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国人民大学]:2024国际贸易分析报告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2024国际贸易分析报告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2024国际贸易分析报告

核心提要 撤资浪潮之后:在俄外企情况、俄方应对及对我启示 目录 2 一、美西方国家在俄企业数据统计4 二、在俄企业所受阻碍7 三、俄罗斯的应对措施及潜在问题8 四、外资退出对俄罗斯本土企业的影响10 五、外国公司的若干应对途径11 六、政策建议14 1 撤资浪潮之后:在俄外企情况、俄方应对及对我启示 核心提要 ●美国及其盟友占退出俄罗斯市场公司的绝大多数,民众对俄态度、在俄盈利能力与资产类别影响着各国企业留存率。 截至2024年2月2日,共有352家外国企业完全退出俄罗斯市场,其中五眼联盟、欧盟及日韩国家完全撤离了328家企业,占撤离企业的绝大多数。 从民众舆论角度出发,美西方国家民众对俄罗斯的观点态度与各国企业撤离俄罗斯的情况存在一定相关性。民众对俄厌恶程度与企业撤离率有正相关关系。 从公司经营角度出发,盈利水平高或重资产占比大的公司更不愿脱离俄罗斯市场。 ●舆论压力、经济制裁与军事冲突本身都对在俄企业经营造成了阻碍。 耶鲁大学、基辅经济学院等美西方及乌克兰的机构对在俄企业进行了统计跟踪,利用舆论压力敦促企业撤出俄罗斯市场。 物流混乱停滞、贸易结算困难、出口禁令制裁成为了在俄企业经营的较大阻碍,资本流通限制也使得企业资金转移变得困难。 ●俄政府通过一系列措施缓解外资撤离冲击,但仍面临阻碍。 俄政府成立了外国投资政府控制委员会,收紧了外资出售条件,并取消“不友好国家和地区”的专利赔偿金,鼓励本土资本收购撤离企业。 2 撤资浪潮之后:在俄外企情况、俄方应对及对我启示 此外,俄政府积极进口替代,并通过平行进口规避禁运。但撤离企业的回购协议一定程度阻碍了友好国家的替代性投 资,美西方国家亦已开始针对俄罗斯的应对措施修补制裁漏洞。 ●外资的退出对俄罗斯本土企业的影响是两面的,这取决于其所在行业的可替代性与替代效率。 一方面,外资在微电子、IT、汽车等行业的撤离对俄罗斯经济和本土企业的正常运转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俄罗斯的部分农业生产也受到了制裁限制。 另一方面,政府主导了对外资的收购行为,本土资本能够低价收购外资企业,政府也从中抽水,增加了财政收入。在产业壁垒低、可替代性强、国产化率高的行业,外资的退出反而使本土资本受益。 ●我国应加强对欧经济合作,坚定不移对外开放,重视舆论宣传,并重新评估与美西方国家的相互依赖关系。 中美经济脱钩与加强和欧洲的经济联系并不矛盾,中欧经贸关系的强化会削弱美欧对华政策的协同性。 坚定不移推进对外开放。推动构建与非欧美国家的贸易网络,本身就可以成为美西方经济制裁的阻碍。 公共舆论倾向在经济制裁的实现中不可小觑,专业的外交工作、多元的民间交往与务实的外宣建设缺一不可。 产业的可替代性与禁运的可实施性决定了以其为武器进行经济制裁的有效性,我国应基于此,重新评估与美西方国家的相互依赖关系。 3 撤资浪潮之后:在俄外企情况、俄方应对及对我启示 2022年2月24日至今,俄乌冲突已持续近两年之久。在冲突爆发后,美西方国家掀起了史无前例的对俄制裁浪潮。除由政府主导的金融、物流、个人等领域制裁外,美国及其盟国也在全社会范围内掀起了声势浩大的舆论战,将此次军事冲突上升为对西方价值观的攻击,并以舆论压力迫使在俄外资企业撤离俄罗斯。在其势汹汹的经济制裁与社会舆论压力下,诸多在俄企业担心在俄经营成本陡增不下,并背负“资助侵略者”的恶名,进而受到更大的经济损失与经营阻碍。“两害相权取其轻”下,这些企业纷纷暂停对俄投资、缩减在俄规模、从俄罗斯撤资,乃至完全退出俄罗斯市场。俄罗斯也针锋相对地出台了 应对措施,以“胡萝卜加大棒”的方式延缓外资撤离的步伐,并减弱其对本国经济民生的影响。 在俄乌冲突爆发两年之后的今天,世界对俄乌冲突的关注度开始逐渐减弱,巴以的军事冲突、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都促使国际社会的目光从“拉锯战”式的俄乌冲突中移开,对俄围攻的舆论“浪潮”开始缓缓褪去。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展开对美西方国家企业在俄情况的梳理,并探究在俄企业所面临的阻碍,以及俄罗斯的应对措施。我们希望这项研究能够使我国更充分地了解美西方国家的对俄经济制裁,并为我国开展对美西方国家外交提供智识支持。 一、美西方国家在俄企业数据统计 截止至2024年2月2日,在基辅经济学院追踪的3708家公司 中,共有1614家在俄的外国企业继续运营,占原在俄外国企业比重为43.53%,其余2094家企业的在俄业 务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共有352家外国企业完全退出俄罗斯市场,占比9.49%。五眼联盟、欧盟及日韩国家完全撤离了328家企业,是退出俄罗斯市场的“主力部队”。 4 撤资浪潮之后:在俄外企情况、俄方应对及对我启示 图1:外国企业在俄状态(截至2024年2月2日) 在五眼联盟、欧盟及日韩国家中,德国、美国和意大利企业占据了目前仍在俄正常开展业务的前三名,数量分别为220家、194家和81家。但各国原本在俄进行生意往来的企业基数不同,如美国原在俄企业达760家,数量居全球首位。 在原在俄企业达10家以上的国家中,从在俄正常开展业务的企业占比来看,意大利、匈牙利、奥地利、希腊和德国分别占据前五名,占比分别为65.85%、63.16%、59.15%、 55.56%和52.76%。这些国家也是上述国家中唯五在俄正常运行企业占 比超过50%的。而美国正常开展业务的企业占比仅为25.53%,说明在俄美国企业还是受到了相当程度的影响。 从公共舆论角度出发,美西方国家民众对俄罗斯的观点态度与各国企业撤离俄罗斯的情况存在一定相关性。皮尤研究中心(PewResearchCenter)于2023年7月10日发布的调查显示,希腊、匈牙利、意大利、法国和德国的民众在受调研的13个西方国家中的对俄厌恶程度居后五位,而这五个国家在俄企业继续正常运行的占比也偏高(其 5 撤资浪潮之后:在俄外企情况、俄方应对及对我启示 中法国占比为47.34%)。相对地,13个国家中民众对俄厌恶程度居前五位的国家:波兰、瑞典、西班牙、荷兰和英国,在俄企业继续正常运行的占比也偏低,分别为3.7%、14.49%、35%、28%和29.15%。 从公司经营角度出发,退出的西方企业在盈利能力方面往往表现不佳,并且拥有更多的劳动力资产。 —项2023年10月发表的研究显示,欧盟和七国集团退出的在俄公司占全部在俄公司税前利润总额的6.5%,占有形固定资产的8.6%、总资产的8.6%、营业收入的10.4%以及员工总数的15.3%。这一现象符合逻辑,即盈利水平高或重资产占比大的公司更不愿脱离俄罗斯市场。 图2:部分国家在俄正常运营公司占比与民众对俄态度 6 撤资浪潮之后:在俄外企情况、俄方应对及对我启示 二、在俄企业所受阻碍 (一)舆论压力。如耶鲁大学对在俄罗斯的外资企业进行了统计,将外资企业在俄罗斯的退出程度分为“A-F”多个等级,并毫不讳言地称其工作“激励”了1000多家公司退出俄罗斯。耶鲁大学也为在退出承诺中“食言”的公司单独开辟了一个页面,并将400家持续在俄运营的大型跨国公司列为“失责400强”(TheFeckless400)。乌克兰的基辅经济学院也在“leave-russia.org”网站上实时更新在俄外资企业的退出与留存状态,并呼吁各企业“停止与俄罗斯的所有业务”。诸多西方主流新闻媒体也对在俄企业的撤出与滞留进行跟踪报道。名为“道德评级机构”(MoralRatingAgency)的网站使用自制的“道德算法”对外国公司撤离俄罗斯的行为进行打 分,并对各公司的行为给予有明显倾向性的评价标签。这些行为给相关在俄企业带来了较大的社会舆论压力。 (二)经济制裁与军事冲突。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简报的调研显示,物流混乱停滞、贸易结算困难、出口禁令制裁高居在俄日企面临困难的前三名。事实上,美西方国家的对俄制裁并不能要求本国跨国公司从俄罗斯撤资,因为这与联合国与经合组织的规范违背。但制裁本身显然会给在俄跨国企业带来许多经营问题。另外,资本流动的限制使得企业很难将资金转移到国外。这类问题不仅仅影响来自对俄“不友好国家和地区”的公司——例如,印度石油公司汇回约6亿美元俄罗斯股息的意图便实现得异常艰难。 7 撤资浪潮之后:在俄外企情况、俄方应对及对我启示 三、俄罗斯的应对措施及潜在问题 (一)成立俄罗斯联邦外国投资政府控制委员会,收紧外资企业出售条件。在最初的制裁冲击过后,俄罗斯政府成立了外国投资政府控制委员会,负责审批对本国“不友好”司法管辖区的外资企业出售行为。俄罗斯政府要求相关企业折价出售,并向政府缴纳资金。如果折价低于90%,则金额至少为评估报告中资产市场价值的5%,否则需提供10%。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委员会每月开会3次,每次审议不 超过7份申请。俄罗斯政府通过折价与控制企业售出数量,减缓了外资流出速度。 收益的0%,即无需为非授权使用专利做出任何赔偿。 (三)将外国企业资产本国化,以继续营运。2022年3月9日,俄立法机构批准对来自“不友好”国家外资持股比例超过25%的在俄企业,进入收归国有的外部托管程序。外部管理将持续3个月,之后俄政府会将这些企业拍卖。企业如果在法院下令后的5天内重启在俄业务,收归国有程序将暂停。部分宣布退出的外国企业也将在俄资产折价出售给了俄罗斯本土资本。如在2022 年6月,麦当劳将在俄业务出售给了本土授权商AlexanderGovor,并 (二)取消“不友好国家和地 更名为“Вкусно–ИТочка(” 俄意“美 区”的专利赔偿金。2022年3月6日,俄政府修改了法律中关于专利赔偿金的规定。根据新的规定,如果专利持有人来自“不友好国家和地区”,其发明、实用新型或工业设计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被使用,则所需支付的赔偿金额为生产和销售商品、完成工作和提供服务的实际 味,就是这样”)。经历短暂磨合后, 新品牌已超过了麦当劳的先前业绩。 (四)积极进口替代,或寻求替代的外国供应商。在餐饮和低端制造业等领域,俄罗斯本国供应商迅速占领了被美西方国家品牌抛弃的“领地”。俄在线零售商Lamoda为国内制造商提供整合支持,推出 8 撤资浪潮之后:在俄外企情况、俄方应对及对我启示 的“Showroom”版块汇集了俄本土公司的女装和男装。在汽车工业方面,俄罗斯国有汽车制造商Avtovaz正逐步对汽车零部件进行进口替代以规避西方制裁,进而提高产量。 另外,随着制裁国企业的退出,对俄友好的外国供应商开始扩张,这也缓解了相关行业的退出冲击。比如,俄乌战争爆发后,俄罗斯市场一度出现了汽车严重短缺的窘境,但中国的汽车产业随后开始在俄大规模扩张。在2022年2月,中国汽车品牌在俄份额为9%,11月增至31%,2023年11月的市场份额已达58%。长城汽车和吉利集团已经成为了俄汽车市场第二和第三大生产商。 (五)通过平行进口等方式规避贸易制裁限制。2022年3月9日, 俄政府出台的第506号法令允许了“平行进口”,即无须在目标国家享有知识产权的权利人授权,就可以将产品进口至国内。2023年12月25日,俄政府决定延长平行进口合 法至2024年,同时缩减进口范围。这一措施缓解了贸易制裁带来的社会经济冲击,并为俄罗斯提供了推 进替代生产的时间。值得一提的是,走私已经成为了维持俄罗斯军工产出的重要渠道:基辅经济学院和叶尔马克-麦克福尔专家组估计,自2022年2月以来,俄罗斯军事零部件进口仅下降了9%。 俄罗斯的应对措施也面临诸多问题,比如: (一)回购协议等因素让替代厂商进入俄罗斯市场态度犹豫。回购协议保障了暂离企业重返俄罗斯的机会与权益,但却无形中阻碍了俄罗斯利用相关企业产能的意愿。据笔者私人渠道了解,俄方曾试图联系中资汽车制造企业接手撤出企业的工厂,以实现产能的再利用。但由于存在原企业回购的风险,中资企业担心投资亏损,故而谢绝了合作请求。 (二)制裁国对转口贸易漏洞的修补。欧盟第九轮制裁已经试图补上外资公司利用转口贸易规避对俄制裁的漏洞。制定的一揽子计划特别允许欧盟实施限制向第三国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