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财报]:ST金鸿:2023年年度报告 - 发现报告

ST金鸿:2023年年度报告

2024-04-26财报-
ST金鸿:2023年年度报告

2023年年度报告 2024年4月26日 2023年年度报告 第一节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张达威、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许宏亮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张绍兵声明:保证本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 我们提醒财务报表使用者关注,如财务报表附注二、1所述,金鸿控股2021年度、2022年度、2023年度的净利润分别为-67,387.65万元、-15,636.79万元、-25,195.06万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为25,975.66万元。同时,公司于2023年6月到期的“中油金鸿能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公司债券”和“中油金鸿能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13,634.00万元未能如期清偿,按照清偿计划2024年6月到期金额为27,974.91万元。这些事项或情况,连同强调事项所示的事项,表明存在可能导致对金鸿控股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重大不确定性。该事项不影响已发表的审计意见。 我们提醒财务报表使用者关注: 1、如财务报表附注十、7所述,2020年10月,关联法人中油新兴能源产业集团股份公司受让了金鸿控股所持有的中油金鸿华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北公司”)100%股权。截止2023年12月31日,金鸿 控股对华北公司的债权为47,969.63万元,未能收回《债务清偿及担保协议书》中约定华北公司于2023年12月31日之前偿还的部分,公司就该债权已计提坏账准备26,654.45万元。2023年4月11日,张家口国储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以其名下价值45,544.37万元的房屋建筑物、土地使用权及设备为上述债权提供不高于3.5亿元的担保。此外,公司对华北公司的担保余额157,553.37万元(其中华北公司提供了抵押物的担保余额130,520.52万元)尚未解除,上述担保余额已获取中油新兴能源产业集团股份公司提供反担保,公司就该对外担保已计提预计负债27,790.24万元。 2、如财务报表附注十一、2、所述,金鸿控股于2024年2月收到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传票》、《民事起诉状》等材料,原告里群声称金鸿控股向其出具《承诺书》,对里群与瑞弗莱克油气有限责任公司在2018年6月28日签订的《借款协议》承诺偿还剩余借款,涉案金额3,911.42万元。金鸿控股及公司时任董事会、管理层声称对签署上述《借款协议》和《承诺书》不知情,上述事项未履行公司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程序,该事项涉及的金鸿控股时任实际控制人、法定代表人、董事长陈义和先生也未予承认。 3、如财务报表附注十三、2、子公司失控所述,金鸿控股因与控股子公司沙河中油金通天然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沙河金通”)的另一方股东就沙河金通的未来发展存在严重意见分歧导致金鸿控股丧失对沙河金通的控制权,截至2023年12月31日,金鸿控股未能完成沙河金通的处置工作。 本段内容不影响已发表的审计意见。 金鸿控股2021年12月23日丧失对子公司沙河中油金通天然气有限公司的控制权构成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该事项被作为金鸿控股2021年12月31日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的否定事项,因该事项持续至2022年12月31日仍未解决,故同样构成2022年12月31日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公司在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十一、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部分,详细描述了公司经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敬请投资者关注相关内容。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目录 第一节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2第二节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8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12第四节公司治理..............................................................................................................................................................27第五节环境和社会责任...............................................................................................................................................40第六节重要事项..............................................................................................................................................................42第七节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72第八节优先股相关情况...............................................................................................................................................78第九节债券相关情况....................................................................................................................................................79第十节财务报告..............................................................................................................................................................86 备查文件目录 一、载有法定代表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亲笔签名并盖章的会计报表。 二、载有会计师事务所盖章、注册会计师签名并盖章的审计报告原件。 三、报告期内,公司在《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及巨潮资讯网上刊登过的所有文件的正本及公告的原稿。 释义 第二节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信息 二、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三、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四、注册变更情况 五、其他有关资料 六、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是□否 扣除非经常损益前后的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 七、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1、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不适用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2、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八、分季度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元 九、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适用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项目的情况说明 □适用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的情形。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目前主营仍为天然气综合利用业务,属于能源产业范围。国内能源产业方面,目前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煤炭为主,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高,氮氧化物排放量及粉尘排放量均较高。 随着碳中和碳达峰已逐步成为了国家整体重大战略决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21年9月22日)提出,到202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2060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因此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深度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等要求已逐步提上日程。 而天然气作为一种优质、高效、清洁的低碳能源,在储运、转换、利用等环节及环保性、经济性等方面具有诸多突出优势,因此加快天然气产业发展,提高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对调整能源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促进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加快天然气产业发展也是目前中国优化能源结构、推进节能减排、治理大气污染,建设美丽城镇等方面最为现实的选择。 天然气行业发展方面,从近年情况来看,国内整体市场规模一直呈持续扩张态势。据国家统计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初步测算2021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折算为43.3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6.2%,其中天然气生产量为2075.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8%;全年能源消费总量52.4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5.2%。天然气消费量增长12.5%,显著高于同期煤炭、原油、电力消费量增长速度。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0%,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5.5%,上升1.2个百分点。这说明尽管受宏观经济形势、其他新能源发展等因素影响,但国内天然气生产及消费量在2021年依然处于产销两旺的局面,仍然保持着较快增长趋势。 从长远来看,未来国内天然气行业发展依然有着良好前景,公司燃气业务发展空间依然广阔。 2020年12月中石油发布的《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2020版)》也预测,在参考国内人均天然气消费仍处于较低水平、国内燃气仍处于快速发展并由供应驱动转向需求拉动等因素的情况下,预计未来国内天然气主体地位更加稳固,需求稳步增长,2035年和2050年将分别达到6000亿、6700亿立方米,预计电力和建筑(公用和居民)部门将会成为拉动天然气需求增长的重要动力。 2021年3月我国“十四五规划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