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企投产业研究院 2024行业研究系列报告 飞行汽车行业研究报告 低空经济时代来临,飞行汽车抢占万亿蓝海 1 深企投集团深企投产业研究院 目录 一、行业简述1 二、发展历程3 三、市场空间4 四、飞行汽车产业链5 五、国际化标准法规现状5 六、我国行业政策7 七、行业重点企业8 图、表目录 表1国际主要飞行汽车企业产业化情况10 表2中国主要飞行汽车企业产业化情况11 飞行汽车是燃油航空的电动化革命,是破解大城市交通拥堵的多元化选择之一,能够与地面交通工具相互补充,未来可能有万亿美元的市场空间。波音、空客等飞机制造商,大众、丰田、吉利、小鹏等汽车厂商,以及腾讯、谷歌等科技巨头均在布局。 一、行业简述 飞行汽车的产品路径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采用陆空一体设计,“能跑也能飞”;另一种则是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lectricVerticalTakeoffandLanding,简称eVTOL),通常指载人或物流用自动驾驶飞行器,不包括消费级多旋翼航拍无人机。目前多数企业将eVTOL作为研发方向,通常所说的飞行汽车也指的是eVTOL。 图1亿航智能eVTOL 图片来源:亿航智能官网。 eVTOL优点之一是可以垂直起降和空中悬停,不需超长跑道,可直接使用直升机场或任何垂直起降场,灵活性高,且可远程驾驶或自 动驾驶,操作轻松。与传统无人机相比,eVTOL或载人自动驾驶飞行器(AAV)可实现大载重、远程异地控制和自动驾驶,应用场景更为广阔。与大飞机或直升机相比,eVTOL的优势在于整体结构相对简单、造价成本较低,由此运维成本和时间更低,采用充电装置而非燃油,燃料成本大大降低(相当于同等载重燃油飞机的20%以下),低噪音(电机驱动噪音低于燃油发动机)、少污染(燃油发动机在低空域会产生空气污染)、更为环保,起落的场地需求相对于直升机较小,也不需要专业的飞行员。 发展eVTOL是继地面交通新能源化后,燃油航空的电动化革命,短期内eVTOL产品集中于短距离、小型化载客运输场景,长期来看有望取代长距离、载客数十人的中大型航空交通工具,大幅降低航空燃料成本及碳排放。另一方面,交通拥堵目前已成为大城市发展面临的瓶颈之一,飞行汽车作为一种新的多元化出行方式,有助于有效解决城市拥堵难题,能够与地面交通工具相互补充。目前,国际航空公司已经在布局这类“电动空中出租车”业务。从商业模式来说,目前主要是围绕空中通勤服务、景区低空旅游观光的TOB模式(包括租赁模式),而非直接向消费者零售的模式。 目前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技术路线,包括多旋翼构型、复合翼构型、倾转旋翼构型、倾转涵道风扇+完全矢量控制,以及隐藏式推进系统+无翼设计等多种路径。其中,多旋翼飞行器看起来最像直升机,没有机翼,飞行距离更短,生产更简单,业界认为更容易获得认证。当下还难以评判哪种技术路线绝对完美,最终都将会是综合考虑 性能、成本、安全三方面评判的结果。只有最后通过适航,确定了技术路线、兼顾成本制造性等方面,才能明确哪种路线更为合适。 飞行汽车在科学原理和市场原理上已经没有障碍,目前国内航空航天、无人机、电动汽车行业的供应链日益强大且逐渐完备,在制造成本和生产方面具有优势。按照业界的预测,飞行汽车在中国的商业化将于2025年或2026年正式启动。 二、发展历程 20世纪40年代,随着汽车和航空技术飞速发展,福特汽车创始人亨利·福特预言“飞行汽车早晚会出现”。 1970年,莫尔·泰勒设计出历史上较为著名的飞行汽车Aerocar,该车飞行时速可达193公里/小时。 2003年,穆勒国际公司制造出SkycarM400,是世界上第一辆可垂直起落的飞行汽车。 2009年3月,飞行汽车公司Terrafugia的Transition全球首次试飞成功。该汽车拥有可折叠机翼,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飞天汽车”。 2016年,全球只有6-7种飞行汽车在被研发。Uber提出了“UberElevate”城市空中出租车计划,引发了全球eVTOL浪潮。 2018年,飞行汽车公司数量暴增至70多家,全球首款量产飞行汽车PAL-V开始接受预定。 2019年,亿航智能登录纳斯达克,成为全球eVTOL第一股。欧洲EASA、美国FAA修改相关的监管体系。 2021年,美国JobyAviation、ArcherAviation等上市,估值达到数十亿美元,飞行汽车企业当年度融资额达到69亿美元。2021年10月,小鹏汇天获得5亿美元融资,激发了国内飞行汽车创业热潮。 2023年7月,美国阿勒夫公司(AlefAutomotive)获批美国第一个飞行汽车特殊适航证。国内亿航智能也有望获批中国民航适航证。 三、市场空间 目前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均对低空出行未来市场的发展保持乐观。罗兰贝格在2018年11月发布的《城市空中交通——一种新型交通方 式的兴起》研究报告中预测,到2025年,全球将有3000架“飞行汽 车”用作空中出租车、机场班车和城际航班服务,到2050年,这一 数量将达到9.8万架。2018年12月,摩根士丹利发布首份空中交通 行业研究报告,预测2030年飞行汽车行业在全球将形成3000亿美元 的市场规模,到2040年,全球城市空中交通产业规模达将到1.5万亿美元;但由于适航认证进度晚于预期,2021年5月摩根士丹利再次发布eVTOL行业报告,预计2040年以eVTOL为核心的载人(UAM)、货运(RAM)等综合市场规模将突破1万亿美元。2021年,飞行出租车零部件制造商霍尼韦尔国际公司估计,到2030年,eVTOL市场的 价值将达到1200亿美元。德国咨询机构Horvath&Partners的研究预测,2025到2049年,全球将有240个城市大规模应用飞行出租车, 2035年时,全球飞行出租车的数量可能超过23000架。 从我国市场情况看,根据嘉谟证券报告,目前国内低空旅游观光市场容量约600亿元人民币,但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满足。我国共有景区12000余家,其中,5A级景区280家,4A级景区3720家,4A级以上景区4000余家,适合开展低空旅游的景区数量和规模庞大。另外国家文旅部及各地方政府都陆续发文,鼓励有序发展低空旅游等体验式旅游方式,建立低空特色旅游区。低空旅游发展有望提速。 四、飞行汽车产业链 从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产业链来看,和无人机类似,上游包括:1)动力电池系统:包括动力锂电池,电池管理系统、电机、电调、螺旋桨;2)飞控系统:各类传感器包括加速度计、陀螺仪、磁罗盘、气压计、视觉传感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接收机和毫米波雷达;3)通讯系统:多套通讯系统互为备份,高速无线网络,实现与地面控制站实时传输;4)机身结构件。根据亿航智能EH216的制造成本结构,动力电池系统、机身结构件(碳纤维复合材料/铝金属),以及电子元器件及其他,这三类各占总制造成本的约三分之一。 五、国际化标准法规现状 航空器的运行涉及公共安全,面临极为严格的监管。2021年, 空中客车公司对商业航空事故的分析报告指出,2020年民航飞机每百万次飞行的致命事故率为0.17%。近几十年来,致命事故率一直在下降,安全性上升背后是各国民航监管部门的持续追求。在商业化运行之前,航空器要先获得民航监管部门颁发的适航认证,这几乎是其研发和商用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作为用于低空环境定期载客商业运营的民用载人航空器,eVTOL面临着安全性与适航审定等方面的挑战。从业人士和研究机构预计,eVTOL获取适航认证通常需要花费数十亿元。 电动垂直起降载人飞行器需在城市密集区域上空实现载人商业运营。由于其庞大运行数量、极高的运行频率和复杂的起降环境,为确保运营的绝对安全,其对安全性的追求与传统干线民航相比更加严苛。具体到安全性等级,飞行汽车需坚持民航“事故零容忍”要求(即即灾难性事故的概率不大于10-9),显著高于传统通用航空“几乎无事故”的要求(即灾难性事故的概率不大于10-7)。同时飞行汽车研发、测试验证、生产制造与运营维护全流程均需严格遵循适航相关法规与系统工程的标准,适航取证回答监管当局与公众对飞行汽车安全性的密切关切。基于当前法规体系下,全球还没有针对飞行汽车明确统一的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体系供参考参照。 飞行汽车作为非传统新类别载人航空器,当前国际主流适航审定机构如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与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已开始起草和发布审定专用条件,FAA和EASA在有人驾驶eVTOL方面的验证较为领先,对无人驾驶eVTOL的态度相对谨慎;中国民航局在 2021年年初正式受理亿航智能提出的EH216-S型号合格证申请,2022年2月发布《亿航EH216-S型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专用条件》,相对先行一步,为日后无人驾驶航空器获得适航认证,并最终实现商业化打下了基础。 六、我国行业政策 2021年出台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发展低空经济”。2022年3月,交通运输部和科学技术部联合印发《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首次提到将“部署飞行汽车研发,突破飞行器与汽车融合、飞行与地面行驶自由切换等技术”,从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层面提出发展飞行汽车。 2022年8月,中国民航局公布《无人驾驶航空发展路线图V1.0》征求意见稿,清晰规划出不同阶段下无人驾驶航空产业的发展目标,2025年之前实现无人驾驶航空器实现规模化应用,开展有人驾驶航空器与无人驾驶航空器融合运行试点;2030年之前逐步实现无人驾驶航空融入国家空域体系;在2035年之前,建立包括载人在内的无人驾驶航空交通运输系统。 2023年5月,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联合发布《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标志着无人驾驶航空飞行器的管理规范的成熟,已经成为行政法规,为规范和鼓励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条例》内容中提及的隔离飞行利好无管制空域的旅游观光行业。《条例》中也规定取得适航许可的大型无人驾驶航空器的飞行,经空中交 通管理机构批准,可以进行融合飞行,融合飞行利好安防应急、抢险救灾、医疗救护和智慧城市的场景应用。《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目前低空经济政策利好不断,国内已有16个城市将“低空经济”写入地方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以来,广东、江苏、湖南、上海、深圳、绵阳等省市均出台了“低空产业”领域的指导政策。深圳在2023年5月成立低空经济专家委员会正式成立,“建设低空经济中心”首次被写入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同时深圳市人大常委会把制定《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纳入今年立法重点项目,深圳有望成为城市低空观光与物流的世界第一城。深圳宝安区发布《深圳市宝安区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规划到2025年建设100个以上低空飞行器起降平台,50条以上无人机航线,实现30万架次/年载货无人机商业飞行,引入Lilium亚洲区域总部,并与亿航智能、峰飞航空等签署合作协议。 七、行业重点企业 飞行汽车、低空出行行业已成为相关科技企业、初创企业和资本竞相争夺的新赛道。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21年,全球范围内已有 超过200家企业或机构在研发飞行汽车产品,约有420种型号,主要集中在美国和欧洲地区。截止目前,全球已经有6家eVTOL企业登陆股票市场,有4家成为了独角兽企业。目前布局飞行汽车赛道的主要有四类企业,包括飞机制造商、汽车制造商、科技公司、飞行汽车制 造商。 飞机制造商。全球巨头波音、空客,以及通航飞机公司贝尔德事隆(Textron)等均在进行研发布局。波音成立子公司极光飞行科学AuroraFlightSciences,另外收购创业公司WiskAero并投资4.5亿美元。德事隆(Textron)集团收购蝙蝠(Pipistrel)飞机公司并推进其货运eVTOL飞机项目,并设立电航(eAviation)子公司推出客运eVTOL飞机。在欧美大型航空公司如美联航、达美航空、维珍航空等也通过投资初创企业、预定订单、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