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及分类 合成纤维是以石油、天然气、煤及农副产品等为原料,经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制成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再经加工而制得的纤维。根据国家统计局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合成纤维行业属于第28大类“C28化学纤维制造业”项下的子行业“C282合成纤维制造”。合成纤维可以分为锦纶纤维、涤纶纤维、腈纶纤维、维纶纤维、丙纶纤维、氨纶纤维和其他合成纤维。 二、商业模式 1、采购模式 合成纤维生产企业结合生产计划与实际需求确定采购原材料的类别及数量,设立供应部负责供应商的选择、采购谈判、采购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等,建立了一套涵盖供应商管理、采购计划管理、采购方式与价格管理、采购合同与订单管理、采购验收管理、退换货管理、采购入账管理及采购付款管理的内部制度体系,规范物料请购、审核、采购标准化和规范化,确保生产经营顺利进行。 2、生产模式 由于产品类别丰富,下游客户需求灵活多样,为了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合成纤维生产企业采取以订单化生产为主,并根据客户的历史使用量配备适当库存的生产模式。企业生产部门根据销售订单,制定生产计划,并下发配料单,交由车间进行排产。企业制定了生产管理制度对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管控,设置固定时间对生产线上的产品取样,检测颜色等性能,及时对投料比例和设备参数进行动态调整,实现安全生产和成本控制。 3、销售模式 合成纤维生产企业采取直销的业务模式,下游主要为生产型客户、部分贸易型客户。企业客户涉及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等领域,因不同客户对产品的颜色、功能性有差异化需求,并且同一客户的需求也根据终端产品的不同而存在变化,合成纤维生产企业与客户深度融合,协同客户针对产品、功能进行开发,实行产品和服务的定制化。 三、行业政策 1、行业管理体制 中国对合成纤维行业的监管,主要采用市场调节、政府宏观调控及行业自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相关的管理部门包括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和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对再生合成纤维的管理部门还包括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的主要职责包括:制定行规行约,建立行业自律机制,维护行业整体利益; 受政府委托提出行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政策和技术经济政策,制定和修订行业标准,推进行业标准贯彻实施,进行技术成果鉴定和推广工作;研究国内外化纤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组织开展技术经济和市场信息交流,咨询及发布。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的主要职责包括:向政府部门提出制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政策和法规等方面的建议,组织制定、修订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的协会标准,制定行业标准、承担重大科研课题、开展重大工程和经济技术政策的前期调研论证;受政府有关部门委托,开展行业准入资格审查及各种研发、生产技术的咨询活动等。 2、行业相关政策 近年来,为了促进合成纤维行业发展,国务院及相关部委、行业协会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合成纤维行业往绿色、高质量方向发展,2022年4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优化区域布局,加强国际合作,推进数字化转型,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和兼并重组,培育龙头企业,坚持节能降碳优先,开展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建设,加强废旧资源综合利用,扩大绿色纤维生产,构建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2023年12月,工信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7年,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有效支撑制造业比重保持基本稳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进一步巩固增强。 四、发展历程 中国合成纤维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叶,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早期,合成纤维行业开始蓬勃发展,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国合成纤维行业进入了大规模扩张的时期,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合成纤维行业逐渐走向国际市场,21世纪初,中国合成纤维行业经历了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企业开始注重产品品质和环保,逐渐向高附加值产品方向发展,近年来,中国合成纤维行业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合成纤维生产和消费市场之一,对国内外市场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此外,对绿色环保的关注也推动了合成纤维行业往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 五、行业壁垒 1、技术壁垒 随着市场应用领域深化和下游客户要求提升,对合成纤维产品提出更高的要求,合成纤维企业需要持续开展新产品研发、配方完善、工艺优化、设备改善等工作,提升技术水平,技术水平的提升需经过长时间的沉淀,因此,行业的新进入者面临较高的技术壁垒。 2、人才壁垒 合成纤维的研究和生产涉及物理、化学、机械设备等多学科知识和技能,对人才储备的要求较高。 在研发和工艺改进过程中,一方面,企业必须具备技术能力较强的研发人员才能开发新配方和新产品; 另一方面,员工需要对原料性质有深入的理解,否则难以开展后续工艺改进工作。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熟练的技术操作人员对设备进行精确调整和操作,才能保证工艺的稳定性,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3、客户壁垒 合成纤维往往是下游产品的主要原材料,合成纤维企业与下游客户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因合成纤维的质量稳定性将显著影响下游客户的产品,尤其是汽车产业链客户,通过严格筛选选定供应商后,基于行业惯例不轻易调整。功能性、差异化的合成纤维产品均需根据下游客户需求开展研发,为保证合成纤维与下游产品相匹配,部分下游客户需要与合成纤维制造企业共同开发。合成纤维企业的口碑及客户粘性为其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行业新进入者将面临获取客户的壁垒。 4、资质壁垒 部分合成纤维下游企业对于材料供应商有严格的资质要求,对于合成纤维企业管理能力、产品质量、生产环境、制造工艺等方面均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因此,行业新进入者较难在短时间内取得相应专业资质认证。 5、规模壁垒 根据合成纤维企业的成本结构,材料成本及设备投入为主要成本,行业内的竞争核心为生产规模形成的原材料成本优势和设备使用效率优势、生产管理能力形成的产品质量优势。为了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推进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国家发改委修订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对合成纤维行业企业的新增产能投资规模作出限定,并对落后产能进行淘汰。基于行业竞争核心以及投资规模的产业政策限制,新进入者须具备较强的资源以支撑大规模的投资和生产,这对于实力较弱、经营能力有限的企业而言构成了规模壁垒。 6、资金壁垒 合成纤维行业对企业资金规模有较高的要求。首先,建设合成纤维生产基地需要购置较大面积的土地、购买专业生产机械设备和建设专门产品生产线,前期投入资金需求较大。其次,随着用户对产品品质及性能要求的提升,合成纤维制造企业必须在技术研发领域持续投入资金,以针对客户需求变化开展研发,并且须针对下游行业需求发展趋势提前布局研发。因此,新进入合成纤维行业的企业必须具备较强的资金实力,从而构成了进入行业的资金壁垒。 六、产业链 1、行业产业链分析 合成纤维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环节,主要包括对二甲苯、乙二醇、丙烯腈、聚丙烯、已内酰胺等,作为重要的工业材料,合成纤维被广泛应用于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等多个领域,伴随着下游行业的发展,合成纤维行业将获得良好的市场机遇。合成纤维行业产业链如下图所示: 2、行业领先企业分析 (1)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各类民用涤纶长丝的生产、销售,以及涤纶长丝主要原料之一的PTA(精对苯二甲酸)的生产。主要产品为各类民用涤纶长丝,包括涤纶POY、涤纶FDY、涤纶DTY、涤纶复合丝、ITY、中强丝六大系列一千多个品种,覆盖了涤纶长丝产品的全系列,在行业中有“涤纶长丝企业中的沃尔玛”之称。截止2022年末,公司已具备800万吨原油加工权益量、720万吨PTA、910万吨聚合、960万吨涤纶长丝年生产加工能力。从营收情况来看,2023年1-9月桐昆股份营业总收入已完成617.4亿元,毛利润37.71亿元,毛利率为6.11%。 (2)恒逸石化股份有限公司 恒逸石化致力于发展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炼油-化工-化纤民营跨国产业集团,公司打通从炼油到化纤全产业链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上游、中游、下游产业链一体化的柱状型产业结构,在国内同行中打造独有的“涤纶+锦纶”双“纶”驱动模式,形成以石化产业链为核心业务,以供应链服务业务为成长业务,以差别化纤维产品、工业智能技术应用为新兴业务的“石化+”多层次立体产业布局。从营收情况来看,2023年1-9月恒逸石化营业总收入已完成1015亿元,毛利润39.43亿元,毛利率为3.88%。 七、行业现状 合成纤维具有耐磨、抗皱、易于清洗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等领域,随着下游市场的发展,对合成纤维需求持续增长,近年来中国合成纤维企业纷纷扩大产能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2023年中国合成纤维产量达6484.8万吨,同比增长5.36%。 八、发展因素 1、有利因素 (1)产业政策支持 《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纺织行业“十四五”《科技、时尚、绿色发展指导意见》、《“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推进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的实施意见》、《关于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纺织工业提质升级实施方案(2023—2025年)》、《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产业政策均鼓励合成纤维行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传统工艺、装备及生产控制水平,大力发展高性能纤维、差别化纤维,促使中国合成纤维行业综合竞争实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推动行业往高质量、绿色方向发展。 (2)产业集中度提升和产品结构改善 中国已成为合成纤维生产大国,国内合成纤维生产企业群也正向浙江、江苏、福建等地区集中,产业基础的加强,又极大促进了技术进步,近年来,中国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化已取得突破性进展,自主研发的品种日趋齐全,耐强腐蚀、耐高温、阻燃和高强高模这四类代表性品种已实现产业化。产业集中度的提升和产品结构的改善有利于提升国内合成纤维行业的竞争力。 (3)市场空间广阔 合成纤维在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等行业广泛应用,随着中国人口的增长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为服装、家纺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而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作为合成纤维行业的下游,与汽车、农业、卫生、交通、航空、建材和生物医药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加速升级为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服装、家纺和产业用纺织品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为合成纤维行业带来广阔的增长空间。 2、不利因素 (1)主要原材料市场的波动性较大 合成纤维的主要原材料PTA和MEG等占合成纤维生产成本的比重非常大,而PTA和MEG均为石油制品,受石油价格的影响,近年来PTA和MEG的市场价格出现较大幅度波动,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对合成纤维行业的影响较大。 (2)企业研发水平不高 中国合成纤维生产企业的研发水平不高,用于研发的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中国合成纤维多数产品以走量为主,差别化品种的技术含量偏低,真正意义上的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合成纤维品种产量偏少,功能性差别化产品比重仍然较低,产业用、装饰用纺织品占比较小。 (3)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将导致本行业用工成本上升 随着中国合成纤维工业的快速发展,对于相关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富余劳动力数量不断下降,企业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却持续上升,劳动力供给的减少直接导致企业需要为工人支付更高的工资,提供更优厚的教育、培训、福利等保障体系,使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近年来的用工荒、涨薪潮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未来劳动力成本将会持续上升,并进一步表现为产品出厂价格的提高,对合成纤维生产企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4)行业存在一定程度的无序竞争 合成纤维行业的市场竞争程度较高,行业内存在较多的小型企业,其投资力度较小、经营规范程度较低,致使生产设备落后、科研投入不足、技术水平低、产品低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