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供给侧改革趋势下商业关系调查报告》摘要
主要内容概览:
- 宏观经济与零售业挑战:面对经济增速放缓、产能过剩、房地产库存过剩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中国零售业在2016年面临增长压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降至10.4%,连锁百强企业销售规模增长至2.1万亿元,但增幅创历史最低。
- 零售业供给现状:行业面临不均衡的地区供给、城乡供给差异,以及供给过剩与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的问题。商品供给过剩与消费升级需求不符,导致价格战频发,而海外购和跨境购物的兴起反映了有效供给不足的现状。
- 交易中的商业关系:零供关系受到市场结构、市场力量、寻租行为和交易规范程度的影响。满意度调查显示,供应企业对零售企业的满意度增长更快。供应链的利益分配问题复杂,以单品类价格加成为主要衡量方法。
- 消费者行为变化:年轻一代消费者成为消费主力,推动线上消费、跨境购物、绿色产品追求和共享经济的发展,促使零售企业和供应企业调整策略。
- 零供关系改善建议:报告提出对企业的经营改进和对政府的政策建议,旨在促进零供关系的良性发展。
关键数据总结: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6年33.2万亿元,同比增长10.4%。
- 连锁百强企业销售规模:2.1万亿元,同比增长3.5%。
- 中国网络零售市场规模全球首位,2016年交易规模5.3288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4.9%。
- 零售业营业面积:2015年末3.26亿平方米,从业人数682.8万人。
- 每万人商业营业面积:东部2004平方米,中部748平方米,西部603平方米。
- 每万人商业从业人员数量:东部65.8人,中部40.0人,西部36.6人。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分布:城镇占比86%,乡村占比14%。
- 有效供给不足:表现为商品价格战、消费者对高品质商品需求与市场供应的不匹配,以及消费外流现象。
结论:
报告揭示了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中国零售业面临的多重挑战与机遇。通过分析市场动态、消费者行为和商业关系,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旨在促进零售业的转型升级和零供关系的优化。报告强调了技术进步、消费者偏好变化对零售业的影响,以及企业与政府在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中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