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 CONTENT 03 02 04 01 市场格局 企业及产品 行业概况 研究结论 场景理解概念定义发展历程产业链结构政策标准 市场规模应用场景商业模式竞争格局制造能力 发展阶段创新模式面临挑战待解问题市场展望 产品构成产品分类企业策略产品对比 01 行业概况 末端配送:指将包裹从物流服务商的末端营业网点直接送达消费者的物流活动,是货物从发货人到收货人链路的最后一个环节,通常称之为“最后一/三/五公里” 当前,末端配送面临四大挑战,即快递员紧缺、效率瓶颈、成本高企、服务要求高 效率难提高 配送成本高 快递员紧缺 服务要求高 n2023年我国快递单量1320亿件,其中最后五公里,即中转场站或网点到小区的运输,约占单票成本50%以上,且在送货上门服务驱动下不断上升。 n2024年3月新《快递市场管理办法》实施:快递企业未经用户同意擅自使用快递柜、服务站等投递、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n末端配送的空间、时间非常分散,需要大量快递员以高频次、小批量的方式工作n2013-2023年,全国快递业务量增长14.2倍,同期快递从业者仅增长4.5倍。 n配送站点多、场景复杂、快递员多,错漏配、二次派送不可避免,服务可控性弱。n快递员每天三分之二的时间在派件,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做重复性的往返运输。 备注:根据国家邮政局数据,2013、2023年全国快递业务量分别为91.9亿件、1302.7亿件、增长14.2倍,同期全国快递从业人数分别为100万人、450万人、增长4.5倍,同期日均快件业务量分别为0.3亿件、3.6亿件、增长12倍。快递从业人员增长不及快递业务量增长的三分之一,导致快递员每周工作长达70.7小时、工作强度有增无减。 末端无人配送:采用无人车替代电三轮,一种是将包裹从分拨中心转运至末端网点或由末端网点转运至驿站,一种是由末端网点直送C端客户,已突破传统末端范畴 相比由快递员运输,无人配送车更多地是解决快递运输环节,快递员依然需要配合完成搬运、装卸、投递等环节 目前,对末端无人配送车定义不一,市场产品的质量、车速、尺寸已超出规则之外 YZ/T0182-2022《寄递无人车技术要求》 Ø寄递无人车:具备在封闭区域和城市道路上自动行驶功能,可实时监测周围环境,能正确识别和响应各种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及各种障碍物,具备一定的网联通信功能,适用邮件快件寄递服务的无人行驶的、可载货的移动终端。 Ø基本要求:1500≤L≤3000、900≤W≤1100、1300≤H≤1650,设计速度不大于25km/h,最大装载续驶里程应不小于80km,整车质量不超过750kg,最大装载质量不超过200kg。 《北京市无人配送车道路测试与商业示范管理办法(试行)》 Ø无人配送车:指搭载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可无需人类主动操作情况下,实现自动、安全行驶,进行商超配送、外卖配送、快递配送等工作的新型运载工具,长度应不小于1500mm且不大于3000mm,宽度应不小于900mm且不大于1100mm,高度应不小于1300mm且不大于1700mm,长、宽、高均不包含传感器。Ø相关要求:参照非机动车管理,应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最高行驶速度不超过15km/h。 DB3205/T1089-2023《车联网无人快递车运营管理规范》 Ø无人快递车:具有在封闭区域和城市道路上自动行驶功能,可实时监测周围环境,能正确识别和响应各种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及各种障碍物,具备一定的网联通信功能,适用于物流包裹快递配送服务的无人驾驶的车辆。Ø基本要求:最高行驶速度不大于40km/h,YZ/T0182-2022界定的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备注:行业末端无人配送车叫法五花八门、非常混乱,比如:无人快递车、城配无人车、低速无人车、功能型无人车、服务型无人车、配送类低速无人驾驶装备。 末端无人配送车的潜在可挖掘价值: 缓解用工短缺 提高配送效率 一是实现分拨中心到网点或网点到驿站的机器换人;二是无人车成标准运力,人作为调峰运力,解决季节性用工荒问题 一是基本实现全天候24小时运营;二是每天往返4/6次、单日满负荷运送800-3000余件,账面上是人效4倍以上;三是节省快递员往返时间 提升服务可塑性 降本潜力可期 一是降低了末端转运环节对人的依赖,进一步提高末端配送的标准化和自动化水平;二是派件时间提前,快递员有更多时间满足门到门服务需求 一是有效解决远距离网点派送、多次派件成本问题;二是单台约15-20万,5年技术维护,满负荷电费约20元/天,成本降低约0.2元/件 自2016年起,末端无人配送开始产品化,随着成本下降于2023年开启场景化试点 末端无人配送产业链涵盖部件、系统、整车制造、运营服务、应用场景等五大环节 目前,无人配送车已获准在北京、海南、浦东、杭州、青岛等指定路段和区域示范 2024.3/《杭州市智能网联车辆测试与应用促进条例》批准: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全国首个为低速无人车立法的城市,明确了功能型无人车测试与应用的要求,参照非机动车管理。 2022.9/《海南省低速功能型无人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办法(试行)》:实现省级全域支持上路,均需配备现场安全员和远程安全员,行驶速度≤15km/h、总质量300-1500kg、续驶≥50km,有限期两年。 2023.6/《浦东新区促进无人驾驶装备创新应用若干规定》:自2023年9月1日起施行,是国内首次通过的地方法规,解决无人驾驶装备“上路难”问题,遵守非机动车通行规定,按照指定的时段、道路和区域行驶。 2021.5/《无人配送车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版)》: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为京东、美团、新石器颁发100个国内首批无人配送车车辆编码,准许在示范区公开道路上路,全国首次给予路权。 2023.3/《青岛市低速无人驾驶车辆道路测试与商业示范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有效期至2026年4月13日,允许低速无人驾驶车辆上路,具备人工操作和自动驾驶两种模式,最高设计时速不大于45公里/时。非公开道路测试、示范,需备案。 2023.2/《北京市无人配送车道路测试与商业示范管理办法(试行)》:需为每车指定一名驾驶人,非机动车道内行驶,速度不超过15km/h,续驶里程应不小于80km、整车质量不超750kg、最大装载不超过200kg。 备注:2024年5月,《安徽省快递物流无人化应用场景试点工作方案(讨论稿)》讨论中;2024年6月,《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集意见。 02 市场格局 2023年末端配送用车市场规模1334亿,2030年城市末端无人配送产值977亿元 •《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路线图》末端配送场景:到2025年实现全国30个主要城市开放道路场景全覆盖、3000个封闭/半封闭园区示范;到2030年,技术成熟,运行在我国主要城市的开放道路与园区。 •《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产值增量预测》:按照中性预测,预计城市末端无人配送2025年、2030年我国城市末端配送产值增量为128亿、977亿元(2024年2月,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等发布)。 末端无人配送车四大场景:开放道路的“点到点”中转短驳与工厂园区的货物转运 生鲜外卖 商超零售 电商快递 工厂园区 配送中心——商超门店商铺门店——城市中心 商超门店——配送位置(2024年2月美团在深圳启动30分钟生鲜食杂送达测试) 分拨中心——末端网点末端网点——小区驿站 工厂——仓库 仓库——指定点(危险品、药品转运,煤样送检、化学试剂送检、患病牲畜转运、废弃物转运等) 2024年5月9日,江苏省邮政管理局官微数据,江苏省已投入使用快递无人车300余辆,力争到今年年底达1000辆 松阳/2024.6:首批试点将投入5辆无人配送车如皋/2024.4:九识获颁500张无人装备编码曲阜/2024.5:九识智能获颁500张牌照常熟/2023.9:已投入100多台智能快递车承德/2024.6:3台无人驾驶快递车测试运行相城/2024.5:常态化运营无人配送车41台浦东/2024.5:4家企业12辆装备获识别标牌杭州/2024.5:无人配送场景已发放180张牌照吴江/2024.3:顺丰62台新石器无人车投运常州/2023.11:顺丰首批6台无人车上路嘉兴/2024.2:新石器5辆无人配送车南湖区试用无锡/2023.9:顺丰首批25辆无人配送车上路曲阜/2023.9:九识首批5台申通试运营无锡/2024.5:顺丰、京东常态化运营46台盐城/2024.5:29台快递无人车承担短驳中转北京/2023:已发放305台无人配送车车身编码 鄂尔多斯/2024.4:2台九识无人配送车试点康巴什西安/2024.5:中国邮政2台九识无人配送车首批试点 合肥/2023.11:顺丰50辆无人接驳车首次上路绵阳/2024.6:首批12台行深智能无人配送车示范运营成都/2023.9:首批5台九识无人快递车试运行合肥/2024.4:中通引入4台无人配送车上路运营 商业模式以销售整车为主、租赁整车和运力服务为辅,科技公司或转变为新的OEM 初创科技公司正构建“自动驾驶技术、整车/机设计与制造、产品销售与售后”三大业务体系,大概率转变为新的整车/机企业 四类企业竞逐末端配送,“科技公司+物流企业”成最佳CP、平台公司蓄势待发 先行企业制造工厂一般包括:线控底盘、试制车间、装配组装、检测测试等四个部分,新石器、行深、九识等筹划或已在运营共配中心、运营中心和数据中心等 末端无人配送车走向规模商用必须越过“路权、成本、效率、安全”四座高山 成本是根本考量 Ø无人配送车最大价值:大幅降低往返运输对人的依赖,实现人车货场要素重构优化,前提是运力可靠Ø目前,无人配送车购置总成本高且产品设计与制造均缺乏有效行业约束,购置、使用、维护、残值等均待验证 安全是可持续底线 Ø目前,全国各地的无人配送车均处于地方政府指定道路或区域的测试与示范阶段Ø现实中,无人配送车发生故障、受困、撞车、刮蹭、堵车、掉坑里等时有发生 路权是通行证 效率是网点竞争力 Ø路权开放意味着在指定区域或道路上,允许无人配送测试和运营,是技术验证和商业模式验证的必然需要Ø目前,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管理较为规范,发牌管理严格,而地市、区县等为了招商引资,管理宽松、粗放 Ø配送效率是末端运营网点追求的第二大指标,效率就是成本、就是服务、就是优势Ø就无人车而言,一是单车利用效率有多高,能否保持稳定可靠的出勤率;二是及时靠谱的维保配件服务能力;三是无人运力网络效率与人机密切协作的系统效率。 03 企业及产品 末端无人配送车主要由底盘、控制套件、上装、APP、安全员、数据平台六部分构成 其中,底盘提供移动承载能力,自动驾驶系统提供自主行驶能力,上装单元提供承载能力,运营平台及安全员确保稳定运行 末端无人配送车产品呈现室内外打通、容量扩大化、上装模块化、模式多元四大特征 京东物流:“室外无人车+快递员+室内机器人”的人车CP协作模式,值得赞赏 n产品迭代:2016年9月概念样机公布,2017年6月第二代产品运营,2017年11月第三代产品小批量量产,2018年6月三代半产品大批量量产,2019年11月第四代无人配送车发布,2021年10月第五代产品推出。 n无人车领养计划:2020年10月,为了减轻快递员劳动强度,京东物流推出“无人车领养计划”,京东快递员可申请领养一定数量无人车配合自己,形成“人车CP”协作模式。 n室内配送机器人:截至2024.6,京东物流已经在北京、郑州、长沙、重庆、成都、武汉、济宁等多个城市投用了室内配送机器人。 新石器:目前主推5公里服务半径的X3,即将推出服务半径10-50公里的X6无人车 n业务定位:载物型无人车研发、制造及服务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