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热泵的未来 Incollaborationwith INTERNATIONALENERGYAGENCY TheIEAexaminesthefullspectrum ofenergyissuesincludingoil,gasandcoalsupplyanddemand,renewableenergytechnologies,electricitymarkets,energyefficiency,accesstoenergy,demandsidemanagementandmuchmore.Throughitswork,theIEAadvocatespoliciesthatwillenhancethereliability,affordabilityandsustainabilityofenergyinits 31membercountries, 13associationcountriesandbeyond. Thispublicationandanymapincludedhereinarewithoutprejudicetothestatusoforsovereigntyoveranyterritory,tothedelimitationofinternationalfrontiersandboundariesandtothenameofanyterritory,cityorarea. Source:IEA. InternationalEnergyAgencyWebsite:www.iea.org IEAmembercountries: AustraliaAustriaBelgiumCanada CzechRepublicDenmarkEstonia FinlandFranceGermanyGreeceHungaryIrelandItalyJapanKoreaLithuania LuxembourgMexicoNetherlandsNewZealandNorwayPolandPortugal SlovakRepublicSpain SwedenSwitzerlandRepublicofTürkiyeUnitedKingdomUnitedStates TheEuropeanCommissionalsoparticipatesintheworkoftheIEA IEAassociationcountries: ArgentinaBrazilChinaEgyptIndiaIndonesiaKenyaMoroccoSenegalSingapore SouthAfricaThailandUkraine 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BERC)成立于2005年,其使命是根据国家和国际能源环境目标,致力于中国建筑节能环保发展和创新研究。 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的主要研究包括: 核算中国建筑能耗排放现状并进行战略展望。 人行为和建筑模拟研究。 创新高效建筑节能技术和系统的研发。 对各类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研究,包括:中国北方采暖,农村住宅和城镇住宅,以及公共建筑。 BERC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包括与国际能源署的持续合作。自2007年以来,BERC每年负责编制出版《中国 建筑节能年度发展报告》(中文版),自2016年以来每年出版《ChinaBuildingEnergyUseandEmissionYearbook》(英文版)。 最新的报告《DecarbonizeUrbanHeatingSystem-ChinaBuildingEnergyandEmissionYearbook2023》(英文版),可从以下链接免费下载: https://link.springer.com/book/10.1007/978-981-99-7875-5. IEA.CCBY4.0. 摘要 供热是一项需要进一步脱碳的基本社会服务,而中国的供热选择对全球供热趋势具有重大影响。中国热力消费占全球总量近33%,其中工业部门消费占全球的比重高达40%,而建筑部门消费占全球的比重约为20%。 通过热泵推进电气化为供热脱碳提供了关键杠杆。不断增长的空间供暖和热水供应需求,以及清洁供暖的政策推动,使近年来中国的热泵销量有所增加。 这份报告是与清华大学合作撰写的,概述了中国建筑部门、工业部门和集中供暖管网的热泵现状,并检验了进一步加速部署的热泵潜力。热泵对实现中国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报告强调了增加热泵应用的关键机会。 在“十五五”规划之前,本报告研究了能够消除障碍、加速部署热泵的关键政策措施。 致谢、主要作者及贡献 《中国热泵的未来》报告由国际能源署和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共同编制。国际能源署首席能源技术官TimurGül和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江亿教授负责报告的设计和指导。技术创新部门主任AraceliFernandezPales、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副主任夏建军教授、和胡姗在项目开发全程中提供了战略指导。ChiaraDelmastro和RafaelMartinezGordon协调报告的分析和制作,并担任主要作者。 ConorGask(政策)和YannickMonschauer(热泵的优势)牵头负责报告的专题部分。国际能源署的其他主要作者和贡献者有(按姓氏字母顺序):ClaraCamarasa(政策)、JianlanDou(可负担性、供应链)、AlexandreGouy(工业应用)、AnthonyVautrin(电力系统灵活性)、FabianVoswinkel(制冷剂、工业应用),以及BiqingYang(利益攸关方参与、政策)。以下人员做出了宝贵贡献:CaleighAndrews、FrancoisBriens、DanielCrow、RolandGladushenko、WillHall、KonstantinaKalogianni、JackLynch、VincentMinier、AloysNghiem、CorineNsangweBusinge、CamillePaillard、JacopoPasqualotto、RichardSimon,以及JacquesWarichet。 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的主要贡献者有(按姓氏字母顺序):JiewenDeng、LinFu、XiaofengLi、ZhaoyangLiu、WenxingShi、BaolongWang、QingpengWei、YantingWu、XiaoyunXie、TianhaoXu、XudongYang、ZiyiYang,以及YulinZhu。 特别感谢HengyiZhao(中国节能协会热泵专业委员会)和产业在线(ChinaIOL)对数据收集的支持和宝贵见解。 国际能源署的以下人员提供了宝贵的见解和反馈:StephanieBouckaert(需求部门主任)、LauraCozzi(可持续性、技术和展望司司长)、DennisHesseling (天然气、煤炭和电力市场部主任)、RebeccaMcKimm(中国合作部主任)、BrianMotherway(能效和包容性转型办公室主任)、MelanieSlade(高级项目经理),以及DanWetzel(可持续转型跟踪部门主任)。Per-AndersWidell在全程中提供了必要的支持。LizzieSayer为文稿提供了编辑。 IEA.CCBY4.0. 感谢国际能源署传播和数字办公室,特别是JethroMullen、PoeliBojorquez、CurtisBrainard、JonCuster、HortensedeRoffignac、AstridDumond、MerveErdil、GraceGordon、JuliaHorowitz、OliverJoy、ClaraVallois、LucileWall、ThereseWalsh,以及WonjikYang。 2024年1月18日,项目在北京清华大学举行了咨询研讨会,来自政府、主要制造 商和学术界的3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与会者为本报告提供了宝贵的见解和反馈。 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为空气污染及相关健康影响提供了建模支持。 本报告是在能源基金会对国际能源署的清洁能源转型项目的资金支持下编写的。本报告反映了国际能源署秘书处和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的观点,但未必反映国际能源署各成员国或能源基金会的观点。 以下同行评审员为提高报告质量提供了必要的反馈意见: AndrejJentschAGWF,国际能源署区域供热供冷技术合作项目CharityLaoTorregosa亚洲开发银行 DavidMorgado亚洲开发银行 LeiZhang亚洲开发银行 JieyiDuan北京能源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RuiLi北京建筑大学JiakunZhao英国驻华大使馆WeiFeng中国科学院XiaohuaNiu中国城镇供热协会 GuangweiYing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PengchengLi中国标准化研究院JianhongCheng中国标准化研究院MengLiu中国标准化研究院YujuanXia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YongQiao中国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LeiZengCLASP中国 YukiKamioka大金 LinDuanmu大连理工大学AllanBertelsen丹麦驻华使馆HenrikBruunMartens丹麦驻华使馆 MatthewAylott英国能源安全和净零排放部 EloiPiel欧洲热力协会(EuroHeat&Power) IEA.CCBY4.0. ZhigaoWang能源基金会YanbingZhao能源基金会TanZheng能源基金会HuaLiu格力 IEA.CCBY4.0. CarolineHaglundStignor瑞典研究院热泵中心 StephanRenz国际能源署热泵技术合作项目(HPTTCP)JonasLundstedPoulsen国际能源署热泵技术合作项目附录58HongyouLu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NanZhou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AlvinLin自然资源保护协会AndersHove牛津大学能源研究所TsutomuIshihara松下电器 GuangxuWang落基山研究所 BinHu上海交通大学 YiweiZou联合国环境署臭氧秘书处ZhuolunChen联合国环境署哥本哈根气候中心WeiZhong浙江大学 目录 执行摘要11 导言15 第1章.中国的供热19 要点19 导言19 供热脱碳现状和前景23 中国供热政策概况41 第2章.中国部署热泵的前景和机遇46 要点46 导言46 本报告的热泵分类48 建筑热泵的应用前景49 工业热泵的应用前景56 特别关注:接入区域供热管网的热泵62 特别关注:使用热泵对热能进行回收和再利用66 第3章.热泵部署的影响70 要点70 导言70 环境与公共健康71 供应链79 创造就业82 投资需求和可负担性83 电力系统和需求灵活性89 创新活动和需求95 第4章.热泵部署的政策解决方案97 根据中国碳中和目标制定热泵部署综合政策框架97 在中国建筑部门推广热泵的措施100 在中国工业部门推广热泵的措施111 支持发展可持续热泵供应链的措施116 通用附录122 缩略语和缩写122 词汇表123 IEA.CCBY4.0. 图表目录 2010-2022年中国建筑和工业部门的供热终端能源消费及其在全球总量中的占比..21 2022年中国不同部门各温度水平的热力终端能源消费24 2022年每平方米建筑面积和人均的空间供暖和热水相关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跨国比较27 2013-2021年住宅热水器拥有情况和2021年安装的主要住宅热水设备类型33 2022年不同管网连接类型的建筑面积,以及2022-2050年承诺目标情景和既定政策情景下建筑面积和有用空间供暖强度的演变34 2010-2050年承诺目标情景和既定政策情景下空间供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