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及分类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盟的定义,服务机器人是一种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机器人,它能完成有益于人类健康的服务工作,但不包括从事生产的设备。服务机器人的定位就是服务。从机器人的功能特点上来讲,它与工业机器人的一个本质区别在于,工业机器人的工作环境都是已知的,而服务机器人所面临的工作环境绝大多数都是未知的。 根据中国电子学会定义,服务机器人指在非结构环境下为人类提供必要服务的多种高技术集成的先进机器人,主要包括家用服务机器人、医疗服务机器人和公共服务机器人。其中,公共服务机器人指在农业、金融、物流等除医学领域外的公共场合为人类提供一般服务的机器人。 二、行业政策 1、国家层面相关政策 随着新基建的落地,5G网络、大数据中心、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服务类机器人一直以来的痛点,如不够智能、效率低等问题得到优化,未来AI、GPT等概念的融入,将加速服务机器人应用场景的进一步拓展。近年来我国服务机器人行业支持政策频出,应用场景不断扩展。 2、地方层面相关政策 在国家政策对服务机器人发展的大力助推下,各省市结合当地优势产业,纷纷发布服务机器人的扶持和引导政策,如2023年6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育100种高技术高附加值机器人产品、100种具有全国推广价值的应用场景,万人机器人拥有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形成创新要素集聚、创新创业活跃的发展生态。2023年9月重庆市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发布《深入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7年)》,提出加强服务机器人、服务器、物联网设备、智能家居、智能可穿戴等新型智能终端产品培育,丰富电子终端品类。 三、发展历程 服务机器人通常具备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模式,可以认识周围环境,根据变化的环境信息进行自主思考,并作出反应,是多种技术集成的智能化装备。其定位是服务于人类的非生产性机器人,能够广泛地运用在家庭生活、商业活动中。我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至今,其历程可分为萌芽期、探索期与市场启动期三个阶段。 四、行业壁垒 1、技术壁垒 服务机器人涉及多项学科及多项先进技术领域;系统产品的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设计开发比重非常大。从事服务机器人行业的厂商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将多学科的先进技术集合为一体,熟练掌握上游行业所提供的各类关键零部件性能,并对下游行业用户的需求进行挖掘,高度综合相关技术并对系统进行集成后,才可设计出符合要求的产品。 2、人才壁垒 服务机器人行业需要大批掌握先进系统控制软件、装备机械等领域的高素质、高技能以及多学科性的专业人才。作为服务机器人生产商也需要大批对用户需求以及产品特征深入了解,并具备丰富经验的市场营销人才。 3、产品质量壁垒 由于消费者对服务机器人的技术性能、用户体验要求不断提高,同时国家CCC强制认证、国内外对产品技术和环保要求的壁垒以及新认证项目的不断推出,导致服务机器人产品的质量、性能和档次不断升级,其质量、性能、档次和公司的信誉成为决定企业在服务机器人行业内竞争地位的重要因素。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原材料质量、生产设备、工艺流程、工人熟练程度、管理水平、检验水平等,提高产品质量一方面需要较高的生产管理、质量控制能力、丰富的生产管理经验和过硬的品质保证体系,另一方面需要较多的资金、设备投入。对于服务机器人行业新进入者而言,要达到可靠的质量水平是个缓慢的过程。 4、品牌壁垒 目前国内服务机器人市场参与者数量庞大,性能参差不齐,而性能优秀的品牌产品市场集中度很高;同时国家CCC强制认证对产品的稳定性、安全性要求较高。品牌化是此类产品消费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服务机器人的品牌意味着安全与质量的保障。因此,品牌认知度成为了消费者选择一款服务机器人产品时的重要参考。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消费选择,尤其是中高端消费阶层对品牌有较强的信赖感和依赖感,服务机器人产品的品牌优势至关重要。知名服务机器人品牌的树立是一家企业在产品质量、产品设计、品牌定位和营销网络等诸多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长期耕耘的结果,品牌定位与品牌经营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服务机器人行业的新进入者难以在短时间内树立稳固的品牌形象。 五、产业链 1、行业产业链分析 服务机器人行业上游是元器件厂商,包括减速器、伺服电机、激光雷达、传感器等,这些厂商是典型的技术驱动型,并且如果中下游出现快速爆发,则产能可能成为制约因素;中游包括语音提供商和图像提供商,这个板块相对比较独立,数据和算法是其核心竞争力,中游产品板块包括从设计、加工一直到营销,品牌、渠道和产能是其核心壁垒,如果做产品的公司能够通过操作系统建立起生态圈,将成为其重要壁垒,中游的语音图像板块和做产品的板块通过虚拟和实体向下游各个场景的消费和流通环节进行渗透,各个场景按照产业化的难易程度进行产品的迭代放量,成为中上游的强力引擎。下游主要包括教育、娱乐、医疗、清洁、安防、餐饮、消防等应用场景用户以及个人消费者。 2、行业领先企业分析 (1)科沃斯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科沃斯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深耕服务机器人使用场景及体验的洞察与分析,专注于研发、设计和制造全球领先的家用、商用服务机器人解决方案,推动高品质的智能生活、生产方式。基于多年在服务机器人领域的研发投入和技术积淀,公司引领开发了包括扫地机器人、擦窗机器人和空气净化机器人等在内的多款针对家庭地面清洁与环境健康的服务机器人,以及针对庭院护理场景的割草机器人。 2022年科沃斯营业收入为153.2亿元,同比增长17.11%,其中服务机器人收入为78.74亿元,同比增长15.34%。 (2)北京石头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石头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际上将激光雷达技术及相关算法大规模应用于智能扫地机器人领域的领先企业。智能扫地机器人在通过基于激光测距传感器、惯性测量单元等传感器的SLAM算法构建出户型地图后,再根据户型地图进行定位,同时通过AI算法规划出智能、高效地清扫路径,可以有效避免漏扫、重扫。服务器端通过对互联网产品数据进行深度学习、算法优化从而不断迭代升级机器人算法。截至2023年前三季度石头科技营业收入为56.89亿元,同比增长29.51%,归属净利润为13.6亿元,同比下降59.1%。 六、行业现状 随着服务机器人的快速发展,其在医疗康复、教育娱乐、家政服务、抢险救灾、公众服务、商业应用、国防等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取得快速的发展,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服务机器人的发展,将其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给予重点支持,具有及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从国内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来看,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服务机器人找到发展新机遇,抗疫系列机器人已形成初具规模的产业增长点。2018-2022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从家用服务机器人为主导,逐渐转变至商用服务机器人占据上风,市场规模从117.8亿元增长至400亿元,公共服务、教育等领域需求已成为推动服务机器人发展的主要动力。 七、发展因素 1、有利因素 (1)政策支持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用于支持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为产业跃迁提供强大动力支撑。 《“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指明了机器人产业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推进服务机器人技术的综合集成应用;《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重点提升服务机器人等电子专用设备。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为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和引导。 (2)人口老龄化推动服务机器人的应用与普及 我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已经达到2097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达14.86%。人口老龄化在带来旺盛养老需求的同时,也造成了劳动力短缺和人力成本上涨的问题。在人工智能和智能柔性关节支持下,加之消费升级趋势清晰,服务机器人在养老领域应用大有可为。与此同时,在技术升级和成本降低共同推动下,人力成本和服务机器人使用成本差距逐渐缩小,在部分成熟领域,规模化应用服务机器人的成本已经低于人力成本,增加服务机器人在多领域的商业应用正在成为当前发展趋势。 (3)技术进步 过去,由于智能水平限制,服务机器人只能从事限定的固定性工作,无法自适应调节到与应用环境相匹配的工作状态。而现在,随着5G新材料、高精度控制和软件算法的持续突破,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深度学习场景识别、人机交互、推理认知等领域应用加速,服务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当前,单一功能的服务机器人正在逐渐被拥有多模态、多服务体验的智能服务机器人所取代。 目前,国内机器人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在柔性关节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给服务机器人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4)新渠道的出现 随着互联网人群的不断扩大,线上销售正日益兴起。相比于传统渠道,消费者可随时随地通过电商进行消费,没有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消费者可接触到的服务机器人产品也更加多样,选择范围更广。 另外,对于卖方,相比于通过店面铺设或者商超进行渠道下沉,轻资产的线上渠道让他们更便捷、快速、低成本地将服务机器人产品辐射至更广阔的消费市场。因此,线上渠道的蓬勃发展有利地补充了传统销售渠道,搭建起了立体的销售网络,为上游生产商提供了强有力的渠道支持和生产拉动作用。 2、不利因素 (1)产品以低端为主 中国总体的服务机器人技术仍然较弱,无法适应迅速发展的市场需求。由于市场惯性,国产服务机器人以低端产品为主的局面仍长期存在,主要生产三轴和四轴机器人,应用于精细和高端制造业领域的六轴及以上的服务机器人占比较少。目前,国产六轴服务机器人的新装机量不足10%。此外,我国机器人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较弱。中游语音技术(如科大讯飞)和图像技术(如上海天数智芯的GPU)已经有成熟的商用商品,但机器人高端操作系统和上游技术(如芯片、舵机)严重依赖国外进口。 (2)高端技术人才欠缺 服务机器人属于技术密集、人才密集以及资金密集型行业。我国成为全球机器人的最大市场,且每年保持高速增长,而人才储备数量和质量却捉襟见肘,特别是从事专业研发及应用的技术人才。首先,服务机器人是一个交叉复合领域,涉及机械、力学、电子等多个专业领域,因此对人才要求较高。 其次,服务机器人作为一个新兴行业,高校在这领域的教育培养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尽管目前有不少实验室以及产学研合作,但国内尚少有高校能够大规模地培养此类高端人才。 (3)资金压力较大 前沿技术的基础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随着家庭服务机器人产品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需要持续投入大量的研发资金进行基础性、前瞻性研发,方能完成推出下一代产品所需的技术积累,这极大地提升了未来家庭服务机器人行业的进入门槛,使行业内的技术创新型企业面临较大的融资压力,成为制约家庭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八、竞争格局 目前,国内服务机器人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现有竞争者较多,竞争较为激烈,行业内品牌头部集中效应较为明显。国内头部企业产业布局较广,积极发展全球战略,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竞争力较强。 我国服务机器人制造企业不仅局限于科技公司、大型互联网企业,不少家电企业也进入服务机器人行业,如:美的进军家庭服务机器人领域,开辟机器人业务,打造智能制造+智能家居的“双智”战略。家电企业的进入,为服务机器人行业注入新能量,加剧了行业竞争。 九、行业趋势 在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资本青睐等多种利好因素作用下,未来十年服务机器人将迎来发展黄金期。不仅应用领域和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服务机器人产品和技术也将迎来跨越式发展,产品将愈发多元化,同时服务机器人的自主性和智能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我国服务机器人产品发展将呈现普及化、智能化、轻量化、专业化与人性化五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