央委员会通过中共中央全会选举产生中央政治局,包括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在中共中央全会闭会期间授权中央政治局代替其行使职权。国务院是中央人民政府、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具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常设机关为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都是五年一届,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在中国政策体系中的职能是参与议政,提出建议。 1.党中央相关会议 根据召开会议的机构或人员,可以将党的高级别会议分为四个大类,主要包括: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党中央领导机构召开的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章程》(以下简称《党章》)明确规定的,职权比较清晰。剩下的三类会议在《党章》中没有明确规定,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有具体规定。国务院、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会议的分类也和党中央的会议类似。接下来,本报告结合其对资本市场的重要性,并参考《党章》和《条例》中的顺序,逐步介绍四大类会议。 1.1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全称为“中国共产党第XX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XX大”,是全党最高级别的会议。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明确经济和社会各领域中长期发展方向,是判断中长期政策取向的重要会议。全国代表大会五年举行一次,由中央委员会组织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中央委员会和地方各级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党代表、候补代表、特邀代表及列席人员。作为党内最高规格的会议,由中央委员会召集,一般在10月或11月召开。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为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机关。 图表1: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领导机构 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发布的报告的形式来看,主要包括: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并总结、确立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路线、制定当前发展战略目标、未来的工作安排,对经济、政治、民生、文化、生态文明、军事等多领域中长期的工作定下目标和方向。 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议程和内容有:一是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即党的最高权力机关。二是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纪律检査委员会。三是讨论和决定党的重大问题,比如修改党章、党的指导思想、奋斗纲领以及路线、方针、政策等重大问题。通常而言,主要职权有:(一)听取和审查中央委员会的报告;(二)听取和审查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报告;(三)讨论并决定党的重大问题;(四)修改党的章程;(五)选举中央委员会;(六)选举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涉及的重要文件主要是中央委员会的报告,比如党的二十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回顾20世纪以来的历次党代会,经济发展的长期目标总体上得以延续,但在不同阶段也会对经济目标提出新要求。具体而言,2002年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是,2020年GDP较2000年翻两番;2007年十七大提出,实现2020年人均GDP较2000年翻两番;2012年十八大提出,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的目标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争取2020年的GDP和城乡居民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2017年的十九大,仍然延续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要求,同时将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的发展目标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阶段是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此基础上,2022年的二十大进一步提出到2035年的总体发展目标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在党代会报告中,与经济建设相关的板块集中在第3-5章节,主要围绕经济领域的总体目标、发展要求、实现路径等分层展开。以二十大报告为例,一是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及其衡量标准;二是重申“两步走”战略,提出到2035年的总体发展目标、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任务、“五个坚持”的重大原则;三是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包括五方面: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图表2: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1.2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 中共中央全会会议全称为“中国共产党第XX届中央委员会第X次全体会议”,简称“XX届X中全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是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员、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讨论重大问题的会议。主要内容包括:听取中央政治局工作报告;对中央全会确定的主体进行讨论,形成决定、决议或意见、建议,讨论、建议、决定、批准重大问题;对中央领导机构进行选举和人事调整。中央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由中央政治局召集。它的性质是日常机构的年会。一般一届正常为七次,具体七次会议时间安排及内容如下: 一中全会一般是在党代会闭幕第二天召开。内容是选举中央领导机构,主要是选举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常委,中央总书记,根据政治局常委会的提名,通过中央书记处书记、候补书记,决定中央军委主席、副主席、委员,批准中央纪委书记、副书记、常务委员会委员。二中全会一般是在党代会闭幕第二年2月末召开。主要内容是通过X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推荐的国家机构领导人员人选建议名单和拟向全国政协X届一次会议推荐的全国政协领导人员人选建议名单,即完成即将召开的两会换届人选的安排。三中全会一般是党代会闭幕的第二年的10月初。内容是以讨论经济问题,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为主,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的决策部署,对中国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如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四中全会一般是与“三中全会”相隔一年左右,会期一般4天,会议内容通常全面落实、深化“三中全会”的决策部署。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内容是以讨论党建问题,抓政治建设为主。五中全会一般是在党代会闭幕第四年的10月初。内容主要是审议通过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X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如2020年结束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六中全会一般是在党代会闭幕第五年,决定下次党代会的召开时间。七中全会通常是下次党代会开幕的当年举行,比如2022年会召开十九届七中全会,大多在党代会开幕的前一周召开。通过本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下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讨论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决定下次党代会召开的具体时间。 中央委员会通过中共中央全会选举产生中央政治局,包括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在中共中央全会闭会期间授权中央政治局代替其行使职权。中共中央全会每年至少举办一次,由中央政治局召集,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参会,参会人数在300-400人左右。一般来说包括七次会议,其中和资本市场比较相关的主要是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如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会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2020年10月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会议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发展目标是“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等,并再次提及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中共中央委员会工作条例,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每年至少举行一次。上一次中央全会是二十届二中全会,召开时间是2023年2月26日至28日。而2023年没有召开二十届三中全会,因此,2024年必然召开二十届三中全会,4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已经指出,7月将召开二十届三中全会,届时需重点关注涉及经济改革、顶层设计等相关方案和决定,通常由每月底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前拟定。 中央全会在党的历史上通常都有重要标志意义,这固然缘于党章所赋予具有的地位,同时也因为它所做出的决定的内容具有战略性质。在党内领导干部和部分学者中,视中央全会为“出战略”的地方并不过分。这在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后各次的中央全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图表3: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次中央全会 通常来说,三中全会会对经济体制改革进行全方位论述;十八届三中全会涉及内容不仅限于经济,但经济的权重很大。 图表4:1992年以来重要的三中全会 1.3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会议 中央政治局会议全称为“中国共产党第XX届中央政治局会议”,简称“XX届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会议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召集,《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二十三条规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负责召集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并主持中央书记处的工作。《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工作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中央政治局会议一般定期召开,遇有重要情况可以随时召开,会议议题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确定。中央政治局会议应当有半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