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及分类 中小银行一般是从资产规模上进行区分。从广义上来说,中小银行泛指除了中、农、工、建、交、邮储六大国有行之外的所有银行。按照银保监会内设监管分部管辖范围,可对中小银行进行简单区分。 即我国中小银行可大致分为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民营银行、农信社、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类型,由银保监会下设的股份制银行部、城市银行部、农村银行部等机构对应进行监管。 二、行业政策 1、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我国中小银行业主要监管机构包括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和人民银行。2003年4月之前,人民银行是中国金融业的主要监管机构。2003年4月,中国银监会成立,接管以往由人民银行担任的中国银行业主要监管机构的角色,人民银行则保留了中央银行的职能,负责制定并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2018年3月,根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成立,将中国银监会和中国保监会的职责整合,依照法律法规统一监督管理银行业和保险业。202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基础上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不再保留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成为国内银行业主要监管机构。此外,我国中小银行业还接受财政部、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审计署以及国家税务总局等其他监管机构的监督与监管。 2、行业相关政策 为保障国内金融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国家对于我国中小银行业发展给予了极高关注度,行业政策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持续利好产业发展。如《关于印发银行业保险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实施意见的通知》等政策重点指出,要建立健全风险预警响应机制,强化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村镇银行等中小银行风险监测,同时,支持通过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等多渠道对中小银行进行资本补充,进一步稳妥有序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 三、行业壁垒 1、资本壁垒 银行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的行业,同时,为保障行业正常规范运行,我国银行监管机构对银行业实行严格的行业资本准入原则。因此,银行业务经营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一方面是行业监管机构对资本充足率的严格要求,需要行业新进入者拥有足够的初始注册资本;另一方面则是银行的日常运营和风险管理均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这也对新进入者资本雄厚程度提出较高要求,导致行业形成了显著的资本壁垒。 2、技术壁垒 现代银行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大部分银行机构都拥有自己的核心业务系统、风险管理系统、支付结算系统等高度智能化的业务管理服务系统,以更为便利、便捷地为市场客户提供业务服务,不断提升银行市场竞争力。而这些数字管理服务系统的建设和维护都需要由专业的技术团队来操作,以保障系统的流畅性以及银行信息的安全性,叠加,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银行相关信息技术也在加速更新换代,因此,行业对于新进入者而言存在较高技术壁垒。 3、品牌和客户资源壁垒 品牌和客户资源是银行的重要资产。其中,品牌是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代表着银行的市场形象、信誉和服务质量,更承载了客户对银行的信任和忠诚度。对于新进入者而言,要想在竞争激烈的银行业市场中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时间,难以在短时间内与业内已有银行品牌具备相同竞争力。另外,已有银行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往往也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且大部分银行大客户通常都会对常用银行品牌具有较高的依赖性和忠诚度,导致新进入者若想打破这种相对稳定的客户关系,往往需要付出巨大代价。综上,中小银行业存在极高品牌和客户资源壁垒。 四、产业链 1、行业产业链分析 中小银行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IT技术服务商、支付平台、金融市场参与者以及软硬件基础设施供应商等。其中,IT技术服务商为银行提供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支持,推动银行业务的创新与发展; 支付平台为银行提供便捷的支付结算渠道,满足消费者和企业日益增长的支付需求;金融市场参与者包括各类投资者和金融机构,主要为银行提供资金(存款或借款)来源;软硬件基础设施供应商为搭建银行IT系统提供基础的标准化产品,如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存储等硬件产品,以及数据库、操作系统、中间件等软件产品。 产业链中游主体主要由除了中、农、工、建、交、邮储六大国有行之外的中小银行组成,如,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等,是中小银行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市场客户提供存贷款、投资银行、资产管理等核心服务,满足消费者和企业的多元化金融需求。 产业链下游环节主要包括消费者和企业。其中,消费者使用银行业服务进行消费、投资和储蓄,享受银行提供的便捷和安全的金融服务;企业则通过银行业进行资金调度、融资和发展,实现经营目标。随着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的推进,下游产业的金融服务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2、行业领先企业分析 (1)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2002年4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A股上市,2006年9月在港交所上市,股票简称“招商银行”。招商银行是中国境内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旗下拥有商业银行、金融租赁、基金管理、人寿保险、境外投行、消费金融、理财子公司等金融牌照的银行集团,已在全球形成了鲜明的发展特色和重要的市场影响力。2023年招商银行营业总收入为3391.23亿元,同比下降1.64%。 (2)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2007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简称“兴业银行”。兴业银行历经35年持续拼搏和稳健发展,已成为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全国第10家数字人民币指定运营机构,形成了横跨境内外,线上线下结合,涵盖信托、金融租赁、基金、银行理财、消费金融、期货、资产管理、研究咨询、数字金融等在内的现代综合金融服务体系。2023年兴业银行营业总收入为2108.31亿元,同比下降5.19%。 五、行业现状 近年来,随着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我国中小银行生存空间持续被压缩。为寻求更多业务发展机会,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越来越多中小银行开始凭借着一级法人的体制优势和地缘优势,通过补充资本、引进战略投资者、实行差异化经营等方式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争夺主要商业银行的客户资源和信贷资源,特别是在小微企业融资贷款领域,国内中小银行业取得显著成就,促使行业资产规模实现大幅扩张。据统计,截至2023年末,我国中小银行业总资产规模达2390582亿元,同比增长7.81%。 六、发展因素 1、有利因素 (1)宏观经济环境向好发展 银行业的发展与宏观经济环境具有高度相关性。得益于宏观经济政策的积极影响,中国国民经济企稳向好、经济增长持续回升,工业生产增长强劲、企业利润状况不断改善,国内需求稳定增长、国外需求逐步改善,就业形势保持平稳,国内中小银行业面对的宏观经济环境发展持续向好。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结构向着“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方向不断调整转型,银行的客户基础、收入来源、资产质量不断发展变化。顺应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升级的趋势,商业银行在金融活动中的角色将从信用中介、资金中介向信息中介、资本中介转变,资产结构将从重资产、资本消耗向轻资产、资本集约转变,经营理念将从资金供应商向金融服务提供商转变。因此,中小银行业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 (2)行业监管体系日趋完善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依照法律、法规统一监督管理银行业和保险业,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银行业和保险业合法、稳健运行,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我国新金融监管体系正式建立,对监管主体的职责进行了重新划分,国内金融监管将更加具有针对性、前瞻性和可控性,金融监管套利、投机空间出现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为我国中小银行业健康规范化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3)中小银行地方客户资源优势更强 我国小微企业普遍存在资本金不足,缺乏足值抵押担保;财务制度不健全,经营管理模式落后; 风险抵御能力差,信用等级较低等自身问题。由此导致了小微融资难和融资成本高等问题。因此,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发展普惠金融,有利于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增进社会公平和谐,也是金融业支持现代经济体系建设和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体现,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在此背景下,小微企业融资贷款领域将成为国内银行业竞争发展的重要市场。而中小银行对区域经济运行情况、区域产业分布、企业运行状态甚至是企业家本人信息等方面情况的了解及资源积累,都将成为其与中、农、工、建等大型国有银行竞争的重要优势,将为中小银行业务开拓提供重要支撑,持续推动国内中小银行业规模发展。 2、不利因素 (1)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银行资本实力大大增强,业务转型和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提高,国内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其中,大型商业银行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广泛的网点渠道和全面的产品服务,保持较强竞争优势;股份制商业银行凭借机制和产品创新,依托强大的信息技术优势,大幅提高电子银行服务能力,业务快速增长,特别是在中高端客户和中间业务收入领域增长迅猛。此外,自2006年12月国家取消了对外资银行地域、客户群和经营执照的相关限制后,外资银行纷纷在华设立分支机构,积极开展针对中高端客户的投资理财和跨国机构的贸易融资、结算等高端金融产品服务,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程度提高的同时,也对国内银行形成一定竞争压力,使得我国中小银行面对的市场发展挑战增加,行业竞争态势日趋白热化。 (2)中小银行金融科技投入有限 近年来,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支付技术等金融新型科技已经逐步应用到银行业中,打破了以往传统服务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提高了时效性和便利性,扩大了客户服务覆盖面,推动了商业银行业务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金融科技创新技术运用升级需要大量资本支持,相比较而言,六大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科技投入更多,助力大型银行克服了原有不能获取、处理、传递小微企业“软信息”的劣势,推动大型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增量扩面,而中小银行局限于资金和人才方面的实力,难以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在此背景下,中小银行业发展面临的市场竞争挑战持续升级,不利于行业发展。 (3)互联网金融业发展迅猛 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各种基金与互联网理财产品得到迅猛发展。这一趋势意味着可能有大量储蓄存款从银行分流出去,而其中的大部分又以同业存款等形式回流银行。因此,银行的资金成本或会提升,利差缩小,盈利能力受到冲击。此外,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兴起,各家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始利用互联网平台代销产品,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的代销收入,给中小银行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七、竞争格局 近几年来,随着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国内很多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已经很难称之为中小银行,如股份制银行中的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等,其资产规模都已经可以比肩六大行,且资产规模仍在快速增长中,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而城市商业银行中的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等,其资产规模也都已发展至两万亿到三万亿之间,已经超过部分股份制银行资产规模。整体来看,随着银行资本实力大大增强,业务转型和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提高,国内中小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且农业银行等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业务过度下沉,导致其对中小银行传统优势业务的挤压持续增强,致使中小银行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 八、发展趋势 一方面,未来,在日趋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中小银行将继续保持其地方性客户资源积累优势,更加注重区域化和特色化经营,通过深入了解当地经济和市场情况,进一步推出更具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当地企业和居民的多样化需求,以弥补全国性甚至是全球性的金融业务发展的不足,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提高,市场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业务服务需求将持续增长,这也将成为大部分中小银行业务布局竞争的关键市场,以支持国家绿色产业的发展,推动绿色经济的转型和升级。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