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及分类 港口是位于海、江、河、湖、水库沿岸,具有水陆联运设备以及条件以供船舶安全进出和停泊的运输枢纽。港口是水陆交通的集结点和枢纽处,是工农业产品和外贸进出口物资的集散地,也是船舶停泊、装卸货物、上下旅客、补充给养的场所。根据规模大小,港口可分为特大型港口(年吞吐量大于3000万吨)、大型港口(年吞吐量位于1000万吨至3000万吨)、中型港口(年吞吐量位于100万吨至1000万吨)及小型港口(年吞吐量小于100万吨);按地理位置,港口可分为海港、河港、湖港、水库港;按用途,港口可分为商港、军港、渔港、工业港、避风港。 二、行业政策 港口行业作为国家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并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因此,政府高度重视港口行业的发展,通过政策扶持来推动其快速、健康发展,以进一步促进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2021年12月,国务院发布《“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到2025年,港口码头专业化、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2023年11月,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加快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建设的意见》,指出到2027年,全国港口和航道基础设施数字化、生产运营管理和对外服务智慧化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中,要求推进港口码头的绿色化改造。未来,在政策的指引下,我国港口将加快迈向专业化、智慧化、绿色化。 三、发展历程 我国海岸线绵延18000多公里,沿海及内河港口众多。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港口只是海洋运输同内陆运输之间的一个接口,通常与港区外运输、贸易活动相隔绝。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港口逐渐增加了储存、运输、装卸,以及后来的物流运输等功能,港口服务多元化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港口发展提速,港口逐渐成为供应链中的一个组成环节,港口之间的竞争也逐渐演变成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目前,我国逐渐形成了港口群,并发展临港产业区。同时,在政策的引导下,我国港口也正加快向绿色港口、智慧港口转型升级。 四、行业壁垒 1、地理位置壁垒 港口通常位于沿海或内河的关键水域,这些水域的水深、潮汐、风浪等自然条件对港口的建设和运营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港口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周边环境对港口运营十分重要。某些地区可能由于地理限制,如水深、岸线长度等,无法建设大型港口,从而限制了港口的数量和规模。同时,港口的经济腹地也是决定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经济腹地范围有限或重叠的港口之间会存在激烈的竞争。 2、政策壁垒 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对港口的布局、规模、功能等进行引导和规范,以确保港口行业的有序发展。这些政策可能涉及土地使用、环境保护、安全监管等多个方面,对港口的投资、建设和运营产生重要影响。政策倾斜可能导致某些港口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资源,而其他港口则可能面临发展困境。此外,不同地区的港口政策也可能存在差异,进一步影响港口的竞争格局。 3、资金壁垒 由于港口建设和运营涉及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设备购置以及日常运营费用,对资金的需求巨大。这不仅要求企业具备雄厚的自有资金,还需要通过融资等方式筹集大量外部资金。此外,港口项目的投资回报周期较长,资金回收速度相对较慢,进一步增加了资金压力。因此,资金壁垒使得一些资金实力较弱的企业难以涉足港口行业,限制了行业的竞争和发展。 五、产业链 1、行业产业链分析 港口产业链的上中下游涵盖设备制造、港口运营、物流服务及贸易等多个领域,各环节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港口产业链。港口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集装箱生产供应、港口及航运设施工程建筑、港口口岸电源、港口设备制造等行业,为港口提供必要的设备和技术支持,确保港口运营的高效和安全。中游则是港口运营企业,负责港口的日常运营和管理,包括货物装卸、仓储、转运等业务,是港口产业链的核心环节。下游以物流服务企业和贸易企业等为主,包括物流行业以及批发和零售业。这些行业通过港口进行货物的进出口和物流转运,与港口运营企业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港口产业链的发展。 2、行业领先企业分析 (1)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 宁波港坚持以码头运营为核心,以港口物流和资本经营发展为重点的经营模式,主营业务主要包括集装箱、铁矿石、原油、煤炭、液化油品、粮食、矿建材料及其他货种的港口装卸及相关业务,同时从事综合物流、贸易销售等其他业务。2023年上半年,宁波港完成货物吞吐量5.60亿吨,同比增长4.1%;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152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3%。2020年至2022年,宁波港的营业收入保持上涨趋势,2023年增势有所放缓。2023年,宁波港的营业收入为259.93亿元,同比增长0.12%。宁波港的营收规模增势趋缓主要是由于原油装卸及相关业务板块业务量下降,以及2022年子公司股权转让引起的贸易销售业务营收下滑所致。 (2)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港口始建于1892年,是世界最大的综合性港口之一,也是西太平洋重要的国际贸易枢纽,位于我国沿海的环渤海湾港口群、长江三角洲港口群和日韩港口群的中心地带,为常年不淤不冻的深水良港。青岛港运营管理着青岛前湾港区、黄岛油港区、董家口港区、大港港区和威海港区五大港区。 青岛港主要从事集装箱、金属矿石、煤炭、原油等各类货物的装卸及配套服务、物流及港口增值服务、港口配套服务等。2019年至2022年,青岛港的营收规模稳步上涨,2023年增势减弱。2023年,青岛港的营业收入为181.73亿元,同比下滑5.66%。2023年营收规模下滑主要是由于物流及港口增值服务板块因海运费降低导致货运代理业务等收入减少。 六、行业现状 2020年以来,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保持上涨趋势。2022年受疫情以及国际局势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明显放缓,同比增速不足1%。2023年国民经济整体上延续回升向好的态势,支撑了港口吞吐量的增长。2023年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为170亿吨,同比增长8.2%,增速也明显回升。2024年1-2月,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为26.15亿吨,同比增长8.1%,增长势头持续。港口不仅是货物运输和贸易的重要枢纽,也是连接内陆与海洋、国内与国际的重要桥梁。近年来,我国政策鼓励港口的高质量发展,并加强与境外港口的跨境运输合作,拓展主要港口国内国际航线和运输服务辐射范围。未来,我国港口的货物运输能力和货物吞吐量将持续上涨。 七、发展因素 1、机遇 (1)国家政策支持 政府高度重视港口经济的发展,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引导和鼓励港口行业的发展。例如,2023年11月,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加快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建设的意见》,引导港口行业智慧化发展。12月,国务院又发布《关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鼓励加快发展沿海和内河港口铁水联运,拓展主要港口国内国际航线和运输服务辐射范围。政策为港口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指引和有力保障,助力港口行业高质量发展。 (2)地理位置优越 我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众多优良港口,这些港口地处经济活跃、交通便捷的区域,为国内外贸易提供了便捷的物流通道。同时,我国港口与全球主要贸易航线紧密相连,使得我国港口能够迅速融入全球贸易网络,有效吸引和集聚国内外物流资源。此外,我国港口还具备深水良港、避风良港等自然优势,为大型船舶的停靠和装卸作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3)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 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港口运营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通过引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港口实现了作业流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显著提升了装卸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还使得港口管理更加精细和高效,提升了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此外,新一代信息技术还有助于港口实现与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构建更加紧密的物流供应链,增强整体竞争力。 2、挑战 (1)国际市场的竞争加剧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重视港口建设,导致全球港口数量不断增加,竞争日益激烈。这使得我国港口在争取国际货源、吸引投资等方面面临更大的挑战。同时,国际市场的波动和不确定性也可能影响我国港口的吞吐量和盈利能力。为应对来自国内外同行的竞争压力。我国港口企业需要不断提升服务质量、降低运营成本,并加强与国际港口的合作与交流,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2)沿海地区土地资源紧张 港口建设通常需要大量土地,然而城市化进程加速,使得土地资源日益稀缺。尤其沿海地区的港口集聚,土地资源变得尤为珍贵,港口扩建和新项目落地也变得困难。这限制了港口的规模扩张和功能提升,影响了港口的长期发展潜力。土地资源的紧张也推高了港口建设的成本,增加了企业的运营压力。与此同时,随着海运量的持续增长,港口仓储和堆场的面积不足问题日益凸显,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 (3)建设运营成本高 港口作为重资产行业,涉及大量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置以及日常维护,这些都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高昂的建设成本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财务压力,还限制了港口的扩张速度和规模。同时,运营成本的不断攀升,如人力成本、能源费用等,也进一步压缩了港口的利润空间。高额的成本对于港口企业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可能会限制其发展和扩大规模。 八、竞争格局 我国海岸线漫长,拥有建设和发展港口行业的先天条件,港口企业众多。港口作为交通运输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政策也给予了大力支持。近几年,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持续上涨。从港口企业的货物吞吐量来看,位于第一梯队的是招商港口和宁波港,2023年货物吞吐量均超过10亿吨,招商港口的散杂货业务吞吐量为12.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为18019.5万TEU。位于第二梯队的是青岛港、上港集团、广州港、天津港、秦港股份、唐山港,2023年货物吞吐量均达到亿吨级别。位于第三梯队的是重庆港、厦门港务,2023年货物吞吐量低于1亿吨。 九、发展趋势 在政策和市场双重驱动下,我国港口将逐步朝智慧化、绿色化、多元化和区域化方向迈进。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港口将实现更高效、精准的自动化作业,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同时,港口将加大环保投入,推广清洁能源使用,减少污染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港口也将拓展业务范围,不仅提供传统的装卸、仓储服务,还将发展航运金融、船舶修理等多元化业务,形成完整的港口经济产业链。并且,港口将持续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形成港口群,共同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推动我国港口行业迈向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