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并购与合资公司重新评估
近期,随着中国经济从出口导向型经济向消费驱动型经济的转变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外合资企业(JVs)和跨国并购(M&As)在中国市场中获得新的动力。这些投资工具的结构在过去一直被认为是深入但谨慎的选项,而其背后的不同动机正在发生变化。
根据JP Morgan的数据,尽管中国的M&A仅占全球交易的8%-9%,但其增长速度远超前些年(2000年代初期为2%-4%)。然而,中外合资企业和跨国并购在投资者中间仍存在高度的不信任,这主要源于过去几年内多个大型跨国合资企业和并购案例的失败,如达能与娃哈哈之间的纠纷,以及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的案例被中国反垄断法阻止。
当前,中外合资企业和跨国并购的形势已与多年前大相径庭。对于许多外国企业而言,中国已成为目标市场,而了解当地市场及特定联系则成为了中国企业的专长。在中小企业层面,资本需求和继承策略成为实施合资企业和并购的主要原因。由于中国私营中小企业的资金获取困难,扩大或维持业务变得愈发艰难。同时,中国第一代企业家正在寻找接班人,而他们的子女则可能对其他领域抱有不同期望和价值观。信用紧缩和继承挑战在浙江等企业集群尤为明显,为中外合资企业和并购提供了众多机会。
全球趋势表明,中外合资企业和跨国并购的数量将显著增加。这些独立的投资结构在任何市场中都需要双方的协作,并需要精心规划和周到考虑。
在本期《China Briefing》中,我们将探讨每种投资方式的现状、动机及其挑战,并提供关于如何制定合资协议、如何寻找M&A合作伙伴的重要实践建议。对于寻求在中国进行投资的更多信息,包括合资企业和并购,请联系Dezan Shira & Associates,或者访问其网站www.dezshira.com。通过合作与了解中国市场条件和本地联系的中国伙伴,外国投资者认为这对于进入中国市场至关重要。此外,技术收购也促使中国企业与外国投资者合作组建合资公司。
全球合资企业的成功率相对较低,因此中外合资企业在文化碰撞、领导风格、长期目标等方面可能会产生冲突。计划在中国进行投资的外国企业应意识到合资企业设立、运营和解散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障碍,并学会应对。合同条件与解散安排合同通常存在无法运作的风险,因此应在合同和章程中制定退出策略,确保能以完整的资产和资金离开合资企业。实践中,解散合资公司时,合资公司的董事会应一致同意解散,并获得相关部门的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