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年度报告 2024-016 2024年4月 2023年年度报告 第一节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高小离、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李国良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李婷声明:保证本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 本报告中涉及未来计划等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投资者及相关人士均应当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认识,并且应当理解计划、预测与承诺之间的差异。 公司在生产经营中可能面临经营管理风险、应收账款的回收风险、人才流失的风险、核心技术研发风险,有关风险因素及应对措施内容已在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十一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中“(三)公司可能面对的风险及应对措施”部分予以描述。敬请广大投资者关注并注意投资风险。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目录 第一节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2第二节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7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11第四节公司治理.......................................................................................................................................................................48第五节环境和社会责任.......................................................................................................................................................68第六节重要事项.......................................................................................................................................................................71第七节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93第八节优先股相关情况.......................................................................................................................................................100第九节债券相关情况............................................................................................................................................................101第十节财务报告.......................................................................................................................................................................102 备查文件目录 一、载有公司法定代表人、主管会计工作的公司负责人、公司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 二、载有会计师事务所盖章、注册会计师签名并盖章的审计报告原件。 三、报告期内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上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及公告的原稿。 四、经公司法定代表人签名的2023年年度报告文本原件。 释义 第二节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信息 二、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三、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四、其他有关资料 □适用不适用 五、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是否扣除非经常损益前后的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是否 六、分季度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元 七、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1、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不适用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2、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不适用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八、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适用□不适用 单位:元 □适用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项目的情况说明 □适用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的情形。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卫星应用领域 1.1北斗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 2023年5月,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发布《2023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对北斗发展进行了总结及展望,北斗应用实现较快增长。根据白皮书显示,2022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5007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增长6.76%。 自2020年北斗三号正式开通,我国自行研制、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面构建并具备为全球提供导航定位服务能力,北斗三号较北斗二号具有全球星座、星间链路、多系统互操作等新特点,北斗精准定位服务的覆盖范围、精确度、可靠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为深化北斗在各领域应用提供更强支撑。 在特种行业应用领域,卫星导航是军队加强装备建设重点之一,随着北斗导航系统定位精度等技术指标提升,以及国防信息化逐步提高,相关装备进入北斗换代周期。近年来已开展北三军用全球信号多模多频基带芯片、终端型号等多项比测。随着行业调整落地,北斗装备换代将加快推进,市场普遍预测,北三特种需求潜在空间有望超越北二时期。在民用方面,北京、上海、湖南等各地陆续升级地基增强系统,支持北三信号,叠加5G、云计算等技术融合发展,北斗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智能驾驶、精准农业等高精定位场景向大众消费渗透,带动北斗民用市场加速放量。2023年11月,北斗系统正式加入国际民航组织(ICAO)标准,实现全球民航通用,全球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1.2天通卫星通信 2021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提出加快布局卫星通信。加强卫星通信顶层设计和统筹布局,推动高轨卫星与中低轨卫星协调发展。推进卫星通信系统与地面信息通信系统深度融合,初步形成覆盖全球、天地一体的信息网络,为陆海空天各类用户提供全球信息网络服务。 在高轨卫星领域,天通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的首个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天通一号共有三颗卫星,具有广域覆盖、全天候通信等特点。 2023年8月,全球首款支持卫星通话的大众智能手机推出,紧随其后各手机厂商陆续推出支持卫星通信的手机,随着卫星通信在民用手机市场的普及,未来将有更多的品牌实现卫星通信功能,卫星通信在民用市场前景将更为广阔。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打造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低空经济作为新时期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我国具有极大发展潜力。据有关研究机构测算,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已超5000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近年来,中央不断完善低空经济相关政策体系,地方政府也纷纷响应布局相关试点。天通卫星在低空经济产业链中发挥了保障通信的重要作用,随着低空经济发展进程的逐步加速,对天通卫星产业链发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2024年3月,据媒体报道,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下,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获得国际电信联盟批准,取得E.164码号(882)52及E.212码号(901)09,分别作为天通卫星业务的用户拨号码号和网络识别码号。本次获批国际码号资源后,中国电信可面向“天通一号”卫星覆盖区域的国际用户提供手机直连卫星通信服务,为更多用户提供海洋运输、远洋渔业、航空救援、旅游科考等多个领域稳定可靠的移动通信服务。随着天通卫星移动业务实现国际化运营,将推动卫星通信产业链需求进一步释放。 1.3卫星互联网 卫星互联网是陆海空天一体化信息网络的重要一环。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基建”范围,将卫星互联网纳入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的范围。随着卫星互联网与地面通信系统的融合,我国正逐步构建覆盖空天地一体化的网络体系,打造向地面和空中终端提供宽带互联网接入服务的新型基础设施。 2023年2月,工信部《关于电信设备进网许可制度若干改革举措的通告》,对卫星互联网设备纳入现行进网许可管理,加快天地一体化立体通信网络部署建设;2023年10月工信部《关于创新信息通信行业管理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统筹推进电信业务向民间资本开放,加大对民营企业参与移动通信转售等业务和服务创新的支持力度,分步骤、分阶段推进卫星互联网业务准入制度改革,不断拓宽民营企业参与电信业务经营的渠道和范围。 在政策大力支持下,我国正加速低轨卫星建设。中国星网GW星座申请数量达到12992颗,上海松江G60星链总规划亦超12000颗。随着卫星成本下降、一箭多星,手机、 汽车等应用场景逐步导入,国内卫星互联网规模化应用需求逐渐打开。同时国外低轨卫星竞争加剧,也将促进我国低轨卫星建设,卫星互联网产业链有望迎来放量。 我国高度重视在战略性、前沿性领域推进自主可控,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射成本的降低,未来我国在卫星应用相关领域将加速国产替代,市场空间逐步打开,国内卫星应用产业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2.仿真测试 仿真测试产业因其经济、安全、可重复和不受气候、场地、时间限制的优势,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兵器、船舶、国防电子等军队国防工业,以及能源、电力、高铁、智能制造等民用高科技行业。 计算机仿真作为国家发展高科技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的前沿科技行业,一直受到国家政策大力支持。2023年3月,国家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