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及分类 医疗信息化即医疗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是指通过计算机科学和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及数据库技术,为各医院之间以及医院所属各部门之间提供病人信息和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和数据交换,并满足所有授权用户的功能需求。医院信息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医院信息化主要是指医疗服务环节的信息化,而广义的医院信息化还包括医疗支付环节的信息化、医药流通环节的信息化以及其他医疗或医药相关环节的信息化。 二、行业政策 国家医疗信息化建设规划呈现阶段性特点,自“十二五”规划开始,国家明确提出加强医疗卫生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有关医药、远程医疗的规范性法规相继出台,医疗信息化建设全面展开;“十三五”期间,建设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信息化系统,加速医疗信息系统的打通、多层级医院协同发展成为关注重点,2020年新冠疫情进一步催化医疗卫生平台一体化、标准化建设需求,同时推进区域医疗系统互联互通,及数据实时共享,建设重点从单一的信息化系统,逐步向场景化、平台化、生态化转变。 三、发展历程 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HIS/HMIS)普及阶段、临床信息系统建设阶段、信息平台建设阶段、数据整合阶段。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从早期的单机单用户应用阶段,到部门级和全院级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从以财务、药品和管理为中心,开始转向以病人信息为中心的临床业务支持和电子病历应用;从局限在医院内部应用,发展到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应用尝试。 中国医院信息化建设与发达国家医院信息化相比,虽然在整体水平上存在一定差距,但是在尖端信息技术应用领域已经相当接近。在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规模和应用效益上,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后发优势,避免分散建设和缺乏规划导致的集成与整合方面的难题,实现了能够以较低的投入和较短的时间,达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四、行业壁垒 1、行业经验与专业知识壁垒 医疗卫生机构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医疗信息系统的复杂性。医疗卫生机构类型、规模、业务流程、信息化应用水平的差异决定了医疗信息化需求的个性化程度很高,同时,医疗业务本身专业化程度较高,在医疗信息化业务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医生与患者的联动。 因此,医疗信息化业务不仅要求服务厂商具备计算机、通信、网络等专业技能,更要求其对临床医学、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规划、医疗卫生机构功能设置、医疗卫生机构业务流程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只有具备丰富行业经验和复合知识结构的服务厂商方能完成全院级别的医疗信息系统建设,缺乏长期积累的新进入者很难在短期内具备相关能力。 2、产品和技术壁垒 医疗信息化作为知识密集型行业,需满足医疗学科严谨性和信息技术先进性的需要,技术壁垒较高。医疗卫生机构需求多样性进一步加大了产品开发的技术难度和创新要求。同时,由于涉及个人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对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也相对较高。产品成熟度、系统完善性、定制开发效率、系统可扩展性与技术服务水平为客户购买的重要考虑因素,也使得拥有全面成熟的产品体系和领先研发技术的服务厂商在该领域内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也对潜在的市场进入者形成较高的进入壁垒。 3、客户迁移壁垒 医疗卫生机构业务条线多、流程复杂,对应的信息系统功能繁多、架构复杂、数据安全性要求高,加之医疗政策变动频繁,因此决定了医疗卫生机构与医疗信息化厂商之间以长期合作为主。在医疗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特别是电子病历等具备信息整合集成功能的产品建设,服务厂商全面深入地了解了医疗卫生机构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管理需求和使用习惯等关键信息,通过针对医疗卫生机构个性需求的项目开发搭建了覆盖全院的信息系统和数据中心,医疗卫生机构对于信息系统开发厂商的依赖程度较高。更换开发厂商不仅需要付出较高的关键信息迁移成本,且新厂商难以在短期内全面了解既有系统的技术特点,因此,若系统开发厂商的产品与服务质量较好,双方往往会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这一特点有利于市场先入者的业务持续发展,而对新的市场竞争者形成了较高的进入壁垒。 4、品牌壁垒 医疗信息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要求较高,过往成功案例和品牌影响力对于医疗卫生机构购买决策影响较大。服务厂商通常经过长期的项目经验积累、典型案例实施和技术研发,方可在医疗信息化行业内取得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影响力,构建起核心竞争力。新进入者很难快速建立并维持稳定的业务渠道。 5、渠道、产品化能力及整体解决方案交付能力壁垒 医疗信息化系统的定制化特性明显,此外对售后维护服务的及时性要求高,因此医疗信息化行业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征,这也是众多区域性小企业存在的根基。在这种背景下,具有丰富的全国性渠道的厂商将具备更广阔的业务辐射范围和更好的用户体验,因此具备更强劲的竞争力。此外,基于对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以及不同业务的理解,使用先进架构和技术将应用需求产品化的能力是提高医疗信息化厂商盈利能力和业务扩张能力的关键。最后,站在医疗卫生机构的角度,来自不同供应商的信息化产品彼此之间难以有效集成、对接的问题普遍存在,从提升系统整体运行效率的角度出发,未来医疗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将更受青睐。 五、产业链 1、行业产业链分析 医疗信息化行业的上游行业为医疗设备、基础IT硬件、基础IT软件与云服务行业,其产业特点为:上游市场为开放市场,计算机、网络设备等硬件产品供应充足,厂商间竞争充分,产品替代性强; 技术更新快,产品生命周期短,价格变动大;高端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主要由外商提供,且价格较高。上游行业的技术进步、新产品的价格下降均将对医疗信息化行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医疗信息化行业改进技术研发手段、完善产品性能、提高工程实施效率。 医疗信息化行业的下游为医疗卫生服务行业,包括各级卫生行政管理机构、各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疾病控制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农村合作医疗机构城市应急指挥中心(医疗部分)等,目前上述机构均为医疗信息化行业的目标用户,其中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农村合作医疗机构及各级卫生行政管理机构是主要用户。随着医疗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行业的应用范围将不断拓展,行业用户规模将日益增长,从而将对医疗信息化行业的发展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 2、行业领先企业分析 (1)卫宁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卫宁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集研发、销售和技术服务为一体,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致力于提供医疗健康卫生信息化解决方案,不断提升人们的就医体验和健康水平。 截至2022年年底,卫宁健康服务的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用户达6000余家,其中包括400余家三级医院,用户遍布全国除台湾、香港以外的32个省市自治区及特别行政区,是医疗信息化行业客户覆盖最广的公司之一。2022年卫宁健康经营情况较为稳定,医疗卫生信息化业务领域千万级大额订单同比大幅增长,但主要受宏观环境影响,卫宁健康部分商机订单延后,在手订单实施和项目交付验收部分延缓。据统计,2023年上半年卫宁健康营业收入为11.92亿元,同比增长8.75%,其中医疗卫生信息化业务收入为10.69亿元,同比增长16.6%。 (2)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业务和产品覆盖HIS、CIS、医院信息集成平台、护理管理平台、互联网医院、医疗物联网集成平台等,基于新信息与通信技术架构研发智慧医院产品线,引领智慧医疗和智慧健康的协同发展:一方面在国内多家大型三甲医院落地实施,树立示范标杆,同时为近2000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提供信息化服务;另一方面在重点地区深耕打造区域规模效益,宁波金唐的业务在浙江省市场占有率超30%、在宁波市超95%,成为国内智慧医疗的重要建设者。据统计,截至2023年上半年万达信息营业收入为14.08亿元,同比下降24.34%,其中智慧医卫业务收入为6.2亿元,同比增长39.7%。 六、行业现状 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以及技术驱动下,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张。据统计,我国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302.4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546.4亿元,2015-2022年CAGR为8.82%。医疗信息化硬件市场是我国医疗信息化主要市场,占医疗信息化整体市场规模的61.19%。 市场呈现高速增长,2022年我国医疗信息化硬件市场规模达到334.34亿元,同比增长4.99%。2022年我国医疗信息化软件市场规模达到103.81亿元,同比增长11.48%。2022年我国医疗信息化服务市场规模为108.25亿元,同比增长11.91%。 七、发展因素 1、有利因素 (1)产业政策支持 政策是医疗信息化行业驱动行业增长最重核心的因素。虽然国内外医疗信息化行业在监管体制、发展侧重等方面略有不同,但整体上来讲,医疗信息化的发展由政府作为规划者和监督者,显著地受到政府相关政策影响。国内医疗信息化发展受政策重视源于2009年医疗信息化作为医疗深化改革的“四梁八柱”成为医疗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近年来,医疗信息化相关政策频出,直接推动了医疗信息化行业的快速发展。 (2)信息技术不断发展 现代医疗服务业是信息密集和信息依托型产业,信息技术对现代医疗服务业的发展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首先,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医疗服务模式和医疗管理模式的转变;其次,新的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断创造出新的产业形式,从而催生和引领新兴服务业的发展;此外信息技术还直接推动和影响了市场机制与政府监管方式的完善。如面向服务的SOA架构技术的运用,解决了医疗信息的共享问题;三维重建技术、多影像融合技术的运用,催生出医学影像系统(PACS);现代通信和网络技术的运用,为远程医疗的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3)医疗机构对软件价值的认可度逐渐提高 长期以来,受传统的“重有形资产,轻无形资产”思想的影响,国内广大医疗机构对软件产品的价值认识不足,估价偏低,影响了软件产业的健康发展。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社会公众对软件产品的认识逐渐提高,广大用户对软件产品价值的评估也日趋公允、合理,为医疗信息化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2、不利因素 (1)行业标准发展滞后 虽然近几年来,卫生信息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医疗信息化的相关规范与标准,但由于标准的制定往往滞后市场发展,现有的规范与标准仍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医疗信息化市场的实际需要,目前仍有较大部分产品开发处于无标准可循状态,造成医疗信息化行业研发资源浪费,对医疗信息化企业技术开发造成较大影响。 (2)专业人才匮乏 医疗信息化行业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行业,产品功能具有较为明显的专家系统特征,如:医生工作站的辅助医生诊疗功能,要求产品研发团队有丰富的医学知识支撑,才能研发出合格的产品。因此医疗信息化行业需要大量的拥有IT与医疗卫生双重知识背景的人才,而这类人才的培养却比较困难,专业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医疗信息化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由于专业人才的匮乏,致使国内同类厂商之间争夺人才的现象较为普遍,给人才队伍的稳定带来较大挑战。 (3)市场集中度程度低 目前医疗信息化行业内厂商众多,且区域分布较为明显,市场份额较为分散,呈现“大行业、小企业”格局。近年来,我国医疗信息化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市场竞争日益加剧。 八、竞争格局 鉴于我国大中型医疗机构的信息化需求已进入全院级别的医疗信息整合应用阶段,目前我国三种类型的医疗信息化企业均涉足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医疗管理信息化业务,第一类企业以HIS系统为基础,逐步向临床医疗管理信息系统延伸,代表企业为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华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卫宁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二类企业以电子病历系统为核心产品,代表企业为北京嘉和美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第三类企业以临床医疗管理信息应用子系统为基础,逐步向临床医疗信息集成延伸,代表企业为苏州麦迪斯顿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九、发展趋势 医疗信息化产业以信息技术服务于医疗健康领域,其技术发展趋势充分反映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趋势,主要表现为大数据集成应用将成为医疗信息化产业的核心应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