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所提供的文字内容,以下是关于网络空间地图测绘理论体系白皮书的总结:
前言
网络空间地图测绘理论体系白皮书旨在探讨网络空间测绘的理论框架、应用实践及未来展望。随着互联网、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网络空间已成为社会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空间测绘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网络空间资源,帮助识别网络威胁、检测网络攻击,并采取相应安全防护措施,以维护网络空间的安全稳定。
网络空间测绘研究背景
- 网络空间的起源:网络空间概念源于20世纪90年代,最初出现在外国小说中,随后在政策文件和国际法律中被正式定义。
- 传统测绘理论:传统测绘理论关注地球表面的地理要素和地表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等属性。其产出包括地图、地志和对抗方针等情报分析产品,服务于情报分析和行动规划。
- 网络空间测绘相关工作:自2006年以来,全球多个国家和组织开展了网络空间测绘相关研究,包括全网态势感知、侦察和攻击推演、网络空间作战态势图生成等。
测绘体系框架概念定义
- 网络空间定义:网络空间被定义为构建在信息通信技术基础设施之上的人造空间,支撑着各类信息通信活动。
- 网络空间测绘定义:网络空间测绘旨在绘制网络空间地图,通过探测、分析和绘制网络空间中的各类实虚资源及其属性,提供描述性、解释性和评估性的情报分析产品。
- 体系框架总体思路:通过网络探测、采集、处理和分析,生成网络空间地形图、地志图和战略图,形成一个多粒度、多层次、多视图、强动态的网络空间全息地图,支持网络安全攻防对抗需求。
测绘体系框架应用实践
- 网络空间地形图:专注于网络空间的基本要素及其属性,包括网图地貌(基础设施和资源)和网图地物(服务和内容)。
- 网络空间地志图:在地形图基础上,结合物理、社会、信息和认知等多个维度,评估资源分布和关键目标对攻防的影响。
- 网络空间战略图:围绕特定目标推荐战略战术,构建在知识图谱关联数据之上,提供智能推荐战略引擎。
结论与展望
网络空间地图测绘理论体系旨在通过构建网络空间全息地图,支撑网络安全攻防对抗场景需求,引领未来网络空间测绘研究方向。通过不断细化和优化测绘技术,提升地图的多维度、多层次和动态特性,以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网络空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