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及2024年一季度财务报告,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18.35亿元,同比增长19.20%;实现归母净利润3.20亿元,同比增长35.73%;实现扣非净利润3.09亿元,同比增长39.09%。2024年Q1公司实现营收4.61亿元,同比增长11.33%,环比下降3.93%;实现归母净利润0.67亿元,同比下降10.18%,环比下降27.58%;实现扣非净利润0.65亿元,同比下降12.44%,环比下降25.43%。 多个电子大宗气站投入运营,期待研发成果转化贡献业绩:得益于公司前期新建电子大宗气体项目陆续供气、持续加大氦气市场开发力度,2023年公司电子大宗气体业务营收同比增长25.14%、通用工业气体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5.60%。2023年,公司毛利率为35.06%,同比-3.21pcts,主要系公司推进多个重点项目电子大宗气站持续建设并陆续投入运营,造成对应营业成本增加;净利率为17.42%,同比+1.96pcts。24年Q1,受氦气业务市场回撤影响,整体毛利和净利润同比下滑;公司毛利率为30.74%,同比-10.95pcts,环比+0.04pcts;净利率为14.62%,同比-3.17pcts,环比-4.86pcts。费用方面 ,2023年公司销售 、 管理 、 研发及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10%/8.71%/4.84%/0.70%同比变动分别为-0.72/-0.02/+0.18/-0.80pcts。2023年公司扩大产品及技术研发,投入研发费用8875.96万元,取得较为突出的研发成果:公司成功自主开发了亚超临界二氧化碳输送技术,成为世界少数掌握此技术的公司,填补了国内空白; 公司推出新一代气瓶智能操作系统“HandlingPilot®”,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和机器人技术,实现气瓶充装“无人”化。 巩固电子大宗供应优势,战略布局电子特气推动可持续发展:2023年,公司积极推进合肥综保区、华星光电t9、合肥长鑫二期、北京长鑫集电、上海鼎泰匠芯等多个重点电子大宗气站项目持续建设,并陆续实现商业化。同时,公司陆续中标西安欣芯、深圳赛意法、广州增芯、广州广芯、北京赛莱克斯等客户的新建电子大宗气站项目,均签订长期供气协议,扩大了在集成电路制造等领域的领先优势。在氦气业务方面,随着广州、武汉氦气生产基地相继竣工投产,公司开拓更多氦气资源,全球供应链建设日趋完善,市场供应能力稳步提升,进一步巩固了公司氦气业务的领先地位。为延伸电子超纯气体产品链、巩固和发展现有电子大宗气体客户,公司适时开展电子特种气体业务战略布局,预计电子特种气体项目将在2024年进入全面建设阶段,打造自主可控的电子特气供应体系,推动公司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氦气供应打破外资垄断,工业气体市场广阔:根据卓创资讯数据,2023年中国电子大宗气体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03亿元,按公司电子大宗气体销售收入测算,公司电子大宗气体的市场占有率为11.75%。2023年,在国内集成电路制造和半导体显示领域的新建现场制气项目中,公司中标产能占比达到24.6%,排名第二。在电子大宗气体领域,公司已与林德气体、液化空气、空气化工三大外资气体公司形成了“1+3”的竞争格局。公司围绕氦气完整供应链形成了自主可控的技术能力,成为进入全球氦气供应链的第一家内资气体公司;同时,公司持续完善氦气供应链,计划在2025年拥有100个ISO罐的运力,支撑公司成为拥有全球5%市占率的氦气厂商。公司气体产品下游产业涵盖集成电路制造、半导体显示、电子设备及材料、低温超导、能源化工、机械制造等电子及通用工业领域,根据卓创资讯数据,随着工业气体主要下游应用领域稳定发展,预计2025年中国工业气体行业有望达到近2600亿元的规模,公司有望迎来广阔成长空间。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公司是一家国内领先的电子大宗气体综合服务商,产品涵盖电子大宗气体的全部六大品种以及主要的通用工业气体品种,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制造、半导体显示、光纤通信等电子半导体领域以及能源化工、有色金属、机械制造等通用工业领域,具有明确且可观的市场前景。 随着工业气体下游应用领域持续发展,公司有望凭借在电子大宗气体领域的领先优势,实现业绩持续增长。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9亿元、5.04亿元、5.80亿元,EPS分别为0.27元、0.38元、0.44元,PE分别为37X、26X、23X。 风险提示:下游行业景气度下滑风险、原材料采购风险、新增产能利用率较低风险、市场竞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