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华创证券]:地方财政画像:反常-恒常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地方财政画像:反常-恒常

2024-07-13张瑜、高拓华创证券D***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地方财政画像:反常-恒常

宏观研究 证券研究报告 宏观专题2024年07月13日 【宏观专题】 地方财政画像:反常-恒常 华创证券研究所 证券分析师:张瑜 电话:010-66500887 邮箱:zhangyu3@hcyjs.com执业编号:S0360518090001 证券分析师:高拓 电话:010-66500860 邮箱:gaotuo1@hcyjs.com执业编号:S0360521080001 相关研究报告 《【华创宏观】汇率弹性打开的条件分析——基于四个视角的推断》 2024-07-07 《【华创宏观】“刚”与“荒”——货币政策框架的艰难平衡》 2024-07-05 《【华创宏观】科技重大会议基本认识和后续跟踪》 2024-07-02 《【华创宏观】日本低利率之下的投资“出路”》 2024-06-25 《【华创宏观】美国就业数据的背离何解?——基于反面论证的视角》 2024-06-19 上半年,财政运行的矛盾,可概括为“安排大,执行慢”:站在3月,市场有理由对“财政大年”充满信心:预算报告安排的今年两本账支出增速近7%,为2020年以来新高(详见《国债分三路,预算看四处》);但从4月以来的预算执行来看,明显偏慢:一体现在客观呈现的支出总量(1-5月两本账支出-2.2%,低于财政“佛系”的2021年),二体现在主观可控的发债节奏(即便5-6 月加速发行,上半年新增专项债发行也不到1.5万亿,同比少8000亿)。安排与执行的矛盾现实,总量、节奏层面已难以解释,需深入地方财政,寻找结构变化。 观察地方财政,我们发现:不同于2018年紧信用,本轮化债以来,6个经济大省才是主要拖累(而非市场热议的12个化债重点省);看似反常的现象背后,是长期以来“吃饭靠财政,建设靠土地”的恒常。 一、三分地方财政:6大省、化债12省、中13省 将31省财政分为三大区域(官方指定-6大省、“35号文”划定-化债12省、其他-中13省),比较七大经济指标占比(社融、贷款、GDP、固投、基建、社 零、卖地收入):12省平均不到20%(最高为基建,25%),6大省平均45%+ 结论1:12省经济占比偏低,或难以左右全国财力格局、非财政偏弱主因。以12省占比相对高的基建、固投为例,2018年(紧信用)、2023年(化债),12省拖累基建增速均未超过1个百分点,贡献固投增速也均未超过1个百分点 二、三分地方信用:政府、城投、非城投国企 地方信用,按照政府信用强弱可以分为政府、城投、非城投国企。政府,用地方债刻画;城投,用城投债刻画;非城投国企,用非城投国企信用债刻画。用信用最敏感的城投债划分,以净融资同比增长/下降为标准,定义地方信用 净扩张/净收缩,持续半年为典型。得: 结论2:当前(化债,2023.10~?)处于第三轮典型的地方信用净收缩,时长已持续9个月:前两轮是2018年(紧信用,持续7个月)、2022年(疫情冲击+隐债严监管,持续8个月)。 三、地方财政的反直觉:大省拖累,12省贡献 按三大区域、三层信用展开,本轮有三大反直觉: 结论3(反直觉1):政府端,非12省拖累四分之三。今年1-5月地方债净融资同比少8495亿,其中6大省少2843亿(拖累33%,2022年拖累35%,2018年占拖累量11%),化债12省少2074亿(拖累24%,2022年拖累20%,2018 年占拖累量89%),中13省少3578亿(拖累42%,2022年拖累49%,2018年为贡献量)。6月,地方债净融资同比仍为负(-125亿),其中,6大省正在发力(+1095亿),化债12省亦有贡献(+726亿),中13省拖累较大(-1946亿)结论4(反直觉2):大省才是城投拖累主力,较2018年紧信用多拖累21个 百分点。本轮城投债净融资同比少1.02万亿,其中6大省少5862亿(拖累 57%,2022年拖累70%,2018年拖累36%),化债12省少1546亿(拖累15% 2022年拖累11%,2018年拖累25%),中13省少2829亿(拖累28%,2022年拖累19%,2018年拖累39%)。6月,城投债净融资同比降幅扩大(-1413亿),其中,6大省拖累最大、仅1省贡献(合计-853亿,仅四川+9亿),化债12省拖累最小(-121亿),中13省拖累居中(-440亿)。 结论5(反直觉3):12省非城投国企逆势贡献,创三轮新高。本轮非城投国企信用债净融资同比多6254亿,其中6大省多2213亿(贡献35%,2022年拖累45%,2018年贡献32%),化债12省多1090亿(贡献17%,2022年拖累16%,2018年贡献7%),中13省多2868亿(贡献46%,2022年拖累39% 2018年贡献60%)。6月,非城投国企信用债净融资同比为正(+139亿),其中,6大省、中13省贡献(+116亿、+134亿),化债12省转拖累(-123亿, 去年5月以来首次拖累)。 四、反直觉的解释:“吃饭靠财政,建设靠土地” 我们绘制了三大区域十年财力变化气泡图:气泡大小为综合财力=一般预算收入(税收占80%+)+政府性基金收入(卖地占90%+),+转移性收入(地方债、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等)。横轴为税收依赖度=税收收入/综合财力,纵轴为卖地依赖度=卖地收入/综合财力。气泡越靠上,越依赖卖地;越靠右,越依赖税收;越靠左下,越依赖转移性收入。可得: 结论6:近十年,大省财力增幅领跑:6大省(+105%)>12省(+86%)>中13省(+78%);其中,6大省最依赖卖地,12省最依赖中央(地方债、转移支付);三大区域都比十年前更依赖中央(更依赖地方债、转移支付)。 结论7:卖地下滑,对大省冲击最大。2015~21年,土地财政依赖加深,税收式微(气泡漂向左上),大省综合财力增长最快(+92%,气泡膨胀;中13省 +81%,化债12省+28%);2021年以来,卖地陡降冲击财力(气泡快速向下),大省成为唯一综合财力下滑区域(-2%,气泡缩小;中13省+7%,化债12省 +6%)。 结论8:“大省拖累,12省贡献”的反常,背后是长期以来“吃饭靠财政,建设靠土地”的恒常:卖地收入是专项债重要的偿债来源,卖地收入安排支出是城投重要的收入来源,土地是城投重要的融资抵押物。 风险提示: 债务监管超预期,城投债、非城投国企信用债、地方债发行不及预期。 投资主题 报告亮点 将地方财政分为三大区域,拆分三层地方信用,分析总结上半年财政运行特征,反映背后深层财政规律。 投资逻辑 寻找财政运行的矛盾,拆分三层地方信用,找到三大反直觉,寻求规律解释。 目录 一、三分地方财政:6大省、化债12省、中13省6 二、三分地方信用:政府、城投、非城投国企7 三、地方财政的反直觉:大省拖累,12省贡献8 四、反直觉怎么解释?“吃饭靠财政,建设靠土地”10 图表目录 图表112省经济占比偏低,难以左右全国财力格局6 图表2以基建为例,12省历史拖累有限7 图表3以固投为例,12省历史贡献有限7 图表4地方财政的反直觉:大省拖累,12省贡献9 图表5反直觉的合理性:“吃饭靠财政,建设靠土地”11 图表6土地循环过程与收支结构11 一、三分地方财政:6大省、化债12省、中13省 将31省财政分为三大区域:官方指定-6大省1(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河南、四川)、“35号文”划定-化债12省2(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广西、重庆、贵州、 云南、甘肃、青海、宁夏)、其他-中13省(上海、北京、河北、安徽、湖北、福建、山 西、陕西、湖南、江西、新疆、海南、西藏)。 比较七大经济指标占比(社融、贷款、GDP、固投、基建、社零、卖地收入):12省最高的是基建(25%),平均不到20%;6大省平均45%+。 结论1:12省经济占比偏低,或难以左右全国财力格局、非财政偏弱主因。以12省占比相对高的基建、固投为例,2018年(紧信用)、2023年(化债),12省拖累基建增速均未超过1个百分点,贡献固投增速也均未超过1个百分点。 图表112省经济占比偏低,或难以左右全国财力格局、非财政偏弱主因 资料来源:企业预警通,Wind,华创证券,注:固投、基建为2017年值,其余为2023年值 12022年8月16日,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会上,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河南、四川省长发言。 2据财新网,按2023年9月底国务院办公厅向部分金融机构下发的《关于金融支持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的指导意见》(“35号文”), 作为城投最重要债权人之一的商业银行入局化债,将通过债务重组和置换等方式,重点承接12个重点省份的存量贷款、非标等高息债 务等。这12个省份包括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广西、重庆、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 图表2以基建为例,12省历史拖累有限 资料来源:Wind,统计局,华创证券测算 图表3以固投为例,12省历史贡献有限 资料来源:Wind,统计局,华创证券测算 二、三分地方信用:政府、城投、非城投国企 地方信用,按照政府信用强弱可以分为政府、城投、非城投国企。政府,用地方债刻画;城投,用城投债刻画;非城投国企,用非城投国企信用债刻画。 用信用最敏感的城投债划分,以净融资同比增长/下降为标准,定义地方信用净扩张/净收缩,持续半年为典型。得: 结论2:当前(化债,2023.10~?)处于第三轮典型的地方信用净收缩,时长已持续9个月:前两轮是2018年(紧信用,持续7个月)、2022年(疫情冲击+隐债严监管,持续8个月)。 三、地方财政的反直觉:大省拖累,12省贡献 按三大区域、三层信用展开,本轮有三大反直觉: 结论3(反直觉1):政府端,非12省拖累四分之三。今年1-5月地方债净融资同比少8495亿,其中6大省少2843亿(拖累33%,2022年拖累35%,2018年占拖累量11%),化债12省少2074亿(拖累24%,2022年拖累20%,2018年占拖累量89%),中13省少3578亿(拖累42%,2022年拖累49%,2018年为贡献量)。6月,地方债净融资同比仍为负(-125亿),其中,6大省正在发力(+1095亿),化债12省亦有贡献(+726亿),中13省拖累较大(-1946亿)。 结论4(反直觉2):大省才是城投拖累主力,较2018年紧信用多拖累21个百分点。本轮城投债净融资同比少1.02万亿,其中6大省少5862亿(拖累57%,2022年拖累70%,2018年拖累36%),化债12省少1546亿(拖累15%,2022年拖累11%,2018年拖累 25%),中13省少2829亿(拖累28%,2022年拖累19%,2018年拖累39%)。6月,城投债净融资同比降幅扩大(-1413亿),其中,6大省拖累最大、5省为负(合计-853亿,仅四川+9亿),化债12省拖累最小(-121亿),中13省拖累居中(-440亿)。 结论5(反直觉3):12省非城投国企逆势贡献,创三轮新高。本轮非城投国企信用债净融资同比多6254亿,其中6大省多2213亿(贡献35%,2022年拖累45%,2018年贡献32%),化债12省多1090亿(贡献17%,2022年拖累16%,2018年贡献7%),中13省多2868亿(贡献46%,2022年拖累39%,2018年贡献60%)。6月,非城投国企信用债净融资同比为正(+139亿),其中,6大省、中13省贡献(+116亿、+134亿),化债12省转拖累(-123亿,去年5月以来首次拖累)。 图表4地方财政的反直觉:大省拖累,12省贡献 资料来源:Wind,华创证券,注:非城投国企信用债为非金融债 四、反直觉的解释:“吃饭靠财政,建设靠土地” 我们绘制了三大区域十年财力变化气泡图(2014~2023):气泡大小为综合财力=一般预算收入(税收占80%+)+政府性基金收入(卖地占90%+),+转移性收入(地方债、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等)。横轴为税收依赖度=税收收入/综合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