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2023年实现营收12.3亿元,同比增长34.2%; 实现归母净利润1.4亿元,同比增长78.1%。Q4单季度来看,实现营业收入4.9亿元,同比增长23.4%,环比增长62.0%;实现归母净利润1.0亿元,同比增长1.5%,环比增长396.7%。2023年业绩实现高速增长。 持续深耕航空航天及工业机械领域,业务规模快速增长。分产品来看,2023年,公司3D打印定制化产品、3D打印设备、3D打印原材料业务营收分别为6.3、 5.3、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5%、26.5%、99.0%。分行业来看,2023年,公司航空领域实现营收6.9亿元,同比增长8.3%,占比达56.0%;工业机械领域营收4.6亿元,同比增长91.4%,占比37.3%。公司继续深耕航空航天领域,不断开拓新市场和新应用领域。截止2023年,公司拥有增材制造装备440余台,累计激光数量1610余个,相关分析检测装备120余台,是国内规模最大的金属增材制造产业化基地。 整体费用管控效果显著,外协加工及折旧增加扰动毛利率。2023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37.0%,同比-13.4pp,同比下降较明显主要系股份支付费用减少,管理费用同比-31.7%;Q4单季度期间费用率为26.3%,同比-8.4pp,环比-15.5pp。 2023年,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49.0%、11.5%,同比-5.6pp、+2.8pp; Q4单季度,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52.4%、21.0%,同比-3.7pp、-4.5pp,环比+7.9pp、+14.2pp,毛利率下滑主要系外协加工和折旧费用增加较多。 重视研发持续创新;募投项目有序进行。当前公司研发人员占比约30%。2023年,公司研发投入约2.0亿元,同比增长24.5%。2023年,公司在行业内率先推出大幅面设备平台化方案,陆续推出BLT-S615、BLT-S800、BLT-S1500等多款产品,涵盖5/6/8/10/20/26激光多种方案。公司2023年9月发布公告《2022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说明书》,拟投资约25亿元用于建设高品质金属3D打印原材料粉末生产线、高效和高精度金属3D打印定制化产品生产线,项目建成后将大幅提升公司金属增材定制化产品和原材料粉末的产能。2024年3月15日,公司三期C地块和D地块举行开工仪式,至此公司三期项目所有地块均已开工。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4.9、7.0亿元,对应EPS为1.64、2.53、3.63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49、32、22倍,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为71%。公司为国内金属增材制造龙头,“材料+设备+服务”一体化布局,给予公司2024年60倍PE,对应PEG为0.85,目标价98.40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关键核心器件依赖进口、下游客户领域较为集中、募投项目进展不及预期等风险。 指标/年度 1铂力特:金属增材制造龙头,受益于下游应用领域拓展 1.1金属增材制造领跑者,“3D设备+服务”双轮驱动 金属3D打印龙头,“产+学+研”一体化发展。铂力特成立于2011年7月,是一家专注于工业级金属增材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及方案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能源动力、轨道交通、电子、汽车、医疗齿科及模具等行业领域。公司目前主要客户覆盖中航工业、航天科工、航天科技、航发集团、中国商飞、中国能源集团、中核集团、中船重工以及各类科研院校,与德国EOS公司、空中客车公司建立稳定、紧密的联合开发合作关系。公司现建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金属增材制造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陕西省金属增材制造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创新基地研发平台等,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制造”、“工业强基工程”、“国防基础科研”等多项国家重大专项,在金属增材制造技术研发以及应用推广科研项目并取得大量科技成果。 图1:铂力特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增材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 自主研发三种系列产品,为金属增材制造赋能。公司金属3D打印设备可分为激光选区熔化成型设备(SLM)、激光立体成形设备(LSF)、电弧增材制造设备(WAAM)三种类型。 1)激光选区熔化成形设备采用了公司自主研发的激光选区熔化成形技术,能够采用激光有选择地分层熔化烧结固体粉末;2)激光立体成形设备能够使金属粉末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按顺序凝固,可以快速成形大型金属结构件及修复损伤零件;3)电弧增材制造设备利用逐层熔覆原理,采用电弧为热源,通过同步送丝方式,在数控程序控制下,根据三维数字模型由点-线-面-体逐渐成形金属零件,在大尺寸/超大尺寸构件的高效低成本制造领域优势显著。 图2:公司拥有激光选区熔化成形、激光立体成形、电弧增材制造等系列金属3D打印设备 3D打印设备、产品及原材料一体化布局。公司业务可分为3D打印定制化产品、3D打印设备、3D打印原材料、代理销售四个板块。2023年,3D打印定制化产品、3D打印设备、3D打印原材料营收分别为6.3、5.3、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5%、26.5%、99.0%,其中3D打印定制化产品毛利率下滑明显,主要系外协加工和折旧费用增加。 图3:3D打印定制化产品、3D打印设备构成主要收入来源 图4:各业务板块毛利率维持在较高水平 1.2下游领域需求持续增长,费用管控能力持续向好 增材制造行业规模持续扩大,驱动公司营收快速增长。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12.3亿元,同比增长34.2%。2022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0.8亿元,实现扭亏为盈;2023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4亿元,同比增长78.1%。2023年,公司营收规模及业绩实现高速增长,主要系公司继续深耕航空航天领域,同时不断开拓新市场和应用领域。增材制造行业规模持续扩大,公司在技术、设备、一体化布局三重优势加持下,未来利润增长可期。 图5:2023年,公司营收12.3亿元,同比增长34.2% 图6: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1.4亿元,同比增长78.1% 以航空航天为基本盘,持续横向拓展。公司产品及服务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和工业机械领域,同时向其他细分领域开拓。2023年,公司航空领域实现营收6.9亿元,同比增长8.3%,占比达56.0%;工业机械领域营收4.6亿元,同比增长91.4%,占比37.3%。公司在航空航天及工业机械领域业务毛利率维持在较高水平。 图7:公司业务主要覆盖航空航天、工业机械领域 图8:各领域业务毛利率均维持在较高水平 费用管控能力持续向好,净利率水平逐渐修复。2023年,公司毛利率为49.0%,同比减少5.6个百分点,主要系外协加工和折旧费用增加较多;净利率为11.5%,同比增加2.8个百分点。2023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37.0%,同比减少13.4个百分点,主要系管理费用率下降显著,同比减少11.8个百分点。公司募投项目稳步推进,产能持续释放将带动规模效益提升,费用率有望得到进一步控制。 图9:公司净利率水平逐渐恢复 图10:2021年以来,公司费用管控能力持续向好 1.3股权结构清晰稳定,研发团队实力雄厚 股权结构清晰,下设多家子公司。折生阳、薛蕾先生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折生阳先生直接持有公司16.73%股份,薛蕾先生直接持有公司3.74%股份,同时薛蕾先生通过萍乡晶屹、泉州博睿间接持有公司股份。公司下设6家子公司,覆盖增材制造成套设备研制、激光加工及新材料技术开发、激光成形及修复相关产品等领域。 图11:股权结构清晰,折生阳、薛蕾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研发团队实力雄厚,形成完全自主可控的知识产权体系。截至2023年,公司拥有员工1720人,研发人员约占30%,其中核心技术人员持有公司股份,核心技术团队结构稳定。 公司拥有增材制造装备440余台,累计激光数量1610余个,相关分析检测装备120余台,是国内规模最大的金属增材制造产业化基地。公司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金属增材制造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研发平台,累计申请专利542项,拥有有效授权专利309项。 表1:主要核心技术人员简历 2盈利预测与估值 2.1盈利预测 关键假设: 1)3D打印定制化产品及技术服务:增材制造在航空航天领域渗透率持续提升,同时民用化进程逐渐加速。预计2024-2026年该业务营收同比增长50.0%、45.0%、40.0%,毛利率分别为52.0%、52.0%、52.5%。 2)3D打印设备、配件及技术服务:公司募投项目有序进行,产能规模效应逐渐释放。 预计2024-2026年该业务营收同比增长55.25%、35.0%、36.5%,毛利率分别为51.0%、51.5%、52.0%。 3)3D打印原材料:公司拥有多种传统牌号金属粉末材料,同时提供定制化的粉末产品。 预计2024-2026年该业务营收同比增长80.0%、40.0%、50.0%,毛利率分别为35.0%、36.0%、37.0%。 基于以上假设,预计公司2024-2026年分业务收入成本如下表: 表2:分业务收入及毛利率 2.2相对估值 综合考虑业务范围,选取3家业务内容类似的上市公司作为估值参考,分别为华曙高科、悦安新材、钢研高纳,其中华曙高科业务内容与公司可比性较高。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亿元、4.9亿元、7.0亿元,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71%。公司为国内金属增材制造龙头,“材料+设备+服务”一体化布局,给予公司2024年60倍PE,对应PEG为0.85,目标价98.40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表3:可比公司估值 3风险提示 关键核心器件依赖进口的风险:我国工业级增材制造装备核心器件严重依赖进口。公司核心元器件激光器、振镜进口依赖程度较高,在短期内无法完成有效地全面国产替代。若上述核心器件受出口国贸易禁用、管制等因素影响,短时期内或导致公司无法按需及时采购,将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下游客户领域较为集中的风险:增材制造技术发挥的主要空间是个性化定制产品的小批量生产,当前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公司主要客户亦集中于航空航天领域,若该领域增材制造应用成长速度不及预期,或由于公司产品质量、行业竞争等因素流失主要客户,将对公司的经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募投项目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公司募集大量资金用于增材制造设备产能扩建和研发总部及产业化应用中心建设,募投项目进展不及预期可能对公司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