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联合资信]:地方政府与城投企业债务风险研究报告——山西篇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地方政府与城投企业债务风险研究报告——山西篇

建筑建材2022-11-16联合资信土***
地方政府与城投企业债务风险研究报告——山西篇

地方政府与城投企业债务风险研究报告-山西篇 联合资信公用评级四部|郭欣宇|吕雯 www.lhratings.com研究报告 报告概要 山西省自然资源禀赋良好,产业结构以煤炭及相关产业为主,2021年经济总量首次突破两万亿;受益于煤炭行业景气度提升以及2020年受疫情影响基数较低等因素,2021年山西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快速增长,规模居于全国中游,财政收入质量较高但自给能力一般,近年来政府性基金收入持续减少,综合财政实力对上级补助较为依赖;山西省近三年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大,但整体债务负担较轻,偿债能力强。2022年1-6月,山西省地区生产总值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均位列全国第二位。在节能降耗和污染防治硬约束逐步趋紧的大背景下,山西省面临较大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压力。 山西省下辖各地市的经济及财政实力差异较大,太原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实力远高于其他地市。山西省各地市政府债务余额均呈增长趋势,晋城市增长最快。2021年,山西省各地市的负债率同比均有所下降,债务负担仍处于较轻水平。2022年上半年,除太原市外,山西省各地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有所增长。 山西省发债城投企业数量相对较少,城投债存量规模较小,有存续债券的城投企业主体信用级别主要集中于AA和AA+。大部分地市发债城投企业整体债务负担较轻,但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多有所弱化,整体流动性趋紧。 山西省各地市“发债城投企业全部债务+地方政府债务”/GDP均低于35%,债务负担较轻;各地市财政收入对城投企业2023年到期债券的支持保障能力较强,集中偿付压力较小。山西省各地市地方综合财力对“发债城投企业全部债务+地方政府债务”整体支持保障能力较强。 一、山西省经济及财政实力 1.山西省区域特征及经济发展状况 山西省自然资源禀赋良好,形成了以煤炭及相关产业为主,冶金、装备制造、电力、化工等产业为辅的产业格局。2021年山西省地区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两万亿。2021年,随着原煤、钢材等大宗商品价格的走高,山西省经济结构中第二产业占比大幅上升,在节能降耗和污染防治硬约束逐步趋紧的大背景下,山西省面临较大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压力。 山西省简称“晋”,位于中国华北,地处黄土高原,是中国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重点区域。山西省东与河北省为邻,西与陕西省相望,南与河南省交界,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总面积15.67万平方千米。2019-2021年,山西省常住人口持续减少,截至2021 年底,全省常住人口3480.48万人,较上年底减少10.0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 63.42%。 山西省地貌类型复杂多样,自然资源丰富。水资源方面,山西省是黄河与海河两大流域的分水岭,省内黄河流域面积9.71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省面积的62%;海河流域面积为5.91万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的38%。矿产资源方面,山西省是资源开发利用大省,在中国矿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山西省已发现的矿种达120种,其中探明资源 储量的矿产63种。与中国同类矿产相比,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一位的矿产有煤层气、铝 土矿、耐火粘土、镁矿、冶金用白云岩共5种,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十位的矿产包括 煤、煤层气、铝土矿、铁矿、金红石等32种。其中,煤炭保有资源储量2709.01亿吨,占中国保有资源储量的17.3%。旅游资源方面,山西省现存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2处,其中大同云冈石窟、平遥古城、五台山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物70%以上在山西境内。 山西省是连接中西部地区与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的重要通道,形成了以公路、铁路和航空为主的综合交通运输网。公路方面,2021年底,山西省公路通车里程14.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763.0公里。2021年,山西省完成公路旅客运输周转量55.8亿人公里,同比下降38.4%;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3225.7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5.8%。铁路方面,山西省形成了以南北同蒲线、太中银线、石太客运专线为主干,以石太、京原、大秦等10余条铁路干线和400多条专用线为叶脉的铁路网络格局,并建成中南部铁路通道、准朔-太兴铁路等中部运煤通道、蒙西至华中地区运煤通道山西段等运煤专线,为晋煤外运提供了较为有力的支持。2021年,山西省完成铁路旅客运输周转量165.4亿人公里,同比增长21.9%;铁路货物运输周转量3218.9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0.0%。航空方面,山西省拥有太原武宿国际机场、运城关公机场、长治王村机场、忻州五台山机场、大同云冈机场、吕梁大武机场、临汾乔李机场共7个民用机场。2021年,山西省完成民航旅客吞吐量1461万人次,同比增长12.5%。 2019-2021年,山西省地区生产总值(GDP)持续增长,2021年首次突破两万亿;山西省2021年GDP位列全国第20位,在全国的位次结束了多年原地徘徊的局面(2015 -2020年均位列全国第21位)。2019-2021年,山西省GDP增速波动上升,均高于当年全国平均水平,其中2021年位于全国第三。同期,山西省人均GDP持续增长,2021年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0.05%,在全国位居第17名,较上年提升9名。2019-2021年,山西省城镇化率逐步提高,2021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3.42%,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4.7%)。 2021年,山西省三次产业结构由2019年的4.8:43.8:51.4调整为5.7:49.6:44.7, 2021年以来疫情造成全球供应链紧张,叠加欧美国家通胀预期等因素,大宗商品价格全线大涨,随着原煤、钢材等大宗商品价格的走高,山西省第二产业占比大幅上升。山西省形成了以煤炭及相关产业为主,冶金、装备制造、电力、化工等产业为辅的产业格局。2019-2021年,山西省分别实现工业增加值6569.5亿元、6733.9亿元和10159.2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3%、5.7%和12.7%。2021年,山西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2396.2亿元,同比增长49.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949.9 亿元,同比增长2.0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产量119316.2万吨,同比增长10.5%;焦炭产量9857.2万吨,同比下降5.9%;发电量3734.4亿千瓦小时,同比增长8.9%。山西省工业产业中“高污染、高能耗和资源消耗”产业占比较大,且产业链较短,产品附加值低,创新能力较弱,在节能降耗和污染防治硬约束逐步趋紧的大背景下,面临较大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压力。山西省服务业以贸易物流、信息服务、文化旅游等为主,是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近年来,山西省旅游业持续发展,但2020年爆发的 新冠疫情对山西省旅游业冲击大。2020年,山西省商业住宿设施接待入境过夜游客1.7万人次,接待国内旅游者3.3亿人次,同比分别下降97.8%和60.1%;2021年,山西省重点监测景区的接待人数3991.5万人次,同比下降0.1%,山西省重点监测景区的门票收入和经营收入分别为11.2亿元和4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4.7%和下降8.8%。固定资产投资方面,2021年,山西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以下同)同比增长8.7%,高于全国增速,其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5.1%和9.0%。 表12019-2021年及2022年1-6月山西省主要经济数据 项目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1-6月 GDP(亿元) 17026.68 17651.93 22590.16 11568.94 GDP增速(%) 6.2 3.6 9.1 5.2 三次产业结构 4.8:43.8:51.4 5.4:43.4:51.2 5.7:49.6:44.7 3.6:52.5:43.9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 824.7 946.7 1286.87 412.77 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 7453.1 7675.4 11213.13 6074.34 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 8748.9 9029.8 10090.16 5081.83 人均GDP(元) 45724 50528 64821 --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9.3 10.6 8.7 5.4 城镇化率(%) 41.87 42.90 63.42 -- 注:2019年和2020年城镇化率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2021年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资料来源:联合资信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2022年1-6月,山西省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568.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快于全国(2.5%)2.7个百分点,排全国第二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2.77亿元,同比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6074.34亿元,同比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5081.83亿元,同比增长3.7%。2022年1-6月,山西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4%,增速较2021年全年下降3.3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6.7%,第三产业投资下降0.9%,第二产业投资特别是工业投资引领增长。 根据《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 《山西省“十四五”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山西省正处于资源型经济从成熟期到衰退期的演变阶段,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破解当前存在的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矛盾和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山西省将做强做大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半导体、大数据、碳基新材料4类支柱型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光电、特种金属材料、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煤机 智能制造装备、节能环保5类支撑型新兴产业,全力培育生物基新材料、光伏、智能网 联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现代医药和大健康5类潜力型新兴产业。至“十四五”末,山西省计划初步实现未来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无到有”的转变,深度融入京津冀一体化,长三角、大湾区分工协同以及国家重大战略当中。 近年来山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由于起步晚,起点低,当前产业发展基础仍然偏弱。从产业规模来看,在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半导体、通用航空等7个产业产值均未超过百亿,产业仍处于早期培育阶段,企业呈现“少、小、散”特点,未能形成区域和产业集聚。从产品结构来看,仍缺乏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高科技含量、高品牌附加值、高产业关联度、高市场占有率产品。从产值占比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工业比重仅为10%左右,居中部六省末位,尚不能由经济“支撑”向经济“支柱”转变。从企业主体情况来看,半导体、生物基新材料等产业当前企业数量和质量不高,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产业发展任务较为艰巨。受新冠疫情持续蔓延影响,国际、国内经济运行压力加大,投资增长后劲不足,出口稳定增长难度加大,加之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成熟度较低、应用场景开拓不足,山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较大外部需求变化与不确定性。同时,山西尚无国家级新区,国家级高新区与经开区等数量偏少。周边河北、陕西等省拥有雄安新区、西咸新区等国家级新区以及数量较多的国家级高新区与经开区等高级别产业园区,发展定位高、政策创新力度大,对高端产业要素的吸引能力较强。面对各省竞相发展、百舸争流的竞争性态势,山西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区域产业竞争不断加剧。 表22021年全国各省市主要经济数据对比 项目 GDP GDP增速 人均GDP 亿元 排名 % 排名 元 排名 广东省 124369.67 1 8.0 14 98285.00 7 江苏省 116364.20 2 8.6 5 137039.00 3 山东省 83095.90 3 8.3 8 81727.00 11 浙江省 73516.00 4 8.5 6 113032.00 6 河南省 58887.41 5 6.3 27 59410.00 22 四川省 53850.80 6 8.2 11 64326.00 18 湖北省 50012.94 7 12.9 1 86416.00 9 福建省 48810.36 8 8.0 15 116939.04 4 湖南