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东吴证券]:智领空域,低空基建规划先行,智慧空管重点建设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智领空域,低空基建规划先行,智慧空管重点建设

国防军工2024-05-27苏立赞、许牧、高正泰东吴证券α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智领空域,低空基建规划先行,智慧空管重点建设

低空基础设施建设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前提。低空基建不仅确保了飞行活动的安全性,也是推动低空经济高效发展的关键技术基础。随着空域的开放,低空新基建的建设变得尤为迫切,以应对空域改革带来的挑战,如飞行高度降低、飞行密度增加、异构飞行器耦合问题,以及频谱、网络和空域资源管理的难题。低空新基建的建设不仅是飞行活动的保障,更是推动低空商业化发展的重要投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低空基建的内容正在逐步落实,各地正积极推进相关产业的发展,行业催化机会较多,且该环节将率先显现出订单和业绩的增长。目前,低空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缺乏统一标准,为行业发展提供空间。 各地资源禀赋不一,低空整体规划设计先行。低空经济作为新兴经济形态,由于缺乏历史经验,整体设计规划成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首要任务。 规划设计阶段需综合考虑宏观政策、行业标准、安全性、经济性及产业集聚效应,为地方政府提供智库支持。规划设计公司在此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提供政策咨询、战略规划、标准制定和航路设计等服务。低空经济的基础设施规划应根据各地资源禀赋进行个性化设计,重点考虑地理、气候、经济和社会因素。同时,规划需考虑经济水平、人口密度和交通状况,以满足经济发展和居民需求。低空飞行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求结合地方具体情况,促进低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提升区域竞争力。 空管系统为低空经济科技成长属性赛道的重要部分,前期基建中优先投入方向。随着低空空域的开放和飞行器增多,空域管理变得复杂,对空管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现行空管体系难以适应未来复杂低空环境,需要更新深化。低空交通特点与传统民航不同,需构建独特空管系统。5G-A、卫星互联网、北斗导航、ADS-B等技术将为低空通信、导航、监视提供支持。信息处理系统通过数字化空域,提升空管实时性和响应能力,为自主化容量与流量管理奠定基础。低空智联网有望建立功能完善、性能先进的低空监视网络,成为未来重要基础设施。 各省市政府密集出台支持政策,基建招标如火如荼。政策聚焦于数字化监管、服务平台、信息基础设施和物理设施建设。例如,深圳的《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明确了低空飞行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 多省市已启动低空基建的前期招标,招标重点在于整体规划与智能空管。合作模式多样,包括政府投资运维、合资企业以及企业运维。同时,多省市成立低空平台公司,推进低空服务和监管平台建设。这些措施旨在构建完善的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值得前期关注。 在投资机会的选择上,在低空基建总体规划与细分技术能力存在高壁垒且具备民航设计资质的公司值得关注。从目前实际的招标进度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建议关注以下标的:1)具备民航设计资质与一体化总包能力的规划基建公司,特别是智慧城市和地面交通网联领域的企业,以及具有全链路打通能力的规划设计类公司:深城交、华设集团、苏交科、设计总院;2)低空空管系统通导监各细分技术优势供应商与具备低空飞行服务平台建设能力的公司:莱斯信息、中科星图、四川九洲、北斗星通、海格通信。 风险提示:1)政策落地不及预期;2)低空技术发展不及预期;3)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1.低空基础设施建设是支撑低空飞行的基石 低空基础设施是支撑低空飞行器顺利升空和运营的关键,也是确保低空经济安全、高效率和高效益发展的技术基础。作为低空飞行的基石,不仅保障了飞行活动的安全性,也是实现低空经济高效发展的技术基础。随着空域的逐步开放,低空新基建的建设变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为了应对空域改革带来的新挑战,如飞行高度降低、飞行密度增加、异构飞行器的耦合问题,以及从集中式向分布式转变所带来的频谱、网络和空域资源管理的难题。低空新基建的建设,不仅是对低空飞行器飞行活动的保障,更是推动低空商业化发展的重要前置投资。 图1:“面向无人机运行的低空空域结构化框架标准”(IEEE Std 1939.1-2021) 随着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低空基建内容的逐步落实,各地正积极推进相关产业的发展,行业催化机会仍然较多,并且这一环节也将率先显现出订单和业绩的增长。低空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低空发展的基础,也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低空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缺乏统一标准,为行业发展提供空间。特别是低空空管系统的建设,对于应对低空复杂运行环境至关重要,是当前工作的重点难点。 2.低空基础设施可分为基础设施运营及飞行保障 2.1.“硬基建”支撑,“软基建”赋能 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可以分为“硬基建”和“软基建”两大类,大体对应“基础设施运营”与“飞行保障”两大块。“硬基建”的建设直接关系到低空经济的物理基础和运营效率,包括机场、起降站、通讯导航监测设备等,为低空飞行器提供物理支持;“软基建”则侧重于技术、服务和数据管理,涵盖数字化空域建设、空中保障服务和地面保障服务,依赖于“硬基建”的数据和平台。“硬基建”和“软基建”之间需要紧密协同,这种协同作用不仅提高了低空经济的运营效率,也增强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硬基建”是低空经济的支撑。包括通用机场、起降站等起降设施,以及通信、导航、监视、气象和地图等信息基础设施。地面保障设施涉及通用机场、起降场地、无人机起降平台、大型起降枢纽、eVTOL起降场、直升机平台、停机库、中转站、能源站和固定运营基地等。一些地区如江西共青城和苏州,还计划建设水上码头和水上机场。深圳和无锡则分别计划建设无人驾驶航空器公共测试场和试飞测试基地,并申请专属空域。 “软基建”为飞行活动赋能。低空经济是数字经济的一部分,对信息基础设施要求高。它包括低空飞行服务平台和监管服务平台,以及地面配套设施如维修站。飞行服务平台为低空飞行器用户提供飞行计划处理、航空情报、气象服务等。不同地区如安徽,正在建设省级低空飞行数据平台,实现跨省数据共享,支持空域划设等。监管服务平台则面向监管机构,具备流量管理、飞行计划审批、风险预警等功能,是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在低空领域的应用。 图2:低空基础设施可分为硬基建、软基建两类 2.2.各地资源禀赋不一,低空整体规划设计先行 低空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态,由于缺乏前人经验可供借鉴,因此整体设计规划是低空基础设施建设的先行步骤。在规划设计阶段,基础设施规划设计能力主要包括宏观形势和政策研判,为地方政府提供低空产业发展的顶层智库支撑。重点关注相关行业标准体系、通航基础设施的安全性适用性和经济性以及产业集聚效应。具体来看,规划设计与基础设施建设位于低空经济产业链的上中游,规划设计公司可为低空经济提供相关的政策咨询、战略规划、标准制定、航路航线设计等服务。 图3:低空基础设施整体规划设计围绕政策研判与技术体系展开 低空经济的发展因城市资源差异而多样化,其基础设施规划需参考当地自然禀赋个性化设计,重点考虑行业标准、安全性、经济性和产业聚集效应。地理、气候、经济和社会因素是规划设计的关键考虑点。例如,资源富集区适合发展低空旅游,而地理优势区则适合低空物流。规划还需考虑经济水平、人口密度和交通状况,以服务经济发展和居民需求。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包括物理和信息设施,其建设要求更高,需结合地方具体情况,如地理位置、气候和经济水平,以促进低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提升区域竞争力。 2.3.低空空管系统建设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空管智能化趋势明显 2.3.1.空管系统乃飞行安全与秩序的根本,空中交通管制ATC是其核心 空管系统为低空经济科技成长属性赛道的重要部分,前期基建中优先投入方向。随着低空空域限制的逐步放开和低空飞行器的日益密集,原本相对简单的空域交通管理任务变得日益复杂。这种变化不仅增加了对空管系统的需求,而且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有效管理高密度、高频次、高复杂性的低空飞行活动,空管产品需求有望快速提升。 空管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前置基础。深圳、安徽等多地政府出台了政策支持低空基建,招标落地加速发展进程。 空管系统是民航飞行安全与空中交通顺畅运行的中枢,其概念广泛,由“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与“通信、导航和监控”两大关键软硬件构成。空中交通管理系统(Air Traffic Management, ATM)充当着整个空中交通管理的大脑,负责决策。通信、导航和监控(Communication, Navigation, Surveillance, CNS)功能等基础设施充当着整个交通管理系统的眼睛、耳朵和神经系统,负责态势感知和信息传输。 图4:空管系统的主要构成 空管系统中的每一块组成部分都不可或缺,空中交通管制ATC协调和指挥所有飞行要素,是空管系统核心。空管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都各司其职缺一不可,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全面、安全且高效的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空管系统涉及系统繁多,ATC为连接这些系统的核心枢纽,ATC的职责覆盖了从起飞到降落的整个飞行阶段,它不仅涉及到与飞行员的沟通,还包括对空中交通的全面控制,确保空中交通的顺畅和有序,通过协调和指挥所有飞行要素,确保了空中交通的安全性和效率。 图5:航行系统CNS/ATM环境 2.3.2.现行民航空管难以满足低空复杂飞行环境,全球积极探索低空交通管理框架 我国现行空管体系主要服务于运输航空,难以适用于未来复杂的低空飞行环境,未来低空空管系统势必得到更新与深化,成为未来重要增量方向。现有民航空管走的是辅助飞行员驾驶的技术途径,未来低空交通呈现大流量、强耦合、高时变特点,所涉及空域多,层次多,数量多、体积小、任务复杂多样,与传统民航截然不同。鉴于低空交通的特殊性,现有民航空管系统无法直接适用,构建独特的低空空管系统的需求尤为迫切。 图6:低空飞行活动因其多样性和复杂性,传统民航空管系统难以适应 全球低空空中交通管理均处于起步阶段,实践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但自动化、数字化趋势明显。美国开发了UTM框架,旨在提供非管制、面向服务的无人机空中交通管理服务,支持民营机构提供服务。欧洲各国则采用了U-Space公共无人机飞行系统,强调安全、高效地让大量无人机进入空域,并将无人机分为开放、特许与审定三类进行管理。日本依托国家UTM项目,结合飞行情报管理系统和无人机服务提供商。各国对低空飞行的探索集中在确保飞行安全与提升空域管理效率方面。 表1:低空交通管理系统在世界各地发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非常相似国家或地区实践 2.3.3.外围监视设备,多种方式协同工作,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技术路线 通信,5G-A将是低空主要低成本保障性通信手段,卫星互联网凭借覆盖优势补位。 当前低空通信主要依赖无线、卫星中继和地面移动通信技术。无线通信通过数传电台或无线局域网实现,但面临频谱资源和通信延迟挑战,且信号易受干扰;卫星中继通信利用北斗等系统,成本较高;4G作为地面移动通信,以其高速率、低成本和广泛覆盖,支持实时监管和信号获取,是当前低空主要通信手段,然而其无法有效覆盖300米高度以上的通信需求,易出现信号中断等问题。通过大规模天线阵列和波束赋形等新技术,可以切换更窄的波束朝向低空运行的航空器,从而优化航路沿途的通信基站天线朝向,增强空中信号的覆盖,另外结合5G-A等通信技术的波束覆盖特点,完善现有基站的布局设计,确保低空通信的空间连续性,并缩短多地面站之间的通信切换时间,具备高带宽、低时延、满足更深低空纵深覆盖的5G-A将是低空主要低成本保障性通信手段。1000米以上空域5G-A信号覆盖有限,低空通信可能融合低轨卫星互联网,卫星互联网因其全地域服务优势,有望在低空通信中发挥关键作用。 表2:5G-A通感一体化成为低空通信发展方向 导航,北斗卫星导航为基,多种导航方式组合服务低空飞行定位。传统雷达导航在低空300米以下空域受限于障碍物遮挡,因此基站定位、卫星导航、雷达、视觉导航和惯导等技术的组合被考虑。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和增强导航系统SBAS/GBAS为航空器高精度定位服务的基础,通用航空器北斗标配应用有望推进。北斗提供全天候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信息。SBAS通过差分修正加强卫导精度和完好性。GBAS结合卫导信号,如RTK技术,可达厘米级定位精度。针对复杂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