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及分类 女装指专为女性设计的衣物。女装可分为上装、下装、连体装、鞋、配饰等五大类。上装包括衬衫、T恤、毛衣、外套等;下装包括牛仔裤、瑜伽裤、半身裙等;连体装包括连衣裙、连体裤等;配饰包括各类帽子、围巾、手套、袜子等。 二、商业模式 1、直营模式 直营模式指品牌开设线下销售门店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直营模式分为联营和非联营两种模式。 联营门店即企业与商场签订联营合同建立联营关系,由商场提供经营场地,并约定商场可在其集中代收的零售款项中获取联营收益。非联营门店即企业与出租方签订租赁合同,并向商场支付租金与其他费用。直营销售门店通常设立在一线、新一线及省会城市的中高端商场或购物中心,便于公司统一管理和形象规范,有利于提高品牌知名度。 2、加盟模式 加盟模式指女装品牌与经销商签订合同,由加盟商运营线下门店。加盟模式分为经销模式和代销模式。 经销模式下,企业与经销商签订合同,对经销商经营区域、经营期限、订货退货、门店运营等内容进行具体约定。代销模式下,企业与代销商签订代销合同,企业在代销商经营的门店销售产品,商品所有权属于企业,代销商获取代销手续费。我国知名女装企业通过加盟模式布局三线及以下城市销售网络,加速销售渠道下沉,挖掘潜在消费力。 3、线上模式 线上模式即女装品牌通过在天猫、抖音、京东等平台开设线上商店以及官方账号,以商品链接的方式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线上模式分为B2C和B2B两种模式。B2C模式下,企业线上销售商品经消费者确认收货后,电商平台将扣除服务费后的货款打入公司账户。B2B模式下,电商平台每月根据企业线上店铺售出产品与企业结算款项,并扣除一定比例的佣金。 三、行业政策 1、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我国对女装行业主要通过行政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等行业自律组织以宏观调控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监管方式进行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服装行业的产业发展政策的制定及监督检查,研究制定行业发展规划,指导行业结构调整,管理项目备案审批等。商务部负责国内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以及特许经营的监督管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负责协助政府部门进行行业管理,协调成员单位之间以及成员与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中国服装协会以推动中国服装行业良性发展为宗旨,为政府、行业、企业以及社会提供与服装业相关的各种服务。 2、行业相关政策 近年来,政府先后出台多项政策和规划,鼓励国产女装品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先进制造项目建设,以培养具备国际影响力的高端品牌,顺应当下消费升级的发展趋势。2023年5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化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制定《加强消费品标准化建设行动方案》,针对纺织服装与服饰产品领域,强调推进产品绿色化、智能化、国潮化发展。2023年12月,工业化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强调传统服饰制造产业深耕女装等细分领域,提升全产业链竞争优势。 四、行业壁垒 1、研发设计壁垒 基于我国女装风格更加多样化,消费者对流行、时尚、材料、版型工艺的需求以及对面料、样式、图案等元素的应用十分敏感。叠加消费者个性化、品质化需求持续提升,女装企业需投入大量资金以及人才资源,培养专业设计师团队,从而保证产品拥有独特的产品风格和较强的辨识度,使产品保持持续的创新能力。 2、销售渠道壁垒 女装品牌的销售渠道资源是核心竞争力之一。中高端女装的目标群体更加注重消费体验,线下门店设立在全国性的中高端购物中心和百货商场有利于提升品牌形象和触达潜在消费群体。其次,线上渠道的快速发展,要求女装企业需要有丰富的线上运营能力、强大的信息化系统和快速反应的供应链来应对市场需求变化。新进入者行业资源整合能力不足,难以在短时间内建立比较完善的销售渠道。 3、品牌壁垒 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逐渐从纯功能性消费理念转变为注重品牌与品质的消费理念。 成熟的女装企业通过品牌故事赋能品牌文化,使品牌具备独有的特质和精神内容。同时依托品牌故事实现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连接,深化客户对品牌的忠诚度。建立具备消费者高度认同感和忠诚度的品牌是新进入者的主要门槛。 五、产业链 女装行业的上游为棉花、涤纶纤维等纺织原材料以及纺织专业设备。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女装制造国与出口国,在产业内拥有充足的资源,充足的原材料保障为我国女装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此外,原材料的价格波动将影响面料的价格,进而影响我国女装的生产成本。女装产业链下游为终端消费群体。随着消费升级趋势加强与国内中高端女装品牌的不断发展,我国中高端女装的销量逐步上升,占据女装零售市场的重要地位。叠加购物渠道趋于多样化,下游女性消费群体的潜在需求转化为购买力,我国女装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国产品牌不断崛起。 六、行业现状 由于女性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社会地位不断提升,女性群体对于服装时尚潮流感、款式以及面料要求持续提高,中高端女装消费需求显著提高。2017-2022年我国中高端女装零售额占女装零售额的比例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目前,女性消费者逐渐从轻信、盲从的消费观念中走出,追求服务自我、取悦自我的消费理念,通过更鲜明、更个性化的方式表达自身的独特性,成为我国中高端女装的主流消费力量。未来,我国中高端女装市场零售额占女装零售额的比例将不断提升。 七、机遇与挑战 1、机遇 (1)利好政策持续发力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消费产业,女装在推进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国家相继出台“促销费、扩内需、提质升级”等利好政策,支持国产女装品牌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提升品牌竞争力。一系列积极政策持续发力,为国产女装企业创新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 (2)消费需求多元化推动女装行业转型升级 在居民消费能力持续提升、消费心理逐步变化、社会发展不断进步等因素推动下,我国女装消费需求趋向多元化。消费者注重的不再是产品的价格,更多的是对品牌附加值的追求,为国产女装品牌带来新的发展动力。女装企业将顺应消费变革趋势,抓住消费者的核心需求,推动女装转型升级,不断向高质量发展。 (3)年轻群体成为消费主力 随着时代变迁,新一代年轻人成为女装消费主力。民族自信心的提升推动年轻消费群体对国产女装品牌的认可度迅速提高,为我国女装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此外,电子商务、直播带货等新商业模式的兴起,为女装品牌提供了多样化的展示平台,为居民购物提供便利,从而使许多国内品牌和新兴力量得以飞速发展。 2、挑战 (1)市场集中度有待提升 目前,我国女装品牌较多,且不断有新兴品牌加入女装赛道。根据企查查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底,我国经营范围包含“女装”的企业达10.74万家。尽管国内已有地素时尚、欣贺股份、歌力思等多个销售规模较大的中高端女装企业,但我国女装市场集中度仍较低,总体上仍处于成长阶段,市场格局较为分散,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品牌并不多见。 (2)经营成本逐步上升 近来年,随着商业地产租金的提高和营销广告费用上涨,服饰零售企业面临较高的成本压力。同时,中高端女装多在一线、新一线及省会城市的购物广场、联营商场开设门店,需要承担较高的商场分成、租金和装修费等费用。此外,产品采购成本的提高以及我国主要城市人力成本的提高也增加了女装企业的经营成本,对国产女装品牌的零售网络拓展和未来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3)知识产权意识有待提高 对于新进入女装赛道的企业来说,无论是研发资金投入,还是高端设计人才的培养,均相对欠缺,从而无法准确把握市场消费热点以及流行趋势,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为保障企业稳定经营,该类型企业通过模仿知名品牌销售模式、抄袭品牌设计等方式维持盈利,特别是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互联网环境下服装行业侵权的风险持续加大,服装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也亟待完善。 八、竞争格局 我国女装品牌较多,市场竞争尤为激烈。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女装消费市场,国际知名品牌加速拓展在华市场份额,强烈的品牌化效应使其在中国女装市场上地位逐步稳固。此外,国产女装品牌持续发力,欣贺股份、锦鸿集团、安正时尚、朗姿股份等一大批知名女装品牌加速崛起,形成具备中国特色的女装品牌矩阵。 九、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部分中高端女装企业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以及影响力,且大部分企业采用多品牌发展战略,通过多风格、多设计的产品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市场地位。未来,国产女装品牌将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利用电商平台提升品牌曝光度,建立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线下则通过优化门店形象,提升服务品质和产品附加值,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此外,女装产品的研发设计是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未来,我国女装品牌将不断加大设计研发投入,完善创新机制和研发激励制度,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不断构建并完善研发设计人才队伍,增强女装的核心竞争力。 在信息化管理方面,我国女装智能管理系统的市场化应用率相对较低。未来,在物联网、5G等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女装企业将持续升级生产、仓储、物流管理设备,实现全产业链信息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